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服装行业的知名案例,ZARA无疑是一个传奇,一个神话。ZARA实现了10-14天的反应型生产配送,国内大多数企业从接单到产品上市是90天时间;ZARA实现了10-15%的季前生产比例,而国内服装企业大多数是几乎100%的季前生产比例;ZARA每年有12000个新款,而国内服装企业最多在4000款左右,每个季度大约1000款;ZARA的库存周转率大约为每年11次,而国内服装企业的周转率大约3次;当然,ZARA的财务表现也非常好,在GAP等美国服装巨头几乎零增长利润的时候,ZARA的销售额几乎保持每年20%的速度增长。毫无疑问,ZARA是所有中国服装企业学习的榜样。
ZARA这种速度是在规模已经相当庞大的情况下取得的,目前ZARA销售额已经达到46亿欧元,仍然保持了这种速度。国内大多数鞋和服装企业,在几个亿规模的时候,尚能够快速反应;而当规模超过10亿,提升到20亿左右的时候,速度就慢下来,规模与速度成反比,规模越大,速度越慢。从这个角度看,学习ZARA还有很艰辛的路要走。
但是ZARA是服装行业的一个异类,他对于传统的供应链优化策略不以为然,他的大多数供应链策略与传统的思路相反,看起来近似疯狂。比如:零售服装也都争先恐后采取外包策略,ZARA却把几乎一半的生产自己抓住不放;ZARA保持了大约30%的冗余产能而不是将产能利用最大化;ZARA放弃了对规模经济的追求,采取小批量的方式生产和配送服装;ZARA不借助外部合作伙伴设计仓储分销物流,而是自己全包。ZARA就像一个善用砒霜治病的老中医,出神入化使用以毒攻毒的手法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学习他,却不能依葫芦画瓢的也使用砒霜去治病,弄得不好就出了人命。
那么该如何学习ZARA呢?《庄子·秋水》中曰:“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同样,为了不重蹈古人之覆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应该侧重学习的是ZARA的思想,而不是ZARA具体的行动。就像学习老中医治病,不是学习他如何用砒霜,而是学习他对人体经脉病理的理论,明白了基本原理,即使不用砒霜,也同样可以达到治病的效果。
首先应该学习的ZARA的小。ZARA的极速源于运作过程的小:高频率小批量接收订单,生产过程的小批量生产,小批量运输,小批量多批次配送。在ZARA的运营策略中,其精益生产的策略是一致的(ZARA的信息系统就是由丰田公司开发的,参考《哈佛商业评论》的ZARA案例介绍)。而精益的生产最基本特点就是多品种小批量,尤其是丰田的均衡化生产思想,为了追求更大地灵活性,人为地采取单件流运作,以每一辆车为一个生产批次,即使有成批的需求,也要拆分成很多批次。
小能够带来快:
* 如果订单批量大,则会导致过量库存以及需求满足降低:比如,一次下单下一个月需求的数量,则当市场需求变化的时候,产品就很难适应顾客需要,体现在需求适应上,就是快,同时也可降低滞销风险,
* 如果生产批量大:当生产产能用于生产A款产品时(不仅满足当前需要,还备货满足未来需要),则意味着B款的当前需求无法满足,为了快速满足市场需求,生产总是在生产市场最急需的各种款式,并且不多生产。
* 运送批量小:服装运营过程有多个环节,坯布、印染、缝制,以及中间环节之间的转运,发送到终端,总的反应时间是各个环节时间求和。如果要以经济批量配送,则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等待时间,延长了总的时间,也就失去了速度优势。
ZARA的策略:自己做大部分生产,在欧洲进行生产,自己建设大型配送中心,建设工厂之间的地下滑道,公交车配送方式,都是为了实现运作过程中的小批量。是因为小批量的运作实现了ZARA的快。
对于国内服装企业来说:可以不必自己建立生产基地,也不必自己建立物流设施,但是可以投资于运营中的“小”,只要采取的策略有助于小,就有助于提升供应链的反应速度。
