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发现学生存在观察意识弱、观察能力较差等方面的问题。实际上,具备较好的观察能力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的世界,能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受和想象等内容。同时要能将自己觉得精彩、有趣、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事情写下来。这就意味着指导学生观察,提升其观察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内容之一。教师要将观察训练细微化,注意观察的细节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学会如何观察。
一、指向视觉意义,捕捉信息
在观察的“微化”练习中,教师要将训练过程分成若干部分。而如何在观察中获取初步信息,则是其中最基础的内容。一般来说人们都是通過视觉观察的,所以教师要从视觉入手,指导学生学会用眼睛捕捉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事物的不同属性入手展开观察,从形状、颜色等多种角度获得信息。
在指导学生撰写“我的植物朋友”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全面观察该植物,获得整体感受。如有的学生的观察对象是向日葵,其获得的整体感受就是:“整个植株很高大,尤其是花朵,如同小脸盆一样大。”在获得了整体感受后,教师又安排学生观察细节,如围绕向日葵的花朵进行观察,看看它和普通的花朵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很快就发现:“一般的花朵花瓣很长,将花心包裹在里面,但是向日葵那圆圆的花心却显得很大,花瓣细细长长的,围着花心绕一圈。在花心上还有密密麻麻的小点,仔细一看,就会发现那原来是葵花籽。”此后教师又指导学生观察向日葵的其他部分,如花茎和叶片等,最后再观察一下它的生长环境,总结出向日葵的生长习性。在这样一番细化观察后,学生获得了大量和向日葵有关的信息,作文内容也会更加具体。
在指导学生观察的时候,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有序观察,首先可以观察事物的整体特征,并获取信息,然后则可以观察重要的部分,最后再观察其他次要部分。这样学生不仅能借助视觉观察获得有效信息,也能让观察活动有序高效。
二、调动多种感官,多维切入
要更好地“观察”,不能仅仅只是靠视觉获得信息,还要引导学生利用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切入,来获得信息。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观察并非完全是静态的,可以尝试运用多元感官观察事物的动态变化,在持续观察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围绕“推荐一个好地方”这个主题,教师安排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说说观察所得,可以通过感官观察方式,获取信息,然后再由一到多调动其他感官观察,看看整体感受是什么。如有的学生写的是自己的农村老家,他通过视觉观察发现这里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农田,院子里奔跑着散养的老母鸡,田埂上偶尔还能看见跳跃的青蛙。此后他又听到了母鸡和青蛙的叫声,感受到了乡民们的亲切热情。随后他嗅到了农田里淡淡的青麦香。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写作,写出了农村优美的自然环境,调动多重感官后,写出了真实的体验。
学生的习作之所以能打动读者,是因为不仅文字优美,更因其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事物的情感,从多维的角度吸引着读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
三、指导科学取舍,去粗取精
在“微化”观察的指导中,教师要注意层次性,要从视觉观察入手,过渡到多元观察,最后还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合理取舍,去粗取精。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所观察事物的典型特征是什么,保留下相关信息,此外还要结合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进行合理取舍,去粗取精,不断优化素材。
在尝试“写观察日记”的时候,教师安排学生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尝试写下观察感受。由于小动物的生活较为简单,生活有规律,所以必然会收集到大量重复的信息,教师鼓励学生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删除无关的内容,留下重要的内容。如有的学生以蚂蚁为主要观察对象,省略掉了蚂蚁搬运食物等比较普通的内容,但是强化了蚂蚁如何用触角“接头”,相互传递消息的内容。此外该学生还重点写了蚂蚁如何靠集体的力量搬运很重的物品,展现了蚂蚁之间同心协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在作品中,学生去除了次要信息,围绕重点内容写作,取舍得当,好的作品也就诞生了。
优秀的习作必然是在重点之处浓墨重彩,不惜花费笔墨,而平庸的习作则不懂取舍,不分轻重,读者读来势必味同嚼蜡,无滋无味。而懂得取舍,在关键之处挥毫泼墨,则能让读者产生一探究竟的兴趣,引导读者深入阅读。因此,在“微化”练习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去尝试、体验,同时逐步展开有梯度、有层次的观察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学会如何在观察中快速把握重点信息,提升观察效率。
