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时候,从我们老家沙市到武汉是没有高速公路的。长途车一般都要开五六个小时。而我们的终点站一定都是武昌的傅家坡。妹妹读的湖北省幼儿师范学校就在那里,而我帮妹妹安顿好行李,再坐公交车回自己的华师大也是很方便的事情。
妹妹来武汉读书之前,我也常常去傅家坡。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是刚进大学不久,我们寝室的七个女生一起去,每个人都兴高采烈地买了件打折的夹克衫,然后大家一起陪我去中南商场的理发店剪了个“幸子头”。这两件事情虽然都不大,可是对我却是别有深意的。从小到大我妈都是大花大朵地打扮我。而长头发长辫子几乎就是从小到大的标志。现在我穿了夹克剪了短发,而且还参照了最流行的电视剧,这似乎宣告了我自己独立时代的到来。当然啦,这并不是说我这个乖乖女过去在家一直是唯唯诺诺的,正相反因为我是家里的老大,从很小起我就“参政议政”,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帮助妹妹脱胎换骨。
“脱胎换骨”是我爸最先说的,他说的时候总是语重心长,充满无奈和心酸。他说的时候我们一定是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日光灯在头顶上发出轻微的嗞嗞声,那种苍白色的光线投射下来,每个人的脸色都显得有些凝重。尤其是我妈,虽然半边身子坐在沙发上,可前倾的姿态里充满了焦虑和张皇,总是她最先憋不住地对着屋中间的那个小人说:
“你说啊,怎么想的,说话啊,你!”
我妹妹就是屋中间的那个小人,也是需要脱胎换骨的那个。这个人总是低着头,手绞来绞去,可什么也不说。她这个样子真是急人。用我们家乡话说就是“捞到就是死的,放了又活起来”。你根本没办法问出她什么细节,因为她连点头和摇头都是非常含糊的。每一回的家庭会议几乎都是大致相仿的模式,比如大家集体的批评、指责、帮助以及呵斥,而最后也总是以老爸和风细雨地说一声“以后要记得,听见没?要争取脱胎换骨……”来结束谈话。然后就看见妹妹会微露喜色,似乎连鼻子尖尖上的细微汗珠都如释重负。很久以后我们都成为大人了,有一回我想起来小时候的事情便问了妹妹一句,为什么每次批判会她都不肯说话,而且也从不为自己辩解。妹妹诡秘地笑了,想也不想地说:
“哎哟姐,这问题你还问啊你,你说我说什么呢?那个时候我说任何话都会激起你们更大的反驳。我干脆不说还好些,反正,就等你们说,说个够,说到那个脱胎换骨,我就想终点来喽。”
妹妹从小就顽皮好动和我的安静乖顺形成截然对比。让我的父母为她真是操了不少心。比如妹妹的入来疯,简直让父母伤透了脑筋——她总是在客人来家的时候将所有的抽屉都拉开,顺着这“楼梯”迅速往上爬,然后坐在五屉桌上冲客人晃脚丫子;她总是翻出爸爸订的连环画册,专门挑裸女沐浴的那张在客人脸上晃来晃去;她和隔壁的男孩商量,怎么翻过五楼阳台逃出家门,临出门还制造假象。似乎她从来没有离开过一分钟;她荡秋千荡到几乎和秋千杆齐平,结果一失手狠狠摔下来,就在爬起来的第一时间背诵乘法口诀,因为她想证实自己到底有没有摔成脑残;妈妈出门时让她穿的毛背心,她一离家就在拐弯的地方脱掉,而放学回家时又躲在墙角把背心穿上,若无其事。再大一些她和同学出走,交男朋友、抽烟、和老师闹僵……她简直让人头疼欲裂。
就是这样一个人,现在终于要和我一起去武汉念书了。
每次假期过后。我们总是从家里带来大包小包,我们带腊肉香肠、沙市特色的酥糖和炸卤花生,带妈妈亲自卤的牛肉和蹄觚还有各种泡菜、臭豆腐,以及倒了满满半瓶香油的黄豆酱。每次从家返回学校,整整一个箱子都是给我们用来装吃的,那些瓶瓶罐罐在车上相互挤碰着,芝麻油啊猪油啊就从纸箱子边鼬出来,发出汪汪的好吃而诱人的光。而那所有的吃的必定是会带给寝室和楼道一阵疯狂。有一回一瓶豆瓣酱瓶子不小心被碰翻在地上。让所有的人心疼不已,而那豆瓣酱混合香油的味道,整整一个礼拜让寝室里的人都神思恍惚。
那时候我们是多么想吃东西啊!总是觉得饿,饿。特别是妹妹她们每天有大量的练功任务,消耗出奇大,而幼师的食堂又根本没有什么好吃的,结果她就拼命吃馒头。那种蜂窝眼巨大的、黑不溜秋的馒头她一次能吃好几个下去。也没曾想到这白菜稀饭的一年下来。妹妹居然胖了十多斤!妹妹有一张照片。是二年级的时候站在幼师校门口我帮她拍的。妹妹圆嘟嘟的脸红扑扑地放着光,“好像一把能掐得出血来”(这可是我们邻居家阿姨的原话),浅色的牛仔裤紧紧绷在腿上,那可是浑圆壮实标准的小象腿哪!照片上的妹妹咧着嘴巴灿烂地笑着,在那种正午的、似乎听得到风声的阳光下,她的脸像一瓣荷花,找不到一丝阴影。
