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ly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企业总让人感觉到有点浮躁,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像一颗颗流星。企业效益曾立竿见影,然而也只是过眼云烟,一晃就销声匿迹了。企业的“浮躁”会直接影响到人员稳定、工作效率、文化氛围、积极性和创造性等各方面,员工个体则会产生职业倦怠,团队会变成一盘散沙,缺乏动力。人力资源管理者该如何应对浮躁氛围下人力资源的躁动不安?
  
  企业的“躁”因及表现
  
  《道德经》中说: “静为躁君,躁则失君”。企业经营中“躁”之起因和表现在那些方面呢?
  
  1 竞争的压力——要跑的比别人快
  首先是企业发展和利润增长的压力。老板们眼睛里面盯的是赚钱机会和发展规划,存在保增长的压力,这是外部竞争的压力,也是内心实现自我的认可。其次,经营环境日趋困难也使人忧心忡忡。原材料、水电、人工成本上涨,市场需求竞争加剧、技术贸易壁垒不易突破等难题需要解决和博弈,需投入大量精力进行评估、斟酌、判断、决策,甚至要做鸡肋似的取舍。第三,同行业竞争带来“不进则退”的压力。市场竞争中,除非垄断资源、行业门槛、自主知识产权等核心竞争力可以暂时维持优势,其他所谓的强势都不是永久的,一次误判、延迟或危机都可能会成为强弱转换的导火索。
  
  2 诱惑滋生欲望——这山望着那山高
  看着太多的赚钱机会和成功案例,是安于本业还是转换门庭?守着自己的田,看着别人的收获,只能暗自更加磨砺,从而产生更大压力;选择了变革,虽符合自己的既定目标,但也会因渴望迅速定位,在变革的过程中出现躁动。
  
  3 快速变化中的不安——“不是我不明白”
  快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快鱼吃慢鱼”的说法深入人心,快得使人不敢停顿,唯恐被“out”:二是不论是老板获利还是员工增加收入,获取多大收益成为检验成功的主要标准。但过“快”会使规则变形,常态扭曲,诸如:可以使创造变为制造再成为仿照,研发设计变为仿照和选择采购,生产是拷贝和复制,技术获得靠挖角,企业和个人品牌成为营销的附庸。
  “快”在企业内部的主要体现为。一是经常调整企业战略、目标、预算,会感觉在经营方面不断反复;二是因为“快”导致秩序改变、基础失衡时,不知道向什么方向努力,心理落差会超出心态承受。比如:做生产不如技术研发有效;技术研发不如炒作原材料来得快。资本会流向利润效率高的地方,利润的获得效率又改变了经济秩序,经济地位可以影响行业资源的获得,并进一步促进行业门槛和壁垒。当获利手段和渠道成本过大时,改为资本运作,炒作大宗原材料、地产等,又可能会引发经济泡沫。
  
  员工“躁”的表现
  
  1 企业躁动传感
  员工同样会面临竞争的压力,以及环境的多变和诱惑。企业之“躁”,也会因内部管理链条层层传递放大压力,使员工“被自我加压”。因员工掌握的资源和信息有限,其所感受可能更甚于老板。
  
  2 信任危机
  一方面,老板对员工的信任、认可和授权,一般都主要在家族成员或老班底内,对于职业经理人往往需要一个很长的考察过程。另一方面,员工对老板口传墙挂的口号文化与实际价值观的差异,需要经过一个检验和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性格与心态都要接受一定的考验。
  
  3 缺少上升空间
  大多数企业会有员工职业发展计划,但论资排辈,或用“拿来主义”方式大量引进“空降兵”等现象仍比较常见。公司要么设定的晋升门槛过高,要么晋升标准的自由裁量权很大,偶有机会得到破格提拔,到了一定台阶也会被阻隔于天花板之下。基层员工往往从踏进公司门槛时,就限于学历、资历、外语水平等硬性条件制约而被定位,所获的培训也多为定做快餐似的文化、技能培训,其工作流程和标准统一,在简单重复中无法体现个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很少获得技能之外的“软能力”提升。在企业中职业道路可谓一眼望穿,限于作业分工的细化和个人发展的成本、渠道制约,会使他们感到失望,相对于其他岗位同事的与时俱进,经常会陷入失落。
  
  4 关注眼前,没有远见
  外部经济大环境与企业小环境已经利益短期化,很少有员工靠企业文化、信念指引而作“十年磨一剑”的长期打算。大都围绕个人收益、短期考核指标,甚至仅限于在老板的目视范围内“马首是瞻”。这些短视行为会偏离企业战略,导致管理变形。受这些因素影响,员工可能会选取即时利益最大化,内部会发生钻空子、走捷径、粉饰成绩、消极工作等现象,对外则人心不稳,随时有人另择良机。
  