哪些策略可以带来小呢?与供应商建立弹性的价格机制,与物流供应商形成伙伴关系,建立稳定的物流保障能力,建立稳健的信息系统支持大批量的订单处理能力。直接由终端门店或者代理商下单(会使得订单量变大,订数小,减少了订单处理环节,提升反应速度)。
国内大多数企业采取自有生产与OEM采购并存的方式,也有部分企业采取纯OEM采购方式运作。如何让OEM供应商能够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提升品牌企业快速反应能力?这需要品牌企业就OEM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成本进行合理评估,批量越小,生产转换越频繁,学习成本越高,生产成本越高。但是很多企业不愿意在OEM采购价格上做出让步,导致OEM配合程度降低,不能帮助品牌企业实现快速反应,甚至产能保障都可能出现问题。因为价格提升导致看得见的利益减少,快速的价值是无法衡量,且没有考核的。
ZARA对于快速反应带来的价值以及成本很清醒,虽然大部分都是自己生产,但是他的产品运作成本比竞争对手的仍然高大约15%。我们的服装企业在要求OEM加快反应速度同时,如何制定合理的价格机制是一个重点,需要对快速反应对企业的价值有正确的评估,毕竟,供应链上下游的合作是靠利益驱动的。
短是ZARA快速反应的另外一个基础。如果供应链环节很多,则不可避免导致反应时间长。ZARA的需求是从门店直接发出,店长负责订货,配送也是从配送中心直接配送到店。对于供应链上游,虽然生产步骤无法减少,但是ZARA通过对上游(布料生产以及印染)的控制使得整个供应可控。ZARA通过缩短供应链环节,加强上游环节的控制使得供应链能够快起来。
但是国内服装企业很少直接从终端下单,代理层级可能有2层甚至3层,不仅下单需要经过多个层次,货物的配送也需要经过多个层次,流程运作时间大大延长了。在流程变长的同时,也意味着需求发生变异。在对国内某鞋业供应链进行的分析发现,多一个业务层次导致了20%的需求量发生变异,即可能有20%的需求是不真实的。
对于供应链上游,国内企业则只关注对直接的OEM供应业务,还未对上游原料供应进行控制,最近和一些服装企业交流,已经在关注对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控制,并采取措施。
ZARA的短还在于流程执行过程:ZARA10-14天对于终端的反应,包含了产品设计时间。如果按照规范的流程先后次序执行,ZARA无论如何也不能在14天之内完成供应。ZARA在组织结构设计上以及办公场地布置上都充分关注了流程的并行,强调不同环节充分沟通解决问题。比如:ZARA通过设计师、生产计划采购人员团队在一起工作,加强团队面对面沟通,快速决策,使得针对某一款产品的评审、工艺技术保证以及材料供应等问题一次解决。而在国内的鞋服企业中,随着规模的扩大,业务的细分,这些职能被分布在不同的部门,并且按照固定的节拍运作,比如一年四次集中订货会,要解决相同的工作,需要时间以月计量,大大增加了流程时间。不改变业务内容,而改变沟通协作方式,以及处理的时间规则,国内企业在这方面还要很大潜力可挖。
明是信息透明。速度快是以信息明为前提,信息明的关键在于对未来信息了解更充分:在快速变化的时尚行业,对于过去数据的统计分析仅仅具有有限的参考价值,对于未来信息的分析传递成为致胜关键。就好比开汽车,如果对前面看得不远,肯定不敢开得太快。
ZARA的快依赖于供应链上下游对于未来信息的及时传递。所有的组织设计、运营流程、绩效衡量,甚至连办公室的布局都以方便信息沟通为原则。ZARA的设计制作中心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男装女装和童装,分别采取三类运营模式,虽然增加设计销售采购和生产规划人员,增加了运营成本,但是由于这种组织结构设计以及工作场所有利于信息传递,能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反应速度。
