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东野圭吾迄今为止共写了74部作品,其中绝大部分作品受到读者的喜爱和追捧,在亚洲掀起一股“东野圭吾”热潮。代表其巅峰之作的《白夜行》写于1999年,正值东野圭吾创作的高峰期。《白夜行》以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衰退的社会现实为背景,运用独特的视角和异于他人的写作手法,体现出中后期的“圭吾式”推理小说特点,即对社会性和人性的探讨。作家以内聚焦的视角形式,通过各种矛盾的碰撞,揭示了男、女主人公扭曲的人格和阴暗的一生。
关键词:人性 矛盾 扭曲 变形 爱
东野圭吾早期作品多为精巧的“本格派”推理,后期作品叙述简洁凶狠,情节跌宕诡异,故事架构匪夷所思,擅长从不合理处写出合理的故事,作品风格逐渐超越传统推理小说的框架。与传统的重逻辑、悬疑的侦探小说相比,东野圭吾的创作更注重社会性和人性的表现,在作品里不断呈现“为什么?”的问答式,在一连串的犯罪背后,挖掘灵魂深处的呐喊。他的《秘密》、《白夜行》、《暗恋》、《幻夜》、《信》五部作品五度入围直木奖,最终以《嫌疑人X的献身》于2006年冲进直木奖。但在各国读者及评论界的双重口碑中,最巅峰的得意之作却是写于1999年的《白夜行》。此部作品先后三次被搬上银幕,2006年拍成由山田孝之、绫濑遥主演的11集电视剧;2009年由朴新宇执导,改编成同名韩剧搬上电影银幕;2011年,由堀北真希、高良健吾主演,再度被搬上电影大银幕。
《白夜行》以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末泡沫经济时期的日本社会作为背景,将“犯罪根源”归结为冷漠不堪的社会和人心,深入挖掘悲剧产生的时代根源。在小说中涉及日本社会的诸多社会问题,例如,底层人民的困苦、黑社会的横行、卖淫的泛滥、高科技犯罪和对金钱的欲望等。在这样的社会中小说的男、女主人公亮司和雪穗为了生存步步为营,以不断地伤害身边的朋友、亲人为代价,获得短暂的喘息。小说以亮司和雪穗的生活为主线,警察笹垣的追踪为副线,通过各种矛盾的冲突,揭示人性扭曲而又变形的一面。
一 沉沦的童年
小说故事最后的结局:亮司在雪穗的店门前不远处跳楼,胸前扎着改变他人生的剪刀;笹垣看着雪穗的眼睛问这人是谁,雪穗面无表情的回答“我不知道”,便如同路人一般转身而去。这种冷酷的让人寒心的结尾,揭露了现实的残忍,也揭示出男、女主人公那仿佛一直陷入暗夜的童年及人生。
亮司的父亲人格扭曲,母亲与店员搞外遇,他每日坐在家门口陷入深深的苦闷;雪穗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却终日酗酒,还要逼迫她靠身体换来微薄的收入勉强度日。这两个在不幸的家庭中生长的小孩,第一次因为彼此之间美丽的相遇,脸上开始露出微笑,点燃了心里对爱的渴望。不想却因为这黑夜里的一点烛光,步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在通风管道中目睹心目中圣洁的雪穗,被父亲玷污,这对于11岁的亮司来说,是愤怒?是悲伤?还是无法言语的无奈?为了保护心爱的人,他拿起随身携带的剪刀,捅向了父亲的心脏。在这残酷的事实背后,两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灵魂,雪穗便戴上了厚厚的面具,亮司则至今仍在黑暗的通风管中徘徊,俩人在暗夜中种下了黑暗的种子,并悄悄生根发芽。随后一系列的事件,母亲西本文代的疑似自杀、杂货商寺崎忠夫的意外车祸、藤村都子的不幸等都不断滋润了这颗种子的疯长,生长的枝叶不断的缠绕着雪穗和亮司,越缠越紧使其无法逃离这暗夜的世界。她恨,恨母亲逼她去卖春,恨玷污她的亮司的父亲,恨这一切被亮司看见,赤裸裸的剥夺了自尊,而亮司也因童年的原因无法释怀,脑海里不断闪现这无法忘却的一幕,导致其自身身体及心理的残缺。
