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日子唱着过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ge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期天,我正在家翻看着报纸,突然接到幺哥的电话。幺哥声音洪亮地问我:“干吗呢?”我说:“闲着没事。”幺哥说:“到我家来吧,我请你吃蘑菇炖小鸡。”我犹豫片刻,答应了下来。
  幺哥是我的远房表哥,住在离城很远的偏僻农村,我有好多年没去过那个地方了,平时也鲜与幺哥联系,我之所以这么快地答应了他,主要是想探望一下与他同村的二舅。
  我的童年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幺哥是我那时候的玩伴。幺哥长我八岁,依稀记得那时我整天像尾巴一样跟在他后面满村乱窜。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带我爬树掏鸟窝,一不小心把裤裆弄衩了,露出浑圆的屁股。那是个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像我那样大的孩子鲜有人穿内裤,就连衣服也是哥哥、姐姐们淘汰不穿的。幺哥家十分贫困,他穿的这条裤子还是我母亲从城里捎来的。由于裤子衩的很大,再加上磨损,已经很难再缝补了,幺哥只好露着屁股穿着它。那时幺哥已经十五岁了,早到了害羞的年龄,所以后来他再也不跟我们玩了,整天猫在家里不知道干些什么。
  幺哥二十岁那年,婚配问题摆在面前,但因为家里穷,介绍了几个对象都吹了灯。后来,有人又给幺哥介绍了个对象,为不重蹈覆辙,家里人从邻居家借来几个竹囤,下面塞满柴草,上面覆上一层粮食。女方及其家人前来看时,见到大囤满小囤流,立即答应了这门亲事,幺哥才得以成婚。那时候,我早已随父母进城,对幺哥的事,都是听来我家的二舅说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吹起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幺哥家分了地,还牵回家一头骡子,幺哥别提多高兴了,破例打了酒,买了肉,像过年一样喝了个酩酊大醉。幺哥家分到的土地不是村里最好的,却是侍弄得最好的,为了弥补对妻子的亏欠,他把全部心血和汗水都洒在了几亩土地上。渐渐地,粮食够吃,家里还买了自行车、收音机,日子是越过越好。那时候,国家提出了“致富奔小康”的奋斗目标,幺哥率先在村里开了商店,闲暇时,他还溜村串巷,做起了兔毛、狗皮等生意,成为村里第一代商贩。然而,时运不济,一场大病却让他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
  病好后,不服输的幺哥重敲锣鼓新开张,再一次投入到火热的生活当中去。他先养鸡,后养鸭,还招商引资建了个食品厂,很快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并被村民选举为村主任,成为村里的“掌门人”。当时村里困难重重,乱麻一团,立志要干一番事业的幺哥没有退缩,而是大刀阔斧迎难而上。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恰逢国家搞“村村通”工程,幺哥带领全体村民苦干两个月,把通往村外的路基全部铺设完毕,没花国家一分钱。2004年,国家提出免税,从而实现了中国农民持续了几千年“免赋”的夙愿。农民种地不缴税,还给多种惠民补贴。这下可把农民高兴坏了,尤其是幺哥,请了戏班子,连唱了三天大戏以示祝贺。
