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能夠将文本与声音有机地结合起来,朗读法是中西方读书学习的传统方法之一。运用朗读法学习英语,不仅能够实现多维的输入和产出,也能培养学习者的审美情趣,从而增强语感和使用语言的自信心,对英语学习多有裨益。在使用朗读法的过程中,从选择适当的资料,到进行过程性地引导和辅助,教师都应积极地参与进来,帮助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享受朗读的过程。
关键词:朗读;英语学习;情感;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26-0043-03
朗读,简而言之,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练习阅读的基本方法;严格意义上的朗读需要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把文章读出来,这是将书面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就语言学习而言,无论是何种语言的学习,朗读都是一个重要的方法,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在我国,英语作为主要的外语语种从小学起步系统学习;在许多地方,很多孩子甚至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学英语,到了大学毕业,走向就业市场的时候,已然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仍然还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听不懂、不会说、记不住。投入的多,产出的微乎其微,人们通常称这一外语学习的症结为“哑巴英语”,其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侧重语法多于侧重听说、侧重做题多于侧重话语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解决这一问题,要先从“开口”做起,而朗读法,就不失为一个好的尝试。
本文从朗读法的理论与实践说起,分析朗读法的多元作用,通过调查和访谈等方法验证朗读法的效果,并且结合英语学习实践具体探讨朗读法运用时的内容选择和活动设计,以期能为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有所裨益。
一、朗读法的理论与实践
朗读法被应用于语言学习和社会教化由来已久。在我国古代,出声或者大声地朗读是私塾和书院教育的重要教学和学习方法之一,读书学习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要朗读文章作品,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实践积累下来的优良传统;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读书要“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这里面的“口到”强调的就是朗读。具体说来,“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永远不忘”。这段关于读书的经典论述告诉后人,读书要和朗读结合在一起,而且要秉承严谨的态度,精益求精。
西方古希腊时期,每年都会有盛大的悲剧朗读赛会,这是民众重要的彼此交流、娱乐和学习的机会。高声朗读宗教经典,是西方教会礼拜活动时最常见的形式和内容,也是教民学习教义,提高文化水平的主要途径。同样,围着壁炉轮流朗读诗歌等文学作品的场景经常会出现在各种形式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可见朗读是西方家庭传统和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朗读是一种艺术,朗读法正是把这种艺术手段应用到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有益实践。
二、朗读法作用及效果验证
朗读法对于语言学习的作用是多元的。曾经风靡全国的李阳“疯狂英语”就是把朗读法发挥到“极端”的一种尝试。另外,口语学习的重要方法“shadowing”,也是把朗读法和模仿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体说来,朗读法之于英语学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多维输入与产出的结合
朗读的过程是一个多维输入的过程,同时也会有多维的产出。朗读的过程从识别单词和句子开始,把书面的字词转化成语音,辅之以语调,清晰地用声音表达出来,而与此同时,朗读者能够清楚地听到自己的朗读内容,这样就可以同时练习到听、说、读三项英语学习基本技能,这是默读、抄写等其他练习方式所无法相比的,从而更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一过程中,朗读者能够练习单词的发音,也能够把一个个的单词连贯起来,形成语流,练到连读和弱读;大脑在听到自己的声音后能够监察到错误的发音和不自然的语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以修正,这整个过程是多维度的,收效也是多元的。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寓情于景
英语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人文学科。语言学习不仅需要积累词汇语料、掌握语法规则,还应该是一个用心去感知、用心去体会的全面审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熏陶情感、启迪思想、净化心灵、洞悉文化,把共性的知识变成个性的体验,从而内化知识、外化技能。
单纯的阅读练习,其侧重点在于知识和信息的输入,这个过程是必要的,但是并不能满足语言学习整体的要求;而学生在朗读时会把自身的情感融入到阅读之中,声调、抑扬和节奏随着所读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这就大大增强了阅读的形象感和阅读体验,在朗朗的书声中提升了审美情趣。当然,通过朗读,情景交融,会让学生在心灵上同所读的内容产生共鸣,朗读的过程就变成了解读、欣赏以及同作者对话的过程,势必会增强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增强语感,树立信心
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都同内容紧密结合。通过朗读,能够帮助练习意群的分解和断句,长时间的朗读练习一定能够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节奏感;另外,习惯性的朗读练习,能够让朗读者反复接触到大量的语料,有了量的输入和节奏感的把握,就更容易增强对所学语言的感知力,从而能够提高赏析或者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感。语感的增强,能够帮助学习者判断或者预判文章的内容,能够快速辨别作者的语气和态度,能够迅速找到主要的信息点,从而增强理解的速度和深度。
经常练习朗读的学生对于自己的语音语调和语言能力更有信心,敢于“开口”说,也更愿意用英语去进行交流,从而在交流中进一步提高自己英语的实用能力。
