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心脏起搏器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临床应用调查
【机 构】
:
100037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心血管病研究所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00037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心血管病研究所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00037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
【出 处】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发表日期】
:
1998年02期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改良的Cox maze(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1994年3月至1997年4月,对2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发慢性房颤的患者,在瓣膜置换的同时施行改良的Cox迷宫手术,遵照标准的Cox maze手术原则同时对Cox maze手术切口作一些改良并以冷冻代替部分切割。结果20例患者无死亡病例,术后均恢复窦性心律,心功能明显改善,随访时间最长为4.25年,平均随访2.25年,最短
目的了解心率变异性(HRV)与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HRV对AMI后发生心脏性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所有患者均于AMI后2周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HRV检查指标为SDNN、SDANN、RMSSD、SDNN指数和三角指数。结果9例死亡者与116例存活者相比,HRV明显降低(P<0.05),经Cox多元回归分析,只有SDNN<50ms对心脏性死亡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相对危险度为9
目的研究心肌梗塞患者和正常人24小时QT变异度(QTv)的差异,提出一个新的观测指标。方法对76例心肌梗塞患者和62例正常人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计算机辅助测定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样本的QT间期。人工编辑QRS-T波群模板,288个模板代表每5分钟形态相同QT间期平均值。计算QT间期变异度观察昼夜变化规律。结果心肌梗塞患者24小时平均QTv(26±10ms)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7±12m
目的分析心率变异性低频和高频成份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观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发病初、发病后3周以及3、6和12个月,用24小时动态心动图记录分析心率变异性低频和高频成份的变化和规律。结果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低频和高频成份明显小,以后逐步变大。一年后,低频和高频成份仍较正常对照组小。急性期低频和高频成份的昼夜规律不明显,病情越重,低频或高频成份越小。结论低频和高频成份均综合反映迷走—交感神经活性平衡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非线性定量指标与时域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0例心肌梗塞后存活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24小时HRV时域指标与散点图定量指标的测量和相关分析。结果心肌梗塞组时域HRV各项指标(包括:SDNN、SDANN、rMSSD、PNN50)和散点图各定量指标(包括:散点图长度Scp L、宽度Scp W、和面积Scp 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0.0001);直线相关分析发
目的探讨心房内二点起搏对诱发心房颤动(房颤)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杂种犬7只,麻醉状态下常规插管置入冠状静脉窦(CS)、右心室心尖部(RVa)、高位右心房(HRA)、希氏束(HBE)及Koch后三角(PTr)电极。程序刺激HRA和CSd,直至房颤发生或到达心房有效不应期(ERP)。然后在CSd、CSp起搏,HRA加早搏直到HRA有效不应期(ERP)或诱发房颤。再在HRA起搏,CSd、CSp加早搏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