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名字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biao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不是伟人,不是大家,也不是名家,连地方名人也算不上。所以,父亲的名字和众多普通人的名字一样,像大海里的一滴水,空气里的一粒尘埃,根本无法引起特别关注。然而,父亲的名字却实实在在地与新中国的成立密切相关。
  父亲出生于1949年10月,与新中国同年同月诞生。这是父亲最为骄傲的地方。别人问到父亲的年龄,他总是自豪地说:“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提到他的名字,更是抑制不住激动,向人慷慨陈词地解说一番:“我这名字啊,一看就晓得我是新中国成立那年出生的!”每每如是说,父亲总是满脸荣耀!
  那么,父亲的名字到底是什么呢?“立忠”二字便是!看到这两个字,您一定恍然大悟了吧。“立忠”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啊!那为什么不用“中”,而用“忠”呢?这其中就有我爷爷的一片苦心了!爷爷为父亲起这个名字,一是希望父亲永远记住自己出生在新中国成立之时,二是希望父亲做人忠厚,三是希望父亲对祖国忠诚。


  在这一思想的教育引导下,父亲自小便立下“忠”字法则,努力学习文化,积极向组织靠拢,要求自己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小学时,父亲热爱劳动,成绩优异,成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虽然三年困难期间,学校一度停课,但小学毕业那年,父亲还是以进校新生第三名的好成绩,被地区小有名气的杨塘中学录取。尽管因为成分问题与肥东一中(当时县里最好的中学)失之交臂,父亲并没有灰心。他依然积极劳动,努力学习,一直是学校里的佼佼者。可是,父亲却始终笑不起来,因为学校填的各类表格中,他的“家庭成分”一栏总是写着“地主”二字。这两个字像钢针扎别人的眼,像利刃戳父亲的心。同学因为这两个字,躲着父亲,不敢跟他交往;父亲因为这两个字,矮人一截,低人几分。最令父亲痛心的是,因为这,他永远失去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机会。
  成为一名共青团员是父亲少年时期的最大梦想。成了团员的同学,将团徽别在胸前,神气地从父亲面前走过,带着几分光荣,带着几分炫耀。团徽多么美啊!鲜艳的团旗,像熊熊烈火,温暖着父亲孤独的心灵;金色的太阳,光芒万丈,驱走了父亲内心的阴霾。父亲做梦都想把团徽佩戴胸前!于是,他大踏步朝着光亮的方向奔走。除了刻苦学习之外,他一直义务扫地、擦灯罩、擦玻璃窗,从不落下。冬天,北风像鞭子抽打他的脸,像刀子割他的手。他不管也不顾,坚持一间教室一间教室地擦玻璃。脸冻僵了,手冻肿了,手指被玻璃划破了,他放进嘴里吮一吮,继续干!班主任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再说为父亲积极争取名额。可是家庭成分就像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牢牢将父亲和团组织残酷地阻隔开。家庭成分,不仅使父亲失去了入团的机会,还失去了非农户口和一切学习深造的机会。父亲只好回家种地。但入团的心愿始终埋藏在父亲心底,从没有忘怀。记得在我顺利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时候,父亲举着我的党徽,仔细端详,眼里噙满泪花。
  “多好啊!年轻人积极要求进步,组织就给你机会,你得好好干啊,可不能辜负组织对你的培养和信任!”父亲把党徽缓缓地放到我手上,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那份郑重,仿佛是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任务交接。我手里紧握着党徽,分明感受到上面还留存着父亲的体温。


  也不知为什么,父亲这代人,对革命领袖、革命先辈,有着难以言表的深厚情感,对党史、新中国建设发展史有着永不消退的浓厚兴趣。即便在他打瞌睡的时候,你只要说起井冈山会师、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百团大战等革命故事,他老人家好似渾身充足了电,立马精神抖擞,双目生辉,天衣无缝地接过话茬。还恰当其时地冒出几句毛主席诗词:“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那场面简直像“神州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成功对接,堪称完美!
