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生成”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123w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中,我们对发生在课堂生成的潜在价值往往熟视无睹,致使身边许多生成的教学资源流失.有的冷漠处置,有的蜻蜓点水,有的束手无策,面对学生的问题,不能进行价值判断.有的在公开课中的生成牵强,在平时教学中的生成要么落花有意或者花自飘零,甚是可惜.
  一、挖掘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首先,通过巧问促趣,引导学生参与.可以设计巧妙的问题,创设悬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动机,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
  例1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0,1),求函数
  g(x)=f(x+a)+f(x-a)的定义域,其中a<0.
  有学生板演时解答如下:要使f(x)有意义,x必须且只需满足:
  0  0  由①+②得,0<2x<2,即0  所以函数g(x)的定义域为(0,1).
  对于这种解法,有的学生感到奇妙,其实要不是该学生的“创新”,我们也未发现有如此“可爱的错误”,这是一个难得的教学资源.
  其次,通过启发学生质疑,促进学生参与其中.质疑问难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推动力.由于情景诱发、师生彼此接纳、理解,学生潜能可得到充分发挥,体现出多元智力,此时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就可能成为教育、鼓励学生的个体资源.
  最后,鼓励学生解疑,只有学会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学生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我们要把解疑权交给学生,发动学生谈论交流,互相解疑.
  二、善待生成,根据需要及时的调整预设
  教师的预设不可能一成不变,教师在面对一些问题时也往往会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导致了对预设存在不足,而学生有会有一些独特的见解,所以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生成.这种在教师预设之外的生成,就需要我们充分的进行挖掘和利用,及时调整自己的预设,通过指导,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已知x,y,z均为实数,求证x3+y3+z3≥3xyz,当且仅当x=y=z时等号成立.我们不妨这样预设:此不等式用类比a2+b2≥2ab的证明来求解,运用比较法,进行因式分解或用完全平方和的形式.但在实际运用中,很多学生难以准确证明.只能参照现成的答案或听教师分析,有的学生可能会这样认为:学过导数以后,可用导数来证明不等式,这个方法不是很好吗?此时教师就应该及时的加以点拨:如果用导数来证明不等式,需要构造函数,把它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问题.而题中有三个字母元素,就需要利用“主元”来构造函数,请大家试一试.不妨在最后给学生补充一个练习.例如,已知a,b,c,d∈(0,1),求证abcd>a+b+c+d-3.这样就给学生留下了思维延伸的空间,保持他们继续探究的欲望.
  三、预设生成,在迁移与拓展中生成
  预设成功的案例在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等方面有可取之处.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课前教师解读课程标准,并能依据学情设计出教学方案,这是教师应该做的工作.迁移变换是指在原问题上进一步进行挖掘,对一个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他们举一反三,拓展思路.如果教学仅局限于解决这一个问题,就会形成教学的封闭,而问题的迁移变换会促使生成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例2设O是三棱锥S-ABC的顶点S在底面上的射影,O为△ABC内心的充要条件是三棱锥的三条斜高相等.对这个问题可作这样的变式:
  变式1:在相同的条件下,O为△ABC内心的充要条件的其他等价形式有:
  (1)三棱锥的三个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相等;
  (2)三棱锥的每一条侧棱与其共点的底棱所成的角相等;
  变式2:在相同条件下,O为△ABC垂心的充要条件有:
  (1)三棱锥的三个侧棱相等;
  (2)三棱锥的三个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相等.
  变式3:在相同条件下,O为△ABC垂心的充要条件是三棱锥的对棱相互垂直.
  对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可以让学生触类旁通,使他们进行类比,把与之相关的问题研究得十分透彻.通过演变,可使学生处于愉快的探索状态.举一反三的生成性教学,其内在的逻辑性,就是引导学生不断地探寻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使教师课前的精心预设得以充分体现,在精彩的生成中完成预设.
