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休闲与主观幸福感

来源 :旅游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_y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正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休闲时代,休闲在民众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或生活品质。文章以具有深度休闲行为的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收集质性资料,运用扎根理论,通过开放性译码、主轴译码和选择性译码3个严谨的分析步骤,探究了深度休闲行为对老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主要结论是:(1)深度休闲对我国老年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2)深度休闲通过充实感、归属感、成就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人际互动等机制,来提升老年群体的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深度休闲;主观幸福感;扎根理论;老年群体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3)02-0077-09
  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3.02.008
  1.引言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如何变得更加幸福”俨然成为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命题。随着现代社会闲暇的日益增多,休闲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内容。如何利用休闲来提升幸福感自然就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然而,目前社会流行的休闲方式多为随性休闲、短暂娱乐,比如看电视、发短信、网游,这些休闲活动难以提供给参与者深度体验,而且容易造成参与者产生无聊感或无力感。鉴于此,斯特宾斯(Stebbins)提出了“最佳休闲生活方式”,即“在休闲时间中追求那种更具吸引力、更具挑战性和更具意义的休闲活动,但同时辅以一定量的明智的随性休闲(casual leisure)”,并且他认为,当人们发展了这种“最佳休闲生活方式”时,就可以体验到最幸福的时刻。这种最佳休闲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所谓的“深度休闲”(serious leisure)。本文试图通过深度访谈收集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构建一套有关深度休闲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本土化理论,来探究深度休闲是如何或通过什么机制来提升老年群体的主观幸福感。
  2.相关文献评述
  对于休闲与幸福关系的探索可溯源古希腊。那时的人认为,幸福应具备三大要素:智慧、美德、休闲。在所有这些要素中,休闲具有突出的地位。亚里士多德甚至指出,休闲对于人的幸福生存具有本质性、本原性的意义。国内外诸多学者对休闲与幸福的关系做了探究,大部分文献表明休闲是幸福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墨菲(Murphy)指出,并非所有的休闲形式都能够提升人们的享受、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因此,探究何种类型的休闲活动是有益的成为一种必然。廷斯利(Tinsley)研究发现,高挑战性的休闲活动,能够带来更大的心理满足,更有利于身心健康,以及提升生活满意感和促进个人成长;若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生活满意、心理和生理健康以及个人成长毫无可言。凯利和施泰因坎普(Kelly&Steinkamp)的研究表明,那些能使参与者加强互动以及需要长时间技巧培养的休闲活动更有助于提升生活满意度。卢和阿盖尔(Lu&Argyle)研究也发现,当人们进行深度的、具有承诺的和有意义的休闲活动时,体验到的活动更具挑战性和更具吸引力,也具有更高的休闲满意度和幸福感;相反,随性休闲活动,所产生的积极反馈相对较少,却更易感到无聊,休闲满意度和幸福感都较低。
