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学校、家庭等客观环境的深刻变化,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中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感,但又不知如何解决。此外,中学阶段又是一个人长身体学知识的最佳时期,也是好奇心和表现欲最强的重要阶段,被喻为人生中的花季,充满希望、活力与创造。因此,中学生应该对学习充满无尽的激情和满腔的渴望,可是现实中的学习已经蜕变为应付“考试”“升学”的持续的心理负担和压力;能力的培养异化成知识的堆叠,智慧的点拨敷衍成枯燥的讲解,人文的熏陶深化成机械的训练,哪里还有兴奋和快乐、活泼和幻想!据新华社最近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这些枯燥的数字反映出我国教育工作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欠佳。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当代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国内外学校教育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教育现代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因此,探索和研究目前日益严重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为了切实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认真研究和大力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事实上,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靠几节心理辅导课就能解决的,学校的各个科目都应当采取一些措施相机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作为语文教育重中之重的阅读和作文课更应当能够发挥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功能,这是由作文的本质决定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就是拿笔说话,写文章就是想心思。当前许多教育理论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作文的本质有以下两种:一种认为作文是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思维活动;一种则认为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表达过程。以上说法都告诉我们:学生作文能反映学生的思想。通过作文,语文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及其变化。依据《现代汉语词典》对“心理”的定义: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可见,通过作文,语文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及其变化。既如此,语文老师就应当充分运用作文的这一无与伦比的优势,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发挥作文教学的心理辅导功能,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扰,成长为心理健康的社会人。
语文老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课堂勤观察,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态,遵循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有的学生上课精神萎靡心不在焉,就像有什么心事;有的学生上课不喜欢发言,老师叫起来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说不上几句话就满脸通红;有的学生回答问题言词偏激,他看待问题不够客观;尤其是作文课上,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苦思冥想,左冲右突,硬憋也只能编织出单调、干瘪、应付老师的应景文章。凡此种种都是学生心理的反馈,这些表现传统上老师往往归结于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等因素。但却没有注意到它们给了老师一个信号:有些学生的心理出了问题,需要老师引导。究其原因,是我们在教学中还存在着陈旧、模糊、错误认识,没有很好地学习和吸收写作心理研究的最新成果,没有遵循和尊重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现代心理学认为:心理现象不具形体性,是人的内心世界的精神生活,他人无法进行直接观察,但是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却可以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所以,只要老师有心,就可以通过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而青春少年由于身心未发育成熟或未完全发育成熟,还未被世俗的灰尘所蒙蔽,不太关心事物的实用性和目的性,正处于自发性心态。这种心态照耀下的才是创造性的有生命力的活着的写作,轻松自在、挥洒自由、放飞自我,而不是死气沉沉无中生有的“套子作文”。
二、巧妙设计作文话题和训练目标,为学生搭建反映心理状态的平台。中学生有了很强烈的自我意识,时机不到绝不会向别人敞开心扉,老师一旦意识到学生需要心理辅导,就要灵活地搭建一个能让学生自觉自愿向老师释放心曲,倾吐心声的平台。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求老师有一定的亲和力,在学生心目中是可以信任接近的。在这个前提之下,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吻合学生心理需求的作文话题,并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目标,让学生借助写作把心里话写出来,为老师成功地实施心理辅导创造条件。例如:初一刚开学,很多学生会不太适应初中生活,课堂上往往一言不发,心事重重,下课了也十分拘谨,一动不动。怎样引导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的生活?积极投入到全新的学习生活中去?