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多媒体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具有传统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体验,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多媒体教学也具有自身的不足,因而必须和传统的“讲解式”教学、电化教学手段实现整合,方能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的宗旨。
[关键词] 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中学历史;课堂整合
以电脑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当今教育界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已经运用得十分普遍。但这种流行趋势的背后藏着一些隐患,教师对此不应“全盘拥抱”,而应理性思考其利弊,采取正确选择。
一、多媒体教学的相对优势
1.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通过图形、影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动静结合,让历史知识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改变了历史课堂面目,深受学生喜欢。例如,在八年级下北师大版《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时,针对学生对中国近代以来衣、食、住、行和生活习俗的变化缺乏感性的认识这一现状,教师可运用电教多媒体投影大量图片,如在服装方面,可以呈现从清代到改革开放后的各种服装,学生由此可深切感受到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体会到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2.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增加知识信息量,同时节约教学成本
多媒体的应用大大减少了教师花在板书上的时间,并且字迹工整美观,同时也扩了信息容量。据有关资料显示,多媒体教学可节省25%的时间,增加20%~30%的信息量,降低72%的教学成本。网上的资源浩如烟海,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可以极大地丰富所授知识。例如,在讲解《战国七雄并立局面的形成》时,将《春秋列国形势图》做成课件:先让“晋”板块闪烁,然后板块裂开,分成“赵”“魏”“韩”三块,然后跳出“三家分晋”四字;先让“齐”字闪烁,然后变成红色,然后跳出“田氏代齐”四字。课本上很长的一段内容,用多媒体教学只需八个字就可以概括。
3.多媒体教学可烘托历史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脸
在传输情感信息方面,历史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多媒体具有丰富的素材,在潜移默化中将历史知识通过历史体验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有的老师在讲“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先让学生欣赏大型史诗性数字电影《圆明园》片段,之后又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和当今圆明园残景图片,学生由此既了解了历史,又加深了爱国情感和珍惜和平的观念。
4.多媒体教学可再造历史场景,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想象力
历史教学的难点之一是历史情景的再现,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想象力的培养比在其他学科的教学显得更为重要。计算机软件通过声、光、画各种动态表述及可参与性,强烈地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和思维,有助于再现历史,激发学生的历史想象力。例如,要引导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有利条件,教材中表述内容有限,学生无法感受,有的教师便设计了一组三维动画,有自转地球仪、帆船和指南针,还播放了郑和远航的场景、路线,准确而逼真地反映出昔日远航的盛况。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1.要注重三种教学模式的充分整合
其实,当前中学的三种教学模式各有利弊:传统的教学模式历经多年的积淀,自有丰富的遗产,它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述,辅助以挂图、模具等,能把某个复杂的问题讲得清楚透彻,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逻辑力量,简便易行;以幻灯机、录音机、投影仪、电视机、录像机等为代表的电化教育模式,虽然能把声、色、形与文字相结合,但在局部范围内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让教学变得繁琐和复杂;多媒体网络化教育模式,大大拓展教育和教学的资源,对学校教育和教学产生极大的影响,但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倾向于在历史课件制作和网络化教学中单纯追求形象直观动感和色彩而忽视学科内容,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得过滥,缺乏课堂板书、人性化讲解和身体语言动作,使教学变得刻板,脱离了教育本来的目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努力寻找历史课件与传统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三者在应用过程中互相补充,兼容并进,择优而从,方能相得益彰。
2.要正确处理教師、学生、课件三者之间的关系
有些人提出“机器代替人”的观点,认为今后的教学活动将不再需要教师。其实,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这是因为,首先,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而不是一种传输信息的机械活动。多媒体也只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有赖于教师的设计和组织。其次,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对学生能力和情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在训练学生的灵感、直觉和想象,在传授学生对科学的态度、精神和方法等方面,计算机更不能代替教师。总之,多媒体只是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师与课件的关系是主体与工具的关系。教师在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同时,不应该忘记自己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小兵.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现代信息技术[J].历史教学,2003(9).