也因为老想着吃,每到休息天的时候妹妹就特地来我们师大这边打打牙祭。那个时候武汉的大学都流行“爱在华师,吃在华师”的名言。而我们最爱吃的两样都是华师最著名的,一个是早餐的肉包子,还有一个就是中午的牛肉小炒。我常常就坐在妹妹对面,看她狼吞虎咽着,听她抱怨幼师的伙食是世界上最差的话。“简直比非洲难民营还差”,有一回她这样说。妹妹还说她从来都没有吃饱过,因为她们的老师不允许她们吃饱。“吃,吃,就知道吃,吃得像个大肥猪还怎么跳得起来呢?”教她们练功的老师常常这样鄙视地对她们说。特别是那个教她们唱歌的老太太,从来都没有露过笑脸。“她总是说我们唱得连狗屎都不如。”妹妹一边大口嚼着牛肉一边愤愤不平地说。
不过说完这些,妹妹却也很快地高兴起来。特别神秘地告诉我说她喜欢上体育课,因为那个老师对她说她的韧带柔软性和肌肉爆发力都很不错。她还学老师的样子说,只可惜学得晚了,要是在小学之前就去学体操就好了,说不定还能当世界冠军呢。这话不无道理,因为湖北的体操向来都是全国领先的,我们身边就有不少家庭将孩子早早送到市体校去,不就是希望出个成绩吗?我们两个一边分析着,一边啃着从路边小摊买来的羊肉串,我们一路大口嚼着羊肉感叹着,觉得我们的父母怎么这么短见呢,不然的话我们家不就多了一个可以炫耀的世界冠军了吗?“唉,谁知道他们怎么想啊。算了算了。”妹妹吞下最后一口羊肉,将那种烤得半焦的、原本是用来织毛线的竹签子插在花坛边上。
这次谈话后,为了鞭策这个和世界冠军擦肩而过的人努力学习,作为姐姐的责任,使得我去找人给她写了一张条幅,嘱咐她挂在自己的帐子里激励自己上进。那上面是我帮她挑选的虞世南的《咏蝉》最后两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我很得意地念给妹妹听,没想到她看也不看,撇了撇嘴,对我说:“姐哟,我只是住个上铺而已,哪里有你想的那么高啊!”
说归说,妹妹还是欢喜地收下来,还自作主张地将两张流行歌手的大海报和那张条幅合并一起。于是她的帐子里就显得怪怪的花里胡哨——那些大海报上的人,正是那个时代的青春偶像:长发披肩的齐秦和阳光灿烂的小虎队。
不记得谁说过每个人的青春都和流行歌手保持着天性中的亲近,我想我们当然也不例外。傅家坡那里很有名的中南商场一楼柜台是音像部,那是我们常常光顾的地方。我们的好多 磁带都是在那里买的。我买过崔健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解决》,王杰的《一场游戏一场梦》,潘美辰的《我想要有个家》,童安格的《把根留住》等等,还买过齐豫齐秦姐弟俩的好多磁带,特别是《狼》专辑我们真是听过无数遍。齐秦那忧郁不羁的眼神和气质,成为我和妹妹共同的偶像。而对于十六岁的妹妹来说,迷恋更多的则是小虎队。
幼儿师范管理严格,宿舍晚上十点准时熄灯,而妹妹那时候多半是悄悄跑到厕所旁边,借那里的路灯给霹雳虎吴奇隆写信。那路灯是声控的,要跺脚才能亮一下,我真是很难想象那些晚上她到底该跺多少脚才能完成一封信呢。可妹妹却写了一封又一封,还把妈妈带给她的南宁红豆寄给吴奇隆,搞得妈妈大为恼火,说妹妹从来不把家里的东西当东西。可妹妹却乐此不疲,振振有词,还说她只不过暂时借下道具而已,“以后我给您买珍珠买钻石吧”,这是妹妹的名言,她的名言还包括“霹雳虎一定会回信的”,那是她在生理卫生课上偷偷给我写的明信片,那上面贴了好多小虎队的不干胶,在这些年轻的“老虎”旁边,画着她自己,她就是属老虎的,在这只老虎的尾巴旁边连续打了三个黑色的惊叹号,又粗又重,表示她誓当小虎队粉丝的信心和决心。
当然最终妹妹是没有收到什么回信的,我爸说的,人家霹雳虎成麻袋成麻袋的信,哪里有工夫搭理你!不过这似乎并不打击妹妹天生的热情,她照样热火朝天地写信、串门,而且这个时候她喜欢上了看电影。
