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工作场所与生活场所分隔开来,工人阶级妇女最早离开家庭进入工厂做工,承受着繁重的社会劳动和家务劳动的双重负担。但是,由于柔弱、顺从的“家庭天使”是当时英国社会所推崇的妇女形象,女工进入工厂工作只是被迫而为,并非是为了寻求经济独立和自我解放。因此,这些女工走出家庭,进入社会从事工作,并没有对她们的社会和家庭地位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这些最早走出家门的妇女也并未因为外出工作而改变其原来的处境。
【关键词】:工业革命;英国;工厂女工;命运
18世纪60年代发轫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一场彻底改变社会经济结构和人类生活面貌的变革。在这一工业化进程中,技术不断革新,出现了很多新的成就。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使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深刻变化,其影响也渗入到社会和家庭领域,被卷入这一变革潮流里的英国工厂女工,其命运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沉浮变化。一些学者认为,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人阶级妇女因为进入工厂做工,所以她们重新回到了公共劳动中,从而提高了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是最早获得了解放的妇女。但是,这些女性由家庭走入社会,成为工人,是否就标志着女性解放以及女性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得到提高呢?本文认为,这只是一种人为的设想。
一、工厂女工的命运:生计与家庭的两难
工厂女工是工业革命展开以后在英国出现的一种新兴事物。由于工厂普遍地使用机器,原来工艺复杂、消耗体力的技术工作被机器分解成简单、单调、对体力要求较少的工作,过去由熟练男工操作的工作,现在则可以由女工和童工代替。
工厂主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便雇佣工资低又容易控制的女工。工厂主需要女工,与此同时,广大下层妇女为了生计和家庭,也需要外出工作。于是,无数劳动妇女进入到雇佣劳动力市场。1851年英国进行的一次人口调查显示,英国女性人口为10659000人,其中参加工作的妇女有2832000人,她们的职业分布情况是:纺织业635000人,服装业492000人,采矿业11000人,金属业56000人,帮佣135000人。工业革命的洪流将大量妇女挟入社会大舞台, 这势必对他们的命運产生影响。最直接又显而易见的后果是,伴随着机器生产而来的是女工们无尽的痛苦与不幸。这些工厂女工看似摆脱了家庭束缚,走入社会,有了自己的一份工作,有了经济上的地位。但实际上,她们的境遇是如何的呢?
(一)工厂女工在社会中的境遇
首先,在工作时间上,她们的工作时间很长。1833 年,棉纺织厂的工作时间是早晨6点到晚上8点,中间给一小时吃饭。工作繁忙时,工时还得延长。毛纺厂的修整部门每日劳动长达13、14 个小时,甚至还有干17、18个小时的。1833年的“工厂法” 限制童工劳动后,女工的劳作时间就更长了,任务多时,每天干15至18个小时也是平常事。1844 年一位英国工厂视察员在议会作证说:“最大数量被雇佣来上夜班和长时间白班的人是妇女,她们的劳动更便宜。”[1]而且,女工必须按时上下班,工厂苛刻的纪律和惩戒使她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不然就可能被克扣工资或受到监工的责骂和鞭打。
其次,在工作环境上,女工劳动条件十分恶劣,劳动保护极差。这些女工常年在闷热、潮湿、毫无安全设施的车间里操纵着隆隆作响的机器,灰尘、金属颗粒、纤维等落到她们的身上,渗入到她们的皮肤以及肺里,使女工因患病而早亡。井下劳动条件更为艰苦,阴暗潮湿,女工的衣服整天湿透。有的矿井水浸没女工的木底鞋,甚至淹到大腿,因此有的女工干活时不得不像男人一样,只穿一条内短裤,几乎赤裸着上身。有的煤矿劳动场所还没有两英尺高,女工只好半坐半躺着挖煤。尤其是拉煤车女工, 怀孕的时候也得照样腰上系着皮带拉车。工厂的环境和超负荷的繁重劳动损害了她们的健康和安全。
