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监督体系是企业内控过程中的重点,本文便是建立在国有企业内部监督体系的角度,结合实际的问题以及策略展开分析,阐述了当前大部分国企内部监督建设的现状,分析其中的重点问题,并且从工作格局、工作领域以及监督机制这三个方面,落实内部监督体系优化建设的措施分析。意在通过文章论述,能够进一步为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体系制度提升以及效率优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D26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要加大国有企业反腐力度,加强国家资源、国有资产管理。这对深化国企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新的形势要求国有企业必须进一步整合监督力量,健全与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监督体系,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国有企业落实落地、打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提供坚强保证。
一、当前国企的内部监督体系发展现状
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我国通过了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表明了我国在进行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党和国家的号召,坚持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方向和具体策略,这其中企业的内部监督体系将是增强国有企业自身发展有效性的着力点以及突破口,但是针对当前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体系建设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较多矛盾点及难题。
从科学角度来讲,国有企业内部监督体系涉及到了众多方面,其中以监督力量、监督制度、监督机制、监督手段以及具体的监督方式为主[1],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涉及到部门较多,除了最基础纪检工作部门之外,还涉及到监事、财务、法务、审计等多个部门,不同部门之间相互协作,才能够提升内部监督质量,但是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内部监督部门之间统筹质量不佳,监督力量分散,往往体现为各司其职。但是,无法实现统一管理,整体监督活动存在形式化问题,对于监督成果以及相关数据信息的理解以及分析不够全面,影响了整体监督检查质量。
另外,国有企业监督中党内监督与业务监督融合不够、监督效能不高、基层监督力量薄弱等问题依然突出,监督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有效方法不多,依然存在不善监督、不敢监督的现象。同时,各级纪检工作机构不同程度存在监督力量薄弱、落实监督责任不够,查处腐败不力等情况。
二、落实国企内部监督体系,优化发展的策略
1.打造科学的“大监督”工作格局,落实协同监督
结合上文论述我们可知,在当前的国企监督检查机制建设的过程中,涉及到的部门较多,而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质量将直接影响监督体系的运行状态,那么落实好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管理,进一步打造多方位于一体的“大监督”工作格局,将是提升监督检查质量的前提条件。
(1)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的监督体系
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指出了,必须要将党作为统一领导企业进行监督体系建设的主导力量[2],那么在国有公司内部的监督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认真的履行党和国家提出的相关策略,实现企业内部队伍建设和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监督以及管理,进一步强化相关主体的责任意识,落实好追责工作,加强党内监督的执行力和创新力,实现全面覆盖、多级传导和多主体交互。可以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及《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纪党规,作为监督管理工作落实的规定和准则。进一步强化党对监督体系建设的指导作用,并且能够精准及时的落实,监督,执纪问责以及工作体系创新。
针对企业的党的工作部门,必须要落实好职能监督,党委要充分发挥主体责任,纪委要发挥专责监督作用,党的工作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各项监督制度,根据职能定位,把管理和监督结合起来,要加强对本部门、本单位和本系统、本领域相关单位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的内部监督,加强对职权范围的工作监督,严格监督本部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遵守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党内政治生活的管理质量和党内日常监督,加强民主生活会以及组织生活会的开展质量,做好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党内监督能够成为党在企业监督体系引导过程中的主要力量。
(2)强化监审在监督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
