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引入绘画审美观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绘画的欣赏过程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能够让其理解和认识都更加深刻,不仅如此,审美观的引入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具有传统的理论讲述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
一、传统教学理念中的美术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当中,美术教学除了实际操作外便为理论知识,枯燥空洞的授课内容和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热情和理解。加之美术课在目前的初中教学中属于非本位课程,更使其受到了家长、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轻视。作为非考试科目,美术教学往往被视为附属科目,教学内容也没有受到重视,鉴赏和解析等方面的教学教师通常会采用理论讲解的方式进行授课,不但内容枯燥而且深奥难懂。在这种不良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美术知识很难得到提升,也影响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的实现。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师面对学生的教学过程已经不再是以往简单灌输和机械接受了,美术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教学时应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与学生建立起情感上的互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今的教育要求。
二、绘画审美分析的教学优势探析
将绘画审美分析,引入到初中美术的教学当中来主要是因为审美分析能够减少客观条件的约束,而且能够使学生和教师产生教学上的共鸣,教师在教学中的灵活性也将得到增强,这对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
首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引入绘画审美分析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大力推崇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教育体系已经逐渐被淘汰,新的教育体制正在建立,这表现在初中美术的课堂上就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新的课程安排明确对中学生“审美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出了要求,而绘画审美特征分析内容的加入,将学生的感官充分地调动了起来,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想象和学习空间,这一点与新课程改革是十分相符的。
其次,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引入绘画审美分析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理论知识和审美水平。学生在对绘画的特征进行审美分析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家会有充分了解,同时也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其能够通过自己的发散思维对其形成独特的主观意识,对艺术品的优点和缺点做出分析,而在艺术鉴赏时学生也必然将美术理论与艺术品联系在一起,这就在无形中巩固了其理论知识,并提高了审美观。
最后,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引入绘画审美分析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通过审美观念的引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并且在绘画审美特征分析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审美观,因而就会给教师提出更多的教学要求。教师为了配合学生的程度更好地引导其学习就必须不断寻求学生能够接受和感兴趣的联系点,同时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引入绘画审美分析教学方式的应用
绘画审美特征分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在活跃了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同时也为美术课堂创造了一个良好的鉴赏意境。
传统美术课堂的理论教学部分缺乏情感和互动,是最为枯燥乏味的单元,单纯地教与学的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共鸣和兴趣。而绘画审美分析则通过对多种艺术作品进行鉴赏调动起了学生的各个感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能够自主接受和学习美术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鉴赏当中去。而且在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时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发散,让学生实现对艺术作品的最大感知,从而形成一个具有一定情境且富于情感的课堂环境。这是旧的教学方式无法做到的。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日益完善,美术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美术教育的方法也从原有的理论教授模式,转变成了基于精神追求的探索型教学。初中美术教学是学生在校美术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形成完善审美观的重要阶段。在现有的美术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审美观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观念,是美术学和心理学的有效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获得更好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甘 甜
一、传统教学理念中的美术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当中,美术教学除了实际操作外便为理论知识,枯燥空洞的授课内容和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热情和理解。加之美术课在目前的初中教学中属于非本位课程,更使其受到了家长、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轻视。作为非考试科目,美术教学往往被视为附属科目,教学内容也没有受到重视,鉴赏和解析等方面的教学教师通常会采用理论讲解的方式进行授课,不但内容枯燥而且深奥难懂。在这种不良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美术知识很难得到提升,也影响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的实现。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师面对学生的教学过程已经不再是以往简单灌输和机械接受了,美术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教学时应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与学生建立起情感上的互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今的教育要求。
二、绘画审美分析的教学优势探析
将绘画审美分析,引入到初中美术的教学当中来主要是因为审美分析能够减少客观条件的约束,而且能够使学生和教师产生教学上的共鸣,教师在教学中的灵活性也将得到增强,这对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
首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引入绘画审美分析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大力推崇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教育体系已经逐渐被淘汰,新的教育体制正在建立,这表现在初中美术的课堂上就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新的课程安排明确对中学生“审美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出了要求,而绘画审美特征分析内容的加入,将学生的感官充分地调动了起来,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想象和学习空间,这一点与新课程改革是十分相符的。
其次,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引入绘画审美分析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理论知识和审美水平。学生在对绘画的特征进行审美分析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家会有充分了解,同时也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其能够通过自己的发散思维对其形成独特的主观意识,对艺术品的优点和缺点做出分析,而在艺术鉴赏时学生也必然将美术理论与艺术品联系在一起,这就在无形中巩固了其理论知识,并提高了审美观。
最后,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引入绘画审美分析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通过审美观念的引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并且在绘画审美特征分析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审美观,因而就会给教师提出更多的教学要求。教师为了配合学生的程度更好地引导其学习就必须不断寻求学生能够接受和感兴趣的联系点,同时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引入绘画审美分析教学方式的应用
绘画审美特征分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在活跃了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同时也为美术课堂创造了一个良好的鉴赏意境。
传统美术课堂的理论教学部分缺乏情感和互动,是最为枯燥乏味的单元,单纯地教与学的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共鸣和兴趣。而绘画审美分析则通过对多种艺术作品进行鉴赏调动起了学生的各个感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能够自主接受和学习美术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鉴赏当中去。而且在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时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发散,让学生实现对艺术作品的最大感知,从而形成一个具有一定情境且富于情感的课堂环境。这是旧的教学方式无法做到的。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日益完善,美术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美术教育的方法也从原有的理论教授模式,转变成了基于精神追求的探索型教学。初中美术教学是学生在校美术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形成完善审美观的重要阶段。在现有的美术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审美观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观念,是美术学和心理学的有效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获得更好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甘 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