几乎每个周末她都要来我们大学看露天电影,那场子很大,是阶梯式的,有青砖围墙。座位就是石头和青草交织的一级一级的台阶,一般我们都坐在小板凳上。春天夏天会闻到那些青草的味道,电影还没开始的时候会有人嬉闹,也有人随手拔一根草含在嘴里看着想着什么。银幕四边是大绳子牵住的,两边都可以坐人,有时候起风的时候,你能看见那些风走过的痕迹。是那种风的波浪从银幕上滚过去,这时候银幕上的人的面孔鼓起来,接着是手臂和腿,银幕外就是一浪一浪的笑声和叫声。看露天电影真是一种美好的集体活动,在那些夏天的黄昏,男孩女孩们在掩映的树丛里,小凳子并排坐着,他们年轻的肩膀就像青草的气息那样若有若无地浮现倚靠着。
妹妹周末总是很准时地来我的宿舍,她自己从桌子下面拿出那个掉了漆的淡黄色小凳子,从抽屉里拿出几个塑料的椭圆形的电影票,紧紧跟在我们后面。学校里每个星期都会放映不同的电影,电影票也就是不同颜色的塑料票,妹妹常常把它们摆在手上欣赏。她总是偏着头说:“啧啧,四毛钱可以看两场大片哦,姐,真是划算死。”妹妹的这个说法的确有代表性,有我们班河南籍的男同学作例,他发誓说他要把四年里学校放的所有电影一部不落地看完,于是无论多烂的片子,无论天气多么恶劣,他都准时带上小板凳,那些周末的黄昏他穿戴整齐、一丝不苟地从宿舍往外走,就好像他要去政府机关上班一样。
有一阵我和妹妹突发奇想,跟踪在他背后,偷偷地模仿他走路,东倒西歪,你推我搡地笑倒在露天电影院最后面的台阶上。只是有一天,当我们看见这个男生在下雨的时候一个人站在台阶上,垂着手也不打伞,不知道看着什么地方的时候,我们才发觉,其实一个人的孤独是这么相似和真实。于是,那一天我们从电影院离开,在这个名叫桂子山的马路上荡来荡去,当我们穿过那些有斜坡的开迎春花的地方,我们不禁在黄昏里放慢脚步。我和妹妹开始说起以后我们的理想,以及我们最想去的国家和地方。
我对妹妹说我最想去的是丹麦,因为那里有安徒生,我想看看那个一直坐在海边的美人鱼雕塑。说完我就沉默起来,或许是因为遥远,还有那种漫长的憧憬。我们走过那些拐弯的山坡,路边有些新的茶室都围着一圈彩灯,一闪一闪的,里面传来吉他和稚嫩的歌喉唱着《恋曲1990》。这时候妹妹说她最想去的国家是美国,因为那里有迈克尔·杰克逊。我知道那时候妹妹正迷恋着这位超级歌星,而我却不以为然。因为我已经习惯了以姐姐的正襟危坐来怀疑和打击小妹的审美观。一直到很多年后,当我独自在街道上听到迈克尔那来自太空的令人震撼的声音。我才发觉自己是多么无知。这样的无知还包括妹妹向我推荐转录的芭芭拉·史翠姗的磁带,而在我没有听到那美妙的神秘的歌声以前,我一直都认为那是小妹的狐朋狗友们的趣味——在那时的我看来,她常常提到的什么肥子啦、粑粑啦、毛糊拉子啊,这些名字都是多么的鬼头鬼脑,让我不屑一顾啊!
在幼师的床头,妹妹经常放的就是一本《女中学生三部曲》,那是从她们学校的图书馆借的,封皮有些破了,书脊那里还用纸补过。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在家乡的报纸上发表一些作品了,有一回当我告诉妹妹,我其实还是对儿童文学最感兴趣的时候,妹妹严肃而肯定地对我说:
“姐姐,我跟你说,你要做就要做秦文君那样的作家。”
说这句话的时候妹妹若有所思,她就坐在她们寝室刚刚破掉的窗口那里,刚刚被报纸糊过的地方,被风吹得鼓起来,阳光从缝隙里投射进来。而就是在那细线一样的阳光下,我第一次发现妹妹好像有点成熟起来了。而她居然也以老练的口吻说起我的选择,还说正是因为秦文君的文字让她突然看清楚了自己的道路。可是那到底是什么道路呢?我还没来得及问,翠儿就从门外憨憨地微笑着过来了。
翠儿是妹妹在幼儿师范交到的最好的朋友。她是那么可靠朴实和沉默。在妹妹的钥匙不小心掉到厕所里的时候。是她帮妹妹捞起来,在妹妹脚趾发炎腿肿的那些日子,是她帮妹妹洗衣服打饭,而当妹妹有一天晚上夜不归宿,她比谁都急,她不停地说,我怎么跟杨妈交代呢?杨妈拜托过我的呀。
杨妈是翠儿对我母亲的称呼,而翠儿说的妹妹夜不归宿这件事也最终成了一个大事件,妹妹还受到了学校的警告处分。事情其实现在想起来比较简单的。因为那几个星期我去中学实习来不及照管她了,于是她开始玩心大发,偷偷逃课去公园溜冰。溜冰是那个时候很时兴的一项娱乐,五块钱一个场次,可以滑一个小时。其实那都是非常简陋的水泥的圆形场地,被简单的铁栏杆和扶手围起来。溜冰鞋是四个轮子有绑带的那种,那些绑带都是脏兮兮的,几乎看不出原来的颜色。而放在露天桌子上的大录音机一律大声地放着流行乐,喇叭里传出的那些音乐都同时带有很响的吱吱声,那是磁带摩擦的时候被放大的声音。
妹妹就是在这样的地方遇到了一个男孩,一个比她大些的在职高读书的男孩。那么他们发生了些什么呢?
