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结课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c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结课素有课堂教学“豹尾”之美誉,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缩影和必要环节.一位优秀教师在课堂结束的时候,一般说来都能恰到好处地处理“结课”:或留下悬念,引人遐想,或含蓄深远,回味无穷;或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新旧联系,铺路搭桥等,显示出了精湛的教学艺术.
  
  一、初中数学课堂结课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与教学改革无疑为初中数学教师变革课堂教学行为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全新的教学理念时刻都在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当前课堂教学中结课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无结课或结题意识淡薄,特别是讲完一个问题后,不进行及时的归纳小结,不能使新知识融入学生的认知结构.
  例如《三视图》课堂教学中所有的练习和操作都结束了,教室里面还是热闹非凡,学生兴高采烈的,做什么的都有.老师一看时间临近下课了,顺势就在黑板上写下布置的作业的页码和题号.然后把教具和书本教案整理下,等下课铃一响,便悄悄的走了……
  第二,结课方法单调,往往在课题结尾时宣读一遍板书各纲目的标题或复述一遍所讲内容.如“今天我们学了……”,“这节课我们讲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这种课堂小结几乎比比皆是.
  第三,结课的教学组织不够紧凑,拖泥带水.用时过多,甚至下课铃响了还在总结,效果不理想.
  第四,只进行数学知识的总结,不重视数学方法、思想的归纳.
  第五,结课流于形式,收效欠佳,达不到突出重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目的.
  第六,前有设疑伏笔,后无释疑照应,使一节课显得有头无尾,有始无终,支离破碎,留下缺憾.这点在新授课中最容易出现类似情况,导入情景很精彩,抛出一个悬念,但是到一节课的结尾处未能照应课堂开始时抛出的问题.
  例如《圆》是九年级数学下册中非常重要的一章内容,涉及到诸多的几何性质与数量计算.初学这部分内容时,学生还比较容易产生新鲜感.刚上该章第一节课时候,教师便根据学生生活的实际,抛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车轮子要做成圆的?”.结果到了结课的时候,把导课时候抛出的趣味问题却被抛到九霄云外.
  
  二、改进初中数学教学结课的方法
  
  结课的方法很多,设计模式多种多样,下面结合上述原则和课的类型介绍几种常用的形式和方法.
  1.概括总结式
  对于新知识密度较大的课型,结课时可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节课的主要内容概括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既可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用于总结的语言不应是对所讲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应有所创新.例如,讲完“平行线的证明”一节,结课时可依照“角—线”顺序证明线的平行,由“线—角”顺序求角的关系,四字简明形象地概括相关角与平行线之间的判定与性质的互逆关系.
  2.列表比较式
  若新授知识与旧知识的表达形式非常接近,知识结构十分相似,为防止混淆,结课时可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准确辨别新、旧知识的特征.分清它们的异同,加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知识迁移能力.例如,讲完“线段”后,为防止与直线、射线等混淆,结课时可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对有关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列出相关表格加以比较,从而使学生明确各种线之间的有关端点与延长线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
  3.结构图示式
  若所讲知识或本节知识与已有知识间逻辑关系密切,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结课时可用简洁明了的结构图将各知识点的关系展示出来,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建立起知识结构框架.
  4.提炼升华式
  课堂结尾不但要进行知识的归纳,还应重视思想方法的总结.在数学课的教学中,一个概念的形成、一条规律的建立、一个问题的解决,无不包含着数学的方法论因素,这些方法一旦被学生所掌握,就会使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从本质上得到提高.
  5.讨论加深式
  有些概念、规律得出后,不应是教学的结束,而应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辩论、争论,以明确其意义、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及其与相关概念、规律的关系,从而加深理解.
  6.练习强化式
  某些知识讲完后,学生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全面正确地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从而常易发生一些误解,结课时应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精心设计相应的典型习题,通过提问,练习、板演、测验等形式及时反馈,予以强化.
  7.设疑伏笔式
  对于上下两节课的内容和形式均有密切联系的课型,在总结上节课的基础上提出后续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期待,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结课是整个课堂教学之冰山一角,课堂小结作为一节课的缩影,综合了反思、评价等教学功能和作用,有利于教师剖析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有助于把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的内在知识结构和内在的感受与思维活动外显出来.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其他文献
历史与社会课外实践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性学习,它是在教师指导下,依据教学实际,学生在课外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取学习内容,自主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从中获取知识技能,陶冶情操,提升社会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学习过程。  历史与社会课外实践活动首先是一种社会课程形态,是一个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并使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的过程。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然、社会生活中去,借助社会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注入式的,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既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又限制了教师的思维.这种陈旧的教法,已使教学丧失活力.如何走出这种旧模式呢?本人认为教学应该真正地以学生为本,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下面以《排列与组合》一章为例谈谈自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一、创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数学对多数职专的学生来讲一直是枯燥无味的,之前的《三角函数》和
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灵深处。”谈心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谈心是班主任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解决思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觉得谈心成功的关键在于班主任能用真诚打开学生的心门,和学生的心灵保持零距离,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个性发展。所以,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谈心”这门艺术,让谈心成为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笔者认为,与学生谈心应该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旨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教学得到了大力提倡.探究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技能、角色作用
本文从高校低年级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入手,着重分析了学生自身、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因素。提出了加强诚信教育、师德建设、学法指导、改革和建立新的评优体系、严肃考风、实行
文章针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的现象及原因作了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育对策.
基于学科发展的视角,梳理了1979-2019年河北省李大钊研究的进展及所取得的成就,简要介绍了促进河北省李大钊研究的重要平台,并就40年来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回顾,指陈其得失,以期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这种思维障碍,有的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来自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因此,研究影响初中学生数学成绩的因素对增强初中学生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初中学生数学成绩的因素    面对众多小学学习的
本文介绍了培养阅读能力的两种图式,即知识性阅读和交际性阅读,并说明了语篇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语篇教学的三个环节来进行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