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韵秋 胡庆喜 蔡冬梅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石油发展战略变化的不同阶段的外语培训在生源构成、培训模式、开设语种、质量要求、教学周期等方面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探析了我国石油高校面向石油工业开展的外语培训在未来发展中的前景。
关键词:石油发展战略;石油高校;石油企业;外语培训
一、我国石油发展战略变化对外语培训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发展战略变化对外语培训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一促使外语培训兴起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外语人才极为匮乏。我国确定的石油发展战略为:石油能源自给自足;实行石油大量出口。为了发展经济,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也是为了解决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过程中与外方人员交流问题,原石油工业部从石油系统选拔一批业务素质好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组成14个培训班分散在全国各地进行外语培训;一年后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为加强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最后决定仅保留北京、广州两地的两个外语培训中心。1979年秋,石油工业部北京外语培训中心(即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北京外语培训中心,现为中国石油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外语培训部)应运而生。1979年——1994年,我院先后承接外语培训项目31个,共92个班次,培训学员1700多名。
此期间的外语培训对象主要是面对国内人员出国进修或做访问学者。培训目标主要针对国家“外语水平考试”,即“VST”/“EPT”班,或托福考试。培训语种全部为英语。培训时间基本固定:所承接的31个培训项目中,有16个项目,69个班次培训时间为1学年;其余15个项目,23个班次培训时间为3-6个月。教学方法:以教师讲,学员听为主。此阶段外语培训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培训任务来自上级,充满计划经济特色;语种单一,只有英语培训任务;2、培训时间相对固定,75%为1年制培训班;3、培训模式沿用传统外语教学模式,注重讲缺乏练,将英语作为知识而非语言来学习。
(二)“引进来”、“走出去”一加速外语培训模式转变的阶段
1993年,由于我国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能源消耗迅速上升,最终导致我国由石油净出口转为净进口。鉴于这种情况,1995年,我国改变自给自足的石油发展战略,有意识地面向境外国家、合作开采获得石油。我国各大石油公司随之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尝试着从单纯的“引进来”到既“引进来”又“走出去”。在这一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在海外市场上,中石油集团公司成功地获得秘鲁、苏丹、委内瑞拉等国部分区块的石油开采权和勘探权,并于1997年与哈萨克斯坦政府正式签订了购买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60.3%股份的协议,开始了公司在海外的经营与运作。在国内市场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同沙特达成合资建设中国两座炼油厂的协议,其一是在青岛建造一座新炼油厂,其二是由沙特投资10亿美元参与扩建茂名炼油厂。
随着国际合作业务的进一步拓展,我国各大石油公司对既懂技术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也日益扩大,如:中石油集团公司于1996年提出了“511”对外合作骨干人员培养工程,即用5年时间,投入1亿元人民币,培养1000名国际合作人才。在此阶段,我院共举办来自各大石油公司委托培养项目31个,66个班次,1107人;培训语种:英语培训项目24个、俄语培训项目6个、日语培训项目1个。此期间的外语培训对象主要是我国各大石油公司懂技术、懂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培训目标主要针对国家“外语水平考试”,即“VST”/“EPT”班,或托福考试项目,或突出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等项目,但同时又开始出现单一目标培训项目,如:“外教口语”培训班、“新概念英语”培训、“职称考试”培训等。培训时间也是基本固定,有l学年制培训项目10个,6个月培训项目9个,3-4个月的培训项目9个,1-2个月培训项目3个;教学方式;以教师讲,学员听为主,逐渐向“讲练结合”模式发展。此阶段外语培训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培训任务不再仅仅局限于来自中石油公司总部,还包括来自国内其他大型石油公司;2、由单一语种向多语种发展;3、培训时间因生产任务的加重而逐渐缩短;4、培训模式因有教学研究的指导而注重教学相长、呈现出注重讲练结合,尝试将英语作为一种技能来学习,并取得可喜的成果。