笔者通过调查访谈了解到:有朗读习惯的英语学习者语音相对准确、语调相对流畅,对意群的分解、断句、语气的轻重把握比较自然,在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时候,更有自信而且话语能力也相对较好;不仅如此,在做书面题时,这部分学生语感普遍较好、阅读速度快、捕捉关键信息效率较高;更为重要的是,有朗读习惯或者经常朗读的学习者对语言的兴趣更大,学习得更积极主动,对文章感情色彩和思想内容的把握也相对来说比较到位。总体来说,坚持朗读,合理运用朗读法,对于英语学习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 三、朗讀法的内容选择和应用
朗读法决不仅是布置任务或者组织学生大声读课文而已,这种做法难免会出现同样错误的不断重复和流于形式的现象。在运用朗读法的整个过程当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积极参与进去,要帮助学生解决“读什么”和“怎么读”两个主要的问题。
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的困惑是“读什么”。虽说开卷有益,材料无处不在,但是每个学生用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毕竟有限,要尽可能地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选择恰当的朗读内容就至关重要了。教师应根据学生所处的语言学习阶段进行设计和建议,例如,初学者可以选择英文经典儿歌、童话故事;中等水平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课文,课本上所选的篇目都是经典故事和经典文章节选,篇幅和难度适合作为朗读材料;较高水平学习者可以朗读教师推荐的经典篇目和经典著作。
在占有大量朗读材料和合理规划朗读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解决“怎么读”这一难题。首先要做的是加强教师的指导和示范。在引导学生运用朗读法之前,教师应该开辟专题讲授朗读技巧:如何调整坐姿坐态、如何酝酿情感、如何控制语音语调、轻重读变化规律等知识和技巧;教师应该适时做出示范,并且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朗读的意识、形成朗读的习惯,才能让学生受用终身。
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的过程中,可以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一方面布置任务让学生运用音频跟读法、模仿法进行朗读练习,另外也可以让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录音记录,与学生一起监察和评估朗读的效果,增强学生的信心。同时,还可以把音乐与朗读结合起来,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和审美体验。
从认知规律来看,新奇的事物和方法更能够引起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而朗读法练习一旦成为常态化,日复一日,难免让学生产生倦怠感,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智慧为学生设计各种朗读活动,变换方法、创设环境。在朗读内容的选择上,要适合学生的难度,更要紧扣时事,常换常新,让学生保持朗读的兴趣和激情;在个人朗读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小组活动;也可以通过朗读比赛等各种竞赛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达到寓教于乐。
朗读法这种“古老”的传统在今天的英语学习上依然有用武之地,甚至大有可为。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程度的学习者选择适当的材料,由教师进行引导和辅助,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朗读的习惯,从而享受朗读的过程,享受朗读法对语言学习带来的助力。解决“哑巴英语”这一英语教学和学习中的症结,就从做“朗读者”开始吧。
关键词:朗读;英语学习;情感;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26-0043-03
朗读,简而言之,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练习阅读的基本方法;严格意义上的朗读需要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把文章读出来,这是将书面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就语言学习而言,无论是何种语言的学习,朗读都是一个重要的方法,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在我国,英语作为主要的外语语种从小学起步系统学习;在许多地方,很多孩子甚至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学英语,到了大学毕业,走向就业市场的时候,已然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仍然还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听不懂、不会说、记不住。投入的多,产出的微乎其微,人们通常称这一外语学习的症结为“哑巴英语”,其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侧重语法多于侧重听说、侧重做题多于侧重话语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解决这一问题,要先从“开口”做起,而朗读法,就不失为一个好的尝试。
本文从朗读法的理论与实践说起,分析朗读法的多元作用,通过调查和访谈等方法验证朗读法的效果,并且结合英语学习实践具体探讨朗读法运用时的内容选择和活动设计,以期能为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有所裨益。
一、朗读法的理论与实践
朗读法被应用于语言学习和社会教化由来已久。在我国古代,出声或者大声地朗读是私塾和书院教育的重要教学和学习方法之一,读书学习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要朗读文章作品,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实践积累下来的优良传统;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读书要“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这里面的“口到”强调的就是朗读。具体说来,“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永远不忘”。这段关于读书的经典论述告诉后人,读书要和朗读结合在一起,而且要秉承严谨的态度,精益求精。
西方古希腊时期,每年都会有盛大的悲剧朗读赛会,这是民众重要的彼此交流、娱乐和学习的机会。高声朗读宗教经典,是西方教会礼拜活动时最常见的形式和内容,也是教民学习教义,提高文化水平的主要途径。同样,围着壁炉轮流朗读诗歌等文学作品的场景经常会出现在各种形式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可见朗读是西方家庭传统和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朗读是一种艺术,朗读法正是把这种艺术手段应用到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有益实践。
二、朗读法作用及效果验证
