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淮海戏是流传于淮海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于200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淮海戏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须及时发现并解决,才能使传承与保护工作开展得更具全面性、有效性、长久性。本文以淮海戏为研究对象,从专业剧团、学校教育、民间业余剧团三个方面对其传承现状进行考察,并对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音乐类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提供科学参考和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淮海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一、淮海戏的传承现状
(一)淮海戏在专业表演团体的传承
新中国成立后,专业性淮海剧团相继建立,淮海戏进入蓬勃发展时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人们有了更为多元化的选择,传统音乐日渐式微,淮海戏的发展也走向低潮。笔者以沭阳县淮海剧团为个案进行调查,沭阳淮海剧团成立于1950年,是江苏省第一个专业的淮海戏剧团。剧团于1998年实行体制改革为事业单位,定编40人,在编19人,年龄在40—60岁之间共18人,占全团人员的95%,20岁以下1人,占5%。可见,剧团存在成员老龄化、职工空缺、缺少专业演员等问题。为此,剧团于2017年与连云港市艺术学校签订定向培养协议,目前委培的学生有15名(男生4名,女生11名,年龄为13—18岁)。剧团每年演出约150场,每年开展两次“送戏下乡”活动,遍及沭阳县的34乡镇,为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传承淮海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淮海戏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
1.在中小学中的传承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于2008年开展“淮海戏进校园”活动,是最早将淮海戏引进校园的中小学。该校每周开设一节戏曲课,编写校本教材《家乡的淮海戏》,编创课本剧《龟兔赛跑》《三节芭蕉扇》等剧目,邀请国家一级作曲家王安顺作曲。设立“淮海戏陈列馆”,内有传统剧本200余册、道具100余件、表演服饰70余件、4m×6m的小型舞台。为营造浓郁的校园戏曲氛围,学校制作了百米戏曲长廊,介绍了76种地方戏曲;开展以淮海戏为主题的墙报活动、淮海戏基本知识竞赛的活动。学校还组建了淮海戏社团,聘请国家级传承人杨秀英担任社团顾问,每月指导学生学习淮海戏,聘请了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许亚玲、魏佳玲开设淮海戏讲堂,以及沭阳淮海剧团的王美娟、李正东团长给学生进行演唱指导、剧目编排。
淮阴实验小学、泗阳众兴实验小学分别于2014年、2015年开展“淮海戏进校园”活动。三所小学都通过传承人指导音乐教师,再由音乐教师通过音乐课堂的方式进行教学,且都组建了淮海戏社团。淮阴实验小学将每周开设一课时的戏曲课堂,聘请许亚玲作为校“小荷花”艺术团的指导老师。泗阳众兴实验小学编写了校本教材《走进淮海戏》,聘请杨秀英担任顾问,许亚玲等老师作为艺术指导,定期为音乐老师和艺术团的学生授课。
2.在艺术学校中的传承
淮海戏于建国后开始列入艺术教育。艺术学校是由政府出资,以培养戏曲专业人才为主的中等专业艺术学校,如淮安文化艺术学校、连云港市艺术学校。目前,艺术学校多与专业剧团签订了定向培养协议,学生毕业后就进入剧团工作。如淮安文化艺术学校与江苏省淮海剧团签单了协议,其“淮海戏专业为五年制,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实习课。”连云港市艺术学校与连云港市淮海剧团、沭阳淮海剧团签订了定向培养协议,专业课程为視唱、唱念、淮海基技,六年制,由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霍一君进行专业授课。
(三)淮海戏在民间、业余剧团的传承
淮海戏业余剧团于50年代初兴起,而后由于现代化的发展业余剧团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笔者以沭阳县展开调查,由沭阳县民协领导、组织的“沭阳县民间戏剧专业委员会”共有四个淮海戏社团(位于桑墟镇、茆圩镇、庙头镇、城西镇)。他们会在公园自发的进行表演,也会参加舞台表演,还会在村镇上红白喜事之时演出。于2016年起,沭阳县文广新局利用民间资源,成立了6个民间业余剧团(沭阳县玖玖淮海剧团、西云淮海剧团、美好家园淮海剧团、花乡淮海剧团、和谐淮海剧团、广淮淮海剧团),业余剧团也长期活跃在城乡之间开展“送戏下乡”等活动,对丰富群众生活、宣传非遗保护等方面也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二、淮海戏的传承困境
通过笔者调查发现,淮海戏的传承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专业演员匮乏
