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振兴与进步的灵魂,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动力。教育承载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任务。创新教育对每一个人的良好素质与人格形成都有着重要作用。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知识、科技知识以及经济发展瞬息万变,竞争激烈,思考问题的方式与以往社会大不相同。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理念,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的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一方面牢固系统的掌握学科知识,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在财会教学中,创新教育就是通过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新的发现、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教育方法。
一、自主学习,激发创新意识
职业高中财会教学的内容很多,包括《基础会计》、《统计基础》、《企业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经济法基础》、《审计基础》等等。如《基础会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会计核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学生的志趣爱好、性格特点、认知水平和潜能的不同,分组让学生来当老师进行试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实践过程中,注意发现和总结学生在试讲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学生把握不准确的知识点。
这虽然只是创新的萌芽,但只要经常得到老师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逐渐激发出来。但也应该充分意识到,这种教学模式相对来讲,教学进度较慢,基础较差的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学习效果有待考察。这就需要老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二、自主探究,训练创新思维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在会计教学中,在学生了解会计核算方法后,实施以应用为目的的专业模拟实例教学,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会计模拟活动,进行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整体训练。如第八章会计核算程序教学,就是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5个人一小组,要注意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学生混合搭配,对不同的经济业务进行讨论,如何把现实发生的经济业务按不同要求填制到会计凭证登记到账簿中去,学生通过学习,遇到问题先在组内解决,组长负责,所有组员都要弄明白,这样既可以减少老师的工作量,也可以充分发挥组内每个人的力量,体现团队合作的精神。学生这时候把课堂上学到的,分散的凌乱的知识,通过亲自参与,经过系统的全面的综合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且还可以针对某些会计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对会计这一职业领域有了深入的了解,进而享受会计这一职业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全面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自我调控,强化创新情感
教学是通过完整、科学、合理、严格的要求,逐渐内化为学生认知的需要和实际行动。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严格的科学体制下才能充分体现。职业高中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学习后进生缺乏认知需要,缺乏内在动力,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为了寻找心理平衡,他们往往以违反课堂纪律而宣告自己的存在。他们存在一系列心理矛盾,自高而又自卑,坚毅而又脆弱,独立而又依附,进取而又自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独立性,爱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真诚的关心,耐心的疏导和热情的帮助,清除他们的对立情绪和对学习的困惑,同时要有一套合理的措施。正确把握严管与疏导的力度,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逐渐形成坚强的意志和性格,引导他们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皮革马力翁效应应表明教师积极地期待,会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鼓励着,热情的加油着,教师能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每一个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次成功。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助于他们重新获得学习专业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把学生的创新情感激发出来。
四、自我教育,培养创新想象
自我教育是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为了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而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调控的活动。学生具有自我教育能力,就能自觉对学习进行调控,分析,并从中获得体验。老师要指导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使用信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者,这便能使他们的学习始终指向学习任务,有助于学生不断询问自己是否理解,是否能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人是如何成为学习者的。只有帮助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并不断的强调学生的创新欲望,学生的创新想象才会逐渐丰富起来。
五、自我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应广泛收集整理、科学设计和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学、经济法案例。案例的设计是进行审计学、经济法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审计学、经济法案例教学效果的高低,好的案例既能融会相关知识,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个高质量的审计学、经济法案例至少应该具备以下特点:一是目的性,案例教学能使学生巩固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到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实践性,审计学、经济法案例的选取来源于实际,同时有不能拘泥于实际,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达到学以致用和指导会计实际工作的目的;三是针对性,广泛收集整理具体形象生动的审计学、经济法案例,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兴趣,从更高层次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财会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全面深化学生所学的财会知识,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另外教师还要精心准备,周密组织审计学、经济法案例教学。审计学和经济法案例教学效果是通过周密组织审计学、经济法案例教学来实现的。从教学实践的一般规律来分析,审计学、经济法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有着其基本步骤、基本程序及内容。审计学、经济法案例教学应该与课堂教学同步,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加以引导。审计学、经济法案例教学的基本步骤为:布置案例—提出要求—个人分析—分组讨论—分组实践—教师讲评—总结报告;审计学和经济法案例教学的基本程序和内容主要有:课前教师精心的案例教学准备—课中学生热烈的分析讨论—课后学生实践和师生交流—最后的总结报告训练。
六、巧用多媒体,改进教学模式
多媒体应用到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过程优化的一种技术手段。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的通过图像、文字、动画、影像资料等多种表现手法进行教学活动,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 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应增强。如在会计教学中,教师讲授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师生合理互动,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既掌握了会计理论知识,又 掌握了会计动手能力。
