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教育模式初探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ch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涉农专业的中专教育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农广校结合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和务农农民现实需求,通过河北、山东两省两年试点,初步探索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送教下乡的教学模式。
  一、“送教下乡”教育模式定义
  “送教下乡”是一种全新的农业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将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把农业职业教育办到农民家门口和田间大棚。“送教下乡”要求教师和专家深入到农村一线,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面对面教学、手把手辅导。教材设计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符合农业生产特点、农民学习需求和农民职业教育规律;教学方式具有贴近农村、贴近农业、贴近农民的办学特色。
  二、“送教下乡”教育模式的特点
  (一)招生范围扩大
  从广义上来说,农民职业教育的对象涵盖全体农民。农民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对象,在目前农村适龄人口下降的背景下,招生对象扩展为20~45岁的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以及同等学历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专业户、复转军人和返乡农民工等。
  “送教下乡”的目标是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新型职业农民,重点是要培养一大批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资源、具有经营能力、具有高素质,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要培养现代农业的新型主体,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留得住、用得上、扎住根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新型职业农民,使他们成为适应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热爱农业农村工作,熟悉农村政策,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农业生产能力的综合型、复合型、实用型的管理人才,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另外,农民的职业教育当然包括在城市打工的,现在仍然有农村户籍的农民。对这个群体的教育,及时培养他们成为城市里合格的工人,同时通过政策支持让他们有效地融入城市,也培养他们创业的技能,让他们随时可以返回农村进行创业兴业。针对当前农村劳动力结构下降的实际,当前农民职业教育将重点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为主要培养目标,同时探索针对城市农民工群体开展职业教育,全面推动农民职业教育发展。
  (二)课程体系创新
  农民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只限于生产领域技术的职业教育,也包括农产品销售、市场开拓、品牌建设、土地规划、农业项目建设、农产品储藏加工以及农村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等教育内容。农民职业教育不仅包括全面系统的职业教育,还包括在岗培训和职业辅导。从农民工职业教育群体考虑,教育内容不仅要涵盖农业生产,而且要包括城市各产业所包括的教育内容。
  农业是多学科多产业的结合,根据农民特点开发出具有农业特色的专业和课程体系,要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在专业设置上,结合当地特色和主导产业,在种养殖大专业的基础上,根据专业进行细分。在上好公共课基本内容的同时,重点突出更加细化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课程设计上,公共课的设计贴近农民生产、生活。例如河北省农广校创新的课程设计,新设计公共道德、卫生和健康、普通话与农村应用文课程,受到农民欢迎。要把农民中等职业教育中第三年的顶岗实习分散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专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教学计划总体设定三大模块,即公共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和实践课模块。在教育内容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重新设计和有机组合使课程安排达到农民能学、爱学、有用、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式改革
  教育农民首先必须是方便农民,这样才能达到服务农民的目的。农民职业教育必须贴近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这是农民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民职业教育不仅要满足农民需求,更要不断提升培训效果、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农广校通过“送教下乡”,把农民职业教育办到基层去,尤其是办到乡村、合作社、农业企业、示范园、农场去以后,农民不离家门、不离土地、不影响生产生活,就可以系统学习中职课程,方便农民边学习边实践边生产生活,既促进生产发展,又使农民自身素质得到提高。
  送教下乡的核心是学习方式的灵活性。主要是将现代远程教育与系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教学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个人学习相结合;学历教育与技术技能培训相结合;脱产、半脱产和短期脱产与不脱产相结合。全日制教学计划确定的学时、总的课程门数没有减少,在教学形式和教学安排上灵活多样。“送教下乡”的教学模式的重要依托是“四个课堂”,即固定课堂、空中课堂、移动课堂和田间课堂。
  (四)评价机制科学
  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和认定改革是“送教下乡”教育制度成败的核心和关键,试点省建立了与农民职业教育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要有严格的考试和考察,实践课要运用实习报告等方式,提出行之有效的严格的考核要求。当前考核主要由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和实践成果考核组成,重点以生产经营成果衡量学习教育效果。