在当前国有企业落实监事机构以及审计机构优化的过程中,可以秉承《公司法》以及《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规条例进行创新[3],这二者也是企业监审体系完善的主要依据,监审体系主要以企业监事以及审计体制为主,发挥了对企业运行管理过程中的监理以及审计作用,能够进一步提升内部监督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其提供可靠的着力点。
在监事会领域,必须要全面分析企业当前的发展战略规划,结合投资决策、收益分配、产权交易、改革改制、资金调度以及人事调整等基础的重大事项进行全面跟踪和监管,进一步提升法律法规在企业生产运营各基础项目中的应用质量,全面发挥监事组织机构的管理、监督、服务、咨询以及评价职能。
在企业的内部审计领域,必须要做到有审必严,应审尽审,能够全面推动审计体系的改革,坚持追责到位。促使党和国家提出的重大方针以及产业决策能够落实到国有公司的内部发展中,来促使企业的科学运转和合理发展,并且可以结合阶段性的发展需求,制定高质量的目标。
(3)落实业务监督是监督体系建设的重点
国企内部监督体系必须要具备全面性,能够覆盖所有的业务模式和项目领域,覆盖所有一线服务人员以及管理者和决策者。例如:在财务监督层面,可以打造综合性财务管理体系和运营体系,促使财务管理指标来源于多个部门以及一线业务分析成果,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和分析,共同制定良好的财务管理方案,提升总体框架设计多样性和有效性,這样才能够从多个角度实现财务运营体系增多。同时,也可以按照多部门整体防治思维,横向整合业务监督力量,建立专责监督部门与业务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健全信息沟通、线索移送、协调配合、成果共享等工作机制,联合开展日常监督,定期召开业务部门监督联席会议,通报、解决监督发现的问题。诸如此种监督方式是建立在国有企业内部单一业务的角度,结合该业务在整体企业内部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促使多角度监督,多主体监督,多领域监督,这样才能让各个业务的落实具有合理的目标和方向。 2.落实监督领域的拓展和优化
(1)实现政治监督
由于国有企业自身的地位以及所有制特点,导致其具备政治监督的属性。那么在进行内部监督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落实政治建设,进一步实现意识体系以及党政层面的价值优化,要严格落实政治监督内容和定位的分析,严格按照党的方针以及具体路线进行政治监督结构创新。
同时要聚焦企业内部的政治生态环境,结合專项检查以及专项部门落实针对性研究,主动的参与民主生活会中,了解基层群众以及相关领导干部的实际思想意识形态,掌握企业决策班子的实际动态情况,分析企业组成人员的实际参与感和积极性,并且制定良好的政治生态管理模式,通过日常监督、阶段性巡查以及专项检查等方式,促使企业内部的政治环境得到约束。
(2)做好纪律监督
在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结构里,纪检监察组织处于主体地位,它发挥了基础的保障作用,同时也是实现纪律监督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律监督主要指的是针对国企内部发展过程中,相关人员结构在遇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行为和思想方式,及早的发现不良的行为和思想苗头进行引导和优化,要坚持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出现堤溃蚁穴等问题。可以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常态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突出政治纪律以及组织纪律的应用有效性。做好群众纪律、生活纪律以及工作纪律的分化,让纪律成为与基层员工以及决策者工作生活的主要伴随元素。
同时严格根据监察法的相关条例针对企业内部监察对象进行精准重点防控,尤其是在项目并购、重大项目投资、产权交易、采购招标、干部任用、工程建设以及资金调度等方面,严格防控腐败问题出现。例如,厦门某国有企业为了进一步打造新型纪律监察机制,结合内部体系实际划分情况,建立在地域相邻、业务相近的基础上,打造了8个片区,作为纪检监察主要机构,全面覆盖企业内部各项业务体系和人员组织结构,消除企业内部纪律监督空白点,实现了内部监督体系有效规划。
(3)优化制度执行
制度的存在,能够为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建立提供有力的依据,制度体系具有稳定性,全局性以及长期性的特点,在当前国有企业监督机构以及人员划分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能够为监督工作落实指明方向和目标。结合国有企业实际发展需求来讲,制度体系建设必须要结合具体业务和发展战略方针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科学高效的制度。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制度制定以及执行必须要与监督体系挂钩,制度的制定者可以作为制度执行者,但是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有其他人员参与。例如企业决策者再根据,既有制度体系制定决策和管理模式过程中,可以要求企业董事会以及一线职工代表参与其中监督制度落实是否有效,是否与当前企业发展需求,具有契合性,这样才能够确保制度执行具有可行性,也能够实现多领域之间的监督和管理。
同时,要把维护制度权威、保障制度执行作为重要工作,只有切实加强企业内部管控,用严明的纪律维护制度,严格制度执行刚性,以有效问责强化制度执行,构建全覆盖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遏制损害企业利益行为的发生,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3.增强监督机制在监督实效提升中的价值
(1)党内监督为根本,其它监督为辅助
