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开采茶戏的调查与研究

来源 :神州民俗·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fenha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封开采茶戏,来源于本地民间小调,大量运用民间俗语、歇后语,通俗易懂、风趣诙谐,是区域性极强的地方剧种。作者通过实地的调研,挖掘、总结和分析封开采茶戏的基本现状问题,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的探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封开采茶戏 调查 保护
  为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要求各地方和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1]。有关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2007年,封开采茶戏列入肇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前,它的生存状况如何?本文就当下现存的基本问题,谨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参考和建议。
  一、基本内容与特征
  封开采茶戏以茶文化为内容而发展形成的民间戏曲类型。它是“民间茶农采茶叶时所唱的采茶歌与民间舞蹈结合所形成的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2]。”用地方语言演唱,演员以“生、旦、官、丑”等几种基本类型,“生、旦、丑”每个行当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生行主要以书生居多,也有老生、娃娃生等。书生常表现活泼可爱的有志青年,表演唱、做、念、舞并重。旦行分花旦、正旦、老旦、摇旦四类。花旦常演载歌载舞的戏,表演敏捷优美,俏丽可爱,唱、做、舞并重;正旦言行稳重,举止端庄,以唱、做见长;老旦所饰人物有白发持杖的婆婆和一般老妇人,性格多样,均以唱、做为主;摇旦又名丑旦,多饰泼辣的店二嫂、媒婆和巫婆等人物,表演重念白和做功。丑行分正丑、烂丑、褶子丑三类。正丑所饰人物多为农民和各种职业的劳动者,有老有少,性格各异,均为喜剧中正派人物,表演诙谐滑稽,唱、做、念、舞并重;烂丑多饰演不务正业之辈,喜怒无常,言行滑稽,以念、做见长;褶子丑又名长衫丑,所饰人物多是较有身份者。官行所饰人物多为年纪较大、地位较高的正派或反派人物,以此有别于生行,动作庄重,注重唱功。采茶戏曲牌比较丰富,民间艺人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不断吸取民间小调、山歌、粤剧的曲牌及音乐,具有多元性,乡土气息浓厚。
  二、分布区域及其基本地理环境
  封开采茶戏广泛流传于粤西肇庆封开县以及相邻的广西梧州、贺州一些地区。封开县地处粤西边陲,西江、贺江汇合处,是两广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在历史上,作为交州刺史部驻地的广信县,也是汉、壮、瑶各民族的聚居地,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频繁交往和相互交融,使封开蕴藏着大量民间文化,因而成为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三、历史源流
  封开采茶戏于清代中期至清代末年从广西传入封开,采茶戏与盛产茶叶有关,每逢谷雨季节,劳动妇女上山,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以鼓舞劳动热情,这种在茶区流传的山歌,被人称为“采茶歌”。民国时期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与当地方言和曲调融合,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发展成熟成为戏曲中的独立剧种。在20世纪60-70年代的“文革”期间,封开采茶戏不但没有被当作“毒草”、“四旧”被除掉,反而因当时文化生活的单调而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当时还改编演出了样板戏《沙家浜》、《红灯记》、《奇袭白虎团》等,深受群众欢迎。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经历了短暂的繁荣之后又开始衰落。2007年封开采茶戏列入首批肇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现状、问题及分析
  封开采茶戏曾广泛分布于封开各乡镇,而目前仅有大洲镇保持有业余采茶剧队且常年开展活动,其中,以卢灿荣、莫祝华等的民间采茶剧队较为活跃。近年,在我国广泛展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环境下,挖掘整理采茶戏资源、保护代表性传承人、完善基础设施等一系列积极的保护工作使封开采茶戏的生存现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问题依然存在,形势依然严峻:
  (一)封开采茶戏资源流失严重,处境尴尬。
  封开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人员进行封开采茶戏的挖掘整理,召开采茶戏研讨会,使抢救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封开采茶戏的大多分散存留或留传于民间,随着文化生态区环境的剧变,珍贵资源的流失无可避免。同时,随着岁月的流逝,本来就传世不多的采茶戏由于艺人的老逝,技艺失传,加剧了有限资源的流失。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渐渐失去原有的生存土壤和社会环境,逐步走向消亡的困境。正如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所说:“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
  (二)现代文化多元化,人才流失,面临传承危机。
