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筛选高产、高含油量且抗菌核病能力较强的双低油菜新品种,提高建德市油菜的单产和经济效益,2015年冬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沣油737作为主栽品种可以继续大面积种植,浙油51和浙油33可以扩大示范推广。
关键词 双低油菜;新品种;产量;经济性状
中图分类号 S565.403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050-01
建德市油菜常年播种面积保持在5 000 hm2左右,主栽品种为沣油737和浙油50等。为筛选出高品质的双低油菜新品种,从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等单位引进双低油菜新品种,开展了品种对比试验[1-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田设在下涯镇洪村方万本和寿昌镇山峰村一农户田中,土壤类型为砂壤土,中等肥力,前荏作物为单季晚稻。油菜两试点均于2015年9月20日播种育苗,10月19日免耕移栽。参试油菜品种有4个,分别为浙油51、浙油33、川油36和沣油737。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沣油737作对照(CK)。采用随机区组排列[4-6],小区面积为133.4 m2,不设重复,四周设保护行。
1.3 田间管理
基施国产复合肥360.0 kg/hm2;10月30日浇施进口复合肥210.0 kg/hm2,12月30日追施尿素112.5 kg/hm2,2016年2月15日追施尿素75.0 kg/hm2和进口复合肥112.5 kg/hm2,3月10日防治蚜虫结合喷施硼砂1次。5月5日收割,5月18日脱粒。其他管理同大田生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双低油菜品种的产量
由表1可知,2个试点,各4个相同的供试品种,产量排序情况如下:沣油737(CK)、浙油51、浙油33、川油36的平均产量,下涯点分别为2 374.5、2 343.0、2 230.5、1 881.0 kg/hm2,寿昌点分别为2 140.5、2 064.0、2 143.5、1 947.0 kg/hm2。2个试点平均产量中,沣油737为2 257.5 kg/hm2,居首位,浙油51为2 203.5 kg/hm2,居第2位(减产2.4%),浙油33为2 187.0 kg/hm2,居第3位(减产3.1%),川油36为1 914.0 kg/hm2,产量最低(减产15.2%)。
2.2 不同双低油菜品种的生育期
由表2可知,对照品种沣油737与其余3个品种相比成熟期要相对晚、全生育期相对要长。其中浙油51和浙油33均为226 d,川油36为223 d,沣油737(CK)成熟期最早,全生育期221 d。浙油51初花期3月13日,终花期为4月4日,花期为22 d。浙油33、川油36初花期和终花期均分别为3月14日和4月4日,花期为21 d。沣油737初花期3月10日,终花期为4月1日,花期为22 d。
2.3 不同双低油菜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
由表3可知,据田间生长情况观察及取样考察,浙油51、浙油33和川油36株高分别为160.4、163.0、178.5 cm,均明显高于沣油737(CK)的154.4 cm;有效分枝位分别为50.6、65.6、75.1 cm,比沣油737(CK)的40.9 cm要高;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总数分别为10.6、10.8、13.4个,都比沣油737(CK)的14.4個要少;单株角果数分别为248.0、255.0、233.5个,比沣油737(CK)的273.7个要少;每角实粒数分别为19.5、18.9、19.8粒,比沣油737的17.5粒要多;千粒重分别为3.8、3.8、4.1 g,与沣油737(CK)4.0 g的水平相差不大;理论产量分别为2 427.58、2 346.04、2 047.20 kg/hm2,均低于沣油737(CK)2 509.83 kg/hm2的水平。
从田间菌核病发生情况来看,川油36菌核病发病情况最重,浙油33、浙油51和沣油737(CK)菌核病发病情况稍轻。从冬季油菜抗寒性来看,川油36抗寒性较差,在2015年冬季-10 ℃条件下,死苗缺株情况严重,成熟期有效株数只有10.8万株/hm2,比基本相同密度的其他品种,大约要少1.5万株/hm2,这是造成川油36减产的主要原因。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浙油51和浙油33虽然为常规品种,但平均产量分别达到2 203.5、2 187.0 kg/hm2,分别比杂交油菜沣油737减产54.0、70.5 kg/hm2,分别居产量的第2位和第3位,其综合经济性状都较优,抗菌核病能力较强,而且平均出油率高达43%左右,比沣油737高出近4个百分点,可以在建德市加大力度对这2个油菜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沣油737在建德市种植时间较长,有4~5年,而且其成熟期较早、株高较矮、分枝位不高、单株分枝数和角果数都比较多、千粒重较大,适应性、抗寒性和抗菌核病能力都比较强,单位面积产量较高和出油率也不低,均表现出较强的杂交优势,充分说明沣油737还是应该继续作为建德市的油菜主栽品种之一,继续予以推广种植。川油36抗寒性较差、表现不佳,不宜扩大种植。
4 参考文献
[1] 翁卫华,程思明,傅跃进.不同双低油菜新品种对比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15(6):60.
[2] 韦凤舞,杨日,柳有广,等.“双低”油菜品种对比试验初报[J].南方农业学报,2011,42(2):145-148.
[3] 王宏光,吴美娟.不同双低油菜品种对比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15(2):62.
[4] 潘大平,刘君红,郑豪蓉.八个双低油菜品种的小区对比试验初报[J].南方农业,2012,6(8):80-82.
[5] 王庭金,黄文教,欧巨文,等.隆林县双低油菜不同品种对比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4(4):113-114.