  四、调节预设,呵护生成情境
  生成是动态的,再充分的预设也与课堂实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机智.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实施中,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不断捕捉、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的资源,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当教学活动不能按照预设展开时,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节乃至放弃教学预设,创造出新的推动教学动态生成的教学流程,使教学富有灵性.例如,在教学“二面角的平面角”后,就要求学生在二面角的模具画出该二面角的平面角,并请学生自己来讲解,许多学生都高兴地讲解,并展示自己的作品,但有一学生在二面角的模具画出一个平面角,针对这种画法,不能简单地对其进行对与错的评判,而是巧妙地借用这一生成性资源进行生成指导,向学生提出“为什么角的两边一定要与棱垂直呢?”他们陷于反思之中,这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量角器及活动角通过变化活动角与二面角的棱的位置关系,测量、观察这些角的变化规律.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学生终于找到规律、认识到用一个垂直于二面角的棱的平面去截两个半平面,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分别是两条射线组成的平面角的大小确定,而当我们随意用一个平面去截两个半平面,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组成的平面角的大小不确定,这样就难于刻画该二面角的大小.这样把问题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探究中不断修正,正确地认识在探究中逐渐生成,使他们逐步理解“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的合理性.
  总之,课堂生成资源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正视课堂教学中突发的每一件事,善加开发,求同存异,尊重个性,使课堂因“生成”而更加精彩.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生处在学习活动的特殊阶段,既有能动、主动探知实践的积极一面,又有被动、畏惧、懈怠的消极一面.如何“扬”积极能动之“长”,“避”消极懈怠之“短”,培养初中学生能动学习情感,成为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作者根据新课改目标要求,结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简要论述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动性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能动性;培养策略  学生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学习进程的深入推进,需要
期刊
摘要:新时期的教学宗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实验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  一、当前实验教学的现状  1.教师认识还没有到位.尽管新课程教学改革多年,但物理毕竟是中考科目,不少教师还是担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在实践的教学中,尽管比以前加大了实验教学的力度,但离新课改的要求还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学实验要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等能力是新课程的理念.本文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等方面提出几点看法,以供交流.  关键词:化学;实验;探究;能力  一、探究性实验的界定  课程标准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强调“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这些新的理念都
期刊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定律定理的形成都是由实验总结而来的.现行的教材对实验都是总结性的,这对学生的自我动手、动脑能力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再加上科研教学对实验也是不够重视,导致学生自我实验、探索少能力差,在考试中实验类的题目丢分率高.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教育、教学中长期探索的话题.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判断得出结论的能力,结合实际分析原因.  关键词:物理实验;自主创新;自
期刊
摘要:经过现代教育环境的变革,高职数学应选择恰当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优势发挥到最大化,用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1  ].本文以高职数学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思考为研究中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优化探索数学现代化教学.  关键词:高职数学;必要性;作用机制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必要性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仅可以将语言文字更加生动、直观、精炼的激起学生的学习
期刊
摘要:小学生由于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对于课堂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也还不够,另外加上数学的抽象性,也就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好数学的难度,因此需要教师采用一定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积极思考问题,并结合数学的发现问题,验证假设和及时纠正错误的研究流程,来对小学生的数学进行教育,本文主要探讨数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方法;应用  一、数学问题研究的思路分析  一般而言,数学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能局限于枯燥、严肃、机械的小学数学课堂,而是应追求平等、和谐、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很多数学教师也一直努力打造“趣味化的数学课堂”,然而在具体教学中又不知道该从哪个角度进行.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从课堂的多角度来谈谈自己对“趣味化”数学课堂的点滴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趣味化;数学课堂;游戏  有一本教育书《左手教育,右手游戏》,提出用活泼的游戏启发学生,用活力的氛
期刊
思维定势是指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的现象.思维定势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某一认知方式进行思维,重复的次数越多,越有效,那么,在新的相似情境中就会优先运用这一方式.这是一种不甚自觉发生的行为.它是思维的“惯性”现象.  心理学中“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与解决问题.在物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思维定势存在
期刊
摘要:高一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对于刚入学的高一新生而言,能否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很关键,适应得好则能为今后的学习和高考打下好的基础,适应得不好就会出现成绩滑坡,让自己陷入被动甚至会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的学习.  关键词: 培养兴趣;主动获取知识;衔接  一、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初高中的不同  1.初高中教学目标和要求不同  初高中化学教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教
期刊
摘要:新课改已经实施了十多年,然而在升学率、平均分等影响下,部分教师用的还是“填鸭式”教学方式,带着学生在“题海”中翻滚,学生被动厌学情绪有升级迹象.“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若对学习有较浓的兴趣,其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也会得以体现,教与学的效率都会得到提高.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对初中化学学习的兴趣谈了笔者的体会.  关键词:兴趣;实验;生活;关注;肯定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