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代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史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r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民族具有着五千年文明史,一直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的进步而源远流长。丝绸之路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带,其历史属性决定了丝绸之路亦属于我国一项重要的古代文化艺术遗产,有史以来其即定位在中国与他国交流的重要渠道。在盛唐时期,丝绸之路更凭借着深邃的精神内涵而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为后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浅谈唐代丝绸之路的中外文化交流史,以期能够为此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唐代;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历史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国与国之间的多元交流更是国家建设的必要之举。时至今日,国家的竞争力已经不再局限于经济层面,文化建设亦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丝绸之路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艺术遗产,历史进程赋予了其浓厚的中华特色文化主义,其所涵盖的范围更是涉及到了考古、历史、地理以及文艺与文化等诸多领域,对于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盛唐时期的丝绸之路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该时期也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最为鼎盛的时期,包括当时我国西部民俗文化与戏剧文学、道教和佛教等均借此打下了稳固的传播基础,成为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根基。
  一、唐代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
  分析历史可知,中国古代中西域的交通始于汉代时期,也就是丝绸之路的由来。到了唐代,盛唐的繁荣格局打开了中国的对外大门,中外交流由此进入了空前的鼎盛时期,使节交换、贸易往来等多种形式并存的中外文化交流成为了盛唐时期的一大亮点,使得当时中国的物质、艺术、科技等均得以在世界广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也在异域文化的交互作用下绽放出了新的色彩。而这种格局的形成则需要归功于丝绸之路。唐代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
  一方面,物质文化的交流主要体现于物质的交互性层面,当时中国中原的诸多产物传入西方,包括丝绸、农作物与纸张等。到了中唐与晚唐时期,以物易物的主要贸易产物为绢马。对此,现有诸多的考古文献当中均有记载。同时随着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深化,外来物质也开始大量流入中国,外来物质承载着外来文化成为了驱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更新的动力,包括马匹、农作物以及金属器皿、熏香宝石、犀角等等。
  另一方面,文化艺术的交流实为丝绸之路所带来的重要成果,从内涵上看,丝绸之路的精神倡导根植于本土而后“博采众家之所长”,这种对外来文化“海纳百川”的精神实为丝绸之路的精神本质。西域文化作为当时的西方文化,自然具有着相应的特征,也较为典型,包括舞乐意识和绘画艺术等等,对于当时中原汉文化的影响也就无可替代。
  二、唐代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首先,回流性特点。一方面,在当时,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态势空前繁荣,而文化交流的目的不外乎是为了传播,受到地域性特征的影响,使得经由丝绸之路传播的产品具有着明显的新异丰富特征,中国与西域产品的技术和材料等均具有着必然的差异性,也就决定了中国外流产品在回流之后反而为产品的创新打开了新的出路;另一方面,这种文化回流对于中国的影响更多地在于有效促进了当时唐朝中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并且在当时中下层社会的渗透,致使更多更为先进的生产技术逐渐下移,对当时整个社会的生活亦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其次,双向性特点。在历史的长河中。所有的国家均是由不断地交流获得发展的动力,营养的吸收亦源于此。无论是哪方面的差异,在不同国家当中均必然存在,丝绸之路的中外文化交流鲜明的特点即在于文化交流的双向性。除了异域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之外,当时中国的文化也借丝绸之路对西方国家造成着强势的影响,包括蚕种、金币甚至于“四大发明”均借丝绸之路于唐代时期得以“走出去”,在一定程度上夯实了西方国家启蒙运动与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三,本土化特点。在唐代时期,西域文化虽具有着一定的典型性,但也不外乎是多元文化交融的成果。而丝绸之路又同样具有着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一片荒芜当中开辟出一条路,为当时中国西域文化的传播打开了畅通的渠道。但随之出现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本土文化艺术的创新致使文化艺术创作的雷同现象加剧,对于唐代文化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来说实为巨大阻碍。自古以来,我国西域地区就是重要的文化聚集地,开放性成为了西域文化的重要标志,历经多年形成了明显的本土化特色,而在唐代的丝绸之路时期,中国文化艺术对外渠道的构建,使中国本体的文化艺术特色更加鲜明,成为了基于本土文化进行创新的重要基础素材。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丝绸之路在唐代时期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由此成为我国重要的古代文化艺术遗产。在新时期,新丝绸之路的复兴又必将作用于我国文化与经济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燕靖.中古时期我国跨文化交往的历史书写——以唐代中外设计文化交流为主线的考察[J].创意与设计,2015(01):17-31.
  [2]張志刚.文化回馈:人类文明交流的新境界——以“佛教中国化”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32-38.
  [3]许清章.《中外文化交流史》述评——兼谈唐宋元三朝代中国与伊斯兰文化的交流[J].东南亚纵横,2015(12):84-88.
其他文献
摘 要:《老人与海》为中篇小说,创作于1951年,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在古巴完成的小说,也是海明威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老人与海》为海明威带来了巨大的荣誉,凭借此部作品,海明威不仅获得了1953年美国的普利策奖,还获得了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因此,《老人与海》这篇中篇小说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研究《老人与海》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体会作品所体现的情感。  关
期刊
摘 要:制药无公害茶叶生产的主要因素是茶园中的病虫草害,通过对病虫草害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在茶叶生产中初步形成一套可操作的无公害茶园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主要阐述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性措施。  关键词:沙溪乡;茶园;防治技术  综合防治是把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予以协调,是充分利用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的作用组建良性生物链、保持系统内生物之间平衡、稳定和
期刊
理想信念是医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紧张程度不断升级的医患关系,给当代医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诸多困难和挑战,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给医学生理想
摘 要:“无为而治”是循道而为的政治理性;是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政治智慧;是守清净、不扰民的政治艺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和“返璞归真”这三个既层层递进又互证互补的过程是老子政治哲学思想的核心,展现了圆融自洽的理论风貌。  关键词:无为而治;道法自然;返璞归真;小国寡民  老子通过“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返璞归真”这三个既层层递进又互证互补的过程,展现了圆融自洽的理论风貌。在充分认识自然的完善性
期刊
一  “爸,爸爸!醒醒!”细微的稚嫩女声从远方袅袅传来,转眼又被漫天的黄沙覆盖,消失在厉风呼啸中……  “啪”,一个利索而响亮的巴掌终于把我从噩梦中拽了回来。看着莲儿K609紧张得泪水直流,我才发觉自己已面色惨白,汗如雨下。  “爸爸,你不要再用自己做实验了!”机械声带略带嗡嗡声,我把它听成了颤抖的娇弱声线。  “别怕,莲儿,我没事儿。”我温和的拍拍她的脸蛋,幸亏硅胶的材料不会被“泪水”浸染。我摇
期刊
摘 要:《追风筝的人》自出版以来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全世界引发了大范围的讨论。书中的男主人公阿米尔自小生活在阿富汗,由于宗教、战争等问题,经历了诸多坎坷,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故事的发展,阿米尔也在不断的成长。对此,笔者将从成长的角度来解析本书,研究阿米尔的成长之路,希望能够借此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成长小说;追风筝的人;阿米尔  卡勒德·胡赛尼是著名的阿富
期刊
摘 要: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爱应在细微之处,应在点点滴滴。作为一名教师教育学生首先要有爱心,要循循善诱,时刻尊重、信任学生,不能一味地指责批评,否则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只有理解体谅孩子,爱护孩子,才能在教育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那片桃林。  关键词:教育;爱;钥匙;沟通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门上,一根铁棍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将它打开。钥匙来了,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