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期天,我正在家翻看着报纸,突然接到幺哥的电话。幺哥声音洪亮地问我:“干吗呢?”我说:“闲着没事。”幺哥说:“到我家来吧,我请你吃蘑菇炖小鸡。”我犹豫片刻,答应了下来。
幺哥是我的远房表哥,住在离城很远的偏僻农村,我有好多年没去过那个地方了,平时也鲜与幺哥联系,我之所以这么快地答应了他,主要是想探望一下与他同村的二舅。
我的童年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幺哥是我那时候的玩伴。幺哥长我八岁,依稀记得那时我整天像尾巴一样跟在他后面满村乱窜。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带我爬树掏鸟窝,一不小心把裤裆弄衩了,露出浑圆的屁股。那是个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像我那样大的孩子鲜有人穿内裤,就连衣服也是哥哥、姐姐们淘汰不穿的。幺哥家十分贫困,他穿的这条裤子还是我母亲从城里捎来的。由于裤子衩的很大,再加上磨损,已经很难再缝补了,幺哥只好露着屁股穿着它。那时幺哥已经十五岁了,早到了害羞的年龄,所以后来他再也不跟我们玩了,整天猫在家里不知道干些什么。
幺哥二十岁那年,婚配问题摆在面前,但因为家里穷,介绍了几个对象都吹了灯。后来,有人又给幺哥介绍了个对象,为不重蹈覆辙,家里人从邻居家借来几个竹囤,下面塞满柴草,上面覆上一层粮食。女方及其家人前来看时,见到大囤满小囤流,立即答应了这门亲事,幺哥才得以成婚。那时候,我早已随父母进城,对幺哥的事,都是听来我家的二舅说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吹起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幺哥家分了地,还牵回家一头骡子,幺哥别提多高兴了,破例打了酒,买了肉,像过年一样喝了个酩酊大醉。幺哥家分到的土地不是村里最好的,却是侍弄得最好的,为了弥补对妻子的亏欠,他把全部心血和汗水都洒在了几亩土地上。渐渐地,粮食够吃,家里还买了自行车、收音机,日子是越过越好。那时候,国家提出了“致富奔小康”的奋斗目标,幺哥率先在村里开了商店,闲暇时,他还溜村串巷,做起了兔毛、狗皮等生意,成为村里第一代商贩。然而,时运不济,一场大病却让他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
病好后,不服输的幺哥重敲锣鼓新开张,再一次投入到火热的生活当中去。他先养鸡,后养鸭,还招商引资建了个食品厂,很快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并被村民选举为村主任,成为村里的“掌门人”。当时村里困难重重,乱麻一团,立志要干一番事业的幺哥没有退缩,而是大刀阔斧迎难而上。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恰逢国家搞“村村通”工程,幺哥带领全体村民苦干两个月,把通往村外的路基全部铺设完毕,没花国家一分钱。2004年,国家提出免税,从而实现了中国农民持续了几千年“免赋”的夙愿。农民种地不缴税,还给多种惠民补贴。这下可把农民高兴坏了,尤其是幺哥,请了戏班子,连唱了三天大戏以示祝贺。
20世纪末,由于农民外出打工等多种因素,农民种田积极性受到影响,甚至出现抛荒现象,进入新世纪后,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幺哥在全镇率先实行部分土地流转,使农业走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经营,实行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销售,使农民利益最大化。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召开后,明确了农民可以适当土地流转,这更坚定了幺哥的信心,他运用市场机制对农业生产资料进行合理配置,经营规模由最初的500亩扩大到目前的近万亩,采取公司化管理,辐射到周边的村。之后,他拿出部分資金开发荒山,在荒山上栽种果树,并统一看管,收益全归村民。几年来,他硬是在荒山荒坡上创建了万亩干杂果基地,使荒山变成了花果山,他们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我乘车到达目的地已是中午,幺哥正坐在他那辆挺牛的轿车里在村头等我,看完了二舅,他便拉我去饭店。由于多年没来,我还是对他们村庄更感兴趣,幺哥就应了我的要求,说给我当向导,便陪我朝村里走去。
“想知道新农村啥样,你算是来对了,你看这村容村貌:路灯有了,自来水通了,农家书屋开张了,数字电影送过来了……”幺哥边走边向我介绍。
果如幺哥所说,走进村里,路灯、橱窗、文化墙,让人耳目一新,道路两边桂花树、香樟树井然有序,“三边三线”路面楼房整洁干净。两张新建成的圆形石桌石凳,在周围十几棵松树的包围下,形成一处安静雅致的休闲场所,几位村民午饭后正在那里兴致勃勃地玩牌,不远处,十多名妇女载歌载舞……我清楚地记得,以前这里并没有什么树木,只是一个光秃秃的荒土岗。
据幺哥介绍,他们村现已建成像这样的农民休闲活动中心广场四个,配置农民健身运动器材十六台(套),建成农家书屋三个,拥有图书近万册。这些农家书屋,主要为群众提供实用科技方面的书籍。此外,村里还有科技农业示范园、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基地、农机社会化服务公司、建筑公司等,所有村民成了“上班族”,再也不要外出打工。如今他们村,人人入了合作医疗,家家住楼房,电话、电脑、摩托车、热水器、沼气池一应俱全。为丰富精神文明建设,还成立了秧歌队,老年合唱队,青少年歌舞团。
听了幺哥的介绍,我不禁脱口而出:“如今,咱农民的日子还不唱着过!”
