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清照《声声慢》的多模态意义解读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19820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李清照的《声声慢》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长河中以其空前绝后的悲怀愁情带给了后人无限的解读空间。虽然从文学诗词角度和历史人文角度都对这首词进行过不同的鉴赏但目前还很少有人从系统功能学角度进行过分析。本文是这一方面的一次尝试,希望能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和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下对这首词的多模态意义进行尝试性的解读,从而说明其主题思想及词人的万古愁心,进一步证明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欣赏和评价我国古诗词方面的贡献。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多模态话语分析;多模态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2
  
  一、引言
  诗歌向来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精炼的语言,优美的韵律和结构,具体地和艺术地表达人类的心灵。目前国内外的文学批评家和语言学家虽然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诗歌,但都强调诗歌的特殊功能和文体特征:诗歌利用词汇的音乐美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心灵感受,强调想象性和完美性[3]。大部分学者对诗歌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利奇的变异理论,从语音变异、词汇变异、搭配变异、语法变异、语义变异和书写变异等方面解释和探讨诗歌的魅力。虽然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已经被用来尝试解读大量的英语视觉诗,但来在中国古代诗词的解读上还未曾涉足。本文就从中国三千年古代文学史长河中挑选出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这位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的愁绪纠结所在《声声慢》来发掘和展现中国古代诗词诗歌所呈现的多种不同表现意义,感受古诗词给人们带来的特殊魅力。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
  传统的语篇分析一般只注重对语言文字本身的分析,而忽略了对其他符号如图像、声音、颜色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将语篇分析的研究范围扩展到除文字以外的其它领域,即把单模式的语篇分析法扩展到多模式来分析多模态分析中,模态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4]。多模态指的便是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符合话语,或者说任何由一种以上符合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5]。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绝对单一模态的语篇是很少见的,而多模态语篇则是普遍存在的。比如人们交谈时常伴有手势和表情等,人们可以在一张网页上既看到文字和图片,又听到背景音乐。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和手段,但绝对不是唯一的工具和手段。
  Kress和Van Leeuween认为,多模态语篇是一种融合了多种交流模态(如声音、文字、形象等)来传递信息的语篇,因此,区分单模态和多模态的关键在于有几种符号参与了语篇的构成。顾曰国认为,模态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跟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6]。用单个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单模态,用两个的叫双模态,三个或以上的叫多模态。他认为区分的关键在于有几种感官参与。综上所述,多模态语篇应分为启用单一感官的多符号语篇或启用多感官的多符号语篇[6]。
  三、《声声慢》中的多模态意义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它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功能。所有符号资源都具有社会意义,属于特定文化。它们表示意义的潜力被设计者经过思考的动作而被选择。多模态符号(词语、文字、信件、色彩、字体)的复杂信息反映了设计者的兴趣[7]。诗歌的创作通常以新颖的构思,丰富的想象力,极具个性的表现形式来突出和强调其艺术性,以此来刺激人的感官使读者得到享受和乐趣,给人以韵律美、意象美和言辞美。所以诗歌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典型的多模态意义。张德禄也指出,系统功能语言学是最适合于研究多模态话语的理论模式,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系统功能语言学不仅关心语言内部的运作机制,同时还研究语言外的环境和动因;(2)系统功能语言学把话语的意义和功能放在首要位置上;(3)意义的实现是以多模态形式进行的,语言只是这些形式中最有效的一种。
  李清照的《声声慢》是她晚年的作品,是她一生忧患经历的总结。除了朴素清新的语言紧扣悲秋之意,词人以铺叙的手法,通过晚风、归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意象,表现秋日黄昏寂寞愁苦的心境。词中所写的愁,由于以国破家亡的具体生活为背景,包含着深沉的内容,与一般无病呻吟的悲秋之作不可同日而语。充分发挥声律音调的表现力,是这首词的一个突出特点。开头的七组叠字,分三个层次写出词人的动作神态、外部感受和内心愁苦,由表及里,层层递进,而且多用声音比较压抑低沉的字,“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梁启超语)。全词字音的选择和组合,也体现出明显的压抑感,具有特殊的音乐效果,真切地传达了词人内心的忧郁和沉痛。