  下一步,还将创新新的评价方法。比如,研究引入结果考核法。把“规模是否扩大、产量是否提高、品质是否提升、效益是否提升、收入是否提高”等作为衡量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在衡量实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标准上有所突破,这也是今后农民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重点探索方向。探索引入过程考核法。如在规模化生产领域,按照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要求,提出详细的考核指标体系,每个指标设置不同的权重,根据评分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三、农广校“送教下乡”教育模式实践
  试点省工作实践证明,“送教下乡”是充分发挥农广校体系办学优势和特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符合农业和农民职业教育规律的重要人才培养模式。为农广校体系增强职业农民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大规模培养职业农民,提高体系整体办学水平和质量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教学点的选择
  教学点的好坏是能否顺利开展“送教下乡”的前提条件。农广校在选择教学点时把握了4个原则。一是教学点所在地要有特色产业,如设施蔬菜、花卉、食用菌、畜禽养殖等高效经济产业。这些产业生产环节相对复杂、技术含量较高,农民有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有效保证学员的到课率;二是教学点具备开展教学的基础条件,具备与学员数量相适应的固定教室、课桌椅及照明、电源条件;三是通往教学班的交通要便利;四是教学班所在村的村干部领导能力要强,重视教育,有号召力,有责任心,支持学校“送教下乡”工作。
  (二)教学设置科学
  根据当地产业结构进行专业设置,即坚持开设的专业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相结合,突出蔬菜和养殖等高效农业或新兴产业,按地方产业布局进行调整。农民学习专业知识是为了增收致富,依据产业生产实际设置专业课程,想农民所想,教农民所需。“送教下乡”只有融入农村,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联系自身实际调整专业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所需人才,教学才有价值。
  按照动植物的生长周期安排教学进度。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考虑的是学科的系统性,往往以学生入学时间为起点,严格按教材的编排顺序教学,不用考虑教学内容与现实生产环节的结合,这种教学模式对没有实训基地的学校和未接触过生产实际的学生较为适用。但是,对于“送教下乡”而言,教学远离了校园却靠近了生产实践基地,绝大多数农民学生都从事着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农业生产,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根据动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所需要的饲养管理和田间管理技术,采用“理实合一”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直接讲授当前动植物的生产所需要从事的管理工作技术,让学生知道当前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在此基础上引入必要的专业理论,让学生逐渐明白为什么这么做。如此循环,经过一个生长周期的教学,学生同样可以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这种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合二为一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能根据不同阶段的生产实践,巧妙地将系统的专业理论渗透在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
  针对农民学员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教学形式的灵活性,更多地采取一些参与式、互动式、现场式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规模合理
  搞好班级建设。控制教学规模是为了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农广校初期办班时每个教学班平均50人左右,每县掌握在100~150人,开设专业不宜超过2个。办学模式确定和经验成熟后,可量力而行逐步扩大招生规模。
  按照全日制的班级管理要求进行编班,实现统一管理。每个班级都配备双班主任(即农广校指派一名老师和当地一名村干部共同担任),并设立党支部、团支部、一个班委会和多个学习小组。每个教学班的制度上墙,教学安排也上墙,同时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体育、文娱活动加强学员交流,增进友谊,展现班级文化。
  (四)教学制度完善
  为实现规范管理,学校根据送教下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学管理规定》、《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考务管理实施办法》、《教师管理制度》等,对教学点、教学、学籍、考务、专兼职教师、班主任、学员、教学档案等做出严格的规定和要求,为确保教学质量提供可以遵循的依据,使教学工作得以有序开展。
  (五)师资建设全面
  要落实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要有一支符合办学规模要求、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来支撑。试点省大力加强农广校师资队伍建设,整合农业部门专业技术资源,打造一支既具有教育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技能和指导能力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一是组织专职教师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的师资培训,提高教学水平;二是组织基层专任教师开展教学大练兵、教学能手大赛、说课比赛等活动,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与学习;三是发挥农业部门专家聚集的优势,选聘行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和壮大教师队伍,并瞄准科技发展适时引进高层次专家教授前来授课讲学。通过这些措施不断提升农广校的整体师资水平,促进农广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材开发严格
  “送教下乡”教材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受到学生欢迎。一是教材有适应性,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和农民致富需要,把最新技术知识、最新生产经验传送给农民;二是有实用性,编写人员要深入了解生产过程并严格选材,果断删去对生产没有直接指导作用的深奥理论,减小篇幅,降低成本,使新教材成为指导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工具书;三是突出地方性,根据当地独有的自然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等来编写教材;四是有通俗性,在语言文字方面力求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用农民熟悉的语言介绍农民渴望学到的知识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督导严格