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文话题——《初识新家》,让学生尽情抒写自己初到中学的心情和生活。为了让他们袒露真实的心迹,老师可以先讲一讲自己到某个新环境之后的心路历程,让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让学生觉得老师也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人,很亲切,这样他们就愿意在作文中说出真话。毫无疑问,老师读了这样的作文后会对学生的心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成功实施心理辅导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通过真诚适宜的批语,尽显作文的心理辅导功能。语文老师的作文批语是和学生进行交流的最好途径。一个学生一本作文,一本作文一面影射学生心理的明镜。当学生袒露了心迹,老师就应根据其具體情况给予相应的批语:或鼓励、或指点、或认同、或否定;或娓娓化解,或慢慢诱导;需详别简,需点勿怠。让学生通过作文批语及时得到老师的建议和帮助,及时修正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事实证明,学生最喜欢的批语就是能让他们心中豁然开朗的语言,哪怕只有一两句,而那些关乎写作方法技巧的批语并不是学生最想看到的。我有一个学生父母不和,她常常很是担心。她在作文中说了自己的苦恼,我在批语中不厌其烦地给她举例子讲道理,让她多和父母沟通,给父亲以适当的建议,并且让她明白:父母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做儿女的可以建议,但或许不会奏效。最要紧的是不受影响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从那以后,很少看到这个女孩子的愁眉,她终于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了。
四、通过针对性较强的作文讲评,对学生进行策略化的心理辅导。有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并不是几句批语就可以奏效的,策略性的作文讲评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中学生的思想还不太成熟,不同学生有不同内容的烦恼和困惑。很多时候一个学生的心理往往是一类学生的心理,所以可以借助作文讲评来有目标的实施心理辅导,让一堂作文讲评课解决一类型的心理问题。老师可以从某位同学的一篇文章反映出来的问题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依据一些相关事例加以配合阐发,举一反三让学生明白事理;也可以设计一个话题让全班同学来讨论,让大家广开思路,在甄别中端正心态;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对学生进行诱导。在作文《大人为什么不学雷锋》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当今社会十分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一片黑暗,丝毫没有崇高可言,只有少数人学雷锋毫无意义。我在作文讲评时让大家结合雷锋短促的一生探讨生命的意义,通过讨论最后达成共识:虽然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丑恶现象,但人间自有真情在,而且“勿以善小而不为”,个人的力量虽然渺小,但只要人人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人类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愈来愈严重,所幸语文老师可以通过作文与学生真实的心理邂逅。既如此,让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以作文教学为契机,去真诚地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让每一位学生头上的蓝天更加澄澈,让每一位学生眼里的阳光无比灿烂,让每一位学生都是翱翔在阳光下蓝天上的一只快乐矫健的雄鹰。
为了切实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认真研究和大力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事实上,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靠几节心理辅导课就能解决的,学校的各个科目都应当采取一些措施相机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作为语文教育重中之重的阅读和作文课更应当能够发挥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功能,这是由作文的本质决定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就是拿笔说话,写文章就是想心思。当前许多教育理论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作文的本质有以下两种:一种认为作文是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思维活动;一种则认为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表达过程。以上说法都告诉我们:学生作文能反映学生的思想。通过作文,语文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及其变化。依据《现代汉语词典》对“心理”的定义: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可见,通过作文,语文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及其变化。既如此,语文老师就应当充分运用作文的这一无与伦比的优势,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发挥作文教学的心理辅导功能,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扰,成长为心理健康的社会人。
