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把现代教育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基础医学知识教学实践、教和学、理论培养和能力塑造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解决多媒体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出现的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教育技术 基础医学课程 问题探讨
多媒体课件已普遍应用到教学中,其信息量增大,可视性好,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构成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系统,革新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形式手段和途径[3]。可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广泛应用的医学基础课件只是围绕讲课所形成,缺乏学科间的交叉、渗透,由此医学基础课程给学生一种枯燥、抽象、理解难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影响了医学基础教学实效性。我们对多媒体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更新教学观念,解决多媒体只是围绕讲课所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延续问题
在以往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有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教学手段先进了,教育观念便先进了。于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片面的认识,盲目追求多媒体教学,只将其作为教师讲解教学内容的一种工具,认为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才算得上是现代化的教学法,结果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外衣下,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延续,使教学陷入了僵化的模式,教师仍然是讲授的中心,学生仍然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者,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所以我们应纠正这种错误的观念。
上述教学思想严重束缚着教师的创新思维,即使有现代教学手段做辅助,也使他们难以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无法紧密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由此,我们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取长补短。例如系统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宏观形态科学,在教学中将其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联系起来,重点阐述解剖学在生物医学工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影像学中的形态学特点。注重各学科相关内容有机衔接,循序渐进,即防止了各学科间脱节,又避免了重复,重点突出,有所创新。基础医学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交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让学生不只是接受解决问题的既定答案,而是自己寻找独创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1]。教学观念创新是教学手段创新的前提,只有观念创新才能真正发挥教学手段在现代教学中的忧势。
二、更新备课理念,改变制作多媒体课件是备课全过程的片面认识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边缘交叉学科也有了拓展[2]。随着基础医学课程的整合和改革,给课件的制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依据理工大学的培养目标,结合其光电特色,根据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方向,对基础医学课件进行制作。但有部分教师在对课件的制作上忽略了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备课,他们片面地认为制作多媒体课件即是备课。针对上述情况,我们统一了思想,大家普遍意义上的制作课件,只不过是“备教法”,即设计教学方法的过程,并不能全面代替整个备课过程。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谋划和总体设计,因此就吻合了前面所提到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的思想。例如,再讲心脏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同时,设置心脏病变时其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会有哪些变化?临床上心电检测、影像学、超声图像上会有哪些变化?使学生将解剖、生理、病理与检测技术紧密的贯穿联系起来,通过这种联系拓展,引导学生将医学、电子学、图像处理、计算机等知识交叉渗透,使学生懂得医学基础知识是从事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工作的重要基础。教学经验及教学规律告诉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仅要备教法,也要备学法,要对课堂结构作精细的安排,努力做到教学的紧凑高效,不浪费课堂任何一分钟。这样的课堂就不是由教师一灌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不是只传授死记硬背的知识而不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课堂。
三、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解决学生学习重点不明确, 整体思维能力下降问题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工程技术与医学相互交叉、渗透、结合而形成的边缘学科。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一直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恰恰是理工院校的薄弱环节。师资力量不足,内容多,课时少。如何在短时间内使学生高效、灵活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并与专业课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采取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最好方式。但多媒体课件运用并不是越多越好,试图用多媒体教学去取代传统教学是不可取的。如用多媒体模拟动物实验来进行实验演示,无法代替实践动手操作过程,学生难以体会在人体或动物解剖全过程和注意事项,不利于知识的获得。用多媒体可以模拟一些不易观察、有危险性、无法或没有条件实现的实验,的确有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它毕竟是“模拟”实验,因此可以通过实验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用多媒体模拟。
在多媒体教学中还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只要点击一下鼠标或者敲击一下键盘就会呈现出大量的信息,这样教师就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的合拍。如果学生在这种快速的教学中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讲解,或信息呈现的速度无法完整地做笔记,则会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如果传输知识的时间短于学生对其感知的时间,则是节奏过快,会造成学生感知的不充分,理解就不深刻,不透彻,对知识要点的整体构架建立能力减弱, 表现出学习重点不明确, 整体思维能力下降,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反之,如果节奏过慢会造成学生的情绪涣散,由于求知欲不能得到满足,同样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的教学模式就不能完全地依赖于多媒体课件, 教师应配合使用板书和绘图等传统手段,使学生有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余地。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的优势,使之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把课程建设的基点构筑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之上。加强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既有利于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又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而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应注意解决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出现的新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创新,提高教学效果。
吉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1]丁晓东,紫英,王礼.医学影像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医药教育,2010,17(8):105-106.
[2]田菊霞.若干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28(4):295-296.