  20世纪末,由于农民外出打工等多种因素,农民种田积极性受到影响,甚至出现抛荒现象,进入新世纪后,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幺哥在全镇率先实行部分土地流转,使农业走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经营,实行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销售,使农民利益最大化。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召开后,明确了农民可以适当土地流转,这更坚定了幺哥的信心,他运用市场机制对农业生产资料进行合理配置,经营规模由最初的500亩扩大到目前的近万亩,采取公司化管理,辐射到周边的村。之后,他拿出部分資金开发荒山,在荒山上栽种果树,并统一看管,收益全归村民。几年来,他硬是在荒山荒坡上创建了万亩干杂果基地,使荒山变成了花果山,他们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我乘车到达目的地已是中午,幺哥正坐在他那辆挺牛的轿车里在村头等我,看完了二舅,他便拉我去饭店。由于多年没来,我还是对他们村庄更感兴趣,幺哥就应了我的要求,说给我当向导,便陪我朝村里走去。
  “想知道新农村啥样,你算是来对了,你看这村容村貌:路灯有了,自来水通了,农家书屋开张了,数字电影送过来了……”幺哥边走边向我介绍。
  果如幺哥所说,走进村里,路灯、橱窗、文化墙,让人耳目一新,道路两边桂花树、香樟树井然有序,“三边三线”路面楼房整洁干净。两张新建成的圆形石桌石凳,在周围十几棵松树的包围下,形成一处安静雅致的休闲场所,几位村民午饭后正在那里兴致勃勃地玩牌,不远处,十多名妇女载歌载舞……我清楚地记得,以前这里并没有什么树木,只是一个光秃秃的荒土岗。
  据幺哥介绍,他们村现已建成像这样的农民休闲活动中心广场四个,配置农民健身运动器材十六台(套),建成农家书屋三个,拥有图书近万册。这些农家书屋,主要为群众提供实用科技方面的书籍。此外,村里还有科技农业示范园、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基地、农机社会化服务公司、建筑公司等,所有村民成了“上班族”,再也不要外出打工。如今他们村,人人入了合作医疗,家家住楼房,电话、电脑、摩托车、热水器、沼气池一应俱全。为丰富精神文明建设,还成立了秧歌队,老年合唱队,青少年歌舞团。
  听了幺哥的介绍,我不禁脱口而出:“如今,咱农民的日子还不唱着过!”
其他文献
公公最喜欢唱那首《我爱你,中国》,歌声嘹亮,气势恢宏。唱着唱着,公公常常会泪水涟涟。  那是女儿亦惠出生后,睡前必听曲目。我曾笑着向朋友描述:“别人家用钢琴曲胎教、催眠,我家的孩子却是在爷爷气势雄浑的歌声中睡去。”  七十岁的公公,早年在南京当兵,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但最让他引以为荣的便是他“与共和國同岁,与共和国同一天过生日”。  那时,公公很期待有一个孙子,唯一的希望就是
期刊
1  “租友启事”贴出后,猛热闹一阵子,但网上热闹来得快去得也快,没几天就从“热帖”变成“冷帖”。加江河清的人多,搭腔的人少,特别热情的不是推销保险就是兜售安溪铁观音,胡吹乱侃调皮捣乱甚至暗示性交易的自然也不少。刚开始,江河清还有点新奇而舍不得,后来,对完全不靠谱的“好友”直接拉黑。最终,唯一保持联系的是“女妖”,但真正让他牵挂的却是仅仅QQ对话一次的“良家妇女”。于是江河清就发现,所谓恋爱其实不
期刊