其三,这些工人妇女进入到这个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她们还要受到来自工厂老板、监工和男同事的性骚扰。一些工厂主经常会与女工发生性关系,女工若防抗,老板就用解雇来威胁脆弱的女工。这些妇女在工厂里除了受老板欺负,还要忍受男同事的性侮辱和性剥削,一位名叫约翰·辛普金的矿工也这样说过:“我曾在雇佣女孩子的那些矿井里干了很久,我自己就同她们生过孩子,在矿里常常同她们性交。”[2]可以看出,当时这些女工在社会上的处境是非常艰难的。
(二)工厂女工在家庭里的状况
工业革命时期,很多下层妇女走出家庭,进入工厂。她们在做好工人这一社会角色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她们还是母亲和妻子。当她们工作了一整天,精疲力盡地回到家里,不但不能休息,还要立即做家务,看丈夫的冷脸,甚至是忍受孩子们的埋怨。一个伯明翰特纳工厂的工人在1840年曾经作证,他认为他家庭的凄凉,父亲的酗酒,弟妹的受苦都源于他母亲缺少理家的能力,虽然他对母亲很同情,但也抱怨:“在我父亲的家里,我从未体验过片刻的幸福。我认为,这些凄凉的景象,显然源自于我母亲的完全缺乏教育和指导。父亲变得酗酒过度,他的酗酒使母亲更加穷困。她尽量不去工厂工作,但是,钱不够用,她只好又到工厂干活。家庭人口多,随时都需要她在家。”[3]
女工在家庭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究其根源,还是在于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工业革命时期,整个英国社会盛行男女天生有别,妇女应该从属于男人的观念。在家中相夫教子、作“家庭天使”的资产阶级妇女成为各阶层妇女的楷模。在这个时期,不仅中产阶级,甚至工人阶级也不赞成妇女外出工作,在当时人们看来,在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状况下,女人外出工作无论对夫妇或者对小孩子都会产生最严重的道德败坏的后果。所以当时这些劳动妇女进入工厂,进入到社会从事工作并未真正得到社会和家庭其他人员的认可,她们也并不是为了自身解放主动走出家庭,外出工作,往往是因为生活所迫,父亲或丈夫的薪水不足以养家糊口。
综上两点所述,当时英国工厂女工需要忍受外出工作和照顾家庭的双重重压。她们无奈于钱不够用,生活所迫,需要到社会上从事生产,遭受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性别歧视,以挣钱养家糊口;她们还要扮演社会期望的性别角色,承担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职责,照顾丈夫和孩子的饮食起居,整理家务。这两种相互矛盾的职责使她们处于一种更加尴尬的境地。
二、结语
工业革命带来了技术的革新,而技术革命的直接后果是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加入到职业大军中去,为广大劳动妇女走出家庭提供了更多机会。但对于当时英国工厂女工而言,她们外出工作,乃生活所迫,并非自觉自愿。她们既缺乏要求男女平等的客观条件,也没有要求男女平等的主观意识。走出家庭,走上工作岗位,并没有对她们社会和家庭地位的变化产生直接的影响,她们仍然处在社会的底层。那种认为妇女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因外出工作而得到提高的看法, 只能是人为的一种设想。在二十世纪之前,英国社会一直是一个男性话语霸权的社会,女性没有独立的身份和法律地位,只是家庭男主人的附属品。英国妇女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沉淀而成的现实地位和观念形象,可以说是一种超稳定的长时段结构,难以为一场技术革命的开展而被彻底撼动。直到二十世纪初,随着近一个世纪的工业化浪潮的扩展和深入而聚集起来的革命性社会变革力量,再加之以其他因素,才使得英国妇女的状况和自我意识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当然,这不是本文所讨论的范围了。
注释:
[1]Bonnie S. Anderson and Judith P. Zinsser, A History of Their Own:Women in Europe from Prehistory to the Present, vol. 2, No. 1, p. 147.