淮海戏正面临着专业演员青黄不接、招收学员困难、剧团成员老龄化严重等问题。为此,剧团与艺术学校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但招收学员依然困难。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戏子”“下九流”等称谓足见艺人社会地位低下;二是认为学习戏曲毫无前途可言。需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让艺人得到相应的尊重与广泛的社会认同,才能够促进学员招收、师徒传承。新学员作为淮海戏新一代的传承者,要真正做好传承工作也非易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习戏曲并非朝夕之事,不仅得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也得注重对学员自身身份认同与文化自觉的引导,这也是淮海戏能否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因素之一。
(二)对淮海戏的认同感较低
民众作为淮海戏的主要观众群体,其对淮海戏的认同直接决定着淮海戏能否长久传承下去。其淮海戏的认同感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招收专业学员困难,二是开展淮海戏进校园的阻力较大。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今,传统文化成为边缘文化,传统艺术也成为今天的非遗。要想改变现状则需长期的引导,应继续积极宣传保护非遗的价值和意义,鼓励人们主动了解淮海戏等非遗,进一步引导人们提高对保护非遗的认识,增强保护非遗的自觉性,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在高等师范院校中处于边缘地位
虽然淮海戏进校园活动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依然存在问题。据笔者对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的调查发现,首先,开展淮海戏课堂的阻力较大,许多家长认为学习淮海并无太大的意义;其次,音乐教师对传统地方戏曲剧种较为陌生,较难掌握淮海戏之神韵。高师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成为中小学的音乐教师,但多数人对戏曲比较陌生,更没有学唱的经验,因此学习戏曲比较困难。传承与弘扬音乐类非遗离不开音乐教育,高师院校作为培养音乐教育人才的研发点和主阵地,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与使命。及时重新调整我国的音乐教育模式与体系,更加重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
地方戏曲剧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淮海戏等非遗的保护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继续坚持音乐类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实施,才能强化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冰.淮海戏传承及其现状考察[J].中国戏剧,2015(12).
[2]李琳.淮安淮海戏本土传承现状的考察与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2.
作者简介:崔沁宇(1995—),女,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江苏师范大学校级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018YXJ630)。
【关键词】淮海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一、淮海戏的传承现状
(一)淮海戏在专业表演团体的传承
新中国成立后,专业性淮海剧团相继建立,淮海戏进入蓬勃发展时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人们有了更为多元化的选择,传统音乐日渐式微,淮海戏的发展也走向低潮。笔者以沭阳县淮海剧团为个案进行调查,沭阳淮海剧团成立于1950年,是江苏省第一个专业的淮海戏剧团。剧团于1998年实行体制改革为事业单位,定编40人,在编19人,年龄在40—60岁之间共18人,占全团人员的95%,20岁以下1人,占5%。可见,剧团存在成员老龄化、职工空缺、缺少专业演员等问题。为此,剧团于2017年与连云港市艺术学校签订定向培养协议,目前委培的学生有15名(男生4名,女生11名,年龄为13—18岁)。剧团每年演出约150场,每年开展两次“送戏下乡”活动,遍及沭阳县的34乡镇,为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传承淮海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淮海戏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
1.在中小学中的传承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于2008年开展“淮海戏进校园”活动,是最早将淮海戏引进校园的中小学。该校每周开设一节戏曲课,编写校本教材《家乡的淮海戏》,编创课本剧《龟兔赛跑》《三节芭蕉扇》等剧目,邀请国家一级作曲家王安顺作曲。设立“淮海戏陈列馆”,内有传统剧本200余册、道具100余件、表演服饰70余件、4m×6m的小型舞台。为营造浓郁的校园戏曲氛围,学校制作了百米戏曲长廊,介绍了76种地方戏曲;开展以淮海戏为主题的墙报活动、淮海戏基本知识竞赛的活动。学校还组建了淮海戏社团,聘请国家级传承人杨秀英担任社团顾问,每月指导学生学习淮海戏,聘请了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许亚玲、魏佳玲开设淮海戏讲堂,以及沭阳淮海剧团的王美娟、李正东团长给学生进行演唱指导、剧目编排。
淮阴实验小学、泗阳众兴实验小学分别于2014年、2015年开展“淮海戏进校园”活动。三所小学都通过传承人指导音乐教师,再由音乐教师通过音乐课堂的方式进行教学,且都组建了淮海戏社团。淮阴实验小学将每周开设一课时的戏曲课堂,聘请许亚玲作为校“小荷花”艺术团的指导老师。泗阳众兴实验小学编写了校本教材《走进淮海戏》,聘请杨秀英担任顾问,许亚玲等老师作为艺术指导,定期为音乐老师和艺术团的学生授课。