这是后来的焦点,也是事情的严重所在。可是他们却一点儿也不知道,他们只不过遇到了,然后就攀谈起来,估计他们谈得还不错,或者他们并没有谈得太多,因为在溜冰场上其实是不需要更多言语的。他们脚底生风地相互看了一眼,然后相互就很容易有了青春期男孩女孩彼此产生的好感,那种在空气里就可以感受到的欣欣然。自然女孩是会滑一点冰的,却并不精通,这给了男孩接近她和教她的理由,于是他们一起滑,显然非常开心和愉快,于是当后来结束溜冰后男生提出去看长江,还说可以陪女孩走一次长江大桥,女孩当然就欣然接受 了邀请。这实在是很浪漫的,长江和长江大桥几乎是那个时代最自然的美和最现代的美的象征,而徒步走过长江大桥对一个十六岁的女孩,不仅是浪漫还是一种体力的挑战,于是她就和他一起去走了。这一走就是三个多小时……
在以后的日子我常常在想,这个可以写成多么好的小说啊,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他们走着聊着,夜深入静,最后,他们的腿走疼了实在走不动了,女孩就来到男孩家里。男孩家就在大桥的底下,家里很小,进去的时候吵醒了已经睡着的男孩妈妈,男孩妈妈并没有说什么,她大略知道这个女孩走累了,就安排她睡在他们家进门的沙发上……想想这一切都是富有逻辑和正常的,几乎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可是女孩一点儿也不知道,这一夜的不归,该有多少话题和猜测可以酝酿,还有夸大其辞的,还有偷偷打小报告的,还有幸灾乐祸的,还有过分关心的,只是她怎么想得到呢?一场巨大的改变正在形成——因为事情本身就已经构成了旷课出走和严重违反校规,女孩还来不及申辩什么,就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大大地公布在处分的学校公告栏里。
而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本分的老百姓的家庭来说,真是轩然大波了。我能想象父母的那种着急和痛苦,他们闻讯后连夜从沙市赶到学校,他们马不停蹄地在学校上下奔走求情,为了妹妹的前途还有小户人家小心翼翼维护的名声,他们的声音是焦虑的还带了几分的自卑在里面,他们的神情很是黯然而且疼痛,他们拖着沉重的脚步,筋疲力尽地将妹妹带回家“好好管教”,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女儿总是一错再错,还完全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妹妹自然又成了站在家庭会议中心的、低着头等着‘脱胎换骨’的那一个,她永远都还是那个模样,不激动也不沮丧,不说话也不申辩,一副甘愿受罚的样子。成年后她不止一次认真地对我说:“姐姐你真是不知道,我好巴不得快点听到‘脱胎换骨’这几个字啊,因为这就是说本次被你们的批斗就要全部结束了……”我们两个都不禁相视而笑起来,可是在当时,在那盏亮着的苍白色的日光灯下,每个人的心里都真实地充满了酸楚、无奈和无助。
转眼间我就要大学毕业了,在我毕业的九十年代初期,很多人选择去南方发展,可是我却选择了北上,原因很简单,我选择了爱情。走的时候,一家人都来武昌火车站送我,小妹自然也在其中,她还专门买了礼物给我,是老毛病逃课到中南商场去买的。她专门挑选的小猫摆设,一大一小,雪白的,紧紧地依靠在一起,非常温馨。后来我才知道,一向粗枝大叶的妹妹在回学校的路上,不知怎么的在公交车上将大猫的鼻子给碰掉了,她气急败坏地赶回学校,自己想办法用橡皮泥重新做了一个鼻子给大猫粘上去。我可以想象她那又气又急又得意的样子,她总是那么沉不住气啊。
我终于看到了那个新做的橡皮泥的猫鼻子。虽然它又大又蠢,可是我还是忍不住泪水涟涟——那透明的包装里有一封折叠复杂的信,那信的背面是用“晶”子搭起来的几个字,“永远想你”还有“永远爱你”,那里面还有一绺绑了紫色毛线的头发,被辫成了细细的辫子,那毛线我是多么熟悉,那是妈妈为我织的毛衣多余下来的线。我们姐妹俩常常用它缠橡皮筋,用来扎头发。妹妹总是比我缠得好,她的动手能力比我强多了。而那封信就是这样在我的眼前展开了——亲爱的姐姐: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你大学已经毕业了,昨天妈妈(到)我的学校来,开头第一句话就是:姐姐分到西安。我当时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悲伤。十七个年头的姐妹情谊呀!我当时好象(像)觉得一辈子也见不到你了。
记得我原来曾说过,我情愿你分回沙市的话吗?你问我为什么,我不告诉你,其实你应该知道的,这个世界上我只佩服一个人,那就是你,姐姐!如果你走了,我不知道我以后的路该怎样走下去,每次当我失败的时候,总是你为我打气,使我有勇气面对新的现实;每次当我有困难的时候,你也总是竭尽全力地帮助我,使我渡过难关。当我取得一点成绩的时候又是你叫我不要骄傲轻心……很多很多的事都可以说是你给了我力量和信心,可是我却很少为你分担些什么。
我的道路是你为我安排好的,我也兴(庆)幸踏上这条正确而充实的路,以后的路我会踏着你的脚印走,但愿我能赶上你一点点,哪怕是百分之十也好!
姐,我听见了火车的声音,一声紧似一声,是在催你走吗?
姐,喜欢这对小猫吗?那只大猫的鼻子被我在路上弄掉了。后来还是我用橡皮泥捏了贴上去的,怎么样,不说还看不出来吧!还有小妹的一缕“青丝”,要是想我了,摸一下它,就当小妹在你面前吧。
姐,你会想家吗,会想我吗?
祝福你:
幸福平安!愿欢笑永远伴随你,姐姐!
晓明哥、姐姐:快乐、安定!
小妹于91.7.2
小小的塑料袋装得下我的一片情,却装不下我的一颗心!