  (一)音律性
  当代诗人郭小川认为:“诗是最有音乐性的艺术,因为诗是以抒情为特征的,而音乐性这个因素是有助于抒情的。”可见,音乐性不仅是诗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对抒情更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看,诗歌中所呈现出来的音乐性,也在篇章中起到了衔接的作用。衔接“指那些组成语篇的非结构性关系,它们是语义关系,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1],语篇中的衔接关系主要通过词汇语法系统来表达,也有少数衔接关系在语音系统里有所表现,即音系衔接。已成为人的直觉的一部分的音义联系在强调用“直觉”见境界和注重语言“陌生化”的诗歌语篇中,经过文本作者的合理组织和恰当运用,便会成为一种积极的衔接手段,它不仅具有语篇连贯意义上的生成性,而且具有文本风格意义上的“诗意功能”。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首句连下七组迭字,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词调取名《声声慢》,声调上也因此特别讲究,用了不少双声叠韵字,如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都是双声;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都是叠韵。李清照作词主张分辨五音。《声声慢》用舌声的共十六字:淡、敌他、地、堆、独、得、桐、到、点点滴滴、第、得。用齿声的四十一字:寻寻、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时、最、将、息、三、盏、酒、怎、正、伤、心、是、时、相、识、积、憔悴损、谁、守、窗、自、怎生、细、这次、怎、愁、字。全调九十七字,而这两声却多至五十七字,占半数以上;尤其是末了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字里舌齿两声交加重叠,听来有明显的声调美,充分表现乐章的特色。这可见她艺术手法的高强,也可见她创作的大胆。
  另外,还以双声迭韵字的运用,来增强抒情效果。双声字如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迭韵字如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将词之为音乐文学的特质,发挥无遗。
  (二)意象性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诗歌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是生活的外在景象与诗人的内在情思的统一,所以大部分诗歌都具有意象性,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读者无限的遐想。
  Halliday(2000)在谈到人际意义的实现手段时指出,语气、情态、语调是实现人际功能的主要手段。但事实上,许多语言手段在表达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时是互相重叠、互相交错的,对语言人际功能作出贡献的语言成分是多种多样的。诗歌中的“意”作为诗人的主观情致,属于诗歌总体意义中的人际方面,同时也是诗人在诗歌中创造意象的主要动因。要把这种动因成功地传达给读者,诗人就需要在诗歌中设置突出人际意义的形式成分,否则,诗歌在意象创造上是失败的,因而也不能算好诗[8]。由此可见,从人际意义角度来探讨诗歌的意象是非常重要的。
  在该诗中,从语气角度讲,陈述语气与疑问语气并存。既使词人处于提供信息的位置又不断的提出问题,从而加强了读者与词人的互动,使得读者能够更真切的体会到词人的愁苦心绪。“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透过十月小阳春的冷暖无常,转写为忧愁伤神伤身。“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是写她藉酒浇愁,而又忧愁难遣。“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透过北雁南飞,曲写家破夫亡、漂泊南方的悲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的枯槁憔悴,愁损容颜,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是愁苦已极,度日如年的反映。“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叶落,细雨黄昏,更添愁思。“点点滴滴”四迭字的运用,活现了细雨的连密不断,愁苦的络绎不绝。总之,全词藉景抒情,运景入情:透过冷冷清清,乍暖还寒,晚来风急、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细雨诸景象,以表现孤寂、凄凉、悲伤、哀愁的心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读之使人动容。另外,这首词的情态意义是通过情态副词“得”、“更”等来表达的,体现说话人对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颠沛流离、孤苦无告的态度。
  四、结语
  基于功能语言学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对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所呈现出来的音律性和意象性作了多模态意义的解读,除此之外,在这首词中白描的写法、疑问语气的使用都加强了它的言辞性,使读者和词人有了面对面的“交谈”。如果将诗词根据其意义特点进行巧妙的编排,使读者的视觉感受与诗词意义呼应,使两者相互强化,产生美的视觉效果,那么对读者更深层次的体会其意义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实际上这几种模态意义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平面上同时传达给读者的。这种多模态的话语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中国古代诗词,为古诗词的欣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Kress,G.&van Leeuwen,T.Multimodal discourse: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London:Arnold,2001.