监督机制与监督制度之间有一定的交互性,但是又有着本质上的差异,监督机制主要指的是在落实监督体系建设过程中秉承原则和理论基础,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这些理论将转化为具体方案和条例,因此为了进一步强化监督形式有效性,可以结合党内监督作为主体,落实基础巡查巡视,强化对述职述廉的分析,落实考核考察;利用其他监督机制作为辅助,例如针对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法务投资等部门进行监督机制优化,强化职能部门实际配合力度和参与质量,进一步打造新型监督工具和优化工具,确保监督措施能够落地有声,这种协同调查协同监督的方式,能够让监督机制落实更有序、有章法,能够实现监督合力。
(2)实现业务模式和监督体系的有机融合
可以结合企业在生产经营以及日常管理过程中存在困难以及矛盾点进行优化,从薄弱环节入手解决苗头性问题,坚决破除潜规则。促使业务开展过程中实现全程监督,利用事前分析事中跟踪以及事后调查等方式,打造全过程监督体系,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减少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3)实现文化建设和监督体系的有机融合
文化建设是意识形态的重要表现方法,文化体系与监督体系的建设相辅相成,要打造廉洁奉公企业管理环境,构建健康的发展氛围,不断落实思想理念的预警和教育,积极传播先进企业的发展规划思想和管理模式,大力做好惩治腐败以及反腐倡廉工作,宣传廉政清洁的思想意识和先进榜样,让文化体系深入人心,并且对人员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方法能够从顶层设计领域落实思想监督,并且带动人员积极的投入到监督实践活动中来。
结束语: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国有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和难题,在竞争激烈的外部条件下,打造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至关重要,内部监督体系的落实,是为国有企业日常经营、生产以及运行提供基础约束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打造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依据,打造监督合力,落实业务和监督体系的有机整合,实现文化体系的顶层设计,促使监督机制和管理模式深入到企业的发展中去,这样才可以促使监督体系真正发挥实效,促使国企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伟波.风险导向的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整合[J].中国内部审计,2016,(10):98-100.
[2]张阮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构整合研究[J].商业会计,2017,(12):84-85.
[3]朱炜,刘雨萌.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制度建设:成效、问题与改进[J].财务与会计,2019,(8):37-40.
(中交一公局西北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100)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D26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要加大国有企业反腐力度,加强国家资源、国有资产管理。这对深化国企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新的形势要求国有企业必须进一步整合监督力量,健全与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监督体系,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国有企业落实落地、打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提供坚强保证。
一、当前国企的内部监督体系发展现状
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我国通过了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表明了我国在进行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党和国家的号召,坚持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方向和具体策略,这其中企业的内部监督体系将是增强国有企业自身发展有效性的着力点以及突破口,但是针对当前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体系建设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较多矛盾点及难题。
从科学角度来讲,国有企业内部监督体系涉及到了众多方面,其中以监督力量、监督制度、监督机制、监督手段以及具体的监督方式为主[1],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涉及到部门较多,除了最基础纪检工作部门之外,还涉及到监事、财务、法务、审计等多个部门,不同部门之间相互协作,才能够提升内部监督质量,但是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内部监督部门之间统筹质量不佳,监督力量分散,往往体现为各司其职。但是,无法实现统一管理,整体监督活动存在形式化问题,对于监督成果以及相关数据信息的理解以及分析不够全面,影响了整体监督检查质量。
另外,国有企业监督中党内监督与业务监督融合不够、监督效能不高、基层监督力量薄弱等问题依然突出,监督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有效方法不多,依然存在不善监督、不敢监督的现象。同时,各级纪检工作机构不同程度存在监督力量薄弱、落实监督责任不够,查处腐败不力等情况。
