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初识叶之美
1.播放有关叶的相册。
2.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植物的叶子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春天,叶吐新芽,嫩绿清新;夏天,翠叶相连,浓绿富有生机;秋天,绿意褪去,黄叶纷飞;冬天,残叶摇曳,干枯化泥。植物的叶子在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美,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我们展示着它的美。
二、走进专题《叶》
1.过渡:各种植物的叶子,从诞生到衰老飘落,发生了许多微妙的变化,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和密切的关注。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叶》,一起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我们自己。
2.请浏览1-12的内容,从形式到内容说说编者对《叶》的设置。
学生浏览
学生谈《叶》的设置
……
3.教师小结:
专题,《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专门研究或讨论的题目。
《叶》专门研究或讨论的题目,分“阅读·参考”“思考·讨论”“观察·联想”“活动·探究”四个板块。
这四个板块综合性强,既有语文学科的知识,也有生物、美术等其他学科的知识。
这么多的研究或讨论方向,我们从哪里入手呢?我们这节课就侧重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研究探讨文学作品中的“叶”。
三、叶情对对碰
1.我们浏览“文章选读”部分,大家能看出七篇以叶为题材的文章的大体分类吗?
学生浏览
学生谈……
教师小结:阅读·参考:板块中“文章选读”部分有关于叶的古诗四首、现代诗三首、散文一篇。
2.过渡:文学作品中的叶不同于生活中的叶。大学问家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选读”中的七篇以叶为题材的文章都抹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融入了作者的独特感受。
3.活动一:请自由朗读四首古诗,找出关键词语,揣摩作者的情感。
(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追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你能试着读出作者的感情吗?预设:你能读出诗中的情感,让我们跟随这位同学一起来读出这种情感。
(3)由同学们刚才的发言,我们看出四首以“叶”为题材的古诗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景随心生”,情不同,描绘的叶景也不相同,但你是否发现,四首古诗中的叶都扣住了一个角度?
对,色彩。四首古诗中叶的色彩各不相同:新生的叶子是嫩黄的,飞坠的落叶是枯黄的,题诗的叶子是通红的,初萌的柳芽是鹅黄的。
(4)诗人为什么注重对叶的色彩进行描绘?请结合具体作品说说其中的道理。
这些色彩各不相同,究其原因,除了与叶所处的季节有关,与每首诗的内容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有内在的联系。
譬如,《山中》一诗中的叶色是枯黄的,将这一色彩用来烘托当时的萧瑟气氛和作者的悲凉心境,是再恰当不过的了;《题红叶》中的叶色是通红的,寄托了宫女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色彩和内容和谐一致。
可见,诗人们着意描写叶色,是为了借助不同的色彩来表达不同的感情。
(5)花与叶相依,写花常写叶。“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数点海棠的花蕾嵌于重重绿叶之中,明丽醒目。“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这一说法的美学道理是什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这句话,它的含义又是什么?
(6)我国古代诗歌中,叶子的色彩不同,带给我们的审美感受也各不相同,大致有一些固定的文化内涵。比如“黄叶”常用來形容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以凄凉孤独感。你能试着说说“红叶”“绿叶”的文化内涵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几首有关红叶、黄叶的诗。 (诗歌略。)
4.小结过渡:这几篇文学作品虽都以叶为题材,但情不同,景亦不同,是因为诗人、作家对任何事物的描写,往往都用“我”的眼睛来观察,以“我”的感觉来描摹;客观事物的身上,都抹上了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不同的人,即使是对待同一种事物,由于个人的经历、际遇、对待人生的态度、对待自然的关注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不同作者的笔下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由此显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同样是以“叶”为题材的几篇现代诗文,也都抹上了诗人的感情色彩,融入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5.活动二:请选择你喜欢的一篇现代诗文,用你最喜欢的朗读方式,品味语言,感悟情理。
四、人叶对对碰
1.早春叶芽冲寒而出,盛夏绿树浓荫团团,晚秋黄叶陨落化泥,叶的许多现象发人深思,让人浮想联翩。
请以“叶,我想对你说”为开头,相互交流,说说你从叶的某种现象得到的联想。
1.播放有关叶的相册。
2.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植物的叶子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春天,叶吐新芽,嫩绿清新;夏天,翠叶相连,浓绿富有生机;秋天,绿意褪去,黄叶纷飞;冬天,残叶摇曳,干枯化泥。植物的叶子在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美,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我们展示着它的美。
二、走进专题《叶》
1.过渡:各种植物的叶子,从诞生到衰老飘落,发生了许多微妙的变化,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和密切的关注。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叶》,一起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我们自己。
2.请浏览1-12的内容,从形式到内容说说编者对《叶》的设置。
学生浏览
学生谈《叶》的设置
……
3.教师小结:
专题,《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专门研究或讨论的题目。
《叶》专门研究或讨论的题目,分“阅读·参考”“思考·讨论”“观察·联想”“活动·探究”四个板块。
这四个板块综合性强,既有语文学科的知识,也有生物、美术等其他学科的知识。
这么多的研究或讨论方向,我们从哪里入手呢?我们这节课就侧重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研究探讨文学作品中的“叶”。
三、叶情对对碰
1.我们浏览“文章选读”部分,大家能看出七篇以叶为题材的文章的大体分类吗?