  民间小戏是民间智慧和艺术才能的表现,也是人民生活境遇和喜怒哀乐最纯真的反映[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娱乐方式日益增多,采茶戏演出的基本是古装戏,年轻观众不多,演出市场小,除了民俗活动的演出,主要是一些村屯群众集资的请演,也偶有个人邀请的。同时,在经济浪潮的刺激下,采茶戏班因缺乏演出市场已经解散。现在部分采茶戏艺人或下海经商或转行其他放弃此业, 而由于收入低微,年轻人不愿传习,宁愿到珠三角去打工,现有戏班中几乎都为中老年人,缺乏年轻力量,传承人才的培养形势严峻。部分造诣较高的艺人老逝,使得有些技艺难以传承,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层,相关的技艺资源也随之不断消失。目前,封开县采茶剧团除卢灿荣和莫祝华二位艺人以外,仅有少数演员略懂封开采茶戏,其余有一些零散分散在民间的艺人,也大多年老体衰,传承危机凸现,后继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三)保护机制建设尚不健全,专项资金投入不足。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和省已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但整体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封开县政府部门在政策上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对于当前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所起到的作用极为有限。目前保护机构缺编制、专职人员,资金上的缺乏尤为明显,亟需进一步完善、落实政策措施,加大保护力度。
  总的来说,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封开采茶戏的保护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受到文化生态环境剧变、保护机制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等问题的影响。从整体来看,对于封开采茶戏的保护,认识有待提高,机构有待健全,队伍亟待增强,经费亟待增加,政策必须提升,措施必须落实。   五、对策
  针对存在的现状问题,建议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保护意识。
  2011年6月1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实施,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原则,广大干部必须充分认识保护民族文化的深刻意义,做好示范带头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让广大民众了解封开采茶戏的价值和保护的重要性,唤起群众的文化自觉,增强他们的保护意识是做好保护的有力保证。
  (二)继续加强普查、整理、保存、研究和传播。
  封开采茶戏广泛分布于民间,文化单位要有明确的普查、复查、整理归档、录入保存等步骤,充分发挥学术研究的指导作用。利用“文化遗产日”、“民间艺术节”等平台进行系列宣传活动,精心策划、组织开展遗产资源介绍、遗产实物展、保护成果展、艺术展演等宣传活动。组织报社、电视台和网络等各类媒体进行报道宣传,同时还可以出版有关书籍,以此进行广泛有效的传播。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保护传承机制,培养、壮大传承队伍。
  建立完善专门的保护工作组织机构,组织一批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专职队伍。加大培训力度,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封开采茶戏保护工作人才培训体系。传承人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和精湛技艺,是肩负着传承重任的特殊人才群体,保护封开采茶戏首先要把更多民间的传承人纳入保护对象,加大对现有传承人的保护力度,提高传承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激励各级艺人特别是民间老艺人招收传承人,使封开采茶戏的传承得到基本保障,最终实现继承和发扬。当前,学校教育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对封开采茶戏进行收集和整理,将教学、科研、传承融为一体,使其有序地融入校园、走进课堂,一方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拓展学生知识面,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他们更好地参与保护传承的积极性,促进动态传承。
  (四)加强文化生态区的保护和利用,实现保护与发展相协调。
  民族传统文化都有其特定生态背景,要保护好封开采茶戏的资源和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就要善于抓住国家服务“三农”,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将封开采茶戏保护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中。在进行这些地区的农村建设时,可以把有关的传习点、展示场地等的建设结合在其中,也可以建立文化生态区对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并且作为一种示范,以点带面,促步推进,使封开采茶戏传承下去。
  从保护找发展,以发展促保护。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生活的特性本身注定了其不断发展的特点,加强文化生态的保护,应该同时进一步促进封开采茶戏民间的创新,融入时代元素,使传统经典增添时代的活力,不但有利于拓展演出市场,也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保护的可持续。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也是珍贵的旅游资源,以保护为前提,逐步把封开采茶戏的开发利用与区域内广信文化等丰富的自然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巧妙融合,增强特色、丰富内涵。这种融合,既可以丰富景点的内容,对旅游业是锦上添花,也是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极好途径。
  结语