  若是谈起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的大事件,父亲堪称专家,一旦开了头,就像滔滔江水奔流不息。他绘声绘色,情绪激昂,就好像自己亲历了每一次战斗、每一次转移、每一次劫难、每一次重生、每一次挫折和每一次胜利!说到新中国的建设发展,他更是兴奋不已,仿佛自己就是“两弹元勋”,就是“杂交水稻之父”,就是屠呦呦,就是南仁东,就是杨利伟,就是“一带一路”上的建设者,就是高铁动车上的驾驶人……
  和父亲聊天,谈到国际国内形势,谈到新中国的飞速发展,没有人能难倒他。朱日和大阅兵、航母下水、蛟龙潜海、神州飞船探空、G20峰会、台海局势、中美贸易战、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等,父亲讲得头头是道,不一会工夫,你就会从一个起头者,变成老老实实的听众啦。
  父亲的广闻博学来自于书报和电视。《人民日报》《党史纵览》《参考消息》《文摘周刊》、电视早新闻、午间新闻、国际频道等等,都是他的菜。我们单位里最近发放的《爱国奋斗精神学习读本》我还没有读完,就被他老人家“据为己有”,爱不释手地翻阅起来。
  因为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父亲对新中国比别人更多一份深厚的情感。他常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啊!父亲一遇上革命题材的电视剧,就好似铁器遇上了吸铁石,立马贴在了一起!《秋收起义》《长征》《太行山上》《北平战与和》等电视剧,他一集也不落。前段时间,播放《上将洪学智》,他每天下午两点半准时守候电视机前。由于太过专注,把水壶烧坏了,被母亲一通数落。任母亲怎么说,父亲总是不改初心,看完电视剧,还对我说一定要去将军的故乡金寨看一看。
  7岁的小侄儿受爷爷影响,新中国十大元帅的名字也能一口气说出七八个来。小家伙还绘声绘色地向我讲起刘伯承元帅在战争中失去右眼的故事。末了,他还满怀敬佩地说,小姑,你知道吗?刘伯承元帅眼睛做手术时,都没用麻药哎,真是了不起的大英雄!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父亲70周岁,老人家一心想去延安看看。繁花似锦绿树成荫的五月,老爸老妈踏上了去往革命圣地的红色之旅。老爸人老心不老,使用的可是智能手机,两年前就申请了微信。他说,我是共和国同龄人,我们的社会主义都进入新时代了,我可不能落伍了,一定要与时俱进啊!与时俱进的老爸,微信玩得响当当,第一天晚上,就传来了照片和视频。微信对话框不停地跳动,老爸老妈立即出现在我们眼前,二老笑逐颜开,神采奕奕。枣园的、南泥湾的、王家坪毛主席旧居的……哈哈,照片拍得还真不错呢!之后几天,一到晚上,家庭群里就有老爸发来的照片和视频。我们一家人在群里说笑评点,纷纷给“古稀乐”(老爸的网名)点赞!   延安回来后,父亲不无感慨地说,老一辈革命家真是了不起,硬是在那片贫瘠荒凉的土地上站稳脚跟,开创了一片新天地,信仰的力量真是无穷大啊!要是没有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他们是根本坚持不下去的!
  一直以来,父亲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总是充满感激和崇敬。至今,父亲还清楚地记得他见到毛主席时的情景。“那是毛主席第八次接见大串联师生,远远地,我看见毛主席朝我们挥手,我似乎还看到了他慈祥亲切的笑容。”父亲激动地回忆着,好像自己又回到了少年时代。
  2016年国庆假期,陪父母游长沙橘子洲头。父亲在毛主席诗词石刻前大声诵读《沁园春·长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父亲边诵读,边跟着节奏做动作,时而举目仰望,时而挥手向前,时而双拳紧握,时而张开双臂,仿佛回到了意气风发的青年时期。我们一路背诵、讨论着毛主席的诗词,不知不觉来到了青年毛泽东雕像跟前。父亲激动地说,终于看到了,果然名不虚传!真是气势非凡啊!你们看看这双眼睛真是活了,眼神坚定,注视着前方,这一定是在思考中国未来的道路吧。我们都笑着说父亲真有眼力。
  父亲和同学聚会时,总喜欢谈论老一辈革命家,这一次自然不会忘掉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旅游心得,慷慨激昂地说毛主席是如何有思想,如何有魄力,如何有远见卓识。一位老同学抢白他说,你们家的地要不是土改分掉,你当年就是个少爷;要不是家庭成分,你早就考上大学了,哪会去种田呢,你就没有一点怨恨吗?
  父亲笑着,平静地说,把土地分给更多需要的人,那是大势所趋,是好事。至于成分问题,那是时代造成的,不能怪哪一个人。现在国家发展了,人们的生活也好了,我虽然是个农民,吃穿住不愁,生病有医保,儿女们又孝顺,经常带我们出去旅游,我知足了!


  父亲常讲,知足才能常乐。我曾在单位做过十几年财务工作,父亲怕我为利益诱惑而犯糊涂,和我聊天时,总是旁敲侧击,要我好好工作,把账目搞得清清楚楚,对得起这份工资。他说,你现在一个月的工资,相当于农民二三亩水稻田一年的收入,农民忙几个月,还得风调雨顺才有保障,你这是真好,工资到月就来了,千万好好珍惜啊!