一对相爱的人变成了杀人犯的女儿和被害人的儿子,为了隐瞒案件的真相,他们约定永作路人。他们之间本来单纯的爱情,从那一刻,注定要画上黑色的色彩,“从那一刻起,我头上的太阳消失了”。
二 迷失的信仰
雪穗与亮司分开后开始各自生活,亮司与母亲貌合神离的生活在一起,直至18岁只留下一张“我不会回来了”的纸条,便开始独自生活;雪穗被其亲戚唐泽礼子收养,并学习插花、茶道,变身为大家闺秀,可是这也没能让她从此学会信任,与养母的关系仅停留在表面的礼貌上,内心的声音从未被释放。在学校也并未风平浪静,由于受到临校男生的喜欢,遭受朋友的嫉妒,她的过去又一次被撕开,暴露在日光下。也许她无法忍受这一切,她内心的恶魔再次超越了理智,她要报复,报复谣言的源头藤村都子,她用童年的遭遇还给伤害她的人,袭击藤村:衣物被脱光,而却未被侵犯,雪穗坚信这种做法能夺走对方的灵魂,从这里可以看出,雪穗和亮司在童年遭遇的痛苦,深深的刻入了他们的心中,这种心中的创伤,永远无法愈合。同时亮司伪造了菊池是罪犯的假象,逼迫菊池交出亮司母亲桐原弥生子的幽会照片,除去当时命案的证据。如果说童年杀害野兽般的父亲被逼无奈的选择,那这一阶段已经可以看出这是人性自私的暴露,俩人为了保护对方的付出也逐渐变质,他们的人格开始逐渐扭曲,光明的信仰在他们心中彻底消失,开始了暗无边际的黑夜之旅。
三 贪婪的欲望
雪穗和亮司从小生活在“一个破破烂烂的地方,灰尘满天,一些小老百姓像虫子一样蠢蠢欲动,只有一双眼睛特别锐利,那是个丝毫大意不得的地方”。使得他们自小就明白现实的残酷与无奈,渴望改变,从自小生活的地方逃离出来,这也促使他们的欲望不断膨胀,贪婪逐渐暴露出来,同时为了生存不折手段。雪穗戴着虚伪的面具不惜伤害最好的朋友川岛江利子,换取社交舞社团的位置,不断设计身边的每一位人,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而亮司通过组织卖淫、制作盗版软件、套取银行卡信息等非法活动获取不义之财。二人人性开始进一步的变得更为扭曲,“善”“恶”不分,东野圭吾通过平淡的诉述,充分的揭示了人性的贪婪一面,这种直白的描述,没有明确的表达出“善”与“恶”的界限,看似情节是出于二人生活的无奈,却看得每位读者心惊肉跳,直击了现实社会的冷漠与灰暗,从侧面揭示出人性的扭曲与变形。
雪穗通过细致的设计与高宫结婚、引诱其外遇致使离婚,开设间高级定制服装店结识筱冢康晴,慢慢跻身于上流社会;而亮司也隐形埋名,化名秋吉雄一,过着小心翼翼的生活,两人的关系如同“枪虾”与“虾虎鱼”合作无间、互利共生,使两人的欲望达到了顶峰。 四 爱的牢笼
我们将小说里的事件梳理后发现,“爱”是一条重要的贯穿小说始终的线索:亮司和雪穗的“爱”,是贯穿整个小说的主线。他们彼此是对方虚构的太阳,让自己不觉得黑暗。也是这份爱,让他们走到了白天的背面,他们的世界没有太阳,一直都是夜晚。为了短暂的光芒,在黑夜里行走。在故事的最后,亮司为雪穗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想将她送到永世的光明中,但雪穗,真实的内心却再也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她失去了自己的太阳。
笹垣对职业的“爱”,使得他对案件穷追不舍,不让无辜的人再受牵连,阻止“恶之花”的生长,想让事件最终水落石出。
礼子对雪穗的“爱”,却无法走进雪穗的内心。这种亲情始终无法温暖雪穗的心,从而也致使雪穗不愿被她拖累,被其“安乐死”。
亮司母亲对儿子的“爱”的缺失:导致亮司人生的黑暗,使儿子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再也不能回头。
典子轻信男人的“爱”,将氧化钾偷出来拿给亮司,成为亮司犯罪的帮凶。
爱的终点本应是美好和幸福,在作者的笔下,爱变成了牢笼,困住了自己也困住了别人,变成人性深处美丑相交的一面。