总而言之,走教育创新之路,实施创新教育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审时度势,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认清社会发展潮流,在创新教育理念指导下,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全面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同时,塑造了完美人格,进行了一场学习方式的革命。
一、自主学习,激发创新意识
职业高中财会教学的内容很多,包括《基础会计》、《统计基础》、《企业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经济法基础》、《审计基础》等等。如《基础会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会计核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学生的志趣爱好、性格特点、认知水平和潜能的不同,分组让学生来当老师进行试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实践过程中,注意发现和总结学生在试讲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学生把握不准确的知识点。
这虽然只是创新的萌芽,但只要经常得到老师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逐渐激发出来。但也应该充分意识到,这种教学模式相对来讲,教学进度较慢,基础较差的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学习效果有待考察。这就需要老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二、自主探究,训练创新思维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在会计教学中,在学生了解会计核算方法后,实施以应用为目的的专业模拟实例教学,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会计模拟活动,进行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整体训练。如第八章会计核算程序教学,就是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5个人一小组,要注意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学生混合搭配,对不同的经济业务进行讨论,如何把现实发生的经济业务按不同要求填制到会计凭证登记到账簿中去,学生通过学习,遇到问题先在组内解决,组长负责,所有组员都要弄明白,这样既可以减少老师的工作量,也可以充分发挥组内每个人的力量,体现团队合作的精神。学生这时候把课堂上学到的,分散的凌乱的知识,通过亲自参与,经过系统的全面的综合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且还可以针对某些会计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对会计这一职业领域有了深入的了解,进而享受会计这一职业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全面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自我调控,强化创新情感
教学是通过完整、科学、合理、严格的要求,逐渐内化为学生认知的需要和实际行动。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严格的科学体制下才能充分体现。职业高中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学习后进生缺乏认知需要,缺乏内在动力,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为了寻找心理平衡,他们往往以违反课堂纪律而宣告自己的存在。他们存在一系列心理矛盾,自高而又自卑,坚毅而又脆弱,独立而又依附,进取而又自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独立性,爱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真诚的关心,耐心的疏导和热情的帮助,清除他们的对立情绪和对学习的困惑,同时要有一套合理的措施。正确把握严管与疏导的力度,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逐渐形成坚强的意志和性格,引导他们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皮革马力翁效应应表明教师积极地期待,会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鼓励着,热情的加油着,教师能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每一个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次成功。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助于他们重新获得学习专业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把学生的创新情感激发出来。
四、自我教育,培养创新想象
自我教育是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为了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而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调控的活动。学生具有自我教育能力,就能自觉对学习进行调控,分析,并从中获得体验。老师要指导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使用信息。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者,这便能使他们的学习始终指向学习任务,有助于学生不断询问自己是否理解,是否能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人是如何成为学习者的。只有帮助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并不断的强调学生的创新欲望,学生的创新想象才会逐渐丰富起来。
五、自我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应广泛收集整理、科学设计和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学、经济法案例。案例的设计是进行审计学、经济法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审计学、经济法案例教学效果的高低,好的案例既能融会相关知识,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个高质量的审计学、经济法案例至少应该具备以下特点:一是目的性,案例教学能使学生巩固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到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实践性,审计学、经济法案例的选取来源于实际,同时有不能拘泥于实际,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达到学以致用和指导会计实际工作的目的;三是针对性,广泛收集整理具体形象生动的审计学、经济法案例,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兴趣,从更高层次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财会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全面深化学生所学的财会知识,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另外教师还要精心准备,周密组织审计学、经济法案例教学。审计学和经济法案例教学效果是通过周密组织审计学、经济法案例教学来实现的。从教学实践的一般规律来分析,审计学、经济法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有着其基本步骤、基本程序及内容。审计学、经济法案例教学应该与课堂教学同步,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加以引导。审计学、经济法案例教学的基本步骤为:布置案例—提出要求—个人分析—分组讨论—分组实践—教师讲评—总结报告;审计学和经济法案例教学的基本程序和内容主要有:课前教师精心的案例教学准备—课中学生热烈的分析讨论—课后学生实践和师生交流—最后的总结报告训练。
六、巧用多媒体,改进教学模式
多媒体应用到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过程优化的一种技术手段。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的通过图像、文字、动画、影像资料等多种表现手法进行教学活动,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 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应增强。如在会计教学中,教师讲授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师生合理互动,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既掌握了会计理论知识,又 掌握了会计动手能力。
总而言之,走教育创新之路,实施创新教育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审时度势,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认清社会发展潮流,在创新教育理念指导下,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全面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同时,塑造了完美人格,进行了一场学习方式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