[2]罗伊斯顿·派克编:《被遗忘的苦难—工业革命史人文实录》,蔡师雄等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42页。
[3]同上。
【摘要】: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工作场所与生活场所分隔开来,工人阶级妇女最早离开家庭进入工厂做工,承受着繁重的社会劳动和家务劳动的双重负担。但是,由于柔弱、顺从的“家庭天使”是当时英国社会所推崇的妇女形象,女工进入工厂工作只是被迫而为,并非是为了寻求经济独立和自我解放。因此,这些女工走出家庭,进入社会从事工作,并没有对她们的社会和家庭地位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这些最早走出家门的妇女也并未因为外出工作而改变其原来的处境。
【关键词】:工业革命;英国;工厂女工;命运
18世纪60年代发轫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一场彻底改变社会经济结构和人类生活面貌的变革。在这一工业化进程中,技术不断革新,出现了很多新的成就。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使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深刻变化,其影响也渗入到社会和家庭领域,被卷入这一变革潮流里的英国工厂女工,其命运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沉浮变化。一些学者认为,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人阶级妇女因为进入工厂做工,所以她们重新回到了公共劳动中,从而提高了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是最早获得了解放的妇女。但是,这些女性由家庭走入社会,成为工人,是否就标志着女性解放以及女性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得到提高呢?本文认为,这只是一种人为的设想。
一、工厂女工的命运:生计与家庭的两难
工厂女工是工业革命展开以后在英国出现的一种新兴事物。由于工厂普遍地使用机器,原来工艺复杂、消耗体力的技术工作被机器分解成简单、单调、对体力要求较少的工作,过去由熟练男工操作的工作,现在则可以由女工和童工代替。
工厂主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便雇佣工资低又容易控制的女工。工厂主需要女工,与此同时,广大下层妇女为了生计和家庭,也需要外出工作。于是,无数劳动妇女进入到雇佣劳动力市场。1851年英国进行的一次人口调查显示,英国女性人口为10659000人,其中参加工作的妇女有2832000人,她们的职业分布情况是:纺织业635000人,服装业492000人,采矿业11000人,金属业56000人,帮佣135000人。工业革命的洪流将大量妇女挟入社会大舞台, 这势必对他们的命運产生影响。最直接又显而易见的后果是,伴随着机器生产而来的是女工们无尽的痛苦与不幸。这些工厂女工看似摆脱了家庭束缚,走入社会,有了自己的一份工作,有了经济上的地位。但实际上,她们的境遇是如何的呢?
(一)工厂女工在社会中的境遇
首先,在工作时间上,她们的工作时间很长。1833 年,棉纺织厂的工作时间是早晨6点到晚上8点,中间给一小时吃饭。工作繁忙时,工时还得延长。毛纺厂的修整部门每日劳动长达13、14 个小时,甚至还有干17、18个小时的。1833年的“工厂法” 限制童工劳动后,女工的劳作时间就更长了,任务多时,每天干15至18个小时也是平常事。1844 年一位英国工厂视察员在议会作证说:“最大数量被雇佣来上夜班和长时间白班的人是妇女,她们的劳动更便宜。”[1]而且,女工必须按时上下班,工厂苛刻的纪律和惩戒使她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不然就可能被克扣工资或受到监工的责骂和鞭打。
其次,在工作环境上,女工劳动条件十分恶劣,劳动保护极差。这些女工常年在闷热、潮湿、毫无安全设施的车间里操纵着隆隆作响的机器,灰尘、金属颗粒、纤维等落到她们的身上,渗入到她们的皮肤以及肺里,使女工因患病而早亡。井下劳动条件更为艰苦,阴暗潮湿,女工的衣服整天湿透。有的矿井水浸没女工的木底鞋,甚至淹到大腿,因此有的女工干活时不得不像男人一样,只穿一条内短裤,几乎赤裸着上身。有的煤矿劳动场所还没有两英尺高,女工只好半坐半躺着挖煤。尤其是拉煤车女工, 怀孕的时候也得照样腰上系着皮带拉车。工厂的环境和超负荷的繁重劳动损害了她们的健康和安全。