当我在火车上打开信的时候,已经泣不成声,我的泪从手指缝里渗出来,我已经分不清楚自己究竟是因为什么而哭泣。当外面的站台渐渐往后移动,当亲人的手越来越小,当母亲突然奔跑在站台上,我开始明白我要真正地离开家了,我就要去我向往的远方,只是这确定是我的道路吗?是妹妹很久以前说过的,那个叫秦文君的人在小说里描述的那个道路吗?我不知道,更无法说清楚,我只知道那一刻武昌这个城市已经渐渐远离浮我,而我和小妹的傅家坡就这样消失在七月初夏的夜空里了。
妹妹来武汉读书之前,我也常常去傅家坡。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是刚进大学不久,我们寝室的七个女生一起去,每个人都兴高采烈地买了件打折的夹克衫,然后大家一起陪我去中南商场的理发店剪了个“幸子头”。这两件事情虽然都不大,可是对我却是别有深意的。从小到大我妈都是大花大朵地打扮我。而长头发长辫子几乎就是从小到大的标志。现在我穿了夹克剪了短发,而且还参照了最流行的电视剧,这似乎宣告了我自己独立时代的到来。当然啦,这并不是说我这个乖乖女过去在家一直是唯唯诺诺的,正相反因为我是家里的老大,从很小起我就“参政议政”,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帮助妹妹脱胎换骨。
“脱胎换骨”是我爸最先说的,他说的时候总是语重心长,充满无奈和心酸。他说的时候我们一定是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日光灯在头顶上发出轻微的嗞嗞声,那种苍白色的光线投射下来,每个人的脸色都显得有些凝重。尤其是我妈,虽然半边身子坐在沙发上,可前倾的姿态里充满了焦虑和张皇,总是她最先憋不住地对着屋中间的那个小人说:
“你说啊,怎么想的,说话啊,你!”
我妹妹就是屋中间的那个小人,也是需要脱胎换骨的那个。这个人总是低着头,手绞来绞去,可什么也不说。她这个样子真是急人。用我们家乡话说就是“捞到就是死的,放了又活起来”。你根本没办法问出她什么细节,因为她连点头和摇头都是非常含糊的。每一回的家庭会议几乎都是大致相仿的模式,比如大家集体的批评、指责、帮助以及呵斥,而最后也总是以老爸和风细雨地说一声“以后要记得,听见没?要争取脱胎换骨……”来结束谈话。然后就看见妹妹会微露喜色,似乎连鼻子尖尖上的细微汗珠都如释重负。很久以后我们都成为大人了,有一回我想起来小时候的事情便问了妹妹一句,为什么每次批判会她都不肯说话,而且也从不为自己辩解。妹妹诡秘地笑了,想也不想地说:
“哎哟姐,这问题你还问啊你,你说我说什么呢?那个时候我说任何话都会激起你们更大的反驳。我干脆不说还好些,反正,就等你们说,说个够,说到那个脱胎换骨,我就想终点来喽。”
妹妹从小就顽皮好动和我的安静乖顺形成截然对比。让我的父母为她真是操了不少心。比如妹妹的入来疯,简直让父母伤透了脑筋——她总是在客人来家的时候将所有的抽屉都拉开,顺着这“楼梯”迅速往上爬,然后坐在五屉桌上冲客人晃脚丫子;她总是翻出爸爸订的连环画册,专门挑裸女沐浴的那张在客人脸上晃来晃去;她和隔壁的男孩商量,怎么翻过五楼阳台逃出家门,临出门还制造假象。似乎她从来没有离开过一分钟;她荡秋千荡到几乎和秋千杆齐平,结果一失手狠狠摔下来,就在爬起来的第一时间背诵乘法口诀,因为她想证实自己到底有没有摔成脑残;妈妈出门时让她穿的毛背心,她一离家就在拐弯的地方脱掉,而放学回家时又躲在墙角把背心穿上,若无其事。再大一些她和同学出走,交男朋友、抽烟、和老师闹僵……她简直让人头疼欲裂。
就是这样一个人,现在终于要和我一起去武汉念书了。
每次假期过后。我们总是从家里带来大包小包,我们带腊肉香肠、沙市特色的酥糖和炸卤花生,带妈妈亲自卤的牛肉和蹄觚还有各种泡菜、臭豆腐,以及倒了满满半瓶香油的黄豆酱。每次从家返回学校,整整一个箱子都是给我们用来装吃的,那些瓶瓶罐罐在车上相互挤碰着,芝麻油啊猪油啊就从纸箱子边鼬出来,发出汪汪的好吃而诱人的光。而那所有的吃的必定是会带给寝室和楼道一阵疯狂。有一回一瓶豆瓣酱瓶子不小心被碰翻在地上。让所有的人心疼不已,而那豆瓣酱混合香油的味道,整整一个礼拜让寝室里的人都神思恍惚。