  [3]张德禄.语言的功能与文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5]李战子.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
  [6]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学,2007,(114):3-12.
  [7]张平丽.音乐视频中意义的多模态构建——以周杰伦的《稻香》为例[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6):63-65.
  [8]张俊.诗歌意象创造的人际意义视角[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6,(3).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掀起了“英语学习热潮”,学习策略又是一个相对新的领域。本文介绍了《英语学习策略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特色,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最后表明该书的价值。  关键词: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认为翻译具有一定的体验性。为了进一步证明此观点,对散文选段《小麻雀》90篇学生英语译文进行了详细的语料研究,结果发现学生在翻译《小麻雀》时,在一些词的翻译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运用识解理论对这些差异词进行分析, 可以证实译者的认知和理解确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密切相关。  关键词:选词差异;翻译识解;《小麻雀》  中图分类号:H315.9
期刊
摘 要: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方式,它是一门十分注重技术性和理论性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比拟笼统的学科。在声乐学习进程中假如仅仅经过例行私事般的发声训练和“毫无活力”地歌唱是不能有长足的提高的。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就更应该多理解一些音乐声学上的根本原理,经过比拟抽象的言语来让学生明白声响的特性及发声机理使他们领悟到声乐的微妙所在,让学生们可以比拟顺利地进入歌唱形态。  关键词:乐器;乐理;知识掌握  
期刊
摘 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其招生制度与方式也悄然进行了改革。单独招生在试点的基础上逐年扩大。这种新的招生形式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合理、有效地选拔了一批愿意从事技能型工作的优质考生,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显现出一些困难与问题。本文仅就在英语教学方面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单招生的一些特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高职单招;学习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招呼语是语言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汉英招呼语的表达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会妨碍正常的交往,而且会产生某种文化冲突。通过分析汉英招呼语在格式、内容等方面的差异,运用对比研究的研究方法,以探索汉英招呼语差异产生的文化根源。  关键词:招呼语;文化根源;表达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
期刊
摘 要:广告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翻译,还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它要求译者必须具备很强的跨文化意识。因此,在广告翻译的时候,译者必须理解和把握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维模式和审美习惯,并通过文化转换的方式传递原语广告的文化信息,同时使广告译文顺应译入语文化传统、表达习惯及审美标准,发挥广告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广告翻译;跨文化意识;文化转换  中图分类号:H315
期刊
摘 要:Poetry is always considered as an unconquerable fortress in translation. The romantic charm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all of these things, which just make poetry to be poetry, can not be interprete
期刊
摘 要:English is an intonation language, while Chinese is a tone languag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further study on English intonation and it will be sure to be helpful for us to study Engl
期刊
摘要:本文在“卓越计划”背景下展开,从专、兼职教师实践能力、人力资源属性等角度探讨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为后续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卓越计划;应用型本科;双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01    一、对“卓越计划”双师要求的解读  “卓越计划”对专职教师的要求是:对于没有工程经历的教师,
期刊
摘 要:中岳庙是道教庙会,中岳庙既是祭祀岳神的场所,又是重要的道教宫观。宋代政道合一,中岳庙会进入鼎盛期,庙会规模也越来越大,中岳庙会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商品交易场所。中岳庙会一年两次,这是与众不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庙会的物资交流作用有所下降,娱神的作用却又突出了出来。百姓到庙里赶会,主要是为了精神上的需要。  关键词:中岳庙;道教宫观;商品贸易;上桥;拜干爹;摸铁人  中图分类号:G12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