[2] 丁 纲.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袁海波
[关键词] 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中学历史;课堂整合
以电脑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当今教育界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已经运用得十分普遍。但这种流行趋势的背后藏着一些隐患,教师对此不应“全盘拥抱”,而应理性思考其利弊,采取正确选择。
一、多媒体教学的相对优势
1.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通过图形、影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动静结合,让历史知识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改变了历史课堂面目,深受学生喜欢。例如,在八年级下北师大版《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时,针对学生对中国近代以来衣、食、住、行和生活习俗的变化缺乏感性的认识这一现状,教师可运用电教多媒体投影大量图片,如在服装方面,可以呈现从清代到改革开放后的各种服装,学生由此可深切感受到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体会到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2.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增加知识信息量,同时节约教学成本
多媒体的应用大大减少了教师花在板书上的时间,并且字迹工整美观,同时也扩了信息容量。据有关资料显示,多媒体教学可节省25%的时间,增加20%~30%的信息量,降低72%的教学成本。网上的资源浩如烟海,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可以极大地丰富所授知识。例如,在讲解《战国七雄并立局面的形成》时,将《春秋列国形势图》做成课件:先让“晋”板块闪烁,然后板块裂开,分成“赵”“魏”“韩”三块,然后跳出“三家分晋”四字;先让“齐”字闪烁,然后变成红色,然后跳出“田氏代齐”四字。课本上很长的一段内容,用多媒体教学只需八个字就可以概括。
3.多媒体教学可烘托历史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脸
在传输情感信息方面,历史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多媒体具有丰富的素材,在潜移默化中将历史知识通过历史体验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有的老师在讲“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先让学生欣赏大型史诗性数字电影《圆明园》片段,之后又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和当今圆明园残景图片,学生由此既了解了历史,又加深了爱国情感和珍惜和平的观念。
4.多媒体教学可再造历史场景,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想象力
历史教学的难点之一是历史情景的再现,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想象力的培养比在其他学科的教学显得更为重要。计算机软件通过声、光、画各种动态表述及可参与性,强烈地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和思维,有助于再现历史,激发学生的历史想象力。例如,要引导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有利条件,教材中表述内容有限,学生无法感受,有的教师便设计了一组三维动画,有自转地球仪、帆船和指南针,还播放了郑和远航的场景、路线,准确而逼真地反映出昔日远航的盛况。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1.要注重三种教学模式的充分整合
其实,当前中学的三种教学模式各有利弊:传统的教学模式历经多年的积淀,自有丰富的遗产,它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述,辅助以挂图、模具等,能把某个复杂的问题讲得清楚透彻,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逻辑力量,简便易行;以幻灯机、录音机、投影仪、电视机、录像机等为代表的电化教育模式,虽然能把声、色、形与文字相结合,但在局部范围内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让教学变得繁琐和复杂;多媒体网络化教育模式,大大拓展教育和教学的资源,对学校教育和教学产生极大的影响,但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倾向于在历史课件制作和网络化教学中单纯追求形象直观动感和色彩而忽视学科内容,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得过滥,缺乏课堂板书、人性化讲解和身体语言动作,使教学变得刻板,脱离了教育本来的目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努力寻找历史课件与传统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三者在应用过程中互相补充,兼容并进,择优而从,方能相得益彰。
2.要正确处理教師、学生、课件三者之间的关系
有些人提出“机器代替人”的观点,认为今后的教学活动将不再需要教师。其实,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这是因为,首先,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而不是一种传输信息的机械活动。多媒体也只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有赖于教师的设计和组织。其次,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对学生能力和情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在训练学生的灵感、直觉和想象,在传授学生对科学的态度、精神和方法等方面,计算机更不能代替教师。总之,多媒体只是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师与课件的关系是主体与工具的关系。教师在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同时,不应该忘记自己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小兵.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现代信息技术[J].历史教学,2003(9).
[2] 丁 纲.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袁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