观察是一种能力,它不仅是学生写作的关键,也是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的核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让他们在观察中学会总结,学会提炼,给他们创设特定的观察情境,引导他们展开相关的细微化练习,这样他们才能逐步学会调动感官、捕捉信息、科学取舍的方法,进而掌握观察的本领,从而提升写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一、指向视觉意义,捕捉信息
在观察的“微化”练习中,教师要将训练过程分成若干部分。而如何在观察中获取初步信息,则是其中最基础的内容。一般来说人们都是通過视觉观察的,所以教师要从视觉入手,指导学生学会用眼睛捕捉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事物的不同属性入手展开观察,从形状、颜色等多种角度获得信息。
在指导学生撰写“我的植物朋友”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全面观察该植物,获得整体感受。如有的学生的观察对象是向日葵,其获得的整体感受就是:“整个植株很高大,尤其是花朵,如同小脸盆一样大。”在获得了整体感受后,教师又安排学生观察细节,如围绕向日葵的花朵进行观察,看看它和普通的花朵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很快就发现:“一般的花朵花瓣很长,将花心包裹在里面,但是向日葵那圆圆的花心却显得很大,花瓣细细长长的,围着花心绕一圈。在花心上还有密密麻麻的小点,仔细一看,就会发现那原来是葵花籽。”此后教师又指导学生观察向日葵的其他部分,如花茎和叶片等,最后再观察一下它的生长环境,总结出向日葵的生长习性。在这样一番细化观察后,学生获得了大量和向日葵有关的信息,作文内容也会更加具体。
在指导学生观察的时候,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有序观察,首先可以观察事物的整体特征,并获取信息,然后则可以观察重要的部分,最后再观察其他次要部分。这样学生不仅能借助视觉观察获得有效信息,也能让观察活动有序高效。
二、调动多种感官,多维切入
要更好地“观察”,不能仅仅只是靠视觉获得信息,还要引导学生利用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切入,来获得信息。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观察并非完全是静态的,可以尝试运用多元感官观察事物的动态变化,在持续观察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围绕“推荐一个好地方”这个主题,教师安排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说说观察所得,可以通过感官观察方式,获取信息,然后再由一到多调动其他感官观察,看看整体感受是什么。如有的学生写的是自己的农村老家,他通过视觉观察发现这里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农田,院子里奔跑着散养的老母鸡,田埂上偶尔还能看见跳跃的青蛙。此后他又听到了母鸡和青蛙的叫声,感受到了乡民们的亲切热情。随后他嗅到了农田里淡淡的青麦香。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写作,写出了农村优美的自然环境,调动多重感官后,写出了真实的体验。
学生的习作之所以能打动读者,是因为不仅文字优美,更因其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事物的情感,从多维的角度吸引着读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
三、指导科学取舍,去粗取精
在“微化”观察的指导中,教师要注意层次性,要从视觉观察入手,过渡到多元观察,最后还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合理取舍,去粗取精。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所观察事物的典型特征是什么,保留下相关信息,此外还要结合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进行合理取舍,去粗取精,不断优化素材。
在尝试“写观察日记”的时候,教师安排学生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尝试写下观察感受。由于小动物的生活较为简单,生活有规律,所以必然会收集到大量重复的信息,教师鼓励学生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删除无关的内容,留下重要的内容。如有的学生以蚂蚁为主要观察对象,省略掉了蚂蚁搬运食物等比较普通的内容,但是强化了蚂蚁如何用触角“接头”,相互传递消息的内容。此外该学生还重点写了蚂蚁如何靠集体的力量搬运很重的物品,展现了蚂蚁之间同心协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在作品中,学生去除了次要信息,围绕重点内容写作,取舍得当,好的作品也就诞生了。
优秀的习作必然是在重点之处浓墨重彩,不惜花费笔墨,而平庸的习作则不懂取舍,不分轻重,读者读来势必味同嚼蜡,无滋无味。而懂得取舍,在关键之处挥毫泼墨,则能让读者产生一探究竟的兴趣,引导读者深入阅读。因此,在“微化”练习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去尝试、体验,同时逐步展开有梯度、有层次的观察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学会如何在观察中快速把握重点信息,提升观察效率。
观察是一种能力,它不仅是学生写作的关键,也是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的核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让他们在观察中学会总结,学会提炼,给他们创设特定的观察情境,引导他们展开相关的细微化练习,这样他们才能逐步学会调动感官、捕捉信息、科学取舍的方法,进而掌握观察的本领,从而提升写作能力,和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