二、落实国企内部监督体系,优化发展的策略
1.打造科学的“大监督”工作格局,落实协同监督
结合上文论述我们可知,在当前的国企监督检查机制建设的过程中,涉及到的部门较多,而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质量将直接影响监督体系的运行状态,那么落实好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管理,进一步打造多方位于一体的“大监督”工作格局,将是提升监督检查质量的前提条件。
(1)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的监督体系
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指出了,必须要将党作为统一领导企业进行监督体系建设的主导力量[2],那么在国有公司内部的监督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认真的履行党和国家提出的相关策略,实现企业内部队伍建设和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监督以及管理,进一步强化相关主体的责任意识,落实好追责工作,加强党内监督的执行力和创新力,实现全面覆盖、多级传导和多主体交互。可以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及《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纪党规,作为监督管理工作落实的规定和准则。进一步强化党对监督体系建设的指导作用,并且能够精准及时的落实,监督,执纪问责以及工作体系创新。
针对企业的党的工作部门,必须要落实好职能监督,党委要充分发挥主体责任,纪委要发挥专责监督作用,党的工作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各项监督制度,根据职能定位,把管理和监督结合起来,要加强对本部门、本单位和本系统、本领域相关单位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的内部监督,加强对职权范围的工作监督,严格监督本部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遵守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党内政治生活的管理质量和党内日常监督,加强民主生活会以及组织生活会的开展质量,做好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党内监督能够成为党在企业监督体系引导过程中的主要力量。
(2)强化监审在监督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
在当前国有企业落实监事机构以及审计机构优化的过程中,可以秉承《公司法》以及《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规条例进行创新[3],这二者也是企业监审体系完善的主要依据,监审体系主要以企业监事以及审计体制为主,发挥了对企业运行管理过程中的监理以及审计作用,能够进一步提升内部监督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其提供可靠的着力点。
在监事会领域,必须要全面分析企业当前的发展战略规划,结合投资决策、收益分配、产权交易、改革改制、资金调度以及人事调整等基础的重大事项进行全面跟踪和监管,进一步提升法律法规在企业生产运营各基础项目中的应用质量,全面发挥监事组织机构的管理、监督、服务、咨询以及评价职能。
在企业的内部审计领域,必须要做到有审必严,应审尽审,能够全面推动审计体系的改革,坚持追责到位。促使党和国家提出的重大方针以及产业决策能够落实到国有公司的内部发展中,来促使企业的科学运转和合理发展,并且可以结合阶段性的发展需求,制定高质量的目标。
(3)落实业务监督是监督体系建设的重点
国企内部监督体系必须要具备全面性,能够覆盖所有的业务模式和项目领域,覆盖所有一线服务人员以及管理者和决策者。例如:在财务监督层面,可以打造综合性财务管理体系和运营体系,促使财务管理指标来源于多个部门以及一线业务分析成果,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和分析,共同制定良好的财务管理方案,提升总体框架设计多样性和有效性,這样才能够从多个角度实现财务运营体系增多。同时,也可以按照多部门整体防治思维,横向整合业务监督力量,建立专责监督部门与业务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健全信息沟通、线索移送、协调配合、成果共享等工作机制,联合开展日常监督,定期召开业务部门监督联席会议,通报、解决监督发现的问题。诸如此种监督方式是建立在国有企业内部单一业务的角度,结合该业务在整体企业内部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促使多角度监督,多主体监督,多领域监督,这样才能让各个业务的落实具有合理的目标和方向。 2.落实监督领域的拓展和优化
(1)实现政治监督
由于国有企业自身的地位以及所有制特点,导致其具备政治监督的属性。那么在进行内部监督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落实政治建设,进一步实现意识体系以及党政层面的价值优化,要严格落实政治监督内容和定位的分析,严格按照党的方针以及具体路线进行政治监督结构创新。
同时要聚焦企业内部的政治生态环境,结合專项检查以及专项部门落实针对性研究,主动的参与民主生活会中,了解基层群众以及相关领导干部的实际思想意识形态,掌握企业决策班子的实际动态情况,分析企业组成人员的实际参与感和积极性,并且制定良好的政治生态管理模式,通过日常监督、阶段性巡查以及专项检查等方式,促使企业内部的政治环境得到约束。
(2)做好纪律监督
