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右胁出生”故事的宗教寓意是什么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000me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右胁出生”的三种解读
  在汉文《大藏经》中,有许多关于佛祖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记载,主要见于本缘部、阿含部和史传部,在宝积部、华严部、涅部中也有一些片段,后世将这些记载统归入“佛传”范畴,是汉文佛经中文学性和故事性最强的文本之一。(孙昌武:《唐代文学与佛教》,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隋唐时期,经疏部中的一些典籍认为完整的佛传故事可划分为八个基本情节,即“八相成道”。
  从“八相成道”故事中,我们既能读到关于佛陀人生的真实书写,还能读到许多神异夸诞的情节,诸如“乘象入胎”“右胁出生”“二龙浴体”“摧伏魔军”等。
  李坤寅认为,佛陀降生前后的种种神迹都有其深刻寓意:“乘象入胎”象征佛陀行菩萨乘、救度一切众生;“光明悉照天下”象征佛陀“以四真谛智慧光明,普照一切愚暝众生”;“堕地行七步”象征佛陀将会证悟“七觉支法”。(《释迦牟尼佛传记的神话性初探:以八相成道为例》,台湾辅仁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由此可以推知,作为降生故事的重要情节,“右胁出生”也必定蕴含着具体的宗教寓意。但是,对于“右胁出生”的寓意,《修行本起经》并没有给出明确而具体的解释,所以该话题从古至今一直都有争议,争议的焦点是为何佛陀从右胁(腋下)出生而不是从产门(女阴)出生。
  关于这个问题,以往有三种解释:1.宋代沙门慧宝和明代西域比丘师子认为,“右胁出生”只是体现佛陀异于凡俗;2.隋代沙门吉藏说“示异凡秽,故从右胁生”(《无量寿经义疏》),他的意思是说“右胁出生”象征着佛陀清净圣洁,不同于常人出生后身体沾染污秽;3.于凌波认为“右胁出生”折射出古印度的种姓等级观念,按照《梨俱吠陀》记载,梵天的手臂化生出刹帝利种,“右胁出生”的释迦牟尼恰好是刹帝利族。(《释迦牟尼与原始佛教》,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3年)不少学者认可第三种说法。
  “右胁出生”与种姓等级没有关系
  我认为,“右胁出生”与种姓等级没有直接关系。理由如下:
  1.出生部位对应种姓等级的观念来自“四吠陀”,佛教对此并不认可。虽然佛经中偶尔引述该论点,但引述之后几乎都是怀疑或批判的声音。例如新罗僧遁伦编撰的《瑜伽论记》卷十二“第三持究竟瑜伽处”引述了某来源不明的佛经中世尊对弥勒菩萨讲的话:“汝波罗门家生,我刹帝利家生,我是右胁而生,汝是顶上化生。”但遁伦觉得这段话跟《弥勒经》的记述有很大出入,进而对这部佛经的真伪表示怀疑。再以《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为例,婆罗门弗袈裟自恃种姓高贵,看不起旃陀罗族的摩登王父子,称其为“捐弃种、凶咒种”,没有资格迎娶其女,摩登王驳斥这一说法,认为四姓平等,无贵贱之分:
  弗袈裟闻摩登王所说如是,默然穷厄,福缩低头,恚瞋不悦,则宣此言:“……厥梵志,称梵天真子,从梵天口生,君子胸生,工师脐生,细民足生。梵天化造一切世间及形类,斯以吾等梵天尊子,君子第二,工师第三,细民第四……”时摩登王即以义偈答弗袈裟。而说颂曰:“计身手足皆骨肉,胁肋脊运乃成人。如斯思之有何恃?犹此观之无四种。设使豪羸差特异,卿则从意讲宣之。吾谓尊卑无差特,吾故则荷无四种……”(西晋竺法护译:《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
  2.从唐以前的佛经引述“四吠陀”的文句来看,对于刹帝利化生于梵天的哪个部位,其实没有固定的说法(有顶生、胸生、肩生、臂生和脐生五种),唐以后的中土撰述中才逐渐统一为臂生,但臂生和胁生仍然不是一个概念。
  3.佛经也有顶生、手生、髀生、股生、膝生和足生的故事,但这些不同的身体部位跟尊卑贵贱没有对应关系,只是体现出生者超凡脱俗。下面一段引文显示,无论从顶生还是从足生的童子,他们都是三十二相具足、成就非凡的圣王:
  诸比丘!其斋戒王顶上自然出一肉胞,生于童子,端正具足,三十二相……其顶生王,具大神通,甚有威力,统四大洲,自在治化……诸比丘!其顶生王右出胞,生一童子,端正具足,三十二相,名右生,亦有威力,统四大洲;其右王,左出胞,生一童子,亦三十二相,名左生,具威德力,王三大洲;其左王,右膝肉胞,生一童子,威相如前,王二大洲;其右膝王左膝生一童子,威相如前,领一大洲。(隋达摩笈多译:《起世因本经·最胜品》)
  其近端严王,右足上忽生疮疱,其疮柔软如绵迭花,虽日增长而不痛恼。后渐熟破生一童子,形体端正,有三十二大丈夫相,庄严其身,以右足生故,名端严足生,即立为王。威德自在,王二大洲。(唐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一)
  “右胁出生”象征佛陀清净无垢
  我认为,“右胁出生”的佛教寓意是佛陀清净圣洁、不染不着。依据如下:
  1.我调查《大正藏》后发现,唐以前的佛经在评析佛陀“右胁出生”事迹时,全都点出“清净无瑕”“不染秽浊”这层含义。
  2.降生故事的其他情节也都指向“清净出生”。佛陀降生故事包括兜率降神、菩萨处胎、右胁出生、二龙浴身等情节,相信这些情节背后一定有共同的宗教底蕴。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分析“右胁出生”,而应该把相关的情节联系起来看待,这样才能得到完整的认识。《修订本起经·菩萨降身品》中有四个细节值得关注:(1)能仁菩萨梦中投胎,摩耶夫人觉而有娠;(2)摩耶夫人在孕期不吃凡间食物,而是享用诸天的供奉;(3)摩耶夫人自然持戒,践行“六度”;(4)悉达太子出生后,龙王兄弟为他沐浴。
  我们比勘相关经本后发现,这些细节也都印证了“清净出生”。下面分别解释。
  (1)《大宝积经·佛为阿难说处胎会》说,凡人入胎须要三种因缘齐备(父母起爱染心、赤白和合、中阴现前),其中涉及两种不净因缘:“父母起爱染心”即是“持心不净”,“赤白和合”即是“种子不净”;与之相反,佛陀不是父母遘精合成,而是在摩耶夫人梦中以灵体形式直接从右胁入胎,避免了“持心不净”或“种子不净”。
  (2)佛教认为人体由皮肉包裹,体内充斥污秽。三国时,支谦译《菩萨本缘经·一切施品》说“此身肉血成,骨髓肪膏脑,屎尿涕唾等,薄皮裹其上”,有感于此,近代革命家廖仲恺有“驱壳本是臭皮囊”的诗句(《诀醒儿、承儿》)。凡女之身也是由各种秽物和合而成(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釋初品中三十七品义》),既然如此,胎儿不仅要被大小便、脓血所包围,还会因为母亲进食而饱受寒、热、挤压之苦。   在这种环境中,胎儿难免出现许多负面情绪,包括“一不净想,二臭秽想,三囹圄想,四黑暗想,五厌恶想”(《大宝积经·佛为阿难说处胎会》)。与之相对,根据竺法护译《普曜经·论降神品》描述,摩耶夫人不同于凡女,她的外表和内心都堪比“玉女宝”,“玉女宝”是轮王七宝之一,其特质是“口中青莲花香,身檀香,食自消化,无大小便利之患,亦无女人恶露不净”(《修行本起经·现变品》)。不仅如此,摩耶夫人怀孕后,享用的是诸天进献的食物,这种食物就是所谓“天百味饭”,它以气态存在,“见色闻香,自然饱足”(昙摩伽陀耶舍译:《无量义经·德行品》)。“天百味饭”和天界的甘露效果等同,能让服食者“无便利患,身体香洁”(《分别功德论》卷五),“无便利患”是说体内没有因饮食消化而产生的屎尿,摩耶夫人因为服用天界的食物,她的身体是洁净的,所以《太子瑞应本起经》在讲述“菩萨处胎”情节时添加评语说“菩萨在胎,清净无有臭秽”。
  (3)如果说“天百味饭”能够净化身体,那么持戒修行就是净化心灵。据《优婆夷净行法门经·瑞应品》记载,佛陀降生前后有十六种瑞兆,其中第四种是摩耶夫人怀孕后自然持戒清心寡欲。佛世尊罗列这十六种瑞兆后说:“处胎及初生,清净无所染;十六种奇特,微妙未曾有。”此外,十六种瑞兆中第十四种是“二龙浴身”,在《优婆夷净行法门经》中,温水和冷泉并非来自龙王兄弟,而是“于虚空中自然而有二飞流水:一冷,二暖,浴菩萨身”。在佛教内部,有人曾经质疑这一情景的合理性:既然佛陀原本就圣洁无瑕,那何须沐浴呢?对此,竺法护译《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回答说:“凡人初生皆当洗浴,菩萨清净,随俗而浴,况世人乎?故现此义,是为菩萨善权方便。”结合《优婆夷净行法门经》的叙述,这段话的含义是:普通婴儿从产门出生,身体难免沾染血污,所以有必要沐浴,而佛陀的身体有如摩尼珠般一尘不染,本来无须沐浴;但是,即使是如此圣洁的佛陀,出生之后也要沐浴,那么凡人就更该觉察到自身不净了。这其实是在开导俗众。