ZARA注重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来加强信息传递。掌上电脑被用于终端传递客户信息,传递的信息不仅仅包括订单和销售趋势那样的硬信息,也包括顾客的反馈和针对产品的反响信息。实时数据快速传递,加上ZARA缩短了供应链整体流程,大大降低了牛鞭效应对供应链需求产生的影响,降低滞销库存,使得季末打折大大低于同行水平。
值得国内企业借鉴的是:ZARA大量传递顾客偏好流行趋势等软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传递给需要这些信息的人:把服装面料需求变化的趋势传递给面料采购供应部门,把流行元素信息传递给设计人员,把顾客对产品偏好的趋势信息传递给生产计划部门等,虽然这些信息不能直接确定下单数量,但是对于后端的设计供应部门把握终端趋势有很大帮助。
POS终端是很多企业的数据采集工具,大多数企业用这个工具采集订单信息,其实在输入每一笔销售业务的时候,能够对购买者做一个简单记录就对后台的设计开发有很大帮助:购买人的性别、年龄段、特征类型,这些信息甚至不必问消费者,只需要根据售货员观察就可以得到。针对国内企业来说,可以首先实现对购买信息等硬信息的快速传递。对于销售周期为一个季度的产品来说,及时统计购买信息,对于快速补单至关重要。
ZARA坚信速度是服装企业成功的关键,并为此特立独行,闯出了一条新路。ZARA的策略是没有先例的,ZARA能够走到今天,可以说是对速度坚持不懈的追求,并在摸索中成功。而这种成功的关键,在于目标明确,实事求是地采用能够实现目标的所有策略方法,从大的资产投资策略到小的办公室布置方式,从建设地下滑道到挂在衣架上运输的策略等等。ZARA肯定还走过了不少弯路,只是不为外人所知,我们今天看到的,只是成功光环下的ZARA,而那些弯路,便很可能成为后来者的陷阱。
我们的服装企业与ZARA相比:规模不一样,定位不一样,发展的基础不一样,企业文化不一样,员工的知识能力不一样;所以ZARA的大多数快速反应策略对于很多国内企业只具有参考意义,ZARA的思想才是学习的关键。除了学习ZARA的核心思想之外,ZARA对于国内企业值得学习的还有两点,那就是:对于速度目标坚持不懈的追求,实事求是采用所有有益于速度的策略;即使这样说起来新新人类们可能感觉很土气,但是确是最能表达ZARA神话的精髓的一句话,也是最值得企业学习的。
ZARA这种速度是在规模已经相当庞大的情况下取得的,目前ZARA销售额已经达到46亿欧元,仍然保持了这种速度。国内大多数鞋和服装企业,在几个亿规模的时候,尚能够快速反应;而当规模超过10亿,提升到20亿左右的时候,速度就慢下来,规模与速度成反比,规模越大,速度越慢。从这个角度看,学习ZARA还有很艰辛的路要走。
但是ZARA是服装行业的一个异类,他对于传统的供应链优化策略不以为然,他的大多数供应链策略与传统的思路相反,看起来近似疯狂。比如:零售服装也都争先恐后采取外包策略,ZARA却把几乎一半的生产自己抓住不放;ZARA保持了大约30%的冗余产能而不是将产能利用最大化;ZARA放弃了对规模经济的追求,采取小批量的方式生产和配送服装;ZARA不借助外部合作伙伴设计仓储分销物流,而是自己全包。ZARA就像一个善用砒霜治病的老中医,出神入化使用以毒攻毒的手法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学习他,却不能依葫芦画瓢的也使用砒霜去治病,弄得不好就出了人命。
那么该如何学习ZARA呢?《庄子·秋水》中曰:“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同样,为了不重蹈古人之覆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应该侧重学习的是ZARA的思想,而不是ZARA具体的行动。就像学习老中医治病,不是学习他如何用砒霜,而是学习他对人体经脉病理的理论,明白了基本原理,即使不用砒霜,也同样可以达到治病的效果。