  我明白这是父亲在向我传输他的“忠”字法则。不由得想起了父亲在生产队当会计那会儿,母亲总是数落他,还不如不当的好,贴人还要贴钱。生产队里几十户人家,一到交财贸任务的时候,父亲得这家跑到那家,称重,查数,记账,稍有疏忽,就有对不上账的时候。有一次,不知谁家在装粮食的口袋里揣进一块大石头充重量,那几十斤的亏空,就是我家认了。还有一次,父亲代生产队长把收上来的粮食拉到粮站上交,有一只口袋,被路边的刺条拉破了,漏了大半袋子菜籽,这个亏空又从我家捉襟见肘的粮仓里给补上了。母亲为这事和父亲大吵了一架。本来应该是队长去送的,因他家里有事就委托父亲。父亲一贯好讲话,又是为公家的事,二话没说就满口答应了。父亲总觉得,自己是生产队会计,拿公家的钱,就得为公家办事。其实,父亲这个生产队会计,一年的工资才100多元。
  大爷爷曾恨铁不成钢地说父亲,厚道人除了吃亏,能值几个钱啊?当年卖粮食,粮站里经办的,是咱族人。大爷爷每次去卖粮,塞上一包烟,对方也不检查,过一下秤就了事。因此,大爷爷经常将潮湿发霉的粮食放在袋子底,混着卖了。大爷爷好心把“秘方”告诉我父亲,没想到我这忠厚耿直的老爹一口回绝了,说不能倒国家的巧。当然,不愿倒巧的父亲卖粮就没那么方便了。那人把父亲拉去的粮食,一个袋子一个袋子翻了个底朝天,还抓起一把,反复揉捏,只要觉得有一点点润,就要求父亲在粮站场地上晒,直到他认为焦干了,才收下。
  父亲就是这样,与别人相处宁可自己吃亏,对于公家,他更是一分钱便宜也不想占。有一年,单位发放防暑降温的香皂和毛巾,我兴冲冲地带回家。父亲却把我拉到一边,满脸严肃地“审问”:你做办公室工作,可不能拿公家的东西啊!我连忙笑着解释:老爸,您就放心用吧,这些都是单位慰问职工的。父亲听了,紧得像绣花绷子似的脸,终于放松下来。


  岁月悠悠,时光如水。转眼,父亲和新中国一道走过了风风雨雨70年,见证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走向强起来的辉煌历程。
  新中国的巨变举世瞩目。单从人民的生活来讲,父亲这代人最有发言权。他们经历了从吃不饱肚子,到吃饱穿暖,到吃好穿好的一步步蝶变。小时候,父亲有过饿得嘴巴淌水的刻骨经历;成家后,父亲也经常为孩子们缺吃少穿而愁眉不展。直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我们家的生活才有了改观。分产到户第一年,母亲就给我们几个孩子一人做了一件新衣裳。这是母亲嫁过来7年,第一次买新布做衣裳。
  父亲说,种地的人能吃饱穿暖,要感谢小岗村那些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签下生死状的人,没有他们,包产到户政策可能不会那么快就推开。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際,父亲在哥哥的陪同下,来到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凤阳小岗村。当看到那18枚鲜红的手印时,父亲感慨地对站在身边的孙子辈们说,这些红手印体现了小岗人敢于改革和善于改革的精神。改革是为了寻求新出路,你们的学习也是这样,老路子老方法行不通,就要寻求新思路新方法。孩子们若有所思地点头称是。
  父亲算得上咱们村的第一批改革者,他是村里最早彻底与土地脱离的农民。那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家人虽然能吃得饱,穿得暖,但光靠地里的收成,供几个孩子上学,还是相当艰难。为了供我们兄弟姐妹上学,已经40多岁的父母毅然卖掉房子,丢掉田地,进城谋生。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要知道他们除了种田,什么都不会!