五 美与丑、善与恶的冲突
在小说的始终,美与丑、善与恶不断的交替呈现,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感官冲击。
小说的主人是彼此相爱的人,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在一起,希望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都变成了奢望,即便付出了那么多人的生命,最后还是办不到,这种小说故事中核心的绝望念想,使故事的一切有如美丽的幌子,随着无数混乱、抑遏、哀伤的故事片段如同纪录片一样被一一还原。这种绝望的爱情,没有如胶似漆,没有苦苦相思,甚至似乎没有任何交集,只有这形同路人的冰冷感,但这种绝望的爱情却在男、女主人公的内心深处慢慢滋长,到最后却只剩下了一条条精心设计的诡计,以及冰冷的让人绝望的冷漠,嗅寻不到一丝的人情冷暖,主人公们抛弃了所有的温情,没有美丑,没有善恶,宛如在黑夜中孤独的行走,在故事的最后面对亮司的死亡,雪穗只是一句残酷的“我不认识”便转身离去,这样的结尾使读者感受到触目惊心的寒冷,以及故事背后那渴望被救赎的罪恶。
雪穗在养母礼子的熏陶下成长为外表端庄秀丽、气质高雅迷人的大家闺秀,过去的一切仿佛不曾留下什么痕迹。但当涉及自己利益损害时,她狭隘、自私、嫉妒的内心一点儿没有改变,反而变本加厉。而亮司也因为保护雪穗的爱情,一步步走向无法回头的犯罪道路,永远也无法等到追诉期的终结。在他们身边没有值得牵挂、感恩、回报的人,似乎与整个社会都是对立起来的。即使这样,在他们心里依然有一个温暖的角落,也是照在暗夜中帮助他们前行的唯一光源——两人小时候在图书馆相遇的美好时光。图书馆是他们童年唯一的交集,两人彼此吐露心声,相互慰藉,使他们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但同时也是他们噩梦开始的地方。在主人公两个人身上,反复展现出美与丑、善与恶的对立,纠结而又挣扎。男主角亮司对于“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的渴望,但事实却因此注定无法实现的爱情的悲凉。就是因为这段爱情,东野圭吾才保留了日本文学一向迷恋的永恒悲伤。这令人动容的爱情与丝丝入扣的紧张推理悬念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使得故事的一切都有着深深的无奈与浓厚的情感。
《白夜行》这部小说是东野圭吾中后期作品的比较典型的代表,他的推理小说突破了传统推理小说的限制,谁是犯人,案件如何发生,如何用离奇的情节吸引读者已经不再重要,作品里通过对犯罪的反思,展现更多关于社会性、人性的探讨,表现灵魂深处地呐喊。《白夜行》里描述的犯罪,也是因为无法改变的社会因素和人性的扭曲、变形而不断造成,人物内心的挣扎、斗争、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东野圭吾带着自己独特的思考,翻开了推理小说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1] [日]东野圭吾,刘姿君译:《白夜行》,南海出版公司,2008年版。
[2] 秦思思:《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特色解析》,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3] 牛丽:《从〈白夜行〉看东野圭吾侦探推理小说中的人性》,《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第7期。
