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个性化以及沟通的便捷性给职业学校德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我们也要直面急剧上升的网络犯罪和道德失范问题,这也对传统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积极思考对策抵御其负面效应,做好职业学生的德育工作,这是摆在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一、网络浪潮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无视已经在青少年身上发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发或正在引发出社会、家庭、学校诸多的焦虑,一些家长和教师认为是网络毒害了青少年,使他们无心向学。确实,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其弊端也日渐显露。网络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网络文化的多元性给德育理念的主导性带了新的挑战;网络成员沟通的交互性给现有德育方法的机械性、静态性、单向性、带来新的冲击;网络技术发展的创新性与现有德育模式的滞后性是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挑战;学校德育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交流缺乏人格上平等,是网络时代教育的巨大障碍。
二、主要对策:
借鉴和吸收网络文化的积极因素,抢占网络思想阵地。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以应对网络文化的挑战。
1.关注网络,弘扬东方文化,加强青年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自律教育。
针对网络文化的多元信息流的冲击,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要对网络保持高度的关注,做到了解、知情、监控。学校网络中心要明确管理规范,要依靠技术手段切实加强对因特网的控制力和对各种不良信息的屏蔽能力,构筑网上防线,保护民族文化。积极主动利用互联网这一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穿透力强的载体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网上传播,及时对某些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大局的观点提供事实,针对一些热点问题提出正确的观点,进行正面的引导,使网络处于可控状态。针对网络文化中的西意识形态中的文化霸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我们要大力弘扬东方文化,重建东方文化的优越感,注意和倡导科学主义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促进东方文化与西方文明的交融。学校在加强德育工作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特别要强化“两课”教育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内容上要大量引入人文知识;在教学手段上,大力推广电化教育;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座谈式、辩论式,专题报告、专题调查等多种形式。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文化素质系列选修课程,内容要涉及到文、史、哲、体、美等方面。要积极举办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和播放文化素质教育电视片和中外著名影片。要引导学生开展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另外,在德育教学中可以增加“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依法使用网络”、“做文明网民”等相关内容。还可以在网上与学生开展网德大讨论等活动,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制观念。
2.建立专门网站,利用网络手段加强德育教育。
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应该积极主动的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共享性、交互性等的优势对学生进行道德法制教育。学校要开辟专门德育网络主页,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以主体或受体身份参与进去,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在每个网页上都要增加有关网络安全与网络法律、道德的内容,并通过强有力的网络环境的感染力量加大对学生网络道德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学校还要以开放的心态应对互联网的挑战,即要既坚持正确导向,为学生乃至社会广大网民建设寓思想性、教育性和多样性于一体,具有导向性原则,又能体现时代精神喜闻乐见的网站。在四通八达的交互式网络平台上,针对一些事关大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稳定的敏感性问题,要有正面的声音,给涉世不深的学生以政治上的引导。学校要创建有鲜明特色的思想类网站,将可读性、服务性与权威性、指导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充分体现学校的文明形象和人文精神,增强学校网站的文化含量。注重双向交流,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交流。学校和老师可以在网络上设置电子意见信箱,倾听学生对学校日常管理和对老师在教学方法、内容上的一些意见和要求。学校要尝试利用网络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利用校园网发布学生工作信息,开展党团组织,学生社团活动。学校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心理咨询站和思想政治工作信息数据库,开辟德育教育的新路子。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网络引起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网络具有超时空、迅速的特点,因此这种心理咨询安全便捷,利于打开学生的心扉,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
3.要培养运用网络从事中学德育工作的专业队伍。
从事德育工作的干部和教师,不但要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运用网络,而且要学会把德育教育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以便解决网络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学校育工作者要注意从网络上搜集信息,学会运用网上的正面材料,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和解疑解难。学校德育工作者也要注意把握好传统的宣传工作阵地,如报刊、教学、科研成果等资料,特别是“两课”的教育成果,及时地移植到网络上来,加强正面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4.德育工作要在理念、内容、方法上进行前瞻性的探索。
学校德育应树立终生德育理念。要帮助教育对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教育对象的自我修养能力。在德育教育的内容上我们可以以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教育为基础,向实践能力和鉴别能力、选择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延伸。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必须进行创新,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要将德育向社会延伸,可以在校外建立德育基地,可以与工厂、企业和街道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也让职业学生在实训、顶岗、实习中回到活生生的道德生活中去,在道德交往和实践中学会道德交往与实践,在责任承担中树立真正的责任意识。在德育教育的方法上还要倡导生动活泼的学风,将传统的“灌输”方法转变为“吸引”和“参与”的方法。利用多媒体以声、色、光、画等多种现代化手段体现出来,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化不解为理解。
