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涝原地区村林居住的宗教社团偏爱的乔木和灌木树种及使用的造林材料研究

来源 :林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ra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1月至6月对孟加拉涝原地区两个不同的宗教部落(印度教和穆斯林教)的传统家园森林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包括印度教和穆斯林教社团对树种(乔木和灌木)的偏爱度、类似性、造林材料及来源、植树地点和间距.研究发现Mangifera indica 作为乔木树种,Ocimum sanctum作为灌木树种为印度教社团最喜爱的树种;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和Lawsonia inermis 分别为穆斯林社团最喜爱乔木树种和灌木树种.两中不同宗教社团选择乔木数种的相同性为86.57%, 灌木树种为78.48%.两个宗教部落使用种子和苗木作为造林材料最多.乔木树种的造林材料主要来自家园(39%)灌木树种主要来自自然界(40%).表3参27.
其他文献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东西方的不同命运是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分化的社会历史原因;20世纪初东西方社会文化传统差异是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分化的社会文化原因;马克思学说
大量的研究表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同时心理治疗理论又被认为是心理治疗实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试从存在层面解释这种现象 ,论证在理想的心理治疗
“社会”无疑是马克思哲学中的主要概念之一。本文从“社会”概念的科学生成这一角度扼要梳理马克思早期思想转变的阶段,发现“社会”在马克思的思想转变中不仅起着基础性的
这是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思谦组织她的几位博士生就“历史中的个人”为话题所进行的一次笔谈。它试图通过对一些历史文本的阅读 ,发现并阐释隐含其中的历史真理。在笔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特点一直倍受推崇 ,它以理论化的形式赋予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的关系以形而上依托。时至今日 ,这种对人与自然混合为一状态的追求固然在一定
清代特别是清初,其思想学术的主流仍是复兴的程朱理学.这种复兴的程朱理学被称为清初朱子学.清初通过理学的重建,继承与发展了儒学的基本价值,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促进了民族
确定哪些行为属于医疗行为对实践中梳理医患关系和解决医疗纠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了当前理论界对医疗行为的定义基础上 ,提出法律上界定医疗行为的 3个要素 ,即
内在价值理论是一种自然层面的观点,它代表了一种自然的目性,而不是精神的目的性.
现代科技革命对唯物史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动力理论面临着新的发展和新的挑战,本文就传统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主要观点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具有较强的理论和
“有用即真理”是典型的实用主义,是唯心主义的真理观。它把真理的本源问题和真理的作用混为一谈,从而否定客观真理,主张主观真理。“猫论”是典型的唯物主义价值观,它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