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新标准》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的特点以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确立了课程目标,拓宽了课程内容,划分了五个学习领域,其中改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而且科学的健康观,不但是没有身体疾患,而且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既不仅要在身体的生理方面健康,而且心理上也要健康。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学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健康为目标,把握体育教学的特点、把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育教学;自主学习;自我意识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文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地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不仅对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发挥主导作用,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改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呢?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认为: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他们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认识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建构他们自己的意义。只有通过学生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的加工改造,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并加以创新。因而学生主体在认识过程中一开始就是积极主动的,具有很大的能动性和可塑性,使学生顺应自己个性发展的需求,顺应自己的爱好追求和设定的理想与目标,经过积极的主观努力,实现个性的发展。
一、为增强学生心理健康创设情境,提供自主学习的氛围。首先是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通过积极的、有导向的情感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愿望和积极性,然后结合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现象,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并提出问题,留给他们充分的探索空间,学生有兴趣有疑惑,必然积极自主思考,再引导大家讨论与交流,教师给以适当及时地点拨,使学生体会到自主与合作的成就和喜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改善师生关系后,师生交流多了,情绪情感相互感染,造成了心理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共鸣,心理上的互动,课堂上气氛活跃,教育气氛高涨,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学练效果会更佳,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创造,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应对环境变化,增强心理素质。
二、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
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水平有一正确的认识,从而能针对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
(一)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二)体育运动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
(三)加强体育课和丰富各种课外文娱活动,使学生有健康的身体,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通过加强对学生体育活动的锻炼,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由于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身体运动而实现的,所以,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加强体育课和学生的群体活动,并配以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使他们通过体育锻炼,为自己的心理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采用合适的方式,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的身体发展为物质基础,体育课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体育活动对身心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讨论法可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身心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出结论,会让他们对问题的印象更深刻,对问题的见解更到位。游戏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方法,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一定的游戏性质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中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
(一)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做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只有实现师生的互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发挥,才能实现教学的平衡。由于教材内容的多样性,教学环境的干扰性,教材的难易性等诸多因素以及师生的关系无不影响着教学。以前的体育教学往往只注重增大学生的运动量、练习的密度和强度,表面上看是讲究了效率,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教学的生硬,学生感觉上体育课乏味。
(二)指导学生使用合适的学习方式,改善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高效率,主动权全掌握在老师手里,教师只有真正认识到当今时代自己在课堂中应处的地位和角色,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把“渔鱼技术”尽情传授给学生,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角色优势。通过导趣,教师引发学生乐学;通过导思,教师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教师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会学。如此,在充分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合作伙伴的关系下,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处在动态之中,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师生心理是复杂的、多变的,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应明察秋毫,审时度势,利用教学艺术,因人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促进他们运动能力的提高,调节他们的情绪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合作、竞争的精神,完善他们的个性,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育教学;自主学习;自我意识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文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地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不仅对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发挥主导作用,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改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呢?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认为: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他们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认识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建构他们自己的意义。只有通过学生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的加工改造,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并加以创新。因而学生主体在认识过程中一开始就是积极主动的,具有很大的能动性和可塑性,使学生顺应自己个性发展的需求,顺应自己的爱好追求和设定的理想与目标,经过积极的主观努力,实现个性的发展。
一、为增强学生心理健康创设情境,提供自主学习的氛围。首先是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通过积极的、有导向的情感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愿望和积极性,然后结合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现象,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并提出问题,留给他们充分的探索空间,学生有兴趣有疑惑,必然积极自主思考,再引导大家讨论与交流,教师给以适当及时地点拨,使学生体会到自主与合作的成就和喜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改善师生关系后,师生交流多了,情绪情感相互感染,造成了心理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共鸣,心理上的互动,课堂上气氛活跃,教育气氛高涨,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学练效果会更佳,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创造,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应对环境变化,增强心理素质。
二、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
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水平有一正确的认识,从而能针对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
(一)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二)体育运动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
(三)加强体育课和丰富各种课外文娱活动,使学生有健康的身体,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通过加强对学生体育活动的锻炼,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由于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身体运动而实现的,所以,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加强体育课和学生的群体活动,并配以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使他们通过体育锻炼,为自己的心理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采用合适的方式,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的身体发展为物质基础,体育课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体育活动对身心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讨论法可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身心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出结论,会让他们对问题的印象更深刻,对问题的见解更到位。游戏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方法,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一定的游戏性质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中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
(一)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做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只有实现师生的互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发挥,才能实现教学的平衡。由于教材内容的多样性,教学环境的干扰性,教材的难易性等诸多因素以及师生的关系无不影响着教学。以前的体育教学往往只注重增大学生的运动量、练习的密度和强度,表面上看是讲究了效率,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教学的生硬,学生感觉上体育课乏味。
(二)指导学生使用合适的学习方式,改善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高效率,主动权全掌握在老师手里,教师只有真正认识到当今时代自己在课堂中应处的地位和角色,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把“渔鱼技术”尽情传授给学生,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角色优势。通过导趣,教师引发学生乐学;通过导思,教师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教师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会学。如此,在充分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合作伙伴的关系下,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处在动态之中,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师生心理是复杂的、多变的,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应明察秋毫,审时度势,利用教学艺术,因人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促进他们运动能力的提高,调节他们的情绪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合作、竞争的精神,完善他们的个性,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