  斯特宾斯于1982年首次提出深度休闲的概念,并认为深度休闲对幸福具有正向的影响。一些学者对运动、观光、跑步等多类型深度休闲活动的实证研究,发现深度休闲具有“能提供与他人分享成就、经验的契机,有利于形成相互认同的小团体”、“能带来成就感、健康,有利于社会交往”等利益。。阿尔和麦舍米尼(Delle&Massimini)指出,深度休闲能够提升个人幸福感和社会福祉。何(Heo)通过经验取样法对22位老年人的深度休闲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深度休闲与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纵观现有深度休闲与幸福感之关系的文献,可以发现:一是纯理论方面的逻辑推演,即根据深度休闲的特征,结合其他相关的理论,如活动理论、需求理论和畅爽理论,逐步推演出深度休闲与幸福感的关系;二是就某一类型的深度休闲者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深度休闲的益处;三是研究对象几乎全部来自西方,有关东方或中国的文献甚少。迪纳(Diener)指出,文化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无处不在,不同社会、不同文化的人们对于幸福观有不同的见解;岩崎(Iwasaki)指出,有关休闲如何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目前,学术界仍然没有建构一个清晰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讨该问题。
  3.研究设计
  3.1研究变量的界定
  深度休闲的概念由斯特宾斯首次提出,他在研究业余参与者的休闲活动及其投入活动的态度所形成特殊的休闲文化与特质,即指“人们有系统地从事一种休闲活动,投入如事业般的专注,借此机会获取及展现特殊的技巧、知识及经验,这使得参与者有非常充实及有趣的感觉”。深度休闲的“深度”(serious)不是“严肃”的意思,而是代表“专注”(concentration)与“奉献”(dedication),是具有相当大的乐趣而非压力的休闲活动。
  多数学者比较认同迪纳对主观幸福感的界定:“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的评价”。迪纳定义中的主观幸福感主要包括两个基本成分: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认知成分主要针对个体的生活满意度而言,包括整体生活满意感和具体领域的生活满意感(学习、工作、婚姻等)。情感成分是指个体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的情感体验,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3.2研究方法的选择
  本文旨在探究深度休闲如何影响个人的主观幸福感,属于质性研究的议题。因此,本文选择以深度访谈来收集资料,并运用扎根理论来分析资料和建构理论。所谓扎根理论,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其实质是一种系统化的分析程序,通过交互运行资料搜集、归纳和演绎3种方法,针对特定现象发掘、归纳、发展出扎根于现实的理论的方法。这种方法具体内容为:同时收集和分析资料;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的资料编码过程;编写备忘录;持续应用比较的方法;理论性抽样;理论框架的整合。施特劳斯和科尔宾(Strauss&Corbin)认为,扎根理论与其他质性研究方法主要有4点不同之处:(1)研究者在诠释角色上的责任有所不同,扎根理论主张研究者不仅要描述被研究主体的观点,还要对观点进行理论性分析;(2)理论的形成方式不同,扎根理论强调理论要扎根于资料之中,即理论的形成要根据现实资料的搜集和持续的分析互动;(3)强调概念的丰富性;(4)为使理论更加地具有效力和影响力,扎根理论强调“不断的比较”这个方法。扎根理论被视为质性研究中最为科学的一种方法,也就得益于其倡导遵循科学的原则、假设验证与理论的原则、比较的原则。   正因如此,本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采用扎根理论来探究深度休闲活动对老年深度休闲参与者的幸福感影响等议题。
  3.3研究对象的选择与资料来源
  本次研究采用理论性抽样选择样本,根据研究问题和具体研究时的可操作性,本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了条件限定:(1)受访者年龄受到控制:女性参与者均在50岁以上,男性参与者均在55岁以上;(2)参与休闲活动已有较长的一段时间,即其所参与的休闲活动已持续了一年或更久,每星期都会参与该项活动,每次参加的时间不低于一小时;(3)研究对象需是参与同种休闲活动中的佼佼者,并认同其所参与的休闲活动,且具有丰富的活动参与经验。同时在抽样调查的过程中,研究者尽可能从人口统计特征的各方面扩大样本的范围和覆盖面,以满足理论性抽样的目的。故本研究从大连市黑石礁冬泳队、大连市长利数码摄影协会和大连市桃源社区合唱队共选取26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5人,女性9人;年龄在50~59岁为9人,60~69岁为11人,70岁以上为6人;冬泳队10人,摄影协会11人,合唱队5人。通过对这26人进行访谈后,访谈资料的范畴已显示出“理论性饱和”,因此停止访谈资料的收集。除了正式的深度访谈之外,研究者还利用参与以上协会(社团)组织的定期活动的机会进行了大量的非正式访谈。
  3.4资料收集与整理
  本研究资料主要通过深度访谈、参与观察、非正式访谈等方法收集。同时,根据研究问题、文献回顾和个人的经验和知识,拟定了初步访谈大纲,以期深度访谈在具有开放性的同时又不失针对性。然后,与其他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根据学者们的意见对初步访谈大纲进行了完善,最后再通过预演研究阶段和正式调研来不断调整已有的访谈大纲。该访谈大纲的问题具有开放性,能尽量少地限制研究对象的思维,使其畅谈所感、所想、所思。每一次访谈结束后,研究者都会就访谈重点内容、访谈感受和接下来的访谈注意事项做访谈笔记。当以上所有程序都完成以后,才将深度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归档、备份保存。
