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法在大型体育团体操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dj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大型体育团体操表演越来越得到大众的认可与推崇。在大学大型体育团体操表演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大学体育教学创新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以海口经济学院为例,就如何正确采用练习法促进高校大型体育团体操表演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练习法;大学;团体操;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0178-02
   一、练习法在大型团体操教学中的作用
   (一)大型体育团体操的界定及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体育运动的发展,人们对体育活动的热情不断高涨,团体操表演作为一种大众、团体的体育项目,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在各类重要时点进行大型体育团体操表演。大型校园团体操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团体操是体操、音乐、舞蹈、美术等高度结合,反映一定主题思想的集体综合性表演项目,团体操是融体育和艺术于一体,以体操动作为主的群众性体育表演项目。学校开展大型体育团体操活动,对培养师生集体主义精神、锻炼师生良好意识品质、增强师生身体素质以及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和增进师生美育,都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体育教师不仅是大学教育教学体系中学生学习体育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指导者,也是挖掘学生智能和启发学生潜能的引导者,不能定位为体育教学的主导者或只给出答案的领导者。这是新世纪大学体育教学新课标和素质教育双重改革大背景之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体育教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就需要从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转变。体育教师应认识到学生在大型团体操排练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自身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地位,更多地把学习的主动权和学习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主导、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中自发地去探索发现、经验总结和学习创新,而这一点对大型团体操的排练尤为重要,只有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节目情境,才能实现排练成效的最大化。近年来,随着团体操创编与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因此,开展对高校大型体育团体操教学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
  实践指导意义。
   (二)体育练习法的内涵及分类
   体育练习法是指体育教师根据教学任务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反复多次完成某些动作的教学方法。体育练习法通常有重复、变换、循环练习三种方式。重复练习法指采用相同的动作技术和相似的运动负荷量进行反复练习以达到巩固动作技术、提高机体能力目的的方法。按训练过程有无间歇可以分为连续重复练习和间歇重复练习两种具体形式。变换练习法指在训练过程中通过变换练习要素、改变动作组合、切换练习环境及器械状况的条件下,反复进行多层次、变换性练习的方法。按训练过程中的变换频率可分为连续变换和间歇变换两种具体形式。变换练习法的特点是可使学生有足够的运动训练负荷,能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巧和技术要领。循环练习法指体育教师根据其教学要求、任务、内容等,选择若干组练习或动作,分设为若干作业点,在练习过程中要求每组学生在每一作业点上完成规定训练任务后再转到下一个作业点,如此依次往返地循环练习的方法。
   要实现大型团体操的排练和表演效果,先应该树立团体
  操教学目标,以达到团体操演出的既定效果。就大型团体操教学目标而言,指的是通过在学校重要节庆日或特殊场合所进行的
  带有群众性的大型表演性质的一种体育教学任务或努力达到的一种体育教学境地,它与学校日常体育教学目标的具体含义基本
  相似。通過对海口经济学院多年来组织的各类大型团体操表演活动的分析,体育练习法的科学使用是其成功的根本保障。实践证明,体育练习法是体育教学活动中使用最多、最直接的方法,也是训练体育动作,形成体育技能的最基本的方法。大学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大型体育团体操排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应用练习法教学,能够对大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学习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和科学的督促控制,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大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学习效率。
   二、练习法在大型团体操教学中的应用