(三)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跨国经营目标一形成外语培训多样化阶段
伴随着中国成功加入WTO和新千年的到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能源供需矛盾也更加突出,仅2004年就进口原油1.2亿吨。为了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解决能源供需矛盾,我国石油发展战略转变到“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跨国经营”战略;各大石油公司在挖掘内部潜力的同时,力争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调整其海外业务,并逐步形成了中东-北非(伊朗、阿曼、叙利亚、科威特、苏丹、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突尼斯、利比亚、乍得、尼日尔)、中亚 俄罗斯(俄罗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南北美(委内瑞拉、秘鲁、厄瓜多尔、墨西哥)、东南亚(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缅甸等)等几大战略发展区。走出国门的中国石油海外业务已经遍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1年至2005年底,我院共举办外语培训项目159个,187个班次,培训学员3638名。培训语种及项目为:英语项目128个、俄语项目20个、日语项目3个、西班牙语项目5个、阿拉伯语项目1个、法语项目1个、波斯语项目1个。培训目标主要突出英语交际能力培养、针对国家考试、侧重于石油专业类英语培训(如石油英语、钻井英语、地质英语、管道英语、石油装备英语、天然气净化英语、商务英语、财务英语、审计英语等)、单项技能培训(如:“口语突破”培训班等)。1、培训时间分布为,6—8个月培训项目11个,4-5个月的培训项目55个,2-3.5个月培训项目40个;2周-1.5个月培训项目53个。教学方法更加强调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调、课堂教学突出以练为主。外语培训呈现以下特点:培训需求旺盛,石油基层单位的学员人数大幅度增加,各石油基层单位也开始加紧培养所需人才,甚至是通过培训储备人才;2、培训语种进一步扩大。3、培训语种逐步扩大到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法语及波斯语;培训时间进一步缩短。仅60%的外语培训项目培训时间为2-4个月,而2个月以下的培训项目占到了总培训项目的三分之一;4、培训模式进一步优化。由于工学矛盾突出、培训目 标进一步明确,培训模式充分体现强化特点,教学计划更注重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此阶段外教口语的课时比例不断加大,由过去的每周4学时增加到每周9学时,专项口语突破项目甚至大到50%的课时比例。
二、我国石油高校外语培训发展前景分析
我国是发展中的石油消费大国,石油消费增长速度大干原油产量增长速度,石油进口逐年增长。据预测,我国石油消费高峰将在今后5~10年到来,到2010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达30%左右(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发展报告》)。今后10-15年内,世界石油资源市场将呈现新一轮调整和再分配的局面,我国进入世界石油资源开发市场正面临难得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各大石油公司也在为此紧锣密鼓大力培养适合国际石油市场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十一五”期间,中石油集团公司将直接组织重点培训海外项目高层管理人员、海外项目经理及项目工程师等关键岗位人才1300人左右,各企业将组织国际化人才培训8000人左右。面对上述机遇与挑战,回顾我院外语培训的发展历程,笔者以为我国石油高校未来的外语培训将呈现以下趋势:
(一)多语种培训进一步扩大趋势
随着各大石油公司在世界石油高储量区域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南北美、东南亚业务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对海外经理人员来说,仅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言英语是不够的;了解东道国历史、文化、习俗、伦理、宗教、使用东道国语言与其交流,不仅能方便工作,而且能拉近感情、更易于沟通与合作;而且按国际惯例,本土化员工的逐渐增多,中方员工必将面临着与当地文化层次较低、英语水平较差的员工之间的工作交流与合作,学会东道国当地语言将成为必备技能。我国各大石油公司必将加大包括东道国语言在内的多语种培训力度。
(二)培训目标更加具体明确,并体现石油行业特点趋势
