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91-01
新课程改革人民版教材已经进入中学课堂教學一年多的时间了,并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面对新课程改革要有新理念,更要有新突破。为此,根据我几年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践,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我有以下体会:
一、教师角色的转换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者、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而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要发生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作为政治课一定要坚决改变以往满堂灌,教师主宰课堂的教法,努力创造充满个性、自由轻松、弥漫着创造意识的课堂气氛,教学不仅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且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因此,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课程、学生之间应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对课堂评价的转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课堂教学问题日益凸显。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我们的教师转变观念,更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践行新课程理念,从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作为教师,不再是单纯是教材知识的讲解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组织者,学生发展的引领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仅仅关注自己是否讲得明白,看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实施以来,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评价一堂好课,重点不仅要看整个教学过程是否一气呵成,毫无破绽,教师挥洒自如,学生积极配合,顺利完成预先设计好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是主动的,思维是否活跃。在新旧知识的碰撞中,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过程中,是否产生思维的火花。发现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
三、新教材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的新教材在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突破。我就以人民版新教材为例,谈谈新教材的变化:新教材形式活泼可爱、图文清晰精美、文字优美生动、导入引人入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内容上,有好多内容进一步删减,难度进一步降低,大大减轻了不必要的繁琐记忆负担。克服了“繁”、“难”得弊病。新教材在选择内容时,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提升学生生活质量,克服了“学科中心”的倾向,避免了“偏”的弊病。同时,课程设计新颖,加强与社会发展和科技成就的联系,内容大大更新,富有时代感,克服了“旧”的弊病。
针对新教材的以上变化,它就要求政治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做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以完全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一同探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指导、帮助、协调的作用。
四、课堂教学要形似,更要神似
新课程倡导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有的课堂从表面上看是学生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开展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可是,当你仔细品味一下的时候,总是觉得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
新课程给教师创造了活动的舞台,同时,也把各种问题暴露和显现出来了。为了追求课堂“活”,大量的形式活动充斥了课堂。在“形似”和“神似”的较量中,教师们不自觉的选择了“形似”,没有很好地领会新课程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即如何让学生有效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来讲,那就是既要形动,还要神动;既要外化,还要内化;既要物化,还要活化;既要知识的传承,还要有人文的积淀。一句话,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此外,不能将新课程改革理解为教学形式的改革,从而将改革的中心放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化上,为了上一节公开课,大包装、大容量、形式多而杂,恨不得把各种教学方法都展示一遍,究其实质,是对新课程改革的肤浅认识。所以,正如有的老师说的一样,课程改革,想说“爱你”真的很不容易,那需要太多的勇气、信心、观念和行为的转变;想说离开你,那也是很不容易,因为它势在必行,深入人心。那就让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吧!
新课程改革的路还很漫长,让我们在教书育人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让我们的心永远飘荡着性课改的激情;让梦想与理想共舞;让我们走出了一方天地,去领略教育这片神奇大海;让我们无怨无悔,一路痴迷,永远走下去。
新课程改革人民版教材已经进入中学课堂教學一年多的时间了,并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面对新课程改革要有新理念,更要有新突破。为此,根据我几年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践,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我有以下体会:
一、教师角色的转换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者、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而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要发生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作为政治课一定要坚决改变以往满堂灌,教师主宰课堂的教法,努力创造充满个性、自由轻松、弥漫着创造意识的课堂气氛,教学不仅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且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因此,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课程、学生之间应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对课堂评价的转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课堂教学问题日益凸显。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我们的教师转变观念,更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践行新课程理念,从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作为教师,不再是单纯是教材知识的讲解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组织者,学生发展的引领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仅仅关注自己是否讲得明白,看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实施以来,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评价一堂好课,重点不仅要看整个教学过程是否一气呵成,毫无破绽,教师挥洒自如,学生积极配合,顺利完成预先设计好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是主动的,思维是否活跃。在新旧知识的碰撞中,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过程中,是否产生思维的火花。发现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
三、新教材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的新教材在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突破。我就以人民版新教材为例,谈谈新教材的变化:新教材形式活泼可爱、图文清晰精美、文字优美生动、导入引人入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内容上,有好多内容进一步删减,难度进一步降低,大大减轻了不必要的繁琐记忆负担。克服了“繁”、“难”得弊病。新教材在选择内容时,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提升学生生活质量,克服了“学科中心”的倾向,避免了“偏”的弊病。同时,课程设计新颖,加强与社会发展和科技成就的联系,内容大大更新,富有时代感,克服了“旧”的弊病。
针对新教材的以上变化,它就要求政治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做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以完全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一同探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指导、帮助、协调的作用。
四、课堂教学要形似,更要神似
新课程倡导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有的课堂从表面上看是学生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开展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可是,当你仔细品味一下的时候,总是觉得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
新课程给教师创造了活动的舞台,同时,也把各种问题暴露和显现出来了。为了追求课堂“活”,大量的形式活动充斥了课堂。在“形似”和“神似”的较量中,教师们不自觉的选择了“形似”,没有很好地领会新课程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即如何让学生有效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来讲,那就是既要形动,还要神动;既要外化,还要内化;既要物化,还要活化;既要知识的传承,还要有人文的积淀。一句话,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此外,不能将新课程改革理解为教学形式的改革,从而将改革的中心放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化上,为了上一节公开课,大包装、大容量、形式多而杂,恨不得把各种教学方法都展示一遍,究其实质,是对新课程改革的肤浅认识。所以,正如有的老师说的一样,课程改革,想说“爱你”真的很不容易,那需要太多的勇气、信心、观念和行为的转变;想说离开你,那也是很不容易,因为它势在必行,深入人心。那就让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吧!
新课程改革的路还很漫长,让我们在教书育人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让我们的心永远飘荡着性课改的激情;让梦想与理想共舞;让我们走出了一方天地,去领略教育这片神奇大海;让我们无怨无悔,一路痴迷,永远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