   海口经济学院近十年来,在开学典礼、运动会、文化艺术节、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时点,先后组织了三十余场大型体育团体操表演活动。每个团体操项目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一场演出下来,参演师生往往达到数千人。如此大规模、高频率的团体操表演,组织压力与编排难度相当大。在排练过程中,需要各个环节和模块的全面配合,对节目的立意创新、动作的规范整齐、造型的新颖别致、音乐的适当恰宜都有极高的要求。
   练习法因其自身直观性、参与性、融入性、强化性的特点,在大型团体操教学过程中具有无法取代的优势与作用。为此,为实现排练的目标,达到表演的效果,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整合各类练习法,通过多次的情景代入和练习强化来提高思想认识,加深动作印象,提升技能水平和模块造型能力。而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方法,特别是练习法正是为了完成大型团体操这一特定的教学任
  务,达到内容与形式、教育与表演相统一的教学目标。
   (一)夯实大型团体操练习法的基础
   大型体育团体操教学方法的实际运用需要考虑多重因素,需要综合考量。从人员条件来说,需要与之相应的体育教师水平、学生的体育基础;从设备设施条件来说,需要完备的教学场地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和设备;从训练目的和效果来说,需要全体师生明确目标,针对性地做好科学施训安排,提升排练效率;从保障机制来说,学校要做好经费保障与奖惩机制,确保经费充足,对优秀团队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奖励,对训练不认真,带来较坏影响者,要予以惩戒。只有综合以上多种因素,才能科学高效地发挥出师生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实现训练效果最大化,达到预期排练目标。    (二)更新大型团体操练习法的手段
   在满足了大型体育团体操教学的各种基础要求之后,还需要根据团体操的实际需求,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团体操练习法的实施手段。海口经济学院的体育教师会结合每场团体操演出的实际情况,将练习教学法的内容进一步扩展。他们会指导学生在多次的练习过程中,有效结合演示法、游戏法、试听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和案例研究法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提高排练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整场大型体育团体操的排练过程中,这些教学方法往往都不会被教师单独使用,而是会将其以多种方式有机结合的形式加以应用,以实现训练效果的最大化。
   (三)科学大型团体操练习法的实施
   大型体育团体操规模大、要求高、针对性强,在排练过程中既要申明纪律、严格要求,也要科学实训,提升效率。大型体育团体操的特点决定了其练习法与平常体育练习法不一样。平常的体育练习教学法受众小,便于教师根据每一个体的训练情况,及时进行训练过程管控,调整练习的内容与频率,可以做到因人而异、即时介入。但大型体育团体操练习过程中人员众多、模块不一、造型各异,指导教师很难及时介入每一名学生,只能是整体要求,不断练习强化,达到训练效果。为此,海口经济学院体育教师将各节目进行模块化分组,每组指定小组长或小教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他们既是小组的技术示范,更是小组的信息反馈员,能够及时将排练过程中的问题和情况及时反馈给排练老师,达到指挥纠正的目的,大大提高排练效率。
   (四)完善大型团体操练习法的评价
   大型体育团体操要想获得成功,离不开练习法的科学实施,在排练大型体育团体操的过程中,如果练习法高效适用,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团体操排练的效率,提升节目的观感与情感渲染力。那么,由此可见,我们评价大型团体操训练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最主要的标准有以下几方面:(1)看其训练效果能否达到节目既定目标,其节目演出过程是否井然有序,严谨顺畅;(2)看其节目所体现的价值取向是否能引起观众共鸣,被观众理解和认同;(3)看其节目展现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追求给人以美感的同时,是否能够催人奋进,能为社会带来正能量。
   综上所述,学校大型体育团体操的训练和表演的始终都渗透
  着对参与师生的体力、美育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它是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众多师生的参与正好为团体操的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在大型团体操的严格训练和表演之中,不仅锻炼了体魄和意志、陶冶了情操,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有效地推动学校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练习法是一种注重教学过程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育教学模式,其对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特别是大学大型主题体育团体操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拓展大学体育的教学目标,促进体育教学策略的变革,尊重参与者的地位和作用,加快体育教学条件的变化,推进教学评价手段的发展等方面。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大型体育团体操的教育和引领价值,实现扎实稳固的知识技能、积极主动地运动参与、和谐统一的身体发展、健康向上的心理发展和灵活丰富的适应社会的成长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晶.体育练习方法的选择与运用[J].体育科研,1997(4):46-48.
   [2]谢晶.在学校开展团体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新西部旬刊,2011(12):219.