朗读法对于语言学习的作用是多元的。曾经风靡全国的李阳“疯狂英语”就是把朗读法发挥到“极端”的一种尝试。另外,口语学习的重要方法“shadowing”,也是把朗读法和模仿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体说来,朗读法之于英语学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多维输入与产出的结合
朗读的过程是一个多维输入的过程,同时也会有多维的产出。朗读的过程从识别单词和句子开始,把书面的字词转化成语音,辅之以语调,清晰地用声音表达出来,而与此同时,朗读者能够清楚地听到自己的朗读内容,这样就可以同时练习到听、说、读三项英语学习基本技能,这是默读、抄写等其他练习方式所无法相比的,从而更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一过程中,朗读者能够练习单词的发音,也能够把一个个的单词连贯起来,形成语流,练到连读和弱读;大脑在听到自己的声音后能够监察到错误的发音和不自然的语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以修正,这整个过程是多维度的,收效也是多元的。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寓情于景
英语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人文学科。语言学习不仅需要积累词汇语料、掌握语法规则,还应该是一个用心去感知、用心去体会的全面审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熏陶情感、启迪思想、净化心灵、洞悉文化,把共性的知识变成个性的体验,从而内化知识、外化技能。
单纯的阅读练习,其侧重点在于知识和信息的输入,这个过程是必要的,但是并不能满足语言学习整体的要求;而学生在朗读时会把自身的情感融入到阅读之中,声调、抑扬和节奏随着所读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这就大大增强了阅读的形象感和阅读体验,在朗朗的书声中提升了审美情趣。当然,通过朗读,情景交融,会让学生在心灵上同所读的内容产生共鸣,朗读的过程就变成了解读、欣赏以及同作者对话的过程,势必会增强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增强语感,树立信心
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都同内容紧密结合。通过朗读,能够帮助练习意群的分解和断句,长时间的朗读练习一定能够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节奏感;另外,习惯性的朗读练习,能够让朗读者反复接触到大量的语料,有了量的输入和节奏感的把握,就更容易增强对所学语言的感知力,从而能够提高赏析或者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感。语感的增强,能够帮助学习者判断或者预判文章的内容,能够快速辨别作者的语气和态度,能够迅速找到主要的信息点,从而增强理解的速度和深度。
经常练习朗读的学生对于自己的语音语调和语言能力更有信心,敢于“开口”说,也更愿意用英语去进行交流,从而在交流中进一步提高自己英语的实用能力。
笔者通过调查访谈了解到:有朗读习惯的英语学习者语音相对准确、语调相对流畅,对意群的分解、断句、语气的轻重把握比较自然,在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时候,更有自信而且话语能力也相对较好;不仅如此,在做书面题时,这部分学生语感普遍较好、阅读速度快、捕捉关键信息效率较高;更为重要的是,有朗读习惯或者经常朗读的学习者对语言的兴趣更大,学习得更积极主动,对文章感情色彩和思想内容的把握也相对来说比较到位。总体来说,坚持朗读,合理运用朗读法,对于英语学习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 三、朗讀法的内容选择和应用
朗读法决不仅是布置任务或者组织学生大声读课文而已,这种做法难免会出现同样错误的不断重复和流于形式的现象。在运用朗读法的整个过程当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积极参与进去,要帮助学生解决“读什么”和“怎么读”两个主要的问题。
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的困惑是“读什么”。虽说开卷有益,材料无处不在,但是每个学生用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毕竟有限,要尽可能地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选择恰当的朗读内容就至关重要了。教师应根据学生所处的语言学习阶段进行设计和建议,例如,初学者可以选择英文经典儿歌、童话故事;中等水平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课文,课本上所选的篇目都是经典故事和经典文章节选,篇幅和难度适合作为朗读材料;较高水平学习者可以朗读教师推荐的经典篇目和经典著作。
在占有大量朗读材料和合理规划朗读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解决“怎么读”这一难题。首先要做的是加强教师的指导和示范。在引导学生运用朗读法之前,教师应该开辟专题讲授朗读技巧:如何调整坐姿坐态、如何酝酿情感、如何控制语音语调、轻重读变化规律等知识和技巧;教师应该适时做出示范,并且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朗读的意识、形成朗读的习惯,才能让学生受用终身。
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的过程中,可以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一方面布置任务让学生运用音频跟读法、模仿法进行朗读练习,另外也可以让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录音记录,与学生一起监察和评估朗读的效果,增强学生的信心。同时,还可以把音乐与朗读结合起来,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和审美体验。
从认知规律来看,新奇的事物和方法更能够引起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而朗读法练习一旦成为常态化,日复一日,难免让学生产生倦怠感,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智慧为学生设计各种朗读活动,变换方法、创设环境。在朗读内容的选择上,要适合学生的难度,更要紧扣时事,常换常新,让学生保持朗读的兴趣和激情;在个人朗读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小组活动;也可以通过朗读比赛等各种竞赛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达到寓教于乐。
朗读法这种“古老”的传统在今天的英语学习上依然有用武之地,甚至大有可为。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程度的学习者选择适当的材料,由教师进行引导和辅助,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朗读的习惯,从而享受朗读的过程,享受朗读法对语言学习带来的助力。解决“哑巴英语”这一英语教学和学习中的症结,就从做“朗读者”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