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历史和现实联接教学的问题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am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的价值取向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解读历史,评判历史,感悟历史,提高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本文试图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分析中,揭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将历史和现实联接教学的几个问题,进一步地以科学的、现实的态度去感悟历史,让学生从历史教育中获得启迪。
  关键词:高中;历史;现实;教学;民主;权利
  历史是什么?历史学的社会功用是什么?乃至,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我们应该赋予历史学什么样的使命和责任?诸如此类的问题,自古以来,众多哲学家、思想家、史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和研究,可谓众说纷纭、纷繁复杂。比如就有一些学者认为,历史是当代人的思想史;历史是人类社会演进、发展的轨迹和历程; 历史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只有一个任务或目的,那就是实用,如此等等。
  从我们高中历史教学的任务来讲,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之规定,总结起来,大体要求学生会学历史,体验历史,既有坚实的文化底蕴,又能识古鉴今;从高考文科综合的角度看,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和学科能力来解决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以适应高素质人才选拔的要求。因此,从历史学的学术范畴和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之精神来看,高中历史教学的价值取向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解读历史,评判历史,感悟历史,提高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下面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学习体会,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将历史和现实联接教学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教学目标的认识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既是本节知识点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内容主题是“民主”“国体”“政体”“公民权利”“宪法”等等,同时,在我们现今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的国民来说,在历史上并没有受过民主思想和实践的洗礼,在现实中也没有相应的训练和教育,这样一来,在授课过程中,大多数人既无理论的熏陶,也无感性的认识,难免会感觉到模糊和枯燥,相比现实,也会遇到些许尴尬。但是,作为历史学在传授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点的同时,我们还必须适时地承担起宏大的历史使命,将历史的智慧和教训更好地指导实践和改造现实世界。
  二、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分析
  首先,从原始材料本身入手,让学生能够切实体验真实历史的面目,而非人为地、改造地、甚至加工过的“历史”,从而养成一种“论从史出”、“客观公正”的历史思维观。
  在大屏幕上打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原材料(在此省略),请同学结合课本叙述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之要点。
  其次,在落实基本知识点中,进一步诠释相关问题。
  1.指导学生掌握《临时约法》基本概况:(1)时间:1912年3月11日;(2)颁布者: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国会);(3)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4)目的:为了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5)背景: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后,孙中山即将卸任,将临时大总统之职让与袁世凯。
  2.剖析《临时约法》之内容及其实质:
  (1)国体之规定。原文中“国家主权归属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白,国体的含义是什么?所谓国体就是国家的社会性质。
  其次,与封建社会相对比,国家的主权归属君主或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虽然描写的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但是,对于理解国家的主权问题,这句是恰当不过的。)在《临时约法》中,按照资产阶级民主理论,特别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观点来看,国家主权是归属全体国民的,国家是按照一定的社会契约建立起来的,而且是人人平等。
  再次,历史意义上来看,这个规定实质上否定了“君权神授”的观点,揭穿了封建统治者虚伪的道统。
  最后,在现实意义上,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问题,让青年学生树立国家主人精神、平等意识、公民意识。
  (2)公民自由和权利之规定。原文中“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拥有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对于此条之规定,我们可以结合《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公民意识教育来授课,使学生了解奴隶、臣民和公民的本质不同,树立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意识。
  (3)国家政体之规定。原文中“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由议会多数党产生,内阁总理对议会负责任,总统颁布的命令必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总理对总统颁布的命令可以行使否决权。”
  首先,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历史演变过程和重要意义,着重指出,三权分立学说是由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里提出来的资产阶级政治观,核心是权力制约与平衡,对于防止暴政和独裁的出现有一定的作用。
  其次,可以结合我们国家现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最近以李金华为首的“审计风暴”以及最近几年的反腐倡廉的党风建设等问题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从而树立权力制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科学的法制观念都是不无裨益的。
  三、以科学的、现实的态度去感悟历史,从历史教育中获得启迪
  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案例的分析来看,高中历史教学的初始目标和终极目标必须有机地统一起来,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同时,必须让学生能够让历史学更好地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例如,在学到科技类知识点时,就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展开“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现实思考”: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依*科技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②每个民族要有科技意识、创新意识。③科技竞争是人才竞争,要重视培养和吸纳优秀人才,及时转化优秀科技成果。④科技进步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类也面临更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强化全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又例如“怎样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的理论,是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②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开放性和动态性的,处于不断完善丰富的发展过程中。要把马克思主义与具体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③对于马克思主义要勇于批判地继承而不是教条主义地生搬硬套,也不能武断地否定马克思主义。④当今我们仍然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弄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赋于新的时代内容。⑤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其他文献
摘 要: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诗词教学也要推陈出新。本文旨在通过几个诗词教学的案例及简要分析,说明诗词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课标;综合性学习;诗;词  中国是诗的泱泱大国,诗词作品辉煌灿烂,唐诗、宋词、元曲、新诗光彩夺目。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文化已经渗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阅读鉴赏诗歌,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文学素养。鉴于
期刊
摘 要:正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推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小学数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数学知识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推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
期刊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都有着极大的差别,而新课程理念一直强调课堂教学中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只有采取分层教学模式才能满足不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就是要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
期刊
有人认为文言文已死,不必再行教学。其实,文言文教学与时代潮流并不相悖,反而是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从表面看,它们似乎是逆向运动,其实是相向而行。因为文言文承载着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是须臾不可丢弃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是坚强的民族精神支柱。这种内在的思想活力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体现,是我们炎黄子孙继承下来的无与伦比的瑰宝。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内涵隽永,具有很大的现实借鉴和利用的意义。
期刊
随着教材的改版,英语教师的压力变大了,无论是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 ,还是高中英语教材人教版,都给我们英语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边远落后的县乡级地区的初高中,当前的英语教材有如下特点,容量大,词汇量大,听说读写要求全面,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部难得的好教材,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走入了一个误区,就是“教教材”而不是传技巧,教育学家说过,“ Education i
期刊
摘 要: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必须探究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实际,从几方面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理想的数学教学不可以把考试作为唯一的追求,但又要经得住应有的考试,实现“教得有效,考得满意,学得快乐”.因此,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
期刊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给学生。”改变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把教师“现成的”“教数学”改变成学生“再创造”地“学数学”,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实践铺垫的策略  数学来源于实践。依据教材需要,在课前通过学生的
期刊
近一段时间,听了不少政治老师的课,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师的课都有一个特点,即在课前用5分钟时间让学生插播近期的热点新闻。那么,应该怎样看待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穿插的这些时政新闻呢?听课教师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笔者虽倾向于肯定,但为了彻底弄清楚这个问题,了解学生对课前5分钟新闻的看法,遂产生了进行一次问卷调查的想法。此想法一经提出即得到同事田老师的大力支持,从问卷内容的修改、印制、发放、完成均得到田老师的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历来也是语文教师认为最难,最困惑的。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以及看图说话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材料的能力,即便是东拼西凑勉强完成了一篇习作,那也是内容空洞,条理不清,或者是牛头不对马嘴,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
期刊
初中八年级英语往往会出现两极分化,这种两极分化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成绩。笔者认为造成两极分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下列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学生由七年级升到八年级后,增加了平面几何、物理等,学习负担比七年级重,教材的内容也广泛复杂得多,要求相应地有了提高。  二是学生的心理变化迅速。到了八年级,学生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在性格上,儿童和成人的成分都有,且极不稳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