学生浏览
学生谈……
教师小结:阅读·参考:板块中“文章选读”部分有关于叶的古诗四首、现代诗三首、散文一篇。
2.过渡:文学作品中的叶不同于生活中的叶。大学问家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选读”中的七篇以叶为题材的文章都抹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融入了作者的独特感受。
3.活动一:请自由朗读四首古诗,找出关键词语,揣摩作者的情感。
(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追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你能试着读出作者的感情吗?预设:你能读出诗中的情感,让我们跟随这位同学一起来读出这种情感。
(3)由同学们刚才的发言,我们看出四首以“叶”为题材的古诗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景随心生”,情不同,描绘的叶景也不相同,但你是否发现,四首古诗中的叶都扣住了一个角度?
对,色彩。四首古诗中叶的色彩各不相同:新生的叶子是嫩黄的,飞坠的落叶是枯黄的,题诗的叶子是通红的,初萌的柳芽是鹅黄的。
(4)诗人为什么注重对叶的色彩进行描绘?请结合具体作品说说其中的道理。
这些色彩各不相同,究其原因,除了与叶所处的季节有关,与每首诗的内容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也有内在的联系。
譬如,《山中》一诗中的叶色是枯黄的,将这一色彩用来烘托当时的萧瑟气氛和作者的悲凉心境,是再恰当不过的了;《题红叶》中的叶色是通红的,寄托了宫女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色彩和内容和谐一致。
可见,诗人们着意描写叶色,是为了借助不同的色彩来表达不同的感情。
(5)花与叶相依,写花常写叶。“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数点海棠的花蕾嵌于重重绿叶之中,明丽醒目。“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这一说法的美学道理是什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这句话,它的含义又是什么?
(6)我国古代诗歌中,叶子的色彩不同,带给我们的审美感受也各不相同,大致有一些固定的文化内涵。比如“黄叶”常用來形容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以凄凉孤独感。你能试着说说“红叶”“绿叶”的文化内涵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几首有关红叶、黄叶的诗。 (诗歌略。)
4.小结过渡:这几篇文学作品虽都以叶为题材,但情不同,景亦不同,是因为诗人、作家对任何事物的描写,往往都用“我”的眼睛来观察,以“我”的感觉来描摹;客观事物的身上,都抹上了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不同的人,即使是对待同一种事物,由于个人的经历、际遇、对待人生的态度、对待自然的关注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不同作者的笔下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由此显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同样是以“叶”为题材的几篇现代诗文,也都抹上了诗人的感情色彩,融入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5.活动二:请选择你喜欢的一篇现代诗文,用你最喜欢的朗读方式,品味语言,感悟情理。
四、人叶对对碰
1.早春叶芽冲寒而出,盛夏绿树浓荫团团,晚秋黄叶陨落化泥,叶的许多现象发人深思,让人浮想联翩。
请以“叶,我想对你说”为开头,相互交流,说说你从叶的某种现象得到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