  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应对
  
  1 打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保持文化的稳定性和先进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强调人力资源管理“法”和“术”的精准凌厉,不如先行其“道”。孙子日: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用在企业,如果想让员工与企业同心,企业需要保持文化的真诚、先进和稳定,与员工的利益一致。在说套做一套、朝令夕改、苛刻落后价值观的“螺蛳壳”内,人力资源管理的道场是很难做出来的。使命和愿景是美丽的楼阁,但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却浸润到企业行为中令人感同身受。统一思想、价值观、目标和方向是不仅仅靠宣传、口号和培训能够达到的,需要真正做到“上下同欲”, “与民同利”。
  外圆内方,调节员工压力。企业是社会经济中的一个单体,而员工又是企业的一个细胞。但企业不要完全把竞争中遇到的风险和压力落实到员工的身上,也不要成为保姆完全为员工遮风挡雨。再小的企业也会五脏俱全,再有能力的员工也只能承担企业内工作分工的一部分。企业决策者既要掌握方向盘,又要掌握油门和刹车。多快好省的绩效压力和安全风险,不能完全依赖汽车本身解决,而在一定范围内,驾驶技术、物流调度、临机处理等能力水平的提升往往会更加有效。
  正确调节压力,会促进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压力过大过小都不会造成上下一心。企业外部不可控因素较多,而内部要尽力帮助员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可控化,使员工不要陷入既存在压力又陷入迷茫的状态。
  