[4] 李雪:《浅析〈白夜行〉中的主人公形象塑造》,《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5] 赵婧:《从与同名日剧的对比中看小说〈白夜行〉的叙事特点》,《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1期。
(覃霄,桂林理工大学讲师)
关键词:人性 矛盾 扭曲 变形 爱
东野圭吾早期作品多为精巧的“本格派”推理,后期作品叙述简洁凶狠,情节跌宕诡异,故事架构匪夷所思,擅长从不合理处写出合理的故事,作品风格逐渐超越传统推理小说的框架。与传统的重逻辑、悬疑的侦探小说相比,东野圭吾的创作更注重社会性和人性的表现,在作品里不断呈现“为什么?”的问答式,在一连串的犯罪背后,挖掘灵魂深处的呐喊。他的《秘密》、《白夜行》、《暗恋》、《幻夜》、《信》五部作品五度入围直木奖,最终以《嫌疑人X的献身》于2006年冲进直木奖。但在各国读者及评论界的双重口碑中,最巅峰的得意之作却是写于1999年的《白夜行》。此部作品先后三次被搬上银幕,2006年拍成由山田孝之、绫濑遥主演的11集电视剧;2009年由朴新宇执导,改编成同名韩剧搬上电影银幕;2011年,由堀北真希、高良健吾主演,再度被搬上电影大银幕。
《白夜行》以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末泡沫经济时期的日本社会作为背景,将“犯罪根源”归结为冷漠不堪的社会和人心,深入挖掘悲剧产生的时代根源。在小说中涉及日本社会的诸多社会问题,例如,底层人民的困苦、黑社会的横行、卖淫的泛滥、高科技犯罪和对金钱的欲望等。在这样的社会中小说的男、女主人公亮司和雪穗为了生存步步为营,以不断地伤害身边的朋友、亲人为代价,获得短暂的喘息。小说以亮司和雪穗的生活为主线,警察笹垣的追踪为副线,通过各种矛盾的冲突,揭示人性扭曲而又变形的一面。
一 沉沦的童年
小说故事最后的结局:亮司在雪穗的店门前不远处跳楼,胸前扎着改变他人生的剪刀;笹垣看着雪穗的眼睛问这人是谁,雪穗面无表情的回答“我不知道”,便如同路人一般转身而去。这种冷酷的让人寒心的结尾,揭露了现实的残忍,也揭示出男、女主人公那仿佛一直陷入暗夜的童年及人生。
亮司的父亲人格扭曲,母亲与店员搞外遇,他每日坐在家门口陷入深深的苦闷;雪穗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却终日酗酒,还要逼迫她靠身体换来微薄的收入勉强度日。这两个在不幸的家庭中生长的小孩,第一次因为彼此之间美丽的相遇,脸上开始露出微笑,点燃了心里对爱的渴望。不想却因为这黑夜里的一点烛光,步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在通风管道中目睹心目中圣洁的雪穗,被父亲玷污,这对于11岁的亮司来说,是愤怒?是悲伤?还是无法言语的无奈?为了保护心爱的人,他拿起随身携带的剪刀,捅向了父亲的心脏。在这残酷的事实背后,两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灵魂,雪穗便戴上了厚厚的面具,亮司则至今仍在黑暗的通风管中徘徊,俩人在暗夜中种下了黑暗的种子,并悄悄生根发芽。随后一系列的事件,母亲西本文代的疑似自杀、杂货商寺崎忠夫的意外车祸、藤村都子的不幸等都不断滋润了这颗种子的疯长,生长的枝叶不断的缠绕着雪穗和亮司,越缠越紧使其无法逃离这暗夜的世界。她恨,恨母亲逼她去卖春,恨玷污她的亮司的父亲,恨这一切被亮司看见,赤裸裸的剥夺了自尊,而亮司也因童年的原因无法释怀,脑海里不断闪现这无法忘却的一幕,导致其自身身体及心理的残缺。
一对相爱的人变成了杀人犯的女儿和被害人的儿子,为了隐瞒案件的真相,他们约定永作路人。他们之间本来单纯的爱情,从那一刻,注定要画上黑色的色彩,“从那一刻起,我头上的太阳消失了”。
二 迷失的信仰