  在研究初期,研究者尽可能地对研究对象所在的社会情境中的各个事物(人物、时间、地点、活动内容、目的、情绪、事件)都做翔实的描述。在研究后期,研究者对研究策略做了适当调整,通过对重点情景的详细描述和对特殊情景或现象的重点描述的方式进行了焦点观察和选择性观察。研究者除了进行参与观察外,还利用各个协会举办活动的契机,对不同研究对象实地进行了大量的非正式访谈,这是在完全无结构的情况下进行的大量且随意的访谈,以便加深对正式访谈中内容的理解。
  4.资料分析
  4.1开放性编码
  开放性编码是通过对数据进行检视、分解、比较、概念化,最终提取范畴概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必须要通过不断的分析比较来发现能精确表达数据含义的概念。研究者通过对进行过分类、归档后文稿资料的反复阅读和数据检索,来发现文稿资料的主题和意义,并对发现的现象加以分类和命名。
  具体步骤为:(1)概念化,将原始文稿资料的每一句、每一段等打散,使原始文稿资料呈现为一件件的独立事件,然后对这些独立的现象加以标签,并针对这些标签所代表的现象以概念化的方式命名;(2)规范化,对上一步的数据归类后,将表示属于同一现象的相同的概念丛聚集起来,通过分析词语间的语义关系以及主题词间的关联,形成属于同一概念的类属,并探求这些不同概念间的关系,用以奠定下一步范畴化的基础;(3)范畴化,即赋予上一步形成的具有相同概念的类属更加抽象的名称。这些名称可来自以往的文献,也可由研究者独创。在做以上3个步骤的同时,还需不时地将已经分类出的各种类属加以反复的比较,以得到其间最大的差异化,从而确保其被归人适当的类别。表1为开放性编码示例。
  4.2主轴编码
  完成第一步开放性编码的工作后,研究者得以将相关概念归于同一范畴,但是由于这些范畴间的关系还很模糊,并且其所代表的意义也甚为广泛,所以研究者将进入第二步主轴编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研究者会将所分析现象的条件、脉络、行动策略和结果把各范畴联系起来,以达到将主题词族细分,提炼主范畴,最终将资料重新组合到一起的目的。
  在主轴译码过程中,借助典范模型,本研究共发展出6个主范畴,即人际互动、归属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充实感和成就感。人际互动是由单独行动频率、互动频率、关系程度和利益导向4个范畴构成;归属感由凝聚力、响应度和参与度3个范畴构成;身体健康由疾病发病率、慢性病发病率和精神状态3个范畴构成;心理健康由抱怨频率、自信心、承受力、毅力和惰性5个范畴构成;充实感由无聊感、活动频率、生活目标3个范畴构成;成就感由技能、竞赛排名、称赞、奖励和认可5个范畴构成。
  4.2.1主范畴一:人际互动
  借助表3的典范模型,本文将主范畴“人际互动”与其他副范畴之间的关系本质呈现出来,明确了主范畴“人际互动”与其他副范畴间的假设性关系。建立这一假设关系,并非因为主观设定被编码的特殊事件,或是它们的面向或性质问有某种关系,而是由于它们各自所涉指的范畴之间有这种关系的存在。构建这种假设关系后,尚需通过扎根于资料中的故事、事件去检验,证实资料能否支持或否定假设关系。
  受访者多数是已经退休的中老年人,参与休闲活动几乎变成了他们接触社会和认识朋友的最重要的方式。而通过不断地接触新鲜事物和不断地认识新朋友,能大大地缓解老年人因为退休和脱离社会所带来的孤独感,同时也有利于其幸福感的提升。
  摄影开阔了我的视野,也结交了许多新的朋友,认识了一些良师益友,这些对自己的晚年生活,都是有帮助的。[DI-12-S-12-100813]
  也就是在这里啊,大伙在一起,说说笑笑的,有时候也谈一些心事,谈来谈去,国家什么大事咱们谈了也解决不了,大家在一起就是找乐,冬泳就是找乐。[DI-3-S-03-100513]   4.2.2主范畴二:归属感
  深度访谈资料显示,有受访者认为自己在退休以后“没有人管,街道也不管,政府也不管”,这种退休后突然产生的“从有人管到没人管”的心理落差曾一度成为他们“心里不痛快”的主要原因。而参与深度休闲活动,能使这些老年休闲参与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形成较为固定的参与群体,进而让老年深度休闲参与者在这种群体中重新获得归属感,并强化他们对这种深度休闲行为的持续投入。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这个集体有归属感,大家伙在一起挺团结的,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找到了组织,像我们退休都没有人管,谁管?街道也不管,有这么个组织挺好的。[DI-23-S-23-100905]
  我们这些人啊,组成了一个新的团体,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和大家相处啊,应该说在一起以后也增加了许多的乐趣,生活也丰富了许多,(参加这种休闲活动)确实有好处。[DI-14-S-14-100816]
  4.2.3主范畴三:身体健康
  参加深度休闲活动,能增加老年人接触大自然、运动锻炼的机会。而老年人通过长期坚持的锻炼,能改善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表示“考虑到(通过参加休闲活动)能强生健体”是他们最初开始参加固定的深度休闲活动的最主要动机。