2.在艺术学校中的传承
淮海戏于建国后开始列入艺术教育。艺术学校是由政府出资,以培养戏曲专业人才为主的中等专业艺术学校,如淮安文化艺术学校、连云港市艺术学校。目前,艺术学校多与专业剧团签订了定向培养协议,学生毕业后就进入剧团工作。如淮安文化艺术学校与江苏省淮海剧团签单了协议,其“淮海戏专业为五年制,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实习课。”连云港市艺术学校与连云港市淮海剧团、沭阳淮海剧团签订了定向培养协议,专业课程为視唱、唱念、淮海基技,六年制,由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霍一君进行专业授课。
(三)淮海戏在民间、业余剧团的传承
淮海戏业余剧团于50年代初兴起,而后由于现代化的发展业余剧团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笔者以沭阳县展开调查,由沭阳县民协领导、组织的“沭阳县民间戏剧专业委员会”共有四个淮海戏社团(位于桑墟镇、茆圩镇、庙头镇、城西镇)。他们会在公园自发的进行表演,也会参加舞台表演,还会在村镇上红白喜事之时演出。于2016年起,沭阳县文广新局利用民间资源,成立了6个民间业余剧团(沭阳县玖玖淮海剧团、西云淮海剧团、美好家园淮海剧团、花乡淮海剧团、和谐淮海剧团、广淮淮海剧团),业余剧团也长期活跃在城乡之间开展“送戏下乡”等活动,对丰富群众生活、宣传非遗保护等方面也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二、淮海戏的传承困境
通过笔者调查发现,淮海戏的传承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专业演员匮乏
淮海戏正面临着专业演员青黄不接、招收学员困难、剧团成员老龄化严重等问题。为此,剧团与艺术学校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但招收学员依然困难。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戏子”“下九流”等称谓足见艺人社会地位低下;二是认为学习戏曲毫无前途可言。需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让艺人得到相应的尊重与广泛的社会认同,才能够促进学员招收、师徒传承。新学员作为淮海戏新一代的传承者,要真正做好传承工作也非易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习戏曲并非朝夕之事,不仅得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也得注重对学员自身身份认同与文化自觉的引导,这也是淮海戏能否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因素之一。
(二)对淮海戏的认同感较低
民众作为淮海戏的主要观众群体,其对淮海戏的认同直接决定着淮海戏能否长久传承下去。其淮海戏的认同感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招收专业学员困难,二是开展淮海戏进校园的阻力较大。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今,传统文化成为边缘文化,传统艺术也成为今天的非遗。要想改变现状则需长期的引导,应继续积极宣传保护非遗的价值和意义,鼓励人们主动了解淮海戏等非遗,进一步引导人们提高对保护非遗的认识,增强保护非遗的自觉性,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在高等师范院校中处于边缘地位
虽然淮海戏进校园活动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依然存在问题。据笔者对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的调查发现,首先,开展淮海戏课堂的阻力较大,许多家长认为学习淮海并无太大的意义;其次,音乐教师对传统地方戏曲剧种较为陌生,较难掌握淮海戏之神韵。高师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成为中小学的音乐教师,但多数人对戏曲比较陌生,更没有学唱的经验,因此学习戏曲比较困难。传承与弘扬音乐类非遗离不开音乐教育,高师院校作为培养音乐教育人才的研发点和主阵地,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与使命。及时重新调整我国的音乐教育模式与体系,更加重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
地方戏曲剧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淮海戏等非遗的保护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继续坚持音乐类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实施,才能强化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冰.淮海戏传承及其现状考察[J].中国戏剧,2015(12).
[2]李琳.淮安淮海戏本土传承现状的考察与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2.
作者简介:崔沁宇(1995—),女,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江苏师范大学校级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018YXJ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