雪穗与亮司分开后开始各自生活,亮司与母亲貌合神离的生活在一起,直至18岁只留下一张“我不会回来了”的纸条,便开始独自生活;雪穗被其亲戚唐泽礼子收养,并学习插花、茶道,变身为大家闺秀,可是这也没能让她从此学会信任,与养母的关系仅停留在表面的礼貌上,内心的声音从未被释放。在学校也并未风平浪静,由于受到临校男生的喜欢,遭受朋友的嫉妒,她的过去又一次被撕开,暴露在日光下。也许她无法忍受这一切,她内心的恶魔再次超越了理智,她要报复,报复谣言的源头藤村都子,她用童年的遭遇还给伤害她的人,袭击藤村:衣物被脱光,而却未被侵犯,雪穗坚信这种做法能夺走对方的灵魂,从这里可以看出,雪穗和亮司在童年遭遇的痛苦,深深的刻入了他们的心中,这种心中的创伤,永远无法愈合。同时亮司伪造了菊池是罪犯的假象,逼迫菊池交出亮司母亲桐原弥生子的幽会照片,除去当时命案的证据。如果说童年杀害野兽般的父亲被逼无奈的选择,那这一阶段已经可以看出这是人性自私的暴露,俩人为了保护对方的付出也逐渐变质,他们的人格开始逐渐扭曲,光明的信仰在他们心中彻底消失,开始了暗无边际的黑夜之旅。
三 贪婪的欲望
雪穗和亮司从小生活在“一个破破烂烂的地方,灰尘满天,一些小老百姓像虫子一样蠢蠢欲动,只有一双眼睛特别锐利,那是个丝毫大意不得的地方”。使得他们自小就明白现实的残酷与无奈,渴望改变,从自小生活的地方逃离出来,这也促使他们的欲望不断膨胀,贪婪逐渐暴露出来,同时为了生存不折手段。雪穗戴着虚伪的面具不惜伤害最好的朋友川岛江利子,换取社交舞社团的位置,不断设计身边的每一位人,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而亮司通过组织卖淫、制作盗版软件、套取银行卡信息等非法活动获取不义之财。二人人性开始进一步的变得更为扭曲,“善”“恶”不分,东野圭吾通过平淡的诉述,充分的揭示了人性的贪婪一面,这种直白的描述,没有明确的表达出“善”与“恶”的界限,看似情节是出于二人生活的无奈,却看得每位读者心惊肉跳,直击了现实社会的冷漠与灰暗,从侧面揭示出人性的扭曲与变形。
雪穗通过细致的设计与高宫结婚、引诱其外遇致使离婚,开设间高级定制服装店结识筱冢康晴,慢慢跻身于上流社会;而亮司也隐形埋名,化名秋吉雄一,过着小心翼翼的生活,两人的关系如同“枪虾”与“虾虎鱼”合作无间、互利共生,使两人的欲望达到了顶峰。 四 爱的牢笼
我们将小说里的事件梳理后发现,“爱”是一条重要的贯穿小说始终的线索:亮司和雪穗的“爱”,是贯穿整个小说的主线。他们彼此是对方虚构的太阳,让自己不觉得黑暗。也是这份爱,让他们走到了白天的背面,他们的世界没有太阳,一直都是夜晚。为了短暂的光芒,在黑夜里行走。在故事的最后,亮司为雪穗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想将她送到永世的光明中,但雪穗,真实的内心却再也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她失去了自己的太阳。
笹垣对职业的“爱”,使得他对案件穷追不舍,不让无辜的人再受牵连,阻止“恶之花”的生长,想让事件最终水落石出。
礼子对雪穗的“爱”,却无法走进雪穗的内心。这种亲情始终无法温暖雪穗的心,从而也致使雪穗不愿被她拖累,被其“安乐死”。
亮司母亲对儿子的“爱”的缺失:导致亮司人生的黑暗,使儿子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再也不能回头。
典子轻信男人的“爱”,将氧化钾偷出来拿给亮司,成为亮司犯罪的帮凶。
爱的终点本应是美好和幸福,在作者的笔下,爱变成了牢笼,困住了自己也困住了别人,变成人性深处美丑相交的一面。
五 美与丑、善与恶的冲突
在小说的始终,美与丑、善与恶不断的交替呈现,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感官冲击。