  我觉得(摄影)就是对身体有好处,特别地有好处。老年人嘛,最重要的就是身体,这个健康,不是说用药用金钱就能买来的。[DI-18-S-18-100823]
  我这个人啊,懒得进医院,不愿意吃药。冬泳有什么好处呢,就是这一条,让我身体健康了,冬天啊,气温接近摄氏零度,大北风吹着,这么冷天,下去一两分钟,上来啊,人很轻松,要是没有甜头的事情,谁干?是不?[DI-3-S-03-100513]
  4.2.4主范畴四:心理健康
  深度休闲活动,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锻炼身体的契机,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正向地影响了老年人对人生和生活的态度。研究发现,长期参与深度休闲活动老年人的心态会变得非常积极,不少受访者也表示自从参加了深度休闲活动,就“发自内心地觉得人与人之间应该更好,不能有那么多的矛盾”。同时也形成了“人生其实并不是要活得很爆发的……我们就是很平淡的,就是一个平常人,只需要把这一天过好”这种安详平和的心态,而这种正向的心态,能有利地帮助老年人面对和度过老年生活中易于产生的种种不便,以获得美好的晚年生活。
  再一个啊,我觉得冬泳对于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啊,改变很大,冬泳是对大自然的最亲密的接触,对人的身心啊、精神方面啊都是最好的,看到大海了心情也会变得很好,也没有什么烦恼了。[DI-1-S-01-100511]
  为了我们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我没有诗情画意,但是我通过我的相机,我要拍一朵花,我要把我内心的东西,我要把我的心放在花上,我用花去体现我对生活的热情。[DI-13-S-13-100815]
  4.2.5主范畴五:充实感
  老年人从单位退休以后,就开始拥有其生命周期中最多的空余时间,但老年人面对这些突然多出来的时间,却往往没有足够的事情和精力来打发它们,这就很容易使老年人觉得生活无聊,没有目标。但深度休闲活动却恰恰能带给老年人这样一种生活上的目标,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有所依托。
  以前在家就是稀里糊涂的一天,没有什么目标,但是这个(参加冬泳)好像有个目标,天天啊,到了这个时间,不管家里面还有什么活,就不管了,都放下,一切都为了这个(游泳),这是重点啊。[DI-2-S-02-100511]
  我现在就是说啊,你看我的生活规律啊,我每天都要看《中国摄影报》、摄影杂志,我每周还得备课,得一到两天的时间,我就感到特别的充实。[DI-15-S-15-100822]
  4.2.6主范畴六:成就感
  老年人一旦退休就立马要经历“照顾别人”到“被别人照顾”的角色的转变,在这种转变过程中,许多老年人会产生“老不中用”的消极情绪。但参与深度休闲活动的老年人却能通过技能进步、参加比赛所取得的好成绩等方式获得“老有所为”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而这种成就感的获得,能重新树立老年人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其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度。
  一位受访者就在访谈中不断表示参加合唱比赛中最兴奋的时刻就是所指导的队伍获得比赛奖项的时候,这种获奖经历给予了他非常难忘的体验,使他用更多的精力去建设社区的合唱队,并在这期间获得强烈的成就感。
  每个人到我这里来,唱上几个月,都能在各种比赛上得一个小奖,我们这里有个老人啊,75岁了,刚开始来这里的时候,发声都不会,但是学了半年以后啊,我们就一起获得了市上的大奖。那些我教的学生上完课后那种恋恋不舍、学到很多东西的表情,让我感觉啊非常自豪。[DI-24-S-24-100827]
  另外,不少受访者也表示自己在比赛中获得名次以后,会把这种肯定作为鼓励,并产生强烈的自信感,同时这种肯定也会成为老年人在精进自己休闲技能的过程中的一种动力,以便能长久地在这项活动中坚持下去。
  我觉得很有自信,就是觉得,哎呀~有成绩了,就非常高兴,有自信,就像继续通过多拍照,感觉也特别的好……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执着,对生活也有一种追求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在有限的生命中多给自己留一点东西。[DI-19-S-19-100824]
  4.3选择性编码
  研究者通过不断地编码和思考,不断地对每一段的原始数据、编码概念进行比较,区别异同,最后慢慢形成了核心范畴。这个核心范畴能解释原始数据中的大部分现象,并且能整合现象中大部分编码概念的核心概念,同时研究者也借助解释性的关系陈述将主要类属连接到这个核心范畴。
  当核心范畴形成以后,研究就进入了选择性编码的阶段,研究者将集中对核心概念和相关概念的类属的变项的数据作编码。
  4.3.1   故事线
  为了统合已经分析好的资料,研究者需从资料中塑造一条故事线,再凭借这条故事线,把现象中核心部分原属描述的故事予以概念化,来形成后续的核心范畴。就本研究来说,沿着前述的6个主范畴的指引,可以从资料中摘出这样一个故事线:
  故事主要是关于老年深度休闲者在长期从事某项深度休闲活动的过程中,深度休闲行为对其幸福感的影响为何。老年深度休闲参与者在休闲活动的过程中同具有共同兴趣的休闲参与者一起行动,并在此期间相互交流、相互关心,在形成无利益牵扯的人际关系的情况下,获得了深厚的友谊;同时也因为与其他休闲参与者形成一个高度团结、号召响应度高的、活动参与度高的协会,也获得了对此协会强烈的归属感;不仅如此,由于老年深度休闲参与者在参与休闲的过程中不断地接触大自然、爬山涉水,长期进行有氧运动等的锻炼,生病次数越来越少,自身以前有的慢性病也得到了控制,精神状态也越来越来好,还因此获得了健康的体魄;另外,也由于在参与休闲的过程中,形成了为人友善、尊重自然、接受自我的良好心态,对社会发展有信心,均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状态;而且也因为长期参与固定的休闲活动,使生活有了新目标,进而变得更加充实;除此之外,由于长期参与休闲活动,休闲技能得以精进,能在相关竞赛中得以胜出、获得奖励、赢得称赞、获得大家的认可,使其获得巨大的成就感。由以上的休闲利益可以看出,故事的首要议题是老年人在退休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深度休闲活动提高自身的生活幸福感。
  4.3.2核心范畴
  经过确认,上诉故事线能够解释全部资料所呈现的绝大部分现象,研究者接下来需要用分析式的语言说明整个故事,即需要把这种描述转变成概念。本着为识别深度休闲对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为何的目的,在主轴编码的过程抽象出的6个主范畴中,每一个范畴都代表不同的特征,均不能容下上诉的故事线,同时,考虑到6个主范畴均源自不同的事件和资料,并且所有的主范畴都是为同一个目的而服务的。因此,本研究将全部现象归结于“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并使其作为核心范畴。
  4.4深度休闲对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模型
  纵观上述,可以发现:参加深度休闲活动,有利于增强老年人的人际互动,提高归属感、充实感和成就感,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这些都是深度休闲活动的重要利益。另一方面,人际互动、归属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充实感和成就感,这些因子要么本身就是主观幸福感的构成之一,要么对提升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可以构建深度休闲对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模型(如图1所示)。
  5.研究结论与讨论
  在对以往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研究以大连市3个老年深度休闲活动协会(社团)的老年会员(团员)为研究对象,应用深度访谈收集质性研究资料,并借助扎根理论分析形成了深度休闲对幸福感影响因素模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深度休闲活动对老年群体的利益。深度休闲能够使老年群体进行更多的人际互动,具有更强的归属感,身体和心理更加健康,同时也会使其生活更具充实感和成就感。这表明深度休闲行为是一种积极的休闲方式,对老年群体的成功老龄化十分有益。
  (2)本文建构了深度休闲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模型。研究发现,深度休闲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有利于产生充实感、归属感及成就感,有利于促进人际互动,进而大大提升参与者的主观幸福感。
  简言之,老年群体通过参与深度休闲活动,能够获得包含人际交往、归属感、充实感、成就感以及自我生理和心理重建等价值,进而开辟出一条通往幸福人生的道路。
  我国有关休闲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本研究希望能够促进国内学者对深度休闲议题的关注,继续探究诸如深度休闲的形成机制,深度休闲和随兴休闲效益差异的研究,深度休闲的推动与阻碍因素的研究等。
  同时,由于扎根理论要求研究者须具备一定的洞察能力和理论深度,受研究者自身能力和理论知识的限制,在研究中就不免会体现出理论应用偏颇和不成熟。而且学术界在关于质性研究的效度、信度、推广度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否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还可在后续的研究中加以检验。
其他文献
[摘要]旅游小企业由于其生活方式动机而区别于其他行业企业,现有的创业机会识别模型的解释力度有待进一步验证。文章通过对阳朔西街36家旅游小企业创业者的半结构性访谈资料的质性编码,发现旅游小企业的创业机会识别经历了机会感知、识别和创造三个过程,机会评价贯穿于机会识别过程的始终。环境因素是旅游小企业创业机会识别的动力源泉,先前知识经验及社会网络的影响突出。创业动机不同,机会识别过程的考虑因素也有所不同。
期刊
[摘要]区域合作旨在建立关联紧密、具有结构强度的城市合作体系,提高区域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形成共同抵御风险的机制。传统的城市发展聚焦于内部资源配置,忽略外部资源的引入和整合,从而引发区域间壁垒高筑,阻碍区域合作体系的建立。因此,如何借助城市品牌联合构建区域合作机制成为当前的热点。