那时候我们是多么想吃东西啊!总是觉得饿,饿。特别是妹妹她们每天有大量的练功任务,消耗出奇大,而幼师的食堂又根本没有什么好吃的,结果她就拼命吃馒头。那种蜂窝眼巨大的、黑不溜秋的馒头她一次能吃好几个下去。也没曾想到这白菜稀饭的一年下来。妹妹居然胖了十多斤!妹妹有一张照片。是二年级的时候站在幼师校门口我帮她拍的。妹妹圆嘟嘟的脸红扑扑地放着光,“好像一把能掐得出血来”(这可是我们邻居家阿姨的原话),浅色的牛仔裤紧紧绷在腿上,那可是浑圆壮实标准的小象腿哪!照片上的妹妹咧着嘴巴灿烂地笑着,在那种正午的、似乎听得到风声的阳光下,她的脸像一瓣荷花,找不到一丝阴影。
也因为老想着吃,每到休息天的时候妹妹就特地来我们师大这边打打牙祭。那个时候武汉的大学都流行“爱在华师,吃在华师”的名言。而我们最爱吃的两样都是华师最著名的,一个是早餐的肉包子,还有一个就是中午的牛肉小炒。我常常就坐在妹妹对面,看她狼吞虎咽着,听她抱怨幼师的伙食是世界上最差的话。“简直比非洲难民营还差”,有一回她这样说。妹妹还说她从来都没有吃饱过,因为她们的老师不允许她们吃饱。“吃,吃,就知道吃,吃得像个大肥猪还怎么跳得起来呢?”教她们练功的老师常常这样鄙视地对她们说。特别是那个教她们唱歌的老太太,从来都没有露过笑脸。“她总是说我们唱得连狗屎都不如。”妹妹一边大口嚼着牛肉一边愤愤不平地说。
不过说完这些,妹妹却也很快地高兴起来。特别神秘地告诉我说她喜欢上体育课,因为那个老师对她说她的韧带柔软性和肌肉爆发力都很不错。她还学老师的样子说,只可惜学得晚了,要是在小学之前就去学体操就好了,说不定还能当世界冠军呢。这话不无道理,因为湖北的体操向来都是全国领先的,我们身边就有不少家庭将孩子早早送到市体校去,不就是希望出个成绩吗?我们两个一边分析着,一边啃着从路边小摊买来的羊肉串,我们一路大口嚼着羊肉感叹着,觉得我们的父母怎么这么短见呢,不然的话我们家不就多了一个可以炫耀的世界冠军了吗?“唉,谁知道他们怎么想啊。算了算了。”妹妹吞下最后一口羊肉,将那种烤得半焦的、原本是用来织毛线的竹签子插在花坛边上。
这次谈话后,为了鞭策这个和世界冠军擦肩而过的人努力学习,作为姐姐的责任,使得我去找人给她写了一张条幅,嘱咐她挂在自己的帐子里激励自己上进。那上面是我帮她挑选的虞世南的《咏蝉》最后两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我很得意地念给妹妹听,没想到她看也不看,撇了撇嘴,对我说:“姐哟,我只是住个上铺而已,哪里有你想的那么高啊!”
说归说,妹妹还是欢喜地收下来,还自作主张地将两张流行歌手的大海报和那张条幅合并一起。于是她的帐子里就显得怪怪的花里胡哨——那些大海报上的人,正是那个时代的青春偶像:长发披肩的齐秦和阳光灿烂的小虎队。
不记得谁说过每个人的青春都和流行歌手保持着天性中的亲近,我想我们当然也不例外。傅家坡那里很有名的中南商场一楼柜台是音像部,那是我们常常光顾的地方。我们的好多 磁带都是在那里买的。我买过崔健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解决》,王杰的《一场游戏一场梦》,潘美辰的《我想要有个家》,童安格的《把根留住》等等,还买过齐豫齐秦姐弟俩的好多磁带,特别是《狼》专辑我们真是听过无数遍。齐秦那忧郁不羁的眼神和气质,成为我和妹妹共同的偶像。而对于十六岁的妹妹来说,迷恋更多的则是小虎队。
幼儿师范管理严格,宿舍晚上十点准时熄灯,而妹妹那时候多半是悄悄跑到厕所旁边,借那里的路灯给霹雳虎吴奇隆写信。那路灯是声控的,要跺脚才能亮一下,我真是很难想象那些晚上她到底该跺多少脚才能完成一封信呢。可妹妹却写了一封又一封,还把妈妈带给她的南宁红豆寄给吴奇隆,搞得妈妈大为恼火,说妹妹从来不把家里的东西当东西。可妹妹却乐此不疲,振振有词,还说她只不过暂时借下道具而已,“以后我给您买珍珠买钻石吧”,这是妹妹的名言,她的名言还包括“霹雳虎一定会回信的”,那是她在生理卫生课上偷偷给我写的明信片,那上面贴了好多小虎队的不干胶,在这些年轻的“老虎”旁边,画着她自己,她就是属老虎的,在这只老虎的尾巴旁边连续打了三个黑色的惊叹号,又粗又重,表示她誓当小虎队粉丝的信心和决心。
当然最终妹妹是没有收到什么回信的,我爸说的,人家霹雳虎成麻袋成麻袋的信,哪里有工夫搭理你!不过这似乎并不打击妹妹天生的热情,她照样热火朝天地写信、串门,而且这个时候她喜欢上了看电影。