我国一些石油公司在招聘员工时就要求应聘人员的英语水平需达到中石油考试中心对外合作人员英语水平考试A级水平,即笔试分数达到模拟托福530分以上,其中听力不得低于45分(总分约67分),口语达到使用英语交流无障碍。这预示着各石油公司提出培训目标时会有具体、明确的等级水平要求,外语培训必将会呈现培训目标更具体、更明确、更体现石油专业的特点。如,要求举办钻井英语、地质英语、物探英语、石油天然气英语等与石油相关的各专业英语的培训力度会加大。
(三)学员构成进一步呈多元化趋势
随着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海外石油区块的作业量会呈不断扩大趋势,石油区块的作业需各级各类人员,既需要高层次管理及技术人员,如项目经理、各类监督监理、财务人员,还需要基层作业人员,如司钻、钻工,管道工、甚至炊事员等。因此外语培训的学员构成也将呈多元化趋势,高层技术专家与管理人员、国际合作骨干人员仍会是今后几年培训的主力,同时技术工人也将走入校门参加外语培训。
(四)培训时间针对不同目标、不同人员,呈现长短结合,以短为主趋势
各石油公司经过前几年的减员增效,分流内退,目前普遍存在1人1岗、人手短缺的情况,日常轮休、正常休假有时都很难做到。因此,各公司为实现长期战略发展目标需要,除了会对十分短缺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进行长时间培训外(培训时间6个月以上),将更多地采取短平快的培训方式培训其他人员。组织人员进行为期上3个月的培训,将成为趋势。
(五)培训模式进一步体现强化、国内国外相结合、教学与管理并重的趋势
各石油集团公司对高层次人才的培训将更多地采用国内培训(重点是外语)、国外培训(重点是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相结合的办法。国内的外语培训将是学员接受国外培训的基础及桥梁;同时,为节约成本并尽快培养人才,各大公司将会压缩国内培训时间。因此,要求外语培训教学安排更加紧凑,强度加大。一周六天用于教学将成为趋势。教学内容也将随之调整,语言加文化将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为适应国外教学模式,在国内教学阶段对听力笔记技巧、陈述性演讲训练、论文写作等内容培训也将随之加大。此外,为获得更高的培训效益,提高学员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委培单位一方面会通过培训后考试的手段来增加学员的压力,另一方面培训院校为了生存,保证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也会不断加强与委培单位的配合,采取合理而严格的手段加强对学员在校学习的监控及反馈。因此,进一步提高教学与管理水平也是一种重要趋势。
[责任编辑:王红军]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石油发展战略变化的不同阶段的外语培训在生源构成、培训模式、开设语种、质量要求、教学周期等方面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探析了我国石油高校面向石油工业开展的外语培训在未来发展中的前景。
关键词:石油发展战略;石油高校;石油企业;外语培训
一、我国石油发展战略变化对外语培训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发展战略变化对外语培训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一促使外语培训兴起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外语人才极为匮乏。我国确定的石油发展战略为:石油能源自给自足;实行石油大量出口。为了发展经济,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也是为了解决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过程中与外方人员交流问题,原石油工业部从石油系统选拔一批业务素质好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组成14个培训班分散在全国各地进行外语培训;一年后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为加强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最后决定仅保留北京、广州两地的两个外语培训中心。1979年秋,石油工业部北京外语培训中心(即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北京外语培训中心,现为中国石油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外语培训部)应运而生。1979年——1994年,我院先后承接外语培训项目31个,共92个班次,培训学员1700多名。
此期间的外语培训对象主要是面对国内人员出国进修或做访问学者。培训目标主要针对国家“外语水平考试”,即“VST”/“EPT”班,或托福考试。培训语种全部为英语。培训时间基本固定:所承接的31个培训项目中,有16个项目,69个班次培训时间为1学年;其余15个项目,23个班次培训时间为3-6个月。教学方法:以教师讲,学员听为主。此阶段外语培训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培训任务来自上级,充满计划经济特色;语种单一,只有英语培训任务;2、培训时间相对固定,75%为1年制培训班;3、培训模式沿用传统外语教学模式,注重讲缺乏练,将英语作为知识而非语言来学习。