贡家庄是芜湖县的一个自然村,700多口人,外被青弋江与上潮河环绕,雨水丰沛,是典型的水网圩区。虽然村名叫贡家庄,但全庄并无一户姓贡,95%的人家姓陶。据《陶氏宗谱》记载:明嘉靖年间(1522—1567),陶氏族人从山东定陶迁移至此,给贡家庄庄主打工。贡庄主生性仁慈,双方相处非常融洽。随着岁月的流逝,贡家的人丁逐渐减少,而陶姓人口十分兴旺,最后陶姓接管了这片土地。但陶姓人并没有将村名改为“陶家庄”,
期刊
老屋已矣!恍惚迷离,昏暗而沉重地在心头晃荡,只留下无声的记忆。眼前旧址上是新建的楼宇,已难以复归原有的鲜活,留下来的仅是心灵的追溯或相册中一些黑白的老照片了……只是那扇一米见方的摇头格窗上镶着的三个字“独乐园”是我自题的,一直悬挂在画室的墙上,这是老屋留给我唯一的艺术品。我最初的艺术形象思维是来自老屋斑驳的墙壁,糊满报纸,落满尘埃,脱落后露出似是而非的画面,像云,像海,似龙非虎,或人像或鸟兽。我躺
期刊
多少年来,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在我的生命历程里占据着无比崇高的位置。现实中,我有时觉得离他已经很近很近,但就在一刹那间,仿佛离他又是那么遥远。因为现实的距离,仿佛近在咫尺,又因为时空的界限,我只能对他仰望,仿佛他在遥远的天空。我从没有停下追寻英雄的脚步,用心去感受或聆听与他有关的声音,试图接近并享受英雄精神的洗礼和对灵魂的荡涤。孩童时心中的黄继光  孩提時的那个金黄色的秋天,在皖西北平原上有一所普通
期刊
塔塔这次回国乘的是船,从神户到上海,走了48小时。整整两天在海上,本来塔塔还担心会难耐寂寞,没想到根本没时间感受寂寞,一觉醒来,船就到了。塔塔买的是中午的船票,从家里出发,到码头不过二十来分钟的路,时间充裕,舒舒服服不用赶早。对塔塔来说,乘船是不二选择,也是最经济最方便最合理的选择。这次,她的行李有4个大纸板箱,2个中纸板箱,还有普通行李箱2个。  领取托运行李的时候,塔塔明显感受到四周投来的惊叹
期刊
自宁波城区行政区划调整后,原本只有城区的海曙也有了乡村与山区,便有了下乡上山的机会。整个海曙西乡片山区属四明山脉,即是文人骚客纷至沓来的千年“唐诗之路”一部分。在这里,并没有享誉海内外的名山大川,但随处可见的青山绿水间,散落着古村古桥,四季气象迥异,各具风韵。单从人文景观看,当首推鄞江,毕竟千年“四明首镇”的底蕴摆在那。若从山水秀色看,处在深山之中的龙观乡则略胜一筹。  所居的龙观青云宾馆,处于森
期刊
我总说,这个北方小城的春天像个爱发脾气的孩子,今天是阴云遮住了太阳,明天抹几把眼泪洒入半空,偶尔送来的一点温暖通常也只是一个稍纵即逝的存在。我晓得生命的初始总是要闹上几场革命的,便抛着慢条斯理的眼神温和地接纳这样的春天。我还晓得自己内心深处是盼着夏天的来临的,尤其喜欢初夏,风和顺,万物蓬勃。  人在初夏,连睡眠都是极好的。早晨,窗外啁啁啾啾的鸟鸣轻轻推开我的清梦,我想我是用了最优雅的方式打开双眼的
期刊
崔大脚  崔大脚真名不详,出生于清光绪年间,因家庭贫穷,从小就挎着竹篮子讨饭,没有缠脚就比同龄女孩子显得脚大,为此便被人称为崔大脚。  20岁那年,崔大脚在霍邱三河尖遇到一个叫崔金普的青年,两人穷命相连,便在破庙里捏土拜天地成了亲。婚后生下三儿一女,一家人主要靠给地主帮工、放牛为生,没有活干时,便沿街乞讨度日。  彻底影响并改变崔大脚命运的是1931年,那一年崔大脚出去讨饭时,被地主家的狗咬伤小腿
期刊
一  今年的合肥,雨特别多,淅淅沥沥,不眠不休,让人如同到了江南。天鹅湖水,涨了又落,落了又涨,轻波摇曳着湖岸的灯楼光影,让人有行舟深处,一探这座城市究竟的冲动!  昔日的合肥,是江淮分水岭上芸芸众生般的一座小城,虽是安徽省会,却不是繁华都会,虽有美景,但无美誉。城市中的地名起的比较随意,从三孝口出发,往往以距离计算,东七里站、西七里塘、北五里井、南七里站等名字随处可见,没有文绉绉的诗情画意,却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