小说的主人是彼此相爱的人,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在一起,希望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都变成了奢望,即便付出了那么多人的生命,最后还是办不到,这种小说故事中核心的绝望念想,使故事的一切有如美丽的幌子,随着无数混乱、抑遏、哀伤的故事片段如同纪录片一样被一一还原。这种绝望的爱情,没有如胶似漆,没有苦苦相思,甚至似乎没有任何交集,只有这形同路人的冰冷感,但这种绝望的爱情却在男、女主人公的内心深处慢慢滋长,到最后却只剩下了一条条精心设计的诡计,以及冰冷的让人绝望的冷漠,嗅寻不到一丝的人情冷暖,主人公们抛弃了所有的温情,没有美丑,没有善恶,宛如在黑夜中孤独的行走,在故事的最后面对亮司的死亡,雪穗只是一句残酷的“我不认识”便转身离去,这样的结尾使读者感受到触目惊心的寒冷,以及故事背后那渴望被救赎的罪恶。
雪穗在养母礼子的熏陶下成长为外表端庄秀丽、气质高雅迷人的大家闺秀,过去的一切仿佛不曾留下什么痕迹。但当涉及自己利益损害时,她狭隘、自私、嫉妒的内心一点儿没有改变,反而变本加厉。而亮司也因为保护雪穗的爱情,一步步走向无法回头的犯罪道路,永远也无法等到追诉期的终结。在他们身边没有值得牵挂、感恩、回报的人,似乎与整个社会都是对立起来的。即使这样,在他们心里依然有一个温暖的角落,也是照在暗夜中帮助他们前行的唯一光源——两人小时候在图书馆相遇的美好时光。图书馆是他们童年唯一的交集,两人彼此吐露心声,相互慰藉,使他们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但同时也是他们噩梦开始的地方。在主人公两个人身上,反复展现出美与丑、善与恶的对立,纠结而又挣扎。男主角亮司对于“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的渴望,但事实却因此注定无法实现的爱情的悲凉。就是因为这段爱情,东野圭吾才保留了日本文学一向迷恋的永恒悲伤。这令人动容的爱情与丝丝入扣的紧张推理悬念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使得故事的一切都有着深深的无奈与浓厚的情感。
《白夜行》这部小说是东野圭吾中后期作品的比较典型的代表,他的推理小说突破了传统推理小说的限制,谁是犯人,案件如何发生,如何用离奇的情节吸引读者已经不再重要,作品里通过对犯罪的反思,展现更多关于社会性、人性的探讨,表现灵魂深处地呐喊。《白夜行》里描述的犯罪,也是因为无法改变的社会因素和人性的扭曲、变形而不断造成,人物内心的挣扎、斗争、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东野圭吾带着自己独特的思考,翻开了推理小说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1] [日]东野圭吾,刘姿君译:《白夜行》,南海出版公司,2008年版。
[2] 秦思思:《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特色解析》,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3] 牛丽:《从〈白夜行〉看东野圭吾侦探推理小说中的人性》,《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第7期。
[4] 李雪:《浅析〈白夜行〉中的主人公形象塑造》,《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5] 赵婧:《从与同名日剧的对比中看小说〈白夜行〉的叙事特点》,《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1期。
(覃霄,桂林理工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