(二)“引进来”、“走出去”一加速外语培训模式转变的阶段
1993年,由于我国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能源消耗迅速上升,最终导致我国由石油净出口转为净进口。鉴于这种情况,1995年,我国改变自给自足的石油发展战略,有意识地面向境外国家、合作开采获得石油。我国各大石油公司随之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尝试着从单纯的“引进来”到既“引进来”又“走出去”。在这一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在海外市场上,中石油集团公司成功地获得秘鲁、苏丹、委内瑞拉等国部分区块的石油开采权和勘探权,并于1997年与哈萨克斯坦政府正式签订了购买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60.3%股份的协议,开始了公司在海外的经营与运作。在国内市场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同沙特达成合资建设中国两座炼油厂的协议,其一是在青岛建造一座新炼油厂,其二是由沙特投资10亿美元参与扩建茂名炼油厂。
随着国际合作业务的进一步拓展,我国各大石油公司对既懂技术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也日益扩大,如:中石油集团公司于1996年提出了“511”对外合作骨干人员培养工程,即用5年时间,投入1亿元人民币,培养1000名国际合作人才。在此阶段,我院共举办来自各大石油公司委托培养项目31个,66个班次,1107人;培训语种:英语培训项目24个、俄语培训项目6个、日语培训项目1个。此期间的外语培训对象主要是我国各大石油公司懂技术、懂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培训目标主要针对国家“外语水平考试”,即“VST”/“EPT”班,或托福考试项目,或突出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等项目,但同时又开始出现单一目标培训项目,如:“外教口语”培训班、“新概念英语”培训、“职称考试”培训等。培训时间也是基本固定,有l学年制培训项目10个,6个月培训项目9个,3-4个月的培训项目9个,1-2个月培训项目3个;教学方式;以教师讲,学员听为主,逐渐向“讲练结合”模式发展。此阶段外语培训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培训任务不再仅仅局限于来自中石油公司总部,还包括来自国内其他大型石油公司;2、由单一语种向多语种发展;3、培训时间因生产任务的加重而逐渐缩短;4、培训模式因有教学研究的指导而注重教学相长、呈现出注重讲练结合,尝试将英语作为一种技能来学习,并取得可喜的成果。
(三)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跨国经营目标一形成外语培训多样化阶段
伴随着中国成功加入WTO和新千年的到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能源供需矛盾也更加突出,仅2004年就进口原油1.2亿吨。为了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解决能源供需矛盾,我国石油发展战略转变到“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跨国经营”战略;各大石油公司在挖掘内部潜力的同时,力争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调整其海外业务,并逐步形成了中东-北非(伊朗、阿曼、叙利亚、科威特、苏丹、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突尼斯、利比亚、乍得、尼日尔)、中亚 俄罗斯(俄罗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南北美(委内瑞拉、秘鲁、厄瓜多尔、墨西哥)、东南亚(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缅甸等)等几大战略发展区。走出国门的中国石油海外业务已经遍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1年至2005年底,我院共举办外语培训项目159个,187个班次,培训学员3638名。培训语种及项目为:英语项目128个、俄语项目20个、日语项目3个、西班牙语项目5个、阿拉伯语项目1个、法语项目1个、波斯语项目1个。培训目标主要突出英语交际能力培养、针对国家考试、侧重于石油专业类英语培训(如石油英语、钻井英语、地质英语、管道英语、石油装备英语、天然气净化英语、商务英语、财务英语、审计英语等)、单项技能培训(如:“口语突破”培训班等)。1、培训时间分布为,6—8个月培训项目11个,4-5个月的培训项目55个,2-3.5个月培训项目40个;2周-1.5个月培训项目53个。教学方法更加强调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调、课堂教学突出以练为主。外语培训呈现以下特点:培训需求旺盛,石油基层单位的学员人数大幅度增加,各石油基层单位也开始加紧培养所需人才,甚至是通过培训储备人才;2、培训语种进一步扩大。3、培训语种逐步扩大到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法语及波斯语;培训时间进一步缩短。仅60%的外语培训项目培训时间为2-4个月,而2个月以下的培训项目占到了总培训项目的三分之一;4、培训模式进一步优化。由于工学矛盾突出、培训目 标进一步明确,培训模式充分体现强化特点,教学计划更注重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此阶段外教口语的课时比例不断加大,由过去的每周4学时增加到每周9学时,专项口语突破项目甚至大到50%的课时比例。