在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结构里,纪检监察组织处于主体地位,它发挥了基础的保障作用,同时也是实现纪律监督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律监督主要指的是针对国企内部发展过程中,相关人员结构在遇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行为和思想方式,及早的发现不良的行为和思想苗头进行引导和优化,要坚持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出现堤溃蚁穴等问题。可以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常态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突出政治纪律以及组织纪律的应用有效性。做好群众纪律、生活纪律以及工作纪律的分化,让纪律成为与基层员工以及决策者工作生活的主要伴随元素。
同时严格根据监察法的相关条例针对企业内部监察对象进行精准重点防控,尤其是在项目并购、重大项目投资、产权交易、采购招标、干部任用、工程建设以及资金调度等方面,严格防控腐败问题出现。例如,厦门某国有企业为了进一步打造新型纪律监察机制,结合内部体系实际划分情况,建立在地域相邻、业务相近的基础上,打造了8个片区,作为纪检监察主要机构,全面覆盖企业内部各项业务体系和人员组织结构,消除企业内部纪律监督空白点,实现了内部监督体系有效规划。
(3)优化制度执行
制度的存在,能够为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建立提供有力的依据,制度体系具有稳定性,全局性以及长期性的特点,在当前国有企业监督机构以及人员划分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能够为监督工作落实指明方向和目标。结合国有企业实际发展需求来讲,制度体系建设必须要结合具体业务和发展战略方针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科学高效的制度。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制度制定以及执行必须要与监督体系挂钩,制度的制定者可以作为制度执行者,但是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有其他人员参与。例如企业决策者再根据,既有制度体系制定决策和管理模式过程中,可以要求企业董事会以及一线职工代表参与其中监督制度落实是否有效,是否与当前企业发展需求,具有契合性,这样才能够确保制度执行具有可行性,也能够实现多领域之间的监督和管理。
同时,要把维护制度权威、保障制度执行作为重要工作,只有切实加强企业内部管控,用严明的纪律维护制度,严格制度执行刚性,以有效问责强化制度执行,构建全覆盖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遏制损害企业利益行为的发生,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3.增强监督机制在监督实效提升中的价值
(1)党内监督为根本,其它监督为辅助
监督机制与监督制度之间有一定的交互性,但是又有着本质上的差异,监督机制主要指的是在落实监督体系建设过程中秉承原则和理论基础,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这些理论将转化为具体方案和条例,因此为了进一步强化监督形式有效性,可以结合党内监督作为主体,落实基础巡查巡视,强化对述职述廉的分析,落实考核考察;利用其他监督机制作为辅助,例如针对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法务投资等部门进行监督机制优化,强化职能部门实际配合力度和参与质量,进一步打造新型监督工具和优化工具,确保监督措施能够落地有声,这种协同调查协同监督的方式,能够让监督机制落实更有序、有章法,能够实现监督合力。
(2)实现业务模式和监督体系的有机融合
可以结合企业在生产经营以及日常管理过程中存在困难以及矛盾点进行优化,从薄弱环节入手解决苗头性问题,坚决破除潜规则。促使业务开展过程中实现全程监督,利用事前分析事中跟踪以及事后调查等方式,打造全过程监督体系,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减少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3)实现文化建设和监督体系的有机融合
文化建设是意识形态的重要表现方法,文化体系与监督体系的建设相辅相成,要打造廉洁奉公企业管理环境,构建健康的发展氛围,不断落实思想理念的预警和教育,积极传播先进企业的发展规划思想和管理模式,大力做好惩治腐败以及反腐倡廉工作,宣传廉政清洁的思想意识和先进榜样,让文化体系深入人心,并且对人员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方法能够从顶层设计领域落实思想监督,并且带动人员积极的投入到监督实践活动中来。
结束语: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国有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和难题,在竞争激烈的外部条件下,打造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至关重要,内部监督体系的落实,是为国有企业日常经营、生产以及运行提供基础约束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打造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依据,打造监督合力,落实业务和监督体系的有机整合,实现文化体系的顶层设计,促使监督机制和管理模式深入到企业的发展中去,这样才可以促使监督体系真正发挥实效,促使国企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伟波.风险导向的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整合[J].中国内部审计,2016,(10):98-100.
[2]张阮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构整合研究[J].商业会计,2017,(12):84-85.
[3]朱炜,刘雨萌.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制度建设:成效、问题与改进[J].财务与会计,2019,(8):37-40.
(中交一公局西北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