  两个老实巴交的中年农民,在县城走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他们无偿在早点店干活,学习炕烧饼、炸油条。还没等到掌握要领,店家就让他们离开。父母租了一间小屋,置办起炉灶,自己摸索,手被烧饼炉烫出一个又一个燎泡,油条废弃了一根又一根。数十次尝试之后,他们终于炕出了焦黄酥脆的烧饼,炸出了粗大香软的油条。父亲做事就是有一股子韧劲。当年,用握笔翻书的一双手去扶犁打耙,瘦小的他摔了不少跟头,他硬是咬着牙挺过来,最终成了行家里手。现在,他和母亲凭着这股韧劲在县城打拼。父母都是实在人,做的早点又大又好,价钱又公道,生意很快做开了。此后,我家的日子出现转机,我们兄妹几个的学费也有了保障。我们家生活好转了,村里人每每进城,到我家歇歇脚,都流露出羡慕的神色。父亲说,我是赶上了国家改革开放搞活市场的好政策,才在城里立住了脚,搁以前,想也不敢想啊!   时光飞逝,转眼20多年过去了,中国在飞速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广阔的农村自然是发展变化的主战场。如今,种田都是机械化操作,再也不像以前肩挑背扛那么辛苦;种田不交税,还拿补贴,买农机也能得到数目不小的补助;生病有“新农合”;孩子上小学初中都免学费;贫困有精准扶贫政策,就连村里的老大难李二柱(妻子智障,自己残疾)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也搞起了养殖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呢!现在,家家户户住上了新农村二层小洋楼,出门就是水泥地,房前屋后绿树成行,鲜花怒放,村中休闲娱乐广场的健身器材上不时传来老人和小孩的欢笑声。父亲心动了,产生了落叶归根的想法。他说,现在农民收入越来越高了,农村环境越来越好了,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了,美丽的乡村才更适合居住啊!
  村里人都笑着对父亲说,当年我们羡慕你进县城,现在你倒羡慕我们在农村啦!


  父亲虽不是教育工作者,在我们心中,却是天才的教育家。他始终践行着自己的“忠”字法则,以忠厚、豁达、坚韧和拼搏,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他的孙子辈们也受益其中。小侄女从小在父亲身边长大,受爷爷言传身教,成了家长们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小小年紀,家里奖状贴满了一面墙,还被评为肥东县“美德少年”、合肥市“优秀团员”呢!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父亲常常将毛主席对中国留苏学生讲的话,讲给孙子辈们。
  当小侄女和我的孩子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时,父亲又激动地提起毛主席的这番话。接着,他对孩子们说,幸福生活不是本来就有的,中国的和平、安定和繁荣,是革命先辈和劳动人民流血流汗,一代接一代干出来的。我们这些后人可要知道感恩呐!你们既然入了团,就好好做青年的表率,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要靠你们去实现啊!不要忘记习近平爷爷的话:“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撸起袖子加油干吧,孩子们!
  两个孩子不住地点头。小侄女指了指自己房门上“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对联,心领神会地说:“爷爷,您总教育我们忠厚做人勤奋读书,将来成为对国家、人民和社会有用的人,我们早就知道该怎么做啦!”
  我的孩子则调皮地说,外公,您真不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好公民,我们可要授予您荣誉奖章哦!
  父亲忍不住笑了,风趣地说:“你这个小鬼头,你外公名字里的‘忠’可不是白写的,赶紧把奖章拿来吧!”
  闻听此言,全家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是的,一直以来,父亲因为自己是共和国的同龄人而骄傲,因为自己名字与新中国密切相关而自豪。他无比珍惜自己的名字,始终践行着名字里的“忠”字法则。
  “立忠”是父亲的名字,更是一个共和国同龄人深藏于心底的家国情怀!
