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德育具有塑造人的重要作用,能够给予学生以好的影响,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小学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用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让学生能够遵从社会的公序良俗,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德、智、体、美需要全面建设,才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而品德是其中第一位的。一个人只有拥有良好的品德,才能够在学习和工作中做的更好,走的更远。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在萌芽阶段,所以这时候的品德课程对于学生有深刻的影响。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出發来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从而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品德施加良好的影响,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能够更好地遵从一定的社会规范,主动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道德也应该跟上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公民的品德建设,应该从小学课堂开始。本文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做以下探究:
一、立足于教材深化教学内容
由于很多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都是兼任教学,所以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准备教学材料。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情况,这就造成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单一性。另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只是将教科书作为教学的内容,而忽略了与实际的地区情况结合,从而会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还需要教师结合现实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涵盖了很多丰富的内容,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结合现实生活加深对教材中案例的理解,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
在《说说我的学校》一课的教学之中,因为各个地方的学校都有不同,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从实际的情况出发,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增强学生对学校的情感,还有作为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一下学校的样子,然后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学校的地图。在这个过程里,学生能够对学校有更多的了解,也能够体验到参与手工实践的乐趣,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教师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能够对内容进行发挥,永远把学生当成教学中的主体,所有的教学计划和方法都要为学生服务,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二、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师应该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这样学生就能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一般来说,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拥有较强的好奇心,所以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可以组织各种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模仿教学案例,来模拟遇到的关于道德和法治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法律是公民捍卫自身权利的工具,小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让学生学会守法和用法。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学生也能够了解道德的概念和意义,从而更好地指导实际生活。
在《一分钟能做什么》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一下1分钟之内能够做的事情有哪些。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举几个例子,比如1分钟内会计能够数300张人民币;1分钟内喷气式飞机能够飞18千米。然后教师让学生再想几个例子,这时候学生能够自由发挥想象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个游戏活动:试着1分钟之内能够说多少个字的话。然后学生去尝试,其他的同学进行记录。这样能够活跃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气氛,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使学生能有更好的收获。
三、实现品德课堂的教学延伸
道德与法治的德育工作不仅只在课堂教学之中,也存在于广泛的生活之中。对于孩子的教育不能够只是依赖学校,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讲授完道德与法治课程之后,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完成,然后家长要协助老师做监督。通过教学活动在课下的延伸,学生能够开拓自己的眼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和实践不仅仅在课堂上,还要在生活中多去体会和践行,才能够增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在《生命最宝贵》一课之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孕育,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热爱生活。在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妈妈怀宝宝的时候,让学生能够对生命孕育的过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样学生就能够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艰辛。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采访妈妈的课下作业,让学生了解妈妈在怀自己的时候有哪些体验,然后和妈妈聊一聊自己记事之前的事情,增强亲子之间的感情。
综上所述,要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方法来操作和实践。首先,教师需要从教材内容出发,然后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发挥和创新,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教材中的案例,从而能够理论结合实践,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积极性,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雷贺.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索[J]. 新课程研究,2019(07):86-87.
[2]梁宇宁.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8(29):75-76.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在萌芽阶段,所以这时候的品德课程对于学生有深刻的影响。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出發来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从而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品德施加良好的影响,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能够更好地遵从一定的社会规范,主动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道德也应该跟上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公民的品德建设,应该从小学课堂开始。本文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做以下探究:
一、立足于教材深化教学内容
由于很多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都是兼任教学,所以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准备教学材料。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情况,这就造成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单一性。另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只是将教科书作为教学的内容,而忽略了与实际的地区情况结合,从而会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还需要教师结合现实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涵盖了很多丰富的内容,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结合现实生活加深对教材中案例的理解,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
在《说说我的学校》一课的教学之中,因为各个地方的学校都有不同,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从实际的情况出发,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增强学生对学校的情感,还有作为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一下学校的样子,然后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学校的地图。在这个过程里,学生能够对学校有更多的了解,也能够体验到参与手工实践的乐趣,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教师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能够对内容进行发挥,永远把学生当成教学中的主体,所有的教学计划和方法都要为学生服务,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二、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师应该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这样学生就能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一般来说,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拥有较强的好奇心,所以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可以组织各种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模仿教学案例,来模拟遇到的关于道德和法治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法律是公民捍卫自身权利的工具,小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让学生学会守法和用法。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学生也能够了解道德的概念和意义,从而更好地指导实际生活。
在《一分钟能做什么》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一下1分钟之内能够做的事情有哪些。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举几个例子,比如1分钟内会计能够数300张人民币;1分钟内喷气式飞机能够飞18千米。然后教师让学生再想几个例子,这时候学生能够自由发挥想象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个游戏活动:试着1分钟之内能够说多少个字的话。然后学生去尝试,其他的同学进行记录。这样能够活跃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气氛,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使学生能有更好的收获。
三、实现品德课堂的教学延伸
道德与法治的德育工作不仅只在课堂教学之中,也存在于广泛的生活之中。对于孩子的教育不能够只是依赖学校,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讲授完道德与法治课程之后,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完成,然后家长要协助老师做监督。通过教学活动在课下的延伸,学生能够开拓自己的眼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和实践不仅仅在课堂上,还要在生活中多去体会和践行,才能够增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在《生命最宝贵》一课之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孕育,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热爱生活。在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妈妈怀宝宝的时候,让学生能够对生命孕育的过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样学生就能够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艰辛。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采访妈妈的课下作业,让学生了解妈妈在怀自己的时候有哪些体验,然后和妈妈聊一聊自己记事之前的事情,增强亲子之间的感情。
综上所述,要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方法来操作和实践。首先,教师需要从教材内容出发,然后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发挥和创新,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教材中的案例,从而能够理论结合实践,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积极性,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雷贺.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索[J]. 新课程研究,2019(07):86-87.
[2]梁宇宁.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8(29):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