期刊
[摘要]随着国民休闲大格局的逐渐形成,自行车正面临着功能转化。文章从过程和结构两个视角探讨自行车骑乘者休闲涉入、休闲效益、幸福感之间的结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自行车骑乘者以行为涉入为主,骑乘所带来的生理效益、社会效益显著,骑乘活动的幸福感源于3个途径:休闲涉入、休闲效益的直接影响和休闲涉入通过休闲效益所产生的间接影响。在结构中,休闲效益具有中介变量的性质,虽然休闲涉入对幸福感具有正向影响,但是经过
期刊
[摘要]在以往的服务管理研究中,服务绩效的影响因素很多,然而没有文献研究员工对服务的概念性界定对服务绩效的影响。基于行为识别理论,文章提出服务认知一行为模式对一线员工的服务绩效存在影响。该研究利用旅行社业和饭店业402名一线服务员工的问卷调查数据,部分验证了所提出的假设,实证结果发现:(1)对顾客理解型服务认知一行为模式具有最高的角色外服务绩效,对工作规范型服务认知一行为模式具有最低的角色外服务绩
期刊
[摘要]随着区域旅游竞合关系的演化,行政驱动对优化区域旅游空间关系的作用渐趋弱化,而地区间的文化影响机制相对稳定,文化资源和文化空间的跨行政区分布是一种普遍的空间现象,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推动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区域文化旅游的协同发展,要在整合行政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响应旅游地的公众认知和市场需求,实现区域旅游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围绕区域文化旅游的发展状态、区域协同发展的现
期刊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西湖模式的制度内核及其6项意义,并与黄山模式详细比较,从而表明西湖模式基本正确处理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公益性经营与营利性特许经营,政府-企业-社区、政府-企业-游客等关系,比较全面展现其经济、社会、文化和遗产保护以及政治的正面影响。其次,提炼西湖模式具有普适意义的三点启示,即制度平台选择的基础重要性,遗产服务的非营利性经营与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原则,现时旅游经济学教科书用于指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现实观察,发现在严重自然灾害发生后受损程度不同的旅游景区恢复均较迟缓的现象,进而对灾害地旅游景区进行了细分,界定了非灾害旅游景区和灾害旅游景区,阐明了灾后灾害旅游景区对非灾害旅游景区存在负面的波及效应,致使其游客流失严重、恢复缓慢。借助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114名研究对象进行了开放式/半结构化访谈,归纳了此种波及效应产生的原因,并构建了此种波及效应产生机理的概念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期刊
创意阶层对旅游目的地的开拓 谢飞帆  21世纪是创意经济的时代,其显著特点就是创意阶层的崛起,由创意人才聚集而成的创意阶层已经成为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主体。美国著名学者理查·弗罗里达(Richard Florida)在其《创意阶层的崛起》(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一书中指出:创意在当代经济中的异军突起表明了一个职业阶层的崛起。创意阶层由两种类型的成员组成:一类是
期刊
[摘要]我国酒店业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responsibility,CSR)实践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为了解我国酒店集团CSR实践的现状与特点,文章聚焦酒店集团CSR信息披露内容的研究.通过对我国规模最大的15家酒店管理公司CSR公开信息的内容分析,发现样本企业CSR实践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①慈善捐助(特别是灾难性救济)、志愿者活动、创建绿色旅游饭店、节能
期刊
[摘要]居民购物满意度是居民对购物目的地的期望与到达购物地后对所花费成本、商品质量及所享受的服务等实际感知相比较后形成的愉悦或者失望的感觉状态,在购物目的地选择、认知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以旅游城市芜湖市居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居民对中山路步行街的购物满意度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居民在中山路步行街的购物满意度平均为3.46,满意程度较为一般,其中,居民购物环境感知、购物服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