其三,这些工人妇女进入到这个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她们还要受到来自工厂老板、监工和男同事的性骚扰。一些工厂主经常会与女工发生性关系,女工若防抗,老板就用解雇来威胁脆弱的女工。这些妇女在工厂里除了受老板欺负,还要忍受男同事的性侮辱和性剥削,一位名叫约翰·辛普金的矿工也这样说过:“我曾在雇佣女孩子的那些矿井里干了很久,我自己就同她们生过孩子,在矿里常常同她们性交。”[2]可以看出,当时这些女工在社会上的处境是非常艰难的。
(二)工厂女工在家庭里的状况
工业革命时期,很多下层妇女走出家庭,进入工厂。她们在做好工人这一社会角色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她们还是母亲和妻子。当她们工作了一整天,精疲力盡地回到家里,不但不能休息,还要立即做家务,看丈夫的冷脸,甚至是忍受孩子们的埋怨。一个伯明翰特纳工厂的工人在1840年曾经作证,他认为他家庭的凄凉,父亲的酗酒,弟妹的受苦都源于他母亲缺少理家的能力,虽然他对母亲很同情,但也抱怨:“在我父亲的家里,我从未体验过片刻的幸福。我认为,这些凄凉的景象,显然源自于我母亲的完全缺乏教育和指导。父亲变得酗酒过度,他的酗酒使母亲更加穷困。她尽量不去工厂工作,但是,钱不够用,她只好又到工厂干活。家庭人口多,随时都需要她在家。”[3]
女工在家庭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究其根源,还是在于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工业革命时期,整个英国社会盛行男女天生有别,妇女应该从属于男人的观念。在家中相夫教子、作“家庭天使”的资产阶级妇女成为各阶层妇女的楷模。在这个时期,不仅中产阶级,甚至工人阶级也不赞成妇女外出工作,在当时人们看来,在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状况下,女人外出工作无论对夫妇或者对小孩子都会产生最严重的道德败坏的后果。所以当时这些劳动妇女进入工厂,进入到社会从事工作并未真正得到社会和家庭其他人员的认可,她们也并不是为了自身解放主动走出家庭,外出工作,往往是因为生活所迫,父亲或丈夫的薪水不足以养家糊口。
综上两点所述,当时英国工厂女工需要忍受外出工作和照顾家庭的双重重压。她们无奈于钱不够用,生活所迫,需要到社会上从事生产,遭受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性别歧视,以挣钱养家糊口;她们还要扮演社会期望的性别角色,承担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职责,照顾丈夫和孩子的饮食起居,整理家务。这两种相互矛盾的职责使她们处于一种更加尴尬的境地。
二、结语
工业革命带来了技术的革新,而技术革命的直接后果是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加入到职业大军中去,为广大劳动妇女走出家庭提供了更多机会。但对于当时英国工厂女工而言,她们外出工作,乃生活所迫,并非自觉自愿。她们既缺乏要求男女平等的客观条件,也没有要求男女平等的主观意识。走出家庭,走上工作岗位,并没有对她们社会和家庭地位的变化产生直接的影响,她们仍然处在社会的底层。那种认为妇女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因外出工作而得到提高的看法, 只能是人为的一种设想。在二十世纪之前,英国社会一直是一个男性话语霸权的社会,女性没有独立的身份和法律地位,只是家庭男主人的附属品。英国妇女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沉淀而成的现实地位和观念形象,可以说是一种超稳定的长时段结构,难以为一场技术革命的开展而被彻底撼动。直到二十世纪初,随着近一个世纪的工业化浪潮的扩展和深入而聚集起来的革命性社会变革力量,再加之以其他因素,才使得英国妇女的状况和自我意识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当然,这不是本文所讨论的范围了。
注释:
[1]Bonnie S. Anderson and Judith P. Zinsser, A History of Their Own:Women in Europe from Prehistory to the Present, vol. 2, No. 1, p. 147.
[2]罗伊斯顿·派克编:《被遗忘的苦难—工业革命史人文实录》,蔡师雄等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42页。
[3]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