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堂上的真实生存状态,追求的是师生真实的生命成长。教师要真正落实教学中对话与交往的教学本质观,必须要彻底摈弃过去的“我教你学”的传统教育观。
【关键词】课堂教学;师生成长;传统教育观
On the class of "democratic harmony, respect for human dignity"
AbstractLiving in the real state of the classroom,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pursuit of growth of real life. Teaching teachers to really implement the dialogue and exchanges in the conception of the nature of teaching, we must completely abandon the past "I'll teach you to learn" concept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Classroom teaching; student growth;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education
当一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也许你会这样问自己:这节课我上得成功吗?在我的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到了什么?掌握的得怎么样?还有什么没有掌握?下堂课要给学生强调哪些知识?可能很少这样反思:这节课上,我的学生们学得快乐吗?他们在我的课中享受到了什么?我自己也得到享受了吗?其实这里面折射出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前者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将课堂作为知识传授的场所,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后者更为注重的是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主体,在课堂上的真实生存状态,追求的是师生真实的生命成长。因此,教师要真正落实教学中对话与交往的教学本质观,必须要彻底摈弃过去的“我教你学”的传统教育观。
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中师生双方的交互主体性,即师生在人格、价值、尊严上完全平等,没有人可以凌驾于他人之上,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与促进者。那么教师究竟在课堂上如何做到民主和谐的呢?答案就是——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
一 、以学情为基点设计教学——关注学情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背景的理解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的,不是为了完成一些具体的知识点,而是从学生的情感态度出发,想学生之所想:将整节课设计为帮助小学生体会生命的独特与可贵,同时受到感恩教育。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去思考,去体验,去感悟。而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话题会更有兴趣,更加有话可说。
二、 以学生的兴趣点切入话题——关注学生兴趣 一节课最重要的、最出彩的、最吸引人的部分就是引课环节,引课引得好,教学就引人入胜、自然顺畅。那么一节生命教育课是怎么引课的呢?首先,老师让大家做个游戏“小鸟的成长”,小鸟的成长过程让学生用石头、剪子、布PK完成。每次的胜利者就可以成长。学生对于游戏的兴趣盎然。在谈游戏的感受时,学生回答:参加这个游戏我很快乐,小鸟的成长过程很辛苦。教师此时很自然的引出话题:“想想我们自己呢?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引课过程将学生不自觉地带入了老师预设的学习环境中。但老师并未就此打住,而是继续带领学生向下揭秘。
三、 以学生的相互评价展开——关注学生自我的挖掘 让学生评价你眼中的同学,一一列出来。再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发现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与有一些不足。但我们不自卑,只有这些有缺点,才构成了独特的自己。教师关注并利用了学生的兴趣所在,也就有效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课堂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十分有兴趣参与,学习状态积极。
四、 寻找我的智能优势——关注知识与能力 此时学生迫切的想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在学生测验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通过对测试内容的把握找出和自己对号的过程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锻炼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在生活上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而这一发现的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发现的,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阅读中体味乐趣。
五、 深入体验,解决问题——关注思维方式 教师在这一环节采用“模拟竞聘”的活动,让学生感悟:我们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没有人能代替自己。并且更加难得的是启发学生双向思维,要从强弱的两个方面思考解决办法,是我们品德课堂上少有的思维训练。
六、分享收获、感悟生命——关注情感态度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生命成长过程是辛苦的,但生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我们在感恩的同时,让我们珍惜生命,怒放生命吧!”这样一份情感升华水到渠成,顺利完成了本节的教学任务。
从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学生活动来看,教师时时刻刻无不关注着学生的一切学习因素:学前的准备,话题的引入,活动的层层深入,思维方式的训练,情感态度,巧妙地将话题与活动结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任务,掌握了语言,提高了能力。在一节课中让我们看到了教师对学生的教是终身型的,不只在这一节中学生学到了应该学习的知识和能力,也学习到了一生都应具备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这就是一节好课的魅力,每一次观看,每一次品味,都会带给人不同的思考不同的收获。
但是在目前的教育和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还十分顽固地占领着部分教师的头脑,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部份教师仍然充当的是“警察”和“判官”的角色,如果我们仍然坚持那些建立在师道尊严等级观念基础上的清规戒律,学生在课堂上正襟危坐,连话也不敢说,或以分数、标准答案的无形绳索、捆绑学生,学生的智慧发展就完全成为纸上谈兵了。
要想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师还必须实现3个转变:(1)教师由道德的传播者向道德发展的向导的角色转变。(2)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促进者的角色转变。(3)教师由学生问题的解决者向学生解决问题的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转变。只要真正做到这3个转变,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就不会在纸上谈兵了。
只有师生关系和谐,一个真正意义的互相尊重人格的教育格局才会形成。教师们会给孩子更多的爱,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温暖、用自己精神甘霖去洗涤孩子思想污渍。