  保护封开采茶戏,对其存在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去发现,与此有关的对策也需要进一步地研究。作为一项持续长久的工程,保护工作必须全面、深入地开展,要积极解决问题,不断把工作推向前进,才能最终实现传承与发展,促进祖国传统文化的弘扬,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
  [2] 张紫晨.中国民间小戏[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
  [3] 杨红.乡俗礼仪中的民间戏班研究[J].中国音乐学,2005(3)。
  作者简介:叶清(1972 —),男,大学本科,群众文化馆员,研究方向:美术。08年获得广东省非遗保护工作先进者个人称号。现任封开县文化馆副馆长。
其他文献
几千年来,临高人民在复杂的历史环境中孤守着祖先的语音,坚守祖先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形成了临高人倔强好胜、坚强不屈的禀性。  多黑都有人走路  “多黑都有人走路”是一句俗语,它是指不管在多么糟糕的情况下,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不管多么艰难和危险也都会有人尝试和挑战。这句话在明代的《王桐乡告御状》中被演绎得淋淋尽致。  王佐的相关事迹可见于《光绪·临高县志》等史料,因为所居乡里多刺桐,因号桐乡。任官高州
期刊
古镇黄龙溪在千年茶风滋润下倍显淳厚。清风拂去了尘埃,密若鱼鳞的青瓦带着新雨后的洁净,历经百年的明清古楼散发出历史的沉香。千年的老街,幽幽深深弯弯曲曲,宛若穿越时空的隧道。百年老店,蓝底白字的酒旗,古色古香的店招,乌黑发亮的门板,每一处都烙着文化的痕迹。千年的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黑黝,轻轻抚摩,它似乎有玉石般的温润。  古镇黄龙溪在千年茶风滋润下倍显淳厚。清风拂去了尘埃,密若鱼鳞的青瓦带着新雨后
期刊
[摘 要]民间艺术冠以“民间”而定格,具有地域性的差别,也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特点。有别于宫庭和学院派的规范性。民间艺术泛指各地的民间手工技术和表演艺术。民间手工技术指劳动人民制作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的传统技术,基本上是人们用手工制作或半机械制作的生产技术。包括书、画、雕刻、编织、纺织、刺绣、剪纸、花灯、建筑竹木工艺、小食制作等等。民间表演艺术则指人们为了舒缓疲劳和愉悦心情的表演技艺。包括讲故事、唱山
期刊
提起海南美食,很多人都会想到文昌鸡、加积鸭、东山羊、和乐蟹——海南“四大名菜”,无一例外都是山珍海味。然而,偏居海南一隅的临高县,一个小小的多文镇里,一个小小的头神村,种植一种极其“普通”的蔬菜,却走上了明清宫廷贵族和周恩来总理招待美国总统尼克松的餐桌上。因此,这种蔬菜不仅是“贡品菜”,也被称为“总统菜”。  这种普通的蔬菜,就是如今普通人家也经常吃得上的家常蔬菜——空心菜。  为何这种极为普通而
期刊
其实,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或许就静静地安居在某座青山之下,某条河溪之泮,我们不必趋之若鹜,只需在某个轻纱薄雾的清晨,驻一支瘦竹竿,在朝露与晨曦间,涉水踏青,像去寻访某位在此东篱采菊的老友……  ——编者  初见长溪  长溪村地处婺源西北部,属高山区。  走出县城,一路上忽而见到参天的古树。路的一侧是深深的峡谷,峰峦迂回,放眼望去,远远近近都是色彩斑斓的世界。路的上空,完全被密林遮蔽得不见天色,像是
期刊
那是镶嵌在天山半腰的羊脂玉玺,那是缠绵在绿山蓝水的亘古恋曲,那是萦绕蒙古包的温暖敬酒歌:“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  清凉塞湖湖畔  七月中旬,一大早车就上路了,直奔“西来异景,世外灵镶”的赛里木湖。  在蒸腾着徐徐干浪的无垠大漠,戈壁中一路西驶近680公里后,汽车缓缓进入天山山脉,山高乌云起,小雨滴在风挡玻璃上碰出成网的细水痕,当车转出一个上坡大弯后,赛里木湖骤然跳进了视线,浩淼幽蓝的湖
期刊
[摘 要]在玉石雕刻技艺中,有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有全面开花,即把整件材料每一个方面都实施雕琢;有小件分料、分色、俏巧,精雕细琢,充分体现出石料的材、质、色、工,其中上乘的质料,此法适合雕刻花件和饰件,以体现出它们的美态;还有局部雕刻。主要是根据原料的质地、颜色、肌理、动态的不同特点进行设计,在保留材料原有皮壳和自然型态的同时,在适当的部位进行精致的刻画,没有雕刻的部分与有雕刻的部分浑为一体,简单
期刊
6月27日—30日,由中国家具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红木家具精品品鉴会”将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盛大启幕,以中国家协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单位、观察员单位为主力军,来自中国红木家具一线品牌的强大阵容,将在京城古典家具爱好者们的密切关注之下隆重登场。  首届红木家具精品品鉴会上,以一款“檀雕花鸟顶箱柜”斩获“神品”大奖而光芒四射的国内知名古典家具品牌——太兴家具,在本次精品品鉴会上将有
期刊
[摘 要]安东尼奥尼,以《奇遇》(1960)、《夜》(1961)、《蚀》(1962)“情感”三部曲奠定了西方现代主义电影大师的地位。对于中国人民,最初熟悉他是因为1972年纪录片《中国》的拍摄及对其展开的批判。而很少有人真正看过这部纪录片,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从有关安东尼奥尼与纪录片《中国》相关资料的整理中,能够从另一个面向理解这位始终关注自我内心世界的不朽导演及其作品。  [关键词]安东尼奥尼
期刊
[摘 要]宗教信仰深刻影响着人的心理与活动,人类因为各种原因而崇尚神明。佛山地区对祖庙的北帝崇拜已延续近千年,形成了完整的神明崇拜系统。本文以此为例,探究在北帝信仰下的心理机制及其社会心理功能。  [关键词]北帝 宗教心理 祖庙  一、关于宗教与信仰  宗教最初起源于人类文明的原始时代,是人类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不可理解及无法驾驭而产生的一种意识现象,是人类对于支配人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心理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