  为了保证教学的落实,农广校体系内部建立自律约束机制,强化教学检查与督导工作,省级农广校要专门成立教学督导领导小组,通过突击实地检查、电话查访等方式,对全省各教学点进行全面普查和抽查。各市级农广校也要成立教学督导小组,实行月月督察。县分校校长作为教学督导员每天检查教学落实情况。在检查过程中,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要求限时整改。
  (八)助学金和免学费资金管理规范
  农广校对涉农专业免费教育学生管理和资金申请及使用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对学生学籍、资助和免学费等工作严格把关,对教学班组织不力、教学计划落实不到位的,坚决停办撤班,对上课考勤不达标的学生,坚决予以劝退,不该要的学费补助自觉不要,做到不虚报、不套取免学费补助和助学金,保证国家助学政策和扶农惠民政策的严肃性,维护农广校办学的声誉。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刘源
其他文献
2006年以来,广西自治区农广校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己任,积极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开展“广西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共招生培养60471人,招生人数一直位居广西中职学校前列,多次被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评为“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被广西教育厅评为“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 广西教育系统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多次被广西基层办、农业厅评为“全区中等专业实用
近日,河南省滑县的农民朋友收到了这样的短信:“目前,二点委夜蛾在我县部分玉米田发生较重,其幼虫主要从玉米幼苗基部钻蛀形成枯心苗,重则可将植株蛀断,请抓紧开展监测防治工作……”“花生开花下针期是花生需水临界期,遇旱应及时浇水,结合浇水亩追施花生专用配方肥25至30公斤……”“目前棉田正处于蕾期,要稳施蕾肥……”仅这一天,滑县农广校就向科技示范户等人员发送“农技短信”3条,7000余人次。  自6月初
2010年农业部主推的养殖新品种介绍:  品种来源:延黄牛以延边黄牛为母本,利木赞牛为父本,在原来选育的基础上,从1979年开始,有计划地导入利木赞牛进行杂交、正反回交和横交固定培育而成,含75%延边黄牛、25%利木赞牛血统。  审定情况:2008年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农业部公告第990号予以公布,证书编号为农:02新品种证字第4号。  特征特性:体型外貌与延边黄牛基本一致。毛色为黄色
时常看到李晓翠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的身影,她根据农民的“所需、所急、所想”,对当地农民进行培训、指导,推广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是业内公认的技术骨干人才,更是农民朋友认同的基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优秀教师。她立志在希望的田野上,用青春和汗水浇灌“三农”美丽之花。  李晓翠1998年7月毕业于吉林铁路经济学校工企劳动管理专业,同年被分配到吉林省辉南县农广校任教。在任教期间工作严谨,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但她并没有
今年58岁的李祥忠,系山东省招远市阜山镇南院庄村人,是招远农广校2012年新型农民培训的辅导员。经农广校积极推荐,先后参加了青岛农业大学、烟台农广校的创业培训和农广校组织的招远市沼气生产管理培训班;2013年5月被招远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认定为招远市首批新型职业农民。  李祥忠作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他致力于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更新观念,成就自己,服务他人,成为招远市新型职业农民的优秀代表
一个人的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是青春的岁月,而她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她深爱的郭尔罗斯这片肥沃的土地,献给了朴实正直的农民群众!她就是刘文峰。 1999年9月来到吉林省前郭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任职。在她的记忆里也许没有锦旗和奖章,但却有老百姓那憨厚的话语:“你要常来啊,你来了我们种地、养猪心里有谱了。”这就是前郭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刘文峰同志为何能“根植沃土终无悔,鞠躬尽瘁为三农”的人生写照。  立志农业,勤
在行业里,他因勤奋好学、做事较真儿而闻名,在人群中他的工作激情常常感染和激励大家,他就是现任内蒙古农广校校长,一个富有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始终对工作充满信心和激情干劲儿的人——季广德。  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大学毕业后季广德被分配到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委员会工作,从此成为了内蒙古农业工作战线的一员。深入基层5年的研究工作使他浸入熔炉,从一名书生气的学生迅速成长为一名善于钻研和勤恳务实的农业工作者。16年
学习改变命运,知识面创造财富。2010年12月12日,亿万农民将迎来一个新的节日,由农广校优秀学员代表联合倡议、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联合办学单位共同发起的“农民读书节”将正式启动。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耕读”的文化传统。唐诗有云:“天下良图读与耕。”耕即耕田,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即读书,读书让人知诗书,明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耕作之余,吟几句《四书》,念几页《五经》,
年年有“余”虽然是个吉利的祝福,但如今各家的餐桌总比前些年丰盛,难免餐餐有“余”,倒掉十分可惜,如留到下一餐,将吃不完的食物在热锅和冰箱间一再往返,这样不但风味尽失,而且更有细菌和毒素滋生等健康隐忧。  剩饭剩菜里面就营养成分来说,最多的是糖分,然后是反式脂肪酸,少量不完全蛋白,大量亚硝酸盐和细菌,几乎没有维生素和消化酶。另外,有些食物的毒素仅凭加热是不能消除的。在一般情况下,通过100℃的高温加
1 用医用胶布代替电工绝缘胶布  一些农户在改造线路或电器时,因家中没有电工绝缘胶布,而私自用医用胶布或伤湿止疼膏代替黑胶布,包缠线路的接头或其它裸露的部位。这样做很危险,轻则造成线路漏电、短路,重则可引发火灾和触电等恶性事故,因为电工绝缘胶布具有良好的耐磨性、防潮性、耐酸碱性及抗环境变化能力(包括紫外线)和足够的绝缘功能,而医用胶布和伤温止疼膏虽然粘性不错,但不具备电工绝缘胶布的绝缘功能,也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