总之,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关起门来进行德育工作的时代已经过去,代之而起的应该是开放的德育观念,既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又要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既要增强教育对象对多种意识形态、多元价值取向的辨别能力,又要使他们在多元价值观念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一、网络浪潮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无视已经在青少年身上发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发或正在引发出社会、家庭、学校诸多的焦虑,一些家长和教师认为是网络毒害了青少年,使他们无心向学。确实,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其弊端也日渐显露。网络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网络文化的多元性给德育理念的主导性带了新的挑战;网络成员沟通的交互性给现有德育方法的机械性、静态性、单向性、带来新的冲击;网络技术发展的创新性与现有德育模式的滞后性是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挑战;学校德育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交流缺乏人格上平等,是网络时代教育的巨大障碍。
二、主要对策:
借鉴和吸收网络文化的积极因素,抢占网络思想阵地。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以应对网络文化的挑战。
1.关注网络,弘扬东方文化,加强青年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自律教育。
针对网络文化的多元信息流的冲击,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要对网络保持高度的关注,做到了解、知情、监控。学校网络中心要明确管理规范,要依靠技术手段切实加强对因特网的控制力和对各种不良信息的屏蔽能力,构筑网上防线,保护民族文化。积极主动利用互联网这一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穿透力强的载体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网上传播,及时对某些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大局的观点提供事实,针对一些热点问题提出正确的观点,进行正面的引导,使网络处于可控状态。针对网络文化中的西意识形态中的文化霸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我们要大力弘扬东方文化,重建东方文化的优越感,注意和倡导科学主义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促进东方文化与西方文明的交融。学校在加强德育工作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特别要强化“两课”教育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内容上要大量引入人文知识;在教学手段上,大力推广电化教育;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座谈式、辩论式,专题报告、专题调查等多种形式。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文化素质系列选修课程,内容要涉及到文、史、哲、体、美等方面。要积极举办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和播放文化素质教育电视片和中外著名影片。要引导学生开展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另外,在德育教学中可以增加“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依法使用网络”、“做文明网民”等相关内容。还可以在网上与学生开展网德大讨论等活动,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制观念。
2.建立专门网站,利用网络手段加强德育教育。
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应该积极主动的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共享性、交互性等的优势对学生进行道德法制教育。学校要开辟专门德育网络主页,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以主体或受体身份参与进去,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在每个网页上都要增加有关网络安全与网络法律、道德的内容,并通过强有力的网络环境的感染力量加大对学生网络道德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学校还要以开放的心态应对互联网的挑战,即要既坚持正确导向,为学生乃至社会广大网民建设寓思想性、教育性和多样性于一体,具有导向性原则,又能体现时代精神喜闻乐见的网站。在四通八达的交互式网络平台上,针对一些事关大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稳定的敏感性问题,要有正面的声音,给涉世不深的学生以政治上的引导。学校要创建有鲜明特色的思想类网站,将可读性、服务性与权威性、指导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充分体现学校的文明形象和人文精神,增强学校网站的文化含量。注重双向交流,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交流。学校和老师可以在网络上设置电子意见信箱,倾听学生对学校日常管理和对老师在教学方法、内容上的一些意见和要求。学校要尝试利用网络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利用校园网发布学生工作信息,开展党团组织,学生社团活动。学校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心理咨询站和思想政治工作信息数据库,开辟德育教育的新路子。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网络引起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网络具有超时空、迅速的特点,因此这种心理咨询安全便捷,利于打开学生的心扉,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
3.要培养运用网络从事中学德育工作的专业队伍。
从事德育工作的干部和教师,不但要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运用网络,而且要学会把德育教育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以便解决网络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学校育工作者要注意从网络上搜集信息,学会运用网上的正面材料,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和解疑解难。学校德育工作者也要注意把握好传统的宣传工作阵地,如报刊、教学、科研成果等资料,特别是“两课”的教育成果,及时地移植到网络上来,加强正面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4.德育工作要在理念、内容、方法上进行前瞻性的探索。
学校德育应树立终生德育理念。要帮助教育对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教育对象的自我修养能力。在德育教育的内容上我们可以以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教育为基础,向实践能力和鉴别能力、选择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延伸。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必须进行创新,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要将德育向社会延伸,可以在校外建立德育基地,可以与工厂、企业和街道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也让职业学生在实训、顶岗、实习中回到活生生的道德生活中去,在道德交往和实践中学会道德交往与实践,在责任承担中树立真正的责任意识。在德育教育的方法上还要倡导生动活泼的学风,将传统的“灌输”方法转变为“吸引”和“参与”的方法。利用多媒体以声、色、光、画等多种现代化手段体现出来,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化不解为理解。
总之,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关起门来进行德育工作的时代已经过去,代之而起的应该是开放的德育观念,既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又要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既要增强教育对象对多种意识形态、多元价值取向的辨别能力,又要使他们在多元价值观念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