首先应该学习的ZARA的小。ZARA的极速源于运作过程的小:高频率小批量接收订单,生产过程的小批量生产,小批量运输,小批量多批次配送。在ZARA的运营策略中,其精益生产的策略是一致的(ZARA的信息系统就是由丰田公司开发的,参考《哈佛商业评论》的ZARA案例介绍)。而精益的生产最基本特点就是多品种小批量,尤其是丰田的均衡化生产思想,为了追求更大地灵活性,人为地采取单件流运作,以每一辆车为一个生产批次,即使有成批的需求,也要拆分成很多批次。
小能够带来快:
* 如果订单批量大,则会导致过量库存以及需求满足降低:比如,一次下单下一个月需求的数量,则当市场需求变化的时候,产品就很难适应顾客需要,体现在需求适应上,就是快,同时也可降低滞销风险,
* 如果生产批量大:当生产产能用于生产A款产品时(不仅满足当前需要,还备货满足未来需要),则意味着B款的当前需求无法满足,为了快速满足市场需求,生产总是在生产市场最急需的各种款式,并且不多生产。
* 运送批量小:服装运营过程有多个环节,坯布、印染、缝制,以及中间环节之间的转运,发送到终端,总的反应时间是各个环节时间求和。如果要以经济批量配送,则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等待时间,延长了总的时间,也就失去了速度优势。
ZARA的策略:自己做大部分生产,在欧洲进行生产,自己建设大型配送中心,建设工厂之间的地下滑道,公交车配送方式,都是为了实现运作过程中的小批量。是因为小批量的运作实现了ZARA的快。
对于国内服装企业来说:可以不必自己建立生产基地,也不必自己建立物流设施,但是可以投资于运营中的“小”,只要采取的策略有助于小,就有助于提升供应链的反应速度。
哪些策略可以带来小呢?与供应商建立弹性的价格机制,与物流供应商形成伙伴关系,建立稳定的物流保障能力,建立稳健的信息系统支持大批量的订单处理能力。直接由终端门店或者代理商下单(会使得订单量变大,订数小,减少了订单处理环节,提升反应速度)。
国内大多数企业采取自有生产与OEM采购并存的方式,也有部分企业采取纯OEM采购方式运作。如何让OEM供应商能够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提升品牌企业快速反应能力?这需要品牌企业就OEM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成本进行合理评估,批量越小,生产转换越频繁,学习成本越高,生产成本越高。但是很多企业不愿意在OEM采购价格上做出让步,导致OEM配合程度降低,不能帮助品牌企业实现快速反应,甚至产能保障都可能出现问题。因为价格提升导致看得见的利益减少,快速的价值是无法衡量,且没有考核的。
ZARA对于快速反应带来的价值以及成本很清醒,虽然大部分都是自己生产,但是他的产品运作成本比竞争对手的仍然高大约15%。我们的服装企业在要求OEM加快反应速度同时,如何制定合理的价格机制是一个重点,需要对快速反应对企业的价值有正确的评估,毕竟,供应链上下游的合作是靠利益驱动的。
短是ZARA快速反应的另外一个基础。如果供应链环节很多,则不可避免导致反应时间长。ZARA的需求是从门店直接发出,店长负责订货,配送也是从配送中心直接配送到店。对于供应链上游,虽然生产步骤无法减少,但是ZARA通过对上游(布料生产以及印染)的控制使得整个供应可控。ZARA通过缩短供应链环节,加强上游环节的控制使得供应链能够快起来。
但是国内服装企业很少直接从终端下单,代理层级可能有2层甚至3层,不仅下单需要经过多个层次,货物的配送也需要经过多个层次,流程运作时间大大延长了。在流程变长的同时,也意味着需求发生变异。在对国内某鞋业供应链进行的分析发现,多一个业务层次导致了20%的需求量发生变异,即可能有20%的需求是不真实的。
对于供应链上游,国内企业则只关注对直接的OEM供应业务,还未对上游原料供应进行控制,最近和一些服装企业交流,已经在关注对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控制,并采取措施。