几乎每个周末她都要来我们大学看露天电影,那场子很大,是阶梯式的,有青砖围墙。座位就是石头和青草交织的一级一级的台阶,一般我们都坐在小板凳上。春天夏天会闻到那些青草的味道,电影还没开始的时候会有人嬉闹,也有人随手拔一根草含在嘴里看着想着什么。银幕四边是大绳子牵住的,两边都可以坐人,有时候起风的时候,你能看见那些风走过的痕迹。是那种风的波浪从银幕上滚过去,这时候银幕上的人的面孔鼓起来,接着是手臂和腿,银幕外就是一浪一浪的笑声和叫声。看露天电影真是一种美好的集体活动,在那些夏天的黄昏,男孩女孩们在掩映的树丛里,小凳子并排坐着,他们年轻的肩膀就像青草的气息那样若有若无地浮现倚靠着。
妹妹周末总是很准时地来我的宿舍,她自己从桌子下面拿出那个掉了漆的淡黄色小凳子,从抽屉里拿出几个塑料的椭圆形的电影票,紧紧跟在我们后面。学校里每个星期都会放映不同的电影,电影票也就是不同颜色的塑料票,妹妹常常把它们摆在手上欣赏。她总是偏着头说:“啧啧,四毛钱可以看两场大片哦,姐,真是划算死。”妹妹的这个说法的确有代表性,有我们班河南籍的男同学作例,他发誓说他要把四年里学校放的所有电影一部不落地看完,于是无论多烂的片子,无论天气多么恶劣,他都准时带上小板凳,那些周末的黄昏他穿戴整齐、一丝不苟地从宿舍往外走,就好像他要去政府机关上班一样。
有一阵我和妹妹突发奇想,跟踪在他背后,偷偷地模仿他走路,东倒西歪,你推我搡地笑倒在露天电影院最后面的台阶上。只是有一天,当我们看见这个男生在下雨的时候一个人站在台阶上,垂着手也不打伞,不知道看着什么地方的时候,我们才发觉,其实一个人的孤独是这么相似和真实。于是,那一天我们从电影院离开,在这个名叫桂子山的马路上荡来荡去,当我们穿过那些有斜坡的开迎春花的地方,我们不禁在黄昏里放慢脚步。我和妹妹开始说起以后我们的理想,以及我们最想去的国家和地方。
我对妹妹说我最想去的是丹麦,因为那里有安徒生,我想看看那个一直坐在海边的美人鱼雕塑。说完我就沉默起来,或许是因为遥远,还有那种漫长的憧憬。我们走过那些拐弯的山坡,路边有些新的茶室都围着一圈彩灯,一闪一闪的,里面传来吉他和稚嫩的歌喉唱着《恋曲1990》。这时候妹妹说她最想去的国家是美国,因为那里有迈克尔·杰克逊。我知道那时候妹妹正迷恋着这位超级歌星,而我却不以为然。因为我已经习惯了以姐姐的正襟危坐来怀疑和打击小妹的审美观。一直到很多年后,当我独自在街道上听到迈克尔那来自太空的令人震撼的声音。我才发觉自己是多么无知。这样的无知还包括妹妹向我推荐转录的芭芭拉·史翠姗的磁带,而在我没有听到那美妙的神秘的歌声以前,我一直都认为那是小妹的狐朋狗友们的趣味——在那时的我看来,她常常提到的什么肥子啦、粑粑啦、毛糊拉子啊,这些名字都是多么的鬼头鬼脑,让我不屑一顾啊!
在幼师的床头,妹妹经常放的就是一本《女中学生三部曲》,那是从她们学校的图书馆借的,封皮有些破了,书脊那里还用纸补过。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在家乡的报纸上发表一些作品了,有一回当我告诉妹妹,我其实还是对儿童文学最感兴趣的时候,妹妹严肃而肯定地对我说:
“姐姐,我跟你说,你要做就要做秦文君那样的作家。”
说这句话的时候妹妹若有所思,她就坐在她们寝室刚刚破掉的窗口那里,刚刚被报纸糊过的地方,被风吹得鼓起来,阳光从缝隙里投射进来。而就是在那细线一样的阳光下,我第一次发现妹妹好像有点成熟起来了。而她居然也以老练的口吻说起我的选择,还说正是因为秦文君的文字让她突然看清楚了自己的道路。可是那到底是什么道路呢?我还没来得及问,翠儿就从门外憨憨地微笑着过来了。
翠儿是妹妹在幼儿师范交到的最好的朋友。她是那么可靠朴实和沉默。在妹妹的钥匙不小心掉到厕所里的时候。是她帮妹妹捞起来,在妹妹脚趾发炎腿肿的那些日子,是她帮妹妹洗衣服打饭,而当妹妹有一天晚上夜不归宿,她比谁都急,她不停地说,我怎么跟杨妈交代呢?杨妈拜托过我的呀。
杨妈是翠儿对我母亲的称呼,而翠儿说的妹妹夜不归宿这件事也最终成了一个大事件,妹妹还受到了学校的警告处分。事情其实现在想起来比较简单的。因为那几个星期我去中学实习来不及照管她了,于是她开始玩心大发,偷偷逃课去公园溜冰。溜冰是那个时候很时兴的一项娱乐,五块钱一个场次,可以滑一个小时。其实那都是非常简陋的水泥的圆形场地,被简单的铁栏杆和扶手围起来。溜冰鞋是四个轮子有绑带的那种,那些绑带都是脏兮兮的,几乎看不出原来的颜色。而放在露天桌子上的大录音机一律大声地放着流行乐,喇叭里传出的那些音乐都同时带有很响的吱吱声,那是磁带摩擦的时候被放大的声音。
妹妹就是在这样的地方遇到了一个男孩,一个比她大些的在职高读书的男孩。那么他们发生了些什么呢?