  3.有些中土文学作品对“右胁出生”这一素材加以吸收和改造,其中依稀可见“清净出生”的佛教底蕴,《西游记》就是典型代表,小说有两处化用“右胁出生”的典故,第五十三回“禅主吞餐怀鬼孕,黄婆运水解邪胎”说唐僧和八戒误饮子母河水,在得知自己怀胎后,惊恐万分,这段文字以戏谑的笔法调侃和解构了佛陀降生的神性光辉:
  八戒扭腰撒胯地哼道:“爷爷呀!要生孩子,我们却是男身!那里开得产门?如何脱得出来?”行者笑道:“古人云:‘瓜熟自落’,若到那个时节,一定从胁下裂个窟窿,钻出来也。”
  后来,孙悟空从解阳山破儿洞取来“落胎泉”,唐僧、八戒饮下泉水后,胎气得以化解,但腹中的“血团肉块”却是以大小便等秽物的形态排出体外:
  肠鸣之后,那呆子忍不住,大小便齐流。唐僧也忍不住要往静处解手。行者道:“师父啊,切莫出风地里去。怕人子,一时冒了风,弄做个产后之疾。”那婆婆即取两个净桶来,教他两个方便。须臾间,各行了几遍,才觉住了疼痛,渐渐地销了肿胀,化了那血团肉块。
  另一处在第七十七回“群魔欺本性,一体拜如真”,佛祖自述当年曾被孔雀吞入腹中,为保金身不污,只好剖开孔雀脊背以脱身,后来不得已封孔雀为佛母。这段文字显然有“右胁出生”的影子,佛教原典故事的三个要素在小说中均有映射:“脊背”对应“胁生”;“便门而出,恐污金身”对应“无有臭秽”;“佛母”对应“摩耶夫人”。
  孙英刚先生指出,佛传故事不仅是写人叙事,其中还“蕴含了佛教的基本精神和教义的思想源泉”(《犍陀罗浮雕中的佛陀与龙》,《文史知识》2017年第10期)。我赞同这一观点,与本文议题直接相关的是佛教的不净观,南北朝时佛教提出“五种不净”,即生处不净、种子不净、自性不净、自相不净、究竟不净(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释初品中三十七品义》),隋唐以后发展为“七种不净”,包括种子不净、受生不净、住处不净、食不净、初生不净、举体不净和究竟不净(澄:《净土十疑论注》)。对照相关佛经可知,上述各种不净在《修行本起经》等东汉三国时期的佛传中均能寻到根源,它们是对“右胁出生”“菩萨处胎”“太子出家”等故事的阐释和引申。
  此外,受佛教不净观影响,中国民间认为血污能够破除佛道圣物的神性。例如《西游记》中,万圣龙王的驸马九头虫想要盗取金光寺的舍利佛宝,他先是“与龙王合盘做贼,先下血雨一场”(第六十三回),目的是破坏佛光对金光寺宝塔的庇佑,所以孙悟空说“塔上既被血雨所污,又况日久无光,恐生恶物”(第六十二回)。再如清代戏本《混元盒》中,青石精、白石怪绑架生员韩寿之妻,剥皮炼纸,然后唆使监生赵国盛拿着人皮纸请张天师钤印,其用意是以血秽破除五雷神印的威力。又如,近代民间宝卷中有“血湖地狱”的记载(陆永峰:《论宝卷中的民间冥府信仰》,《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第4期),该传说不见于元代以前的佛教文献,属于本土民间信仰(尚丽新:《〈黄氏女宝卷〉中的地狱巡游与地狱文化》,《古典文学知识》2013年第6期)。根据介绍,“血湖地狱”有两重含义:妇女生育带来血秽;妇女生育伴随辛劳和痛苦。其实,这些民间观念与早期佛传故事能够建立联系:据《血湖宝卷》述说,有些妇女因为月事或生育后的血秽污染土地、河流,触犯神佛,因此入血湖受苦,这就涉及“清净出生”;另外,《血湖宝卷》描述了妇女在生育中经受的诸般痛苦辛酸,这与佛母的境况形成鲜明对比,《普曜经》和《佛本行集经》中说,摩耶夫人怀胎及产子时,身心安乐,非但没有普通妇女生育时的诸般苦恼,反而还以灵力治愈民众的病痛。
  总之,本文在细读早期佛传、比勘相关经本并参照汉地文学的书写之后,认为“右胁出生”象征佛陀圣洁无染,佛教认为这是说清净法、救度众生的先决条件。实际上,类似“清净出生”的故事也见于其他宗教,《圣经》中说耶稣是童女怀孕所生,这也是一种“异生”,寓意是:亚当、夏娃偷食禁果而犯罪,故普通婴儿生下来就有原罪,但童女所生的耶穌不染原罪,所以能够成为救世主,拯救众生脱离罪恶。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