ZARA的短还在于流程执行过程:ZARA10-14天对于终端的反应,包含了产品设计时间。如果按照规范的流程先后次序执行,ZARA无论如何也不能在14天之内完成供应。ZARA在组织结构设计上以及办公场地布置上都充分关注了流程的并行,强调不同环节充分沟通解决问题。比如:ZARA通过设计师、生产计划采购人员团队在一起工作,加强团队面对面沟通,快速决策,使得针对某一款产品的评审、工艺技术保证以及材料供应等问题一次解决。而在国内的鞋服企业中,随着规模的扩大,业务的细分,这些职能被分布在不同的部门,并且按照固定的节拍运作,比如一年四次集中订货会,要解决相同的工作,需要时间以月计量,大大增加了流程时间。不改变业务内容,而改变沟通协作方式,以及处理的时间规则,国内企业在这方面还要很大潜力可挖。
明是信息透明。速度快是以信息明为前提,信息明的关键在于对未来信息了解更充分:在快速变化的时尚行业,对于过去数据的统计分析仅仅具有有限的参考价值,对于未来信息的分析传递成为致胜关键。就好比开汽车,如果对前面看得不远,肯定不敢开得太快。
ZARA的快依赖于供应链上下游对于未来信息的及时传递。所有的组织设计、运营流程、绩效衡量,甚至连办公室的布局都以方便信息沟通为原则。ZARA的设计制作中心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男装女装和童装,分别采取三类运营模式,虽然增加设计销售采购和生产规划人员,增加了运营成本,但是由于这种组织结构设计以及工作场所有利于信息传递,能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反应速度。
ZARA注重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来加强信息传递。掌上电脑被用于终端传递客户信息,传递的信息不仅仅包括订单和销售趋势那样的硬信息,也包括顾客的反馈和针对产品的反响信息。实时数据快速传递,加上ZARA缩短了供应链整体流程,大大降低了牛鞭效应对供应链需求产生的影响,降低滞销库存,使得季末打折大大低于同行水平。
值得国内企业借鉴的是:ZARA大量传递顾客偏好流行趋势等软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传递给需要这些信息的人:把服装面料需求变化的趋势传递给面料采购供应部门,把流行元素信息传递给设计人员,把顾客对产品偏好的趋势信息传递给生产计划部门等,虽然这些信息不能直接确定下单数量,但是对于后端的设计供应部门把握终端趋势有很大帮助。
POS终端是很多企业的数据采集工具,大多数企业用这个工具采集订单信息,其实在输入每一笔销售业务的时候,能够对购买者做一个简单记录就对后台的设计开发有很大帮助:购买人的性别、年龄段、特征类型,这些信息甚至不必问消费者,只需要根据售货员观察就可以得到。针对国内企业来说,可以首先实现对购买信息等硬信息的快速传递。对于销售周期为一个季度的产品来说,及时统计购买信息,对于快速补单至关重要。
ZARA坚信速度是服装企业成功的关键,并为此特立独行,闯出了一条新路。ZARA的策略是没有先例的,ZARA能够走到今天,可以说是对速度坚持不懈的追求,并在摸索中成功。而这种成功的关键,在于目标明确,实事求是地采用能够实现目标的所有策略方法,从大的资产投资策略到小的办公室布置方式,从建设地下滑道到挂在衣架上运输的策略等等。ZARA肯定还走过了不少弯路,只是不为外人所知,我们今天看到的,只是成功光环下的ZARA,而那些弯路,便很可能成为后来者的陷阱。
我们的服装企业与ZARA相比:规模不一样,定位不一样,发展的基础不一样,企业文化不一样,员工的知识能力不一样;所以ZARA的大多数快速反应策略对于很多国内企业只具有参考意义,ZARA的思想才是学习的关键。除了学习ZARA的核心思想之外,ZARA对于国内企业值得学习的还有两点,那就是:对于速度目标坚持不懈的追求,实事求是采用所有有益于速度的策略;即使这样说起来新新人类们可能感觉很土气,但是确是最能表达ZARA神话的精髓的一句话,也是最值得企业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