幺哥是我的远房表哥,住在离城很远的偏僻农村,我有好多年没去过那个地方了,平时也鲜与幺哥联系,我之所以这么快地答应了他,主要是想探望一下与他同村的二舅。
我的童年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幺哥是我那时候的玩伴。幺哥长我八岁,依稀记得那时我整天像尾巴一样跟在他后面满村乱窜。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带我爬树掏鸟窝,一不小心把裤裆弄衩了,露出浑圆的屁股。那是个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像我那样大的孩子鲜有人穿内裤,就连衣服也是哥哥、姐姐们淘汰不穿的。幺哥家十分贫困,他穿的这条裤子还是我母亲从城里捎来的。由于裤子衩的很大,再加上磨损,已经很难再缝补了,幺哥只好露着屁股穿着它。那时幺哥已经十五岁了,早到了害羞的年龄,所以后来他再也不跟我们玩了,整天猫在家里不知道干些什么。
幺哥二十岁那年,婚配问题摆在面前,但因为家里穷,介绍了几个对象都吹了灯。后来,有人又给幺哥介绍了个对象,为不重蹈覆辙,家里人从邻居家借来几个竹囤,下面塞满柴草,上面覆上一层粮食。女方及其家人前来看时,见到大囤满小囤流,立即答应了这门亲事,幺哥才得以成婚。那时候,我早已随父母进城,对幺哥的事,都是听来我家的二舅说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吹起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幺哥家分了地,还牵回家一头骡子,幺哥别提多高兴了,破例打了酒,买了肉,像过年一样喝了个酩酊大醉。幺哥家分到的土地不是村里最好的,却是侍弄得最好的,为了弥补对妻子的亏欠,他把全部心血和汗水都洒在了几亩土地上。渐渐地,粮食够吃,家里还买了自行车、收音机,日子是越过越好。那时候,国家提出了“致富奔小康”的奋斗目标,幺哥率先在村里开了商店,闲暇时,他还溜村串巷,做起了兔毛、狗皮等生意,成为村里第一代商贩。然而,时运不济,一场大病却让他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
病好后,不服输的幺哥重敲锣鼓新开张,再一次投入到火热的生活当中去。他先养鸡,后养鸭,还招商引资建了个食品厂,很快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并被村民选举为村主任,成为村里的“掌门人”。当时村里困难重重,乱麻一团,立志要干一番事业的幺哥没有退缩,而是大刀阔斧迎难而上。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恰逢国家搞“村村通”工程,幺哥带领全体村民苦干两个月,把通往村外的路基全部铺设完毕,没花国家一分钱。2004年,国家提出免税,从而实现了中国农民持续了几千年“免赋”的夙愿。农民种地不缴税,还给多种惠民补贴。这下可把农民高兴坏了,尤其是幺哥,请了戏班子,连唱了三天大戏以示祝贺。
20世纪末,由于农民外出打工等多种因素,农民种田积极性受到影响,甚至出现抛荒现象,进入新世纪后,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幺哥在全镇率先实行部分土地流转,使农业走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经营,实行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销售,使农民利益最大化。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召开后,明确了农民可以适当土地流转,这更坚定了幺哥的信心,他运用市场机制对农业生产资料进行合理配置,经营规模由最初的500亩扩大到目前的近万亩,采取公司化管理,辐射到周边的村。之后,他拿出部分資金开发荒山,在荒山上栽种果树,并统一看管,收益全归村民。几年来,他硬是在荒山荒坡上创建了万亩干杂果基地,使荒山变成了花果山,他们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我乘车到达目的地已是中午,幺哥正坐在他那辆挺牛的轿车里在村头等我,看完了二舅,他便拉我去饭店。由于多年没来,我还是对他们村庄更感兴趣,幺哥就应了我的要求,说给我当向导,便陪我朝村里走去。
“想知道新农村啥样,你算是来对了,你看这村容村貌:路灯有了,自来水通了,农家书屋开张了,数字电影送过来了……”幺哥边走边向我介绍。
果如幺哥所说,走进村里,路灯、橱窗、文化墙,让人耳目一新,道路两边桂花树、香樟树井然有序,“三边三线”路面楼房整洁干净。两张新建成的圆形石桌石凳,在周围十几棵松树的包围下,形成一处安静雅致的休闲场所,几位村民午饭后正在那里兴致勃勃地玩牌,不远处,十多名妇女载歌载舞……我清楚地记得,以前这里并没有什么树木,只是一个光秃秃的荒土岗。
据幺哥介绍,他们村现已建成像这样的农民休闲活动中心广场四个,配置农民健身运动器材十六台(套),建成农家书屋三个,拥有图书近万册。这些农家书屋,主要为群众提供实用科技方面的书籍。此外,村里还有科技农业示范园、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基地、农机社会化服务公司、建筑公司等,所有村民成了“上班族”,再也不要外出打工。如今他们村,人人入了合作医疗,家家住楼房,电话、电脑、摩托车、热水器、沼气池一应俱全。为丰富精神文明建设,还成立了秧歌队,老年合唱队,青少年歌舞团。
听了幺哥的介绍,我不禁脱口而出:“如今,咱农民的日子还不唱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