[3]王永芳.多媒体教学利弊及对策.医药教育,2010,17(8):106.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关键词]教育技术 基础医学课程 问题探讨
多媒体课件已普遍应用到教学中,其信息量增大,可视性好,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构成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系统,革新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形式手段和途径[3]。可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广泛应用的医学基础课件只是围绕讲课所形成,缺乏学科间的交叉、渗透,由此医学基础课程给学生一种枯燥、抽象、理解难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影响了医学基础教学实效性。我们对多媒体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更新教学观念,解决多媒体只是围绕讲课所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延续问题
在以往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有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教学手段先进了,教育观念便先进了。于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片面的认识,盲目追求多媒体教学,只将其作为教师讲解教学内容的一种工具,认为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才算得上是现代化的教学法,结果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外衣下,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延续,使教学陷入了僵化的模式,教师仍然是讲授的中心,学生仍然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者,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所以我们应纠正这种错误的观念。
上述教学思想严重束缚着教师的创新思维,即使有现代教学手段做辅助,也使他们难以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无法紧密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由此,我们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取长补短。例如系统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宏观形态科学,在教学中将其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联系起来,重点阐述解剖学在生物医学工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影像学中的形态学特点。注重各学科相关内容有机衔接,循序渐进,即防止了各学科间脱节,又避免了重复,重点突出,有所创新。基础医学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交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让学生不只是接受解决问题的既定答案,而是自己寻找独创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1]。教学观念创新是教学手段创新的前提,只有观念创新才能真正发挥教学手段在现代教学中的忧势。
二、更新备课理念,改变制作多媒体课件是备课全过程的片面认识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边缘交叉学科也有了拓展[2]。随着基础医学课程的整合和改革,给课件的制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依据理工大学的培养目标,结合其光电特色,根据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方向,对基础医学课件进行制作。但有部分教师在对课件的制作上忽略了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备课,他们片面地认为制作多媒体课件即是备课。针对上述情况,我们统一了思想,大家普遍意义上的制作课件,只不过是“备教法”,即设计教学方法的过程,并不能全面代替整个备课过程。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谋划和总体设计,因此就吻合了前面所提到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的思想。例如,再讲心脏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同时,设置心脏病变时其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会有哪些变化?临床上心电检测、影像学、超声图像上会有哪些变化?使学生将解剖、生理、病理与检测技术紧密的贯穿联系起来,通过这种联系拓展,引导学生将医学、电子学、图像处理、计算机等知识交叉渗透,使学生懂得医学基础知识是从事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工作的重要基础。教学经验及教学规律告诉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仅要备教法,也要备学法,要对课堂结构作精细的安排,努力做到教学的紧凑高效,不浪费课堂任何一分钟。这样的课堂就不是由教师一灌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不是只传授死记硬背的知识而不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课堂。
三、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解决学生学习重点不明确, 整体思维能力下降问题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工程技术与医学相互交叉、渗透、结合而形成的边缘学科。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一直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恰恰是理工院校的薄弱环节。师资力量不足,内容多,课时少。如何在短时间内使学生高效、灵活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并与专业课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采取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最好方式。但多媒体课件运用并不是越多越好,试图用多媒体教学去取代传统教学是不可取的。如用多媒体模拟动物实验来进行实验演示,无法代替实践动手操作过程,学生难以体会在人体或动物解剖全过程和注意事项,不利于知识的获得。用多媒体可以模拟一些不易观察、有危险性、无法或没有条件实现的实验,的确有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它毕竟是“模拟”实验,因此可以通过实验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用多媒体模拟。
在多媒体教学中还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只要点击一下鼠标或者敲击一下键盘就会呈现出大量的信息,这样教师就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的合拍。如果学生在这种快速的教学中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讲解,或信息呈现的速度无法完整地做笔记,则会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如果传输知识的时间短于学生对其感知的时间,则是节奏过快,会造成学生感知的不充分,理解就不深刻,不透彻,对知识要点的整体构架建立能力减弱, 表现出学习重点不明确, 整体思维能力下降,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反之,如果节奏过慢会造成学生的情绪涣散,由于求知欲不能得到满足,同样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的教学模式就不能完全地依赖于多媒体课件, 教师应配合使用板书和绘图等传统手段,使学生有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余地。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的优势,使之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把课程建设的基点构筑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之上。加强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既有利于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又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而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应注意解决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出现的新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创新,提高教学效果。
吉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1]丁晓东,紫英,王礼.医学影像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医药教育,2010,17(8):105-106.
[2]田菊霞.若干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28(4):295-296.
[3]王永芳.多媒体教学利弊及对策.医药教育,2010,17(8):106.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