其他文献
2014年3月3日夜里10点,《羊城晚报》副刊部主任陈桥生打电话给我,说贾平凹的《带灯》获2014“花地文学榜年度长篇小说”金奖,请我先帮忙联系,并邀他3月22日到穗领奖.rn友人殷
如果不是因为一次美丽的邂逅,我不会知道静房,如果不是靜房寺,我也不会知道香巴,不会知道离塔尔寺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如此安宁的小村子。  静房在湟水中游,村子里有一条不知通向何方的小路。秋天,小路两旁的白杨树,披上了骄黄的颜色,树的两边是平坦的田野,田野的尽头是山,山上依旧是田野,是金黄、淡黄交织的田野。风慢慢一吹,杨树的叶子就在轻轻地抖动间,把山下庄户人家错落有致的院落,山坡上黄绿相间的庄稼地紧紧揽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京杭大运河作为沟通我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以漕运、交通促进沿线城镇经济发展和南北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河漕治理活动也促使金龙四大王、妈祖、晏公等水神信仰盛行。明清时期的淮安,既是漕运和河工重地,也是水神信仰极为盛行的地区,其中又以黄、淮、运交汇的清口最为盛行。清口集中了金龙四大王、妈祖、黄大王等各种水神的庙宇,数不胜数,在众多水神祠堂和庙宇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清口惠济祠。  明代惠济祠的建立及发展  
期刊
在伊蕾八十年代的诗歌创作中,有一种“被围困”的核心意象时隐时现贯穿其中。有的研究者发现在伊蕾诗集《独身女人的卧室》(漓江出版社,1988年12月版)“出现‘围栅’、‘栅栏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父亲的荣与辱rn一rn我的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rn我上小学前见到他的时候是不多的——他大部分日子不是家里的一口人,而是东北三省各建筑工地上的一名工人.东三省是新
厄鲁特,即卫拉特。卫拉特人是我国蒙古族的一个分支,现主要居住在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长期以来,卫拉特人以辛勤劳动和艰苦奋斗,发展了本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同时,开发和建设着祖国的西北边疆,为维护和推动统一多民族的西北边疆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卫拉特人的历史是统一多民族的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卫拉特人的文化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厄鲁特(卫拉特
期刊
自从把父亲暂时安顿在我家之后,撒谎便成为我每日必修的课题。  清晨,房门“吱呀”一声被推开。知道又是父亲,我便睡眼惺忪地问:“爸,您找我有事啊?”“女儿啊,我要回家看看。”  我在被窝里翻了个身,问他:“您在我家吃得好、住得好,千吗要回北投呢?”“哎,我要去拿钱!我想起来了,在北投的家里,还有我的存折、图章和钱呢。”  他不是失忆了吗?怎么钱的事就是忘不了?我想着想着,心头好似有乱鼓一阵急敲,睡意
近几年,北京市各区县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建设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挖掘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发挥档案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和文化功能搭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