这是后来的焦点,也是事情的严重所在。可是他们却一点儿也不知道,他们只不过遇到了,然后就攀谈起来,估计他们谈得还不错,或者他们并没有谈得太多,因为在溜冰场上其实是不需要更多言语的。他们脚底生风地相互看了一眼,然后相互就很容易有了青春期男孩女孩彼此产生的好感,那种在空气里就可以感受到的欣欣然。自然女孩是会滑一点冰的,却并不精通,这给了男孩接近她和教她的理由,于是他们一起滑,显然非常开心和愉快,于是当后来结束溜冰后男生提出去看长江,还说可以陪女孩走一次长江大桥,女孩当然就欣然接受 了邀请。这实在是很浪漫的,长江和长江大桥几乎是那个时代最自然的美和最现代的美的象征,而徒步走过长江大桥对一个十六岁的女孩,不仅是浪漫还是一种体力的挑战,于是她就和他一起去走了。这一走就是三个多小时……
在以后的日子我常常在想,这个可以写成多么好的小说啊,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他们走着聊着,夜深入静,最后,他们的腿走疼了实在走不动了,女孩就来到男孩家里。男孩家就在大桥的底下,家里很小,进去的时候吵醒了已经睡着的男孩妈妈,男孩妈妈并没有说什么,她大略知道这个女孩走累了,就安排她睡在他们家进门的沙发上……想想这一切都是富有逻辑和正常的,几乎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可是女孩一点儿也不知道,这一夜的不归,该有多少话题和猜测可以酝酿,还有夸大其辞的,还有偷偷打小报告的,还有幸灾乐祸的,还有过分关心的,只是她怎么想得到呢?一场巨大的改变正在形成——因为事情本身就已经构成了旷课出走和严重违反校规,女孩还来不及申辩什么,就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大大地公布在处分的学校公告栏里。
而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本分的老百姓的家庭来说,真是轩然大波了。我能想象父母的那种着急和痛苦,他们闻讯后连夜从沙市赶到学校,他们马不停蹄地在学校上下奔走求情,为了妹妹的前途还有小户人家小心翼翼维护的名声,他们的声音是焦虑的还带了几分的自卑在里面,他们的神情很是黯然而且疼痛,他们拖着沉重的脚步,筋疲力尽地将妹妹带回家“好好管教”,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女儿总是一错再错,还完全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妹妹自然又成了站在家庭会议中心的、低着头等着‘脱胎换骨’的那一个,她永远都还是那个模样,不激动也不沮丧,不说话也不申辩,一副甘愿受罚的样子。成年后她不止一次认真地对我说:“姐姐你真是不知道,我好巴不得快点听到‘脱胎换骨’这几个字啊,因为这就是说本次被你们的批斗就要全部结束了……”我们两个都不禁相视而笑起来,可是在当时,在那盏亮着的苍白色的日光灯下,每个人的心里都真实地充满了酸楚、无奈和无助。
转眼间我就要大学毕业了,在我毕业的九十年代初期,很多人选择去南方发展,可是我却选择了北上,原因很简单,我选择了爱情。走的时候,一家人都来武昌火车站送我,小妹自然也在其中,她还专门买了礼物给我,是老毛病逃课到中南商场去买的。她专门挑选的小猫摆设,一大一小,雪白的,紧紧地依靠在一起,非常温馨。后来我才知道,一向粗枝大叶的妹妹在回学校的路上,不知怎么的在公交车上将大猫的鼻子给碰掉了,她气急败坏地赶回学校,自己想办法用橡皮泥重新做了一个鼻子给大猫粘上去。我可以想象她那又气又急又得意的样子,她总是那么沉不住气啊。
我终于看到了那个新做的橡皮泥的猫鼻子。虽然它又大又蠢,可是我还是忍不住泪水涟涟——那透明的包装里有一封折叠复杂的信,那信的背面是用“晶”子搭起来的几个字,“永远想你”还有“永远爱你”,那里面还有一绺绑了紫色毛线的头发,被辫成了细细的辫子,那毛线我是多么熟悉,那是妈妈为我织的毛衣多余下来的线。我们姐妹俩常常用它缠橡皮筋,用来扎头发。妹妹总是比我缠得好,她的动手能力比我强多了。而那封信就是这样在我的眼前展开了——亲爱的姐姐: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你大学已经毕业了,昨天妈妈(到)我的学校来,开头第一句话就是:姐姐分到西安。我当时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悲伤。十七个年头的姐妹情谊呀!我当时好象(像)觉得一辈子也见不到你了。
记得我原来曾说过,我情愿你分回沙市的话吗?你问我为什么,我不告诉你,其实你应该知道的,这个世界上我只佩服一个人,那就是你,姐姐!如果你走了,我不知道我以后的路该怎样走下去,每次当我失败的时候,总是你为我打气,使我有勇气面对新的现实;每次当我有困难的时候,你也总是竭尽全力地帮助我,使我渡过难关。当我取得一点成绩的时候又是你叫我不要骄傲轻心……很多很多的事都可以说是你给了我力量和信心,可是我却很少为你分担些什么。
我的道路是你为我安排好的,我也兴(庆)幸踏上这条正确而充实的路,以后的路我会踏着你的脚印走,但愿我能赶上你一点点,哪怕是百分之十也好!
姐,我听见了火车的声音,一声紧似一声,是在催你走吗?
姐,喜欢这对小猫吗?那只大猫的鼻子被我在路上弄掉了。后来还是我用橡皮泥捏了贴上去的,怎么样,不说还看不出来吧!还有小妹的一缕“青丝”,要是想我了,摸一下它,就当小妹在你面前吧。
姐,你会想家吗,会想我吗?
祝福你:
幸福平安!愿欢笑永远伴随你,姐姐!
晓明哥、姐姐:快乐、安定!
小妹于91.7.2
小小的塑料袋装得下我的一片情,却装不下我的一颗心!
当我在火车上打开信的时候,已经泣不成声,我的泪从手指缝里渗出来,我已经分不清楚自己究竟是因为什么而哭泣。当外面的站台渐渐往后移动,当亲人的手越来越小,当母亲突然奔跑在站台上,我开始明白我要真正地离开家了,我就要去我向往的远方,只是这确定是我的道路吗?是妹妹很久以前说过的,那个叫秦文君的人在小说里描述的那个道路吗?我不知道,更无法说清楚,我只知道那一刻武昌这个城市已经渐渐远离浮我,而我和小妹的傅家坡就这样消失在七月初夏的夜空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