[6] 梅喜雪,潘彬荣,周子辉,等.温州市双低油菜新品种对比试验[J].温州农业科技,2004(4):41-42.
关键词 双低油菜;新品种;产量;经济性状
中图分类号 S565.403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050-01
建德市油菜常年播种面积保持在5 000 hm2左右,主栽品种为沣油737和浙油50等。为筛选出高品质的双低油菜新品种,从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等单位引进双低油菜新品种,开展了品种对比试验[1-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田设在下涯镇洪村方万本和寿昌镇山峰村一农户田中,土壤类型为砂壤土,中等肥力,前荏作物为单季晚稻。油菜两试点均于2015年9月20日播种育苗,10月19日免耕移栽。参试油菜品种有4个,分别为浙油51、浙油33、川油36和沣油737。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沣油737作对照(CK)。采用随机区组排列[4-6],小区面积为133.4 m2,不设重复,四周设保护行。
1.3 田间管理
基施国产复合肥360.0 kg/hm2;10月30日浇施进口复合肥210.0 kg/hm2,12月30日追施尿素112.5 kg/hm2,2016年2月15日追施尿素75.0 kg/hm2和进口复合肥112.5 kg/hm2,3月10日防治蚜虫结合喷施硼砂1次。5月5日收割,5月18日脱粒。其他管理同大田生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双低油菜品种的产量
由表1可知,2个试点,各4个相同的供试品种,产量排序情况如下:沣油737(CK)、浙油51、浙油33、川油36的平均产量,下涯点分别为2 374.5、2 343.0、2 230.5、1 881.0 kg/hm2,寿昌点分别为2 140.5、2 064.0、2 143.5、1 947.0 kg/hm2。2个试点平均产量中,沣油737为2 257.5 kg/hm2,居首位,浙油51为2 203.5 kg/hm2,居第2位(减产2.4%),浙油33为2 187.0 kg/hm2,居第3位(减产3.1%),川油36为1 914.0 kg/hm2,产量最低(减产15.2%)。
2.2 不同双低油菜品种的生育期
由表2可知,对照品种沣油737与其余3个品种相比成熟期要相对晚、全生育期相对要长。其中浙油51和浙油33均为226 d,川油36为223 d,沣油737(CK)成熟期最早,全生育期221 d。浙油51初花期3月13日,终花期为4月4日,花期为22 d。浙油33、川油36初花期和终花期均分别为3月14日和4月4日,花期为21 d。沣油737初花期3月10日,终花期为4月1日,花期为22 d。
2.3 不同双低油菜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
由表3可知,据田间生长情况观察及取样考察,浙油51、浙油33和川油36株高分别为160.4、163.0、178.5 cm,均明显高于沣油737(CK)的154.4 cm;有效分枝位分别为50.6、65.6、75.1 cm,比沣油737(CK)的40.9 cm要高;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总数分别为10.6、10.8、13.4个,都比沣油737(CK)的14.4個要少;单株角果数分别为248.0、255.0、233.5个,比沣油737(CK)的273.7个要少;每角实粒数分别为19.5、18.9、19.8粒,比沣油737的17.5粒要多;千粒重分别为3.8、3.8、4.1 g,与沣油737(CK)4.0 g的水平相差不大;理论产量分别为2 427.58、2 346.04、2 047.20 kg/hm2,均低于沣油737(CK)2 509.83 kg/hm2的水平。
从田间菌核病发生情况来看,川油36菌核病发病情况最重,浙油33、浙油51和沣油737(CK)菌核病发病情况稍轻。从冬季油菜抗寒性来看,川油36抗寒性较差,在2015年冬季-10 ℃条件下,死苗缺株情况严重,成熟期有效株数只有10.8万株/hm2,比基本相同密度的其他品种,大约要少1.5万株/hm2,这是造成川油36减产的主要原因。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浙油51和浙油33虽然为常规品种,但平均产量分别达到2 203.5、2 187.0 kg/hm2,分别比杂交油菜沣油737减产54.0、70.5 kg/hm2,分别居产量的第2位和第3位,其综合经济性状都较优,抗菌核病能力较强,而且平均出油率高达43%左右,比沣油737高出近4个百分点,可以在建德市加大力度对这2个油菜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沣油737在建德市种植时间较长,有4~5年,而且其成熟期较早、株高较矮、分枝位不高、单株分枝数和角果数都比较多、千粒重较大,适应性、抗寒性和抗菌核病能力都比较强,单位面积产量较高和出油率也不低,均表现出较强的杂交优势,充分说明沣油737还是应该继续作为建德市的油菜主栽品种之一,继续予以推广种植。川油36抗寒性较差、表现不佳,不宜扩大种植。
4 参考文献
[1] 翁卫华,程思明,傅跃进.不同双低油菜新品种对比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15(6):60.
[2] 韦凤舞,杨日,柳有广,等.“双低”油菜品种对比试验初报[J].南方农业学报,2011,42(2):145-148.
[3] 王宏光,吴美娟.不同双低油菜品种对比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15(2):62.
[4] 潘大平,刘君红,郑豪蓉.八个双低油菜品种的小区对比试验初报[J].南方农业,2012,6(8):80-82.
[5] 王庭金,黄文教,欧巨文,等.隆林县双低油菜不同品种对比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4(4):113-114.
[6] 梅喜雪,潘彬荣,周子辉,等.温州市双低油菜新品种对比试验[J].温州农业科技,2004(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