  责任编辑   赵   萌
其他文献
崔大脚  崔大脚真名不详,出生于清光绪年间,因家庭贫穷,从小就挎着竹篮子讨饭,没有缠脚就比同龄女孩子显得脚大,为此便被人称为崔大脚。  20岁那年,崔大脚在霍邱三河尖遇到一个叫崔金普的青年,两人穷命相连,便在破庙里捏土拜天地成了亲。婚后生下三儿一女,一家人主要靠给地主帮工、放牛为生,没有活干时,便沿街乞讨度日。  彻底影响并改变崔大脚命运的是1931年,那一年崔大脚出去讨饭时,被地主家的狗咬伤小腿
期刊
一  今年的合肥,雨特别多,淅淅沥沥,不眠不休,让人如同到了江南。天鹅湖水,涨了又落,落了又涨,轻波摇曳着湖岸的灯楼光影,让人有行舟深处,一探这座城市究竟的冲动!  昔日的合肥,是江淮分水岭上芸芸众生般的一座小城,虽是安徽省会,却不是繁华都会,虽有美景,但无美誉。城市中的地名起的比较随意,从三孝口出发,往往以距离计算,东七里站、西七里塘、北五里井、南七里站等名字随处可见,没有文绉绉的诗情画意,却是
期刊
星期天,我正在家翻看着报纸,突然接到幺哥的电话。幺哥声音洪亮地问我:“干吗呢?”我说:“闲着没事。”幺哥说:“到我家来吧,我请你吃蘑菇炖小鸡。”我犹豫片刻,答应了下来。  幺哥是我的远房表哥,住在离城很远的偏僻农村,我有好多年没去过那个地方了,平时也鲜与幺哥联系,我之所以这么快地答应了他,主要是想探望一下与他同村的二舅。  我的童年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幺哥是我那时候的玩伴。幺哥长我八岁,依稀记得那时
期刊
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看到春字,人们可能就感觉到暖洋洋,温意融融;一想到春字,人们的眼前可能就是热闹闹,百花摇动。立春的时候,其实不然。古语云:“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对于华北平原的山川大地来说,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拉开。  不过,立春一过,阳光就明亮起来了,由于前两天浮云遮住太阳,立春的阳光竟有些耀眼。将近中午,走在小路上,身边一片亮花花的,虽然天气依然带着十分凉意,但
期刊
青阳这个词,好听又好看,《尔雅·释天》云:春为青阳。青阳县城南约二十八里,路边村野凸现一古桥如虹,桥上老藤,枝蔓披拂。撩开藤蔓,“万福桥”三字古拙安详。不远不近,青山连绵,人家错落有致,流水潺潺,炊烟袅袅。  N年前路过,万福桥尚显凄清。在诗人眼里,这座藏有无数因果的古桥,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时代弃之如敝屣,好比一位落寞的前朝乡绅惊恐而自觉地靠边站立。知情人说,从前,万福桥上是有两只石狮子的,桥右建有
期刊
不知是宿命注定,还是缘分太深,我从文七十二年时间里,竟有七十年时间是在文学界当编辑。在岗时是担任文学期刊的专职编辑,离岗后则是参与公务性的编纂活动,或应友人之约代为审稿、整理删削文稿兼及写序等业余性的编辑活动。去年我还为一位老朋友的十五年的知青日记文稿进行了大幅度删节、整理和写序,前后花了大半年时间,将其七八十万字的文稿压缩至四十多万字,直至完成出书。看来,编辑工作和我真的结下了不解之缘,恐怕只要
期刊
车子一下高速公路,就跌进了张店乡那辽阔的绿野里去了。眼前是一团团浓得化不开的绿。若不是字正腔圆的导航连续不断的提醒,果真就有了海底探险的惊怵和迷茫。沁入骨髓的清爽和阴凉无孔不入地挤进车厢。车窗外是川流不息的绿。浓绿、浅绿、淡绿、薄绿、墨绿、银绿、灰绿、赭绿、鹅黄绿、孔雀绿、翡翠绿此起彼伏,波涛汹涌。古亳大地上果林树木状元之乡,果真名不虚传!乡间公路犹如一条神奇无形的柳叶刀,蜿蜒地刺开大地上蓬勃生长
期刊
一  一大早,矿长刘勇刚刚来到煤堆后面,看看左右无人,便在煤堆旁边撒了一泡尿。  自从四年前当上三煤矿的“一把手”,刘勇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晨来到三煤矿,他就会让司机小于把车开到院里办公大楼前。自己背着手,围着煤堆走一圈,边走边打量着日渐隆起如山峦般的煤堆,那份得意不言而喻。因为这是三煤矿在他领导下,在李书记的配合下扭转了煤矿亏损的局面,有了今天可圈可点的成绩。  “一封家书落下相思泪……”忽然
期刊
1  薄云遮蔽了星月,郊野乌青四合,马壮田探着一张鲜红的大花脸朝下弦庄走去。爬上最后一个山坡,视野就开阔起来了,远处的下弦庄萤光闪烁,像一片正在熄灭的火堆。几乎可以断定,火光和犬吠意味着坏事还没有结束。  屋檐上还滴着雨水,马壮田进屋喊了几嗓子,回应的只有滴答的落水声,他安静了片刻,忽然开了门,穿过院子,朝山神庙急煎煎地跑去了。似乎源于同样的厄运,原本要唱到二更天的还愿戏已经散了场,人群走得很慌乱
期刊
那是从旭日上采下的虹,没有人不爱你的色彩。  一张天下最美的脸,没有人不留恋你的容颜。  ……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每当我满怀深情地放声歌唱《红旗飘飘》这首歌时,顿时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我的精神世界也飘扬着一面神圣的五星红旗。  我家至今还珍藏着一面锦缎的五星红旗,虽经过66年的岁月洗礼,但颜色不改,鲜艳如初。这面五星红旗,是我父亲生前的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