【关键词】课堂教学;师生成长;传统教育观
On the class of "democratic harmony, respect for human dignity"
AbstractLiving in the real state of the classroom,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pursuit of growth of real life. Teaching teachers to really implement the dialogue and exchanges in the conception of the nature of teaching, we must completely abandon the past "I'll teach you to learn" concept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Classroom teaching; student growth;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education
当一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也许你会这样问自己:这节课我上得成功吗?在我的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到了什么?掌握的得怎么样?还有什么没有掌握?下堂课要给学生强调哪些知识?可能很少这样反思:这节课上,我的学生们学得快乐吗?他们在我的课中享受到了什么?我自己也得到享受了吗?其实这里面折射出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前者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将课堂作为知识传授的场所,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后者更为注重的是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主体,在课堂上的真实生存状态,追求的是师生真实的生命成长。因此,教师要真正落实教学中对话与交往的教学本质观,必须要彻底摈弃过去的“我教你学”的传统教育观。
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中师生双方的交互主体性,即师生在人格、价值、尊严上完全平等,没有人可以凌驾于他人之上,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与促进者。那么教师究竟在课堂上如何做到民主和谐的呢?答案就是——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
一 、以学情为基点设计教学——关注学情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背景的理解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的,不是为了完成一些具体的知识点,而是从学生的情感态度出发,想学生之所想:将整节课设计为帮助小学生体会生命的独特与可贵,同时受到感恩教育。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去思考,去体验,去感悟。而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话题会更有兴趣,更加有话可说。
二、 以学生的兴趣点切入话题——关注学生兴趣 一节课最重要的、最出彩的、最吸引人的部分就是引课环节,引课引得好,教学就引人入胜、自然顺畅。那么一节生命教育课是怎么引课的呢?首先,老师让大家做个游戏“小鸟的成长”,小鸟的成长过程让学生用石头、剪子、布PK完成。每次的胜利者就可以成长。学生对于游戏的兴趣盎然。在谈游戏的感受时,学生回答:参加这个游戏我很快乐,小鸟的成长过程很辛苦。教师此时很自然的引出话题:“想想我们自己呢?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引课过程将学生不自觉地带入了老师预设的学习环境中。但老师并未就此打住,而是继续带领学生向下揭秘。
三、 以学生的相互评价展开——关注学生自我的挖掘 让学生评价你眼中的同学,一一列出来。再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发现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与有一些不足。但我们不自卑,只有这些有缺点,才构成了独特的自己。教师关注并利用了学生的兴趣所在,也就有效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课堂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十分有兴趣参与,学习状态积极。
四、 寻找我的智能优势——关注知识与能力 此时学生迫切的想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在学生测验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通过对测试内容的把握找出和自己对号的过程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锻炼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在生活上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而这一发现的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发现的,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阅读中体味乐趣。
五、 深入体验,解决问题——关注思维方式 教师在这一环节采用“模拟竞聘”的活动,让学生感悟:我们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没有人能代替自己。并且更加难得的是启发学生双向思维,要从强弱的两个方面思考解决办法,是我们品德课堂上少有的思维训练。
六、分享收获、感悟生命——关注情感态度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生命成长过程是辛苦的,但生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我们在感恩的同时,让我们珍惜生命,怒放生命吧!”这样一份情感升华水到渠成,顺利完成了本节的教学任务。
从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学生活动来看,教师时时刻刻无不关注着学生的一切学习因素:学前的准备,话题的引入,活动的层层深入,思维方式的训练,情感态度,巧妙地将话题与活动结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任务,掌握了语言,提高了能力。在一节课中让我们看到了教师对学生的教是终身型的,不只在这一节中学生学到了应该学习的知识和能力,也学习到了一生都应具备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这就是一节好课的魅力,每一次观看,每一次品味,都会带给人不同的思考不同的收获。
但是在目前的教育和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还十分顽固地占领着部分教师的头脑,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部份教师仍然充当的是“警察”和“判官”的角色,如果我们仍然坚持那些建立在师道尊严等级观念基础上的清规戒律,学生在课堂上正襟危坐,连话也不敢说,或以分数、标准答案的无形绳索、捆绑学生,学生的智慧发展就完全成为纸上谈兵了。
要想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师还必须实现3个转变:(1)教师由道德的传播者向道德发展的向导的角色转变。(2)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促进者的角色转变。(3)教师由学生问题的解决者向学生解决问题的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转变。只要真正做到这3个转变,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就不会在纸上谈兵了。
只有师生关系和谐,一个真正意义的互相尊重人格的教育格局才会形成。教师们会给孩子更多的爱,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温暖、用自己精神甘霖去洗涤孩子思想污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