  2 找准应对变化的方法
  员工“躁”的原因,在于对前途的不确定、高负荷的压力、攀比造成的心态失衡、外界的诱惑以及侥幸心理的荫动等因素。长久守住个人品牌和名节,是否是一个高性价比的选择?人生信仰和原则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存在着操守和改变的冲突,也使人茫然与惆怅。人力资源管理者面对浮躁的氛围,该如何应对?
  人事匹配——找到适合的人做事。人的“躁”多在于心态不能平衡或定位,心态能否适应是重要因素。一是个人素质适合与否,包括短期和中长期的适合,不仅包括任职资格,还包括职业性向、文化、理念、价值观的适应。这就是训练火鸡爬树,不如去找一只松鼠的情况。二是心态变化是否适应,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比如,目前80、90后人群在家里独享资源,进入到激烈竞争的社会,在环境、氛围、心理几方面形成落差,会感觉不适 应,人的承受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出这一限度就会心态失衡。适合与适应会使人事匹配,即使遇到困难和问题,也可以暂时透支自己的心态,磨练自己的抗压能力。
  蓝海战略一打造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既要求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给人力资源管理以较好的基础和空间,也要努力打造人力资源管理的长板,可以反哺于企业管理。有了自己的优势,才能在竞争中稳中求胜。所以,要结合企业文化和企业目标及员工构成情况等,在人力资源各模块中做出特点和亮点。不要埋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粗莱细做”,善于调节,整合资源,疏导矛盾。
  应对变化一保持动态平衡的管理基础。一是要注重掌握产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做出前瞻性预测。要经常与非人力资源部门的直线经理沟通,实事求是地了解情况,找到本质原因,不为表面的变化所迷惑,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二是要掌握通用的标准,比如在招聘中用人要求易变,但只要掌握品貌、才能、性价比三个方面,就可循一定之规。三是要拓展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弹性。循规蹈矩的做事只能把人像物一样管理,而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中,才能真正能发挥人力资源部门的作用。在这个过渡阶段,人力资源部门的素质和角色也需要提高和转换。另外,职能方面要有要开放的接口和权变的空间,这样做不是留有余地,是“以无厚入有间”,不至于陷入死地后而用生硬的办法解决矛盾。四是要化繁为简、举重若轻。精兵简政的方式,才能应对变化的环境。如很多企业喜欢设立复杂的考核体系,但复杂的体系如果没有稳定的考核基础,就会像精心构筑的防线被突袭。考核指标会因客观环境改变扭曲不能适用,最后不了了之。还有一些企业要求太过完美,编制了庞大的员工素质模型,但在实际的使用、升级方面会产生很大成本,收效甚微,最后也会束之高阁。
  未雨绸缪——制定中长期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力资源规划要紧随企业战略目标,在强调人力资源适应变革管理的同时,要尽量谋划长远,做好资源和技术储备,争取能够以逸待劳,不当救火队。
  另外,人力资源政策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朝令夕改的政策会使员工迷茫,也会产生矛盾和落差。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分为牵引、激励、约束、竞争淘汰机制,在机制建设中要使员工重视长远,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眼界,从而激发团队的凝聚力。
  以人为中心——人性化、柔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于“躁”性,引用六祖慧能在光孝寺讲经的故事可证,其时两个和尚为风幡之动而争,一个讲是风在动,另一个讲是幡在动。慧能说: “风未动,幡也未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心动要用心来解,古之医者被称为仁术。人力资源管理者对待所服务的对象,应效仿之。用心来做,心怀同理心、爱心、耐心、责任心,就会达到至言去言的境界,随风入夜,润物无声。
其他文献
在面试中运用行为事件访谈(BEI)技术,主旨在于收集应聘者在实际工作中的行为表现和心理活动状态方面的信息,据此,分析应聘者的能力状况、性格特点,从而判断其对目标岗位的胜任程度。但面试官的实际操作效果却有较大差异。主要原因在于,优秀的面试官懂得在恰当的时候进行“追问”的技巧,从而对整个行为事件有更为具体、全面地了解,所获信息的真实度、丰富程度比较高。  为了使更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更清楚地了解“追问”
时光飞逝,2007年一眨眼就要过去了。人才测评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一个新兴的行业,一种新的思想和观念,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这一年里,《人力资源》杂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充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让我们来展示、引导、推广现代人才测评的理念、方法、技术和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进步和成功的喜悦。    用心服务,亮点频现    回顾2007年中国人才测评业的发展,可谓精彩纷呈,亮点频现,具体体现在以下6大方面。  
近日,《福布斯》中文版发布2010年首份中国原创榜单——中国潜力企业榜,评选出了200家迅速威长、极具发展潜力的企业。作为国内领先的人才管理和测评解决方案供应商,北森再次成为唯一上榜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的人力资源行业发展迅速,人才测评也渐获HR的青睐。2002年进入人才测评领域的北森一路领先,目前已经在这个“初长成”的市场中坐拥60%的市场份额。业内人士认为,北森以其高成长
今天,科学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现实中,一些发展中的企业盲目追求“高配置”,不仅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能,甚至会将企业拖入泥潭……    盲目“高配置”,岂非作茧自缚?    明成公司成立于1986年,由最初的夫妻店发展成为现在的涉及化工、化纤、食品、工程设备、医药等业务的综合性企业。公司致力于各类高科技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和国内代理,并通过贸易与投资等商业活动,配合企业的多
霍金,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但他因患有ALS运动神经细胞病,20多年来被固定在轮椅上,不能说话和写字,唯有三根手指和一个能思维的大脑为他所用,他就是靠着三根手指敲击键盘与外界进行交流。  在霍金做完一次精彩绝伦的学术报告后,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霉金先生,卢伽雷病将你永久固定在轮椅上,你难道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了太多吗?”  霍金脸上挂着微笑,缓缓地抬起手臂,用他不大灵便的手指,艰
5月伊始,就有一种莫大的悸动和撼栗,因为去年的5月1 2日,汶川大震,华夏同心。“5·12”汶川地震发生后,金盛华教授就组织师生针对灾后心理问题,一周内即完成了《灾后心理救助与心理重建》一书的撰写、印刷、出版和传送灾区工作。随后,金盛华教授多次深入灾区,开展多个心理重建项目,为灾区心理救助工作尽心尽力。今年“五一”期间,本刊总编辑曹永刚就职场心态、心理健康、灾区心理重建等问题专门采访了金盛华教授。
刘邦曾经问韩信:“你能带多少兵?”韩信答:“三十万。”刘邦又问:“我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一万”。刘邦问为什么?韩信答:“我主是将将者,我是将兵者。”  业有所精,各有所长。刘邦可以带众将领们,却不善领兵。而韩信善于用兵,但不善于统领众将。  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和老总之间,也应该是各负其责。老总负责战略性的总体规划,把握宏观大局,人力资源或其它部门则要做好战术性的具体工作。  我国方兴未艾的民营
把东方文化的全息、整体、超脱、直觉、悟性、想象,与西方文化的实证、理性、严谨、深究、定量,应用融为一体。惟此,才能产生超越东、西方各自的思维局限,观照人类文明的新视角,达到思维哲学发展的新境界。    哲商    1 “五商”  企业家:二千四百年前左右,古希腊先哲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一书中,曾提出了“哲学王”的治国理念。他认为一个充满智慧感、有极高哲学修养的国王,是一个国家兴盛发达的重要因素。
评价中心是以测评特定的能力素质为中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从多种角度对测评对象进行观察的一组系统化、标准化的评价活动。因其能够较为全面地考察测评对象的能力素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运用。但大多数人对它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还未能理解评价中心的深刻内涵,对如何操作评价中心技术尚未形成正确的思路。本文就常见的四种认识误区予以分析如下:    “用了小组讨论或BEI就是运用了评价中心技术
人保部:社保须防过度福利    近日,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社会保险法》的立法原则包括防止过度福利,我国不能重蹈一些国家由于福利过度导致“养懒汉”的覆辙。  胡晓义称,《社会保险法》的立法原则从基本国情出发,社会保险首先要体现公平原则,加大政府的公共财政收入,加大社会收入再分配的力度,防止和消除两极分化,但同时体现激励和引导原则,不能重蹈一些国家由于福利过度导致“养懒汉”这样一种覆辙。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