二、我国石油高校外语培训发展前景分析
我国是发展中的石油消费大国,石油消费增长速度大干原油产量增长速度,石油进口逐年增长。据预测,我国石油消费高峰将在今后5~10年到来,到2010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达30%左右(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发展报告》)。今后10-15年内,世界石油资源市场将呈现新一轮调整和再分配的局面,我国进入世界石油资源开发市场正面临难得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各大石油公司也在为此紧锣密鼓大力培养适合国际石油市场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十一五”期间,中石油集团公司将直接组织重点培训海外项目高层管理人员、海外项目经理及项目工程师等关键岗位人才1300人左右,各企业将组织国际化人才培训8000人左右。面对上述机遇与挑战,回顾我院外语培训的发展历程,笔者以为我国石油高校未来的外语培训将呈现以下趋势:
(一)多语种培训进一步扩大趋势
随着各大石油公司在世界石油高储量区域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南北美、东南亚业务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对海外经理人员来说,仅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言英语是不够的;了解东道国历史、文化、习俗、伦理、宗教、使用东道国语言与其交流,不仅能方便工作,而且能拉近感情、更易于沟通与合作;而且按国际惯例,本土化员工的逐渐增多,中方员工必将面临着与当地文化层次较低、英语水平较差的员工之间的工作交流与合作,学会东道国当地语言将成为必备技能。我国各大石油公司必将加大包括东道国语言在内的多语种培训力度。
(二)培训目标更加具体明确,并体现石油行业特点趋势
我国一些石油公司在招聘员工时就要求应聘人员的英语水平需达到中石油考试中心对外合作人员英语水平考试A级水平,即笔试分数达到模拟托福530分以上,其中听力不得低于45分(总分约67分),口语达到使用英语交流无障碍。这预示着各石油公司提出培训目标时会有具体、明确的等级水平要求,外语培训必将会呈现培训目标更具体、更明确、更体现石油专业的特点。如,要求举办钻井英语、地质英语、物探英语、石油天然气英语等与石油相关的各专业英语的培训力度会加大。
(三)学员构成进一步呈多元化趋势
随着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海外石油区块的作业量会呈不断扩大趋势,石油区块的作业需各级各类人员,既需要高层次管理及技术人员,如项目经理、各类监督监理、财务人员,还需要基层作业人员,如司钻、钻工,管道工、甚至炊事员等。因此外语培训的学员构成也将呈多元化趋势,高层技术专家与管理人员、国际合作骨干人员仍会是今后几年培训的主力,同时技术工人也将走入校门参加外语培训。
(四)培训时间针对不同目标、不同人员,呈现长短结合,以短为主趋势
各石油公司经过前几年的减员增效,分流内退,目前普遍存在1人1岗、人手短缺的情况,日常轮休、正常休假有时都很难做到。因此,各公司为实现长期战略发展目标需要,除了会对十分短缺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进行长时间培训外(培训时间6个月以上),将更多地采取短平快的培训方式培训其他人员。组织人员进行为期上3个月的培训,将成为趋势。
(五)培训模式进一步体现强化、国内国外相结合、教学与管理并重的趋势
各石油集团公司对高层次人才的培训将更多地采用国内培训(重点是外语)、国外培训(重点是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相结合的办法。国内的外语培训将是学员接受国外培训的基础及桥梁;同时,为节约成本并尽快培养人才,各大公司将会压缩国内培训时间。因此,要求外语培训教学安排更加紧凑,强度加大。一周六天用于教学将成为趋势。教学内容也将随之调整,语言加文化将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为适应国外教学模式,在国内教学阶段对听力笔记技巧、陈述性演讲训练、论文写作等内容培训也将随之加大。此外,为获得更高的培训效益,提高学员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委培单位一方面会通过培训后考试的手段来增加学员的压力,另一方面培训院校为了生存,保证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也会不断加强与委培单位的配合,采取合理而严格的手段加强对学员在校学习的监控及反馈。因此,进一步提高教学与管理水平也是一种重要趋势。
[责任编辑:王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