   [3]裴德超.大學生课余团体操动作的创编[J].中国学校体育,2005(3):46-47.
   [4]张楠.对本专科院校团体操组织训练研究[J].知识经济, 2016(12):112.
   [5]宋红琴.团体操的创编与训练实施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6]刘春辉.学校中小型团体操的训练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2001(6):52.
   [7]张晓莉.学校团体操的创编与训练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08(S1):1657.
其他文献
[摘 要] 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陶冶幼儿情感、启迪幼儿心灵、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等。幼儿音乐学习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就是用唱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对吉林市S幼儿园唱歌教学活动的调查研究,发现在S幼儿园唱歌教学活动中存在歌曲素材的选择、教学方法选择、唱歌训练方法方面没有遵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使S幼儿园唱歌教学活动的目标难以真正实现。分析这些问题可
期刊
[摘 要]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永恒的主题,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源。应用型教育规模的迅速发展对其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特对学校教师进行地方高校质量标准的校内教学运行与监控机制问卷调查,发现学校在招生管理、培养计划、全程管理学生、教辅管理等四个方面基本建立了校本保障机制,但尚存不足,需继续奋斗。  [关 键 词] 地方高校;教学运行;监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评价是当前各高校十分关注的问题,在书院制背景下构建合理而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对高校管理的顺畅进行,对激励大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及未来就业走向,对培养人格健全、基础知识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勇于创新的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提出“把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考评体系作为书院制全人格教育的主线”,并以西京学院在书院制背景下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
期刊
[摘 要] 新工科背景下为了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分析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设计能力和创新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改进了教学方法,提出了基于设计过程项目化教学法。将课程内容项目化,经过三年的研究与探索,解决了教学过程中如何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实现无缝接轨的问题,提高了教学质
期刊
[摘 要] 在新型职业教育的教学健康控与质量评价体系下,以物联网系列课程为例对课程建设进行方法上的探讨,并给出现阶段的部分实践结果,该方法不仅适用于物联网课程建设,对其他类型的课程建设同时存在参考意义。  [关 键 词] 新型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教学监控;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
期刊
[摘 要] “慢课堂”就是针对学困生大量存在的教学班提出的有效教学理念,学困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甚至不少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在针对学困生群体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因材施教,慢教慢学,让课堂节奏慢下来、教学过程慢下来、学习进度慢下来。同时,教学目标单纯化、授课内容基础化、课堂容量精简化,在慢讲、慢教、慢学、慢思、慢练、慢进、慢中求活、慢中求进、慢中学有所获,让教师教有所成,让学生
期刊
[摘 要] 课程教学改革是高校一直在做的事情,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是可以持续改进不断提升的过程。以石河子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对已取得一定成绩的教学改革实践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同类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 键 词] 土木工程;教学改革;石河子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標志码] A
期刊
[摘 要] “慢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是一位“传道”者,其次才是“受业”和“解惑”者。“传道”者要传达“做人之道”和“励志之道”;“受业”者要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惑”者要解答“学业之惑”和“人生之惑”。“慢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决定着教师的定位,教师是严格的管理者,是热情的励志者,是耐心的施教者,是时尚的“铁杆粉”。  [关 键 词] “慢课堂”;教师作用;教师定位
期刊
[摘 要] 通过引入行为决策理论中的行为组合模型分析大学形象与高考择校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得出在信息传播中的信息源、传播途径和大学形象等都会对考生择校产生影响,因此适合本校的有效的传播方式和大学形象的建立尤为重要,有利于获得竞争优势,抢占优质生源,促进学校的发展。  [关 鍵 词] 大学形象;高考择校;行为决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行动导向教学法起源于德国,最新应用于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主的理念,以小组或团队为主的教学形式,以任务或项目为载体的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践性和新闻评论课程的应用特征相契合。尝试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到新闻评论实践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场“新闻评论栏目实践展演”教学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式学习,同时丰富新闻评论课程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