语文老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课堂勤观察,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态,遵循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有的学生上课精神萎靡心不在焉,就像有什么心事;有的学生上课不喜欢发言,老师叫起来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说不上几句话就满脸通红;有的学生回答问题言词偏激,他看待问题不够客观;尤其是作文课上,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苦思冥想,左冲右突,硬憋也只能编织出单调、干瘪、应付老师的应景文章。凡此种种都是学生心理的反馈,这些表现传统上老师往往归结于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等因素。但却没有注意到它们给了老师一个信号:有些学生的心理出了问题,需要老师引导。究其原因,是我们在教学中还存在着陈旧、模糊、错误认识,没有很好地学习和吸收写作心理研究的最新成果,没有遵循和尊重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现代心理学认为:心理现象不具形体性,是人的内心世界的精神生活,他人无法进行直接观察,但是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却可以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所以,只要老师有心,就可以通过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而青春少年由于身心未发育成熟或未完全发育成熟,还未被世俗的灰尘所蒙蔽,不太关心事物的实用性和目的性,正处于自发性心态。这种心态照耀下的才是创造性的有生命力的活着的写作,轻松自在、挥洒自由、放飞自我,而不是死气沉沉无中生有的“套子作文”。
二、巧妙设计作文话题和训练目标,为学生搭建反映心理状态的平台。中学生有了很强烈的自我意识,时机不到绝不会向别人敞开心扉,老师一旦意识到学生需要心理辅导,就要灵活地搭建一个能让学生自觉自愿向老师释放心曲,倾吐心声的平台。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求老师有一定的亲和力,在学生心目中是可以信任接近的。在这个前提之下,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吻合学生心理需求的作文话题,并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目标,让学生借助写作把心里话写出来,为老师成功地实施心理辅导创造条件。例如:初一刚开学,很多学生会不太适应初中生活,课堂上往往一言不发,心事重重,下课了也十分拘谨,一动不动。怎样引导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的生活?积极投入到全新的学习生活中去?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文话题——《初识新家》,让学生尽情抒写自己初到中学的心情和生活。为了让他们袒露真实的心迹,老师可以先讲一讲自己到某个新环境之后的心路历程,让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让学生觉得老师也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个人,很亲切,这样他们就愿意在作文中说出真话。毫无疑问,老师读了这样的作文后会对学生的心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成功实施心理辅导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通过真诚适宜的批语,尽显作文的心理辅导功能。语文老师的作文批语是和学生进行交流的最好途径。一个学生一本作文,一本作文一面影射学生心理的明镜。当学生袒露了心迹,老师就应根据其具體情况给予相应的批语:或鼓励、或指点、或认同、或否定;或娓娓化解,或慢慢诱导;需详别简,需点勿怠。让学生通过作文批语及时得到老师的建议和帮助,及时修正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事实证明,学生最喜欢的批语就是能让他们心中豁然开朗的语言,哪怕只有一两句,而那些关乎写作方法技巧的批语并不是学生最想看到的。我有一个学生父母不和,她常常很是担心。她在作文中说了自己的苦恼,我在批语中不厌其烦地给她举例子讲道理,让她多和父母沟通,给父亲以适当的建议,并且让她明白:父母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做儿女的可以建议,但或许不会奏效。最要紧的是不受影响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从那以后,很少看到这个女孩子的愁眉,她终于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了。
四、通过针对性较强的作文讲评,对学生进行策略化的心理辅导。有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并不是几句批语就可以奏效的,策略性的作文讲评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中学生的思想还不太成熟,不同学生有不同内容的烦恼和困惑。很多时候一个学生的心理往往是一类学生的心理,所以可以借助作文讲评来有目标的实施心理辅导,让一堂作文讲评课解决一类型的心理问题。老师可以从某位同学的一篇文章反映出来的问题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依据一些相关事例加以配合阐发,举一反三让学生明白事理;也可以设计一个话题让全班同学来讨论,让大家广开思路,在甄别中端正心态;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对学生进行诱导。在作文《大人为什么不学雷锋》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当今社会十分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一片黑暗,丝毫没有崇高可言,只有少数人学雷锋毫无意义。我在作文讲评时让大家结合雷锋短促的一生探讨生命的意义,通过讨论最后达成共识:虽然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丑恶现象,但人间自有真情在,而且“勿以善小而不为”,个人的力量虽然渺小,但只要人人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人类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愈来愈严重,所幸语文老师可以通过作文与学生真实的心理邂逅。既如此,让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以作文教学为契机,去真诚地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让每一位学生头上的蓝天更加澄澈,让每一位学生眼里的阳光无比灿烂,让每一位学生都是翱翔在阳光下蓝天上的一只快乐矫健的雄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