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wang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对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教学模式、实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改革策略与措施,使学生能尽快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现状教学改革教学特点
  [作者简介]李璇(1973- ),女,天津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工学服务中心副主任,讲师,在读硕士。(河北邯郸05600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1-0108-01
  
  一、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
  
  根据目前大纲的要求,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内容主要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包括Window98,Word97,Excel97,Internet等基本操作。从应用情况来看,主要解决了学生的字表处理及初步的数据处理能力,Internet应用较为初级;从实际要求来看,学生普遍存在不能结合后续专业特点,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现状。由于目前计算机应用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网络应用发展更为迅猛,各种应用软件十分丰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又不能满足新应用形式的要求,因此教育改革是必然的。如何结合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应用技能,并有利于不同专业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学习后续计算机课程,有利于学生根据本专业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是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
  
  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分析
  
  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类学生的必修课,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适应社会各层次的基本应用要求。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以下特点:(1)普及性:各专业学生均需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2)延展性:各专业学生所学计算机课程内容应用性极强;(3)适应性: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差别有针对性地调整变化。
  同时,应树立正确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指导思想。(1)由于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应用日益广泛,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不相适应。要使计算机基础教育达到一个新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就必须加大改革力度。(2)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应面向应用,以培养各个领域中计算机应用人才为目标。因此,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必须紧紧扣住这个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各个环节的改革都必须以提高大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全面素质为出发点。
  
  三、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
  
  (一)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思考
  1.加强计算机网络应用技能。目前,学生上网十分踊跃,学习热情非常高,但普遍存在对部分常用技能掌握较好而对网络应用的全面知识掌握不够,以及基础不牢固,对于将来应用的发现变化缺少牢固的应变和拓展能力等问题,因此,有待加强网络应用教学的力度。
  2.开发实际应用能力。各专业普遍开设有后继计算机课程,如CAD辅助制图、C语言程序设计、Foxpro数据库应用、会计电算化等课程,但由于各专业开设课程的目标,大多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一种软件的使用方法,缺少对学生潜在创新和开拓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只限于应用特定软件,而较少具备针对实际问题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并利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加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3.加强基础知识根基。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普遍认为在掌握基本应用技能后开设一门程序设计课程(如C语言、Fortran等)已经足够了。但事实上,学生要提高应用技能,还必须掌握一些数据处理和算法处理的知识,才能有利于毕业后长期应用能力的提高。如建筑、机械等专业的学生在一些计算问题方面,目前只知道用某种软件来处理得到结果,但缺乏分析处理结果的能力,原因是对软件的处理方法(即算法)不清楚。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对软件过分依赖,而缺乏对解决问题应有的认识深度,不利于将来的发展和专业方面更深的造诣。因此,有必要加强有关知识的学习,建立牢固的根基。
  4.开阔应用技能视野。各专业应用软件十分丰富,但如何使学生能够掌握得更充分、更灵活是目前教改的目标。根据目前情况看,各种财务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等专业工具及应用软件的教学较为普遍,但学生掌握程度不是很好,有待加强。另外,对适合各专业的应用软件的介绍也较为缺乏,学生眼界较窄,有必要开阔视野,掌握更多、更灵活的应用技能。
  (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措施
  1.突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应用特点。(1)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要求。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现有的教材和教学手段难以适应教学要求,这就需要建立一套鲜明的突出“应用”特色的教材体系和灵活的教学手段,不断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对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要求。(2)强调实践能力的强化训练和全面掌握。在教学安排上改变传统教学中强调理论教学的做法,加大实践应用课时比例,强调基本应用能力的强化训练,同时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接受强化训练的同时能够全面掌握计算机应用各领域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1)实现“三阶段”教学模式。第一阶段为强化训练阶段,本阶段重点在于通过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使其达到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的要求;第二阶段为提高阶段,本阶段重点在于通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其逐步掌握计算机各个应用领域的应用情况;第三阶段为专业培训阶段,本阶段重点在于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分别开设适合专业特点的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内的计算机应用技能。(2)突出实践课的教学地位。根据教学要求和我院目前的师资、设备力量,将计算机基础教学总课时(84学时)比例定为理论教学30学时、实践教学30学时、综合应用训练24学时,实践应用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例基本达到2∶1,以加强实践应用课时的力度,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3)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大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我院投资300多万元,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系统(8个教室),建立了10个PIII以上档次的多媒体教学机房,基本实现了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要求。同时接入了Internet并搭建了校园网,以便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4)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课内课外教学的一体化。利用现有教学设备,向学生开放机房和实验室,使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能够得到更多的上机学习机会,将课堂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践中,从而实现课堂的延伸,将课内课外教学一体化。同时,通过开展校际或全省高校大学生计算机知识竞赛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热潮。
  3.必要的设备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物质保证。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面向应用”“精讲多练”都要求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使用计算机,绝不能搞“纸上谈兵”“无机教学”。因此,学校应充分认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充分认识计算机课程的实用性特点,尽最大可能地补充和更新计算机设备,并改善管理,提高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的上机时间(每个在校学生平均上机时数不少于200小时)。
  4.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大力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积极研制和使用CAI课程,在部分课程(计算机公共基础、程序设计语言等)中尽快实现以CAI为主的教学方式。努力创造条件,尽快改变以“黑板+粉笔”为主的教学方式,将那些必要的计算机课堂教学转入多功能计算机教室,特别是利用联机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建立网络教学系统,将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活动逐步转移到网络平台上,充分利用Cernet,Internet上的教学资源,发挥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并逐步采用以电子教材和机试为主的考试方式。
  
  [参考文献]
  [1]杨毅.浅谈我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1998(1).
  [2]滕金芳.计算机基础教育初探[J].高教论坛,2003(1).
  [3]刘淳,胡伏湘.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4]刘锟.改善计算机课程教学效果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4(7).
  [5]于艳华.加速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J].教育艺术,2004(12).
  [6]李春伟,谢其生.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探讨[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7]屈会芳,王忠华.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未来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1).
其他文献
展望了三网融合对广电增值业务发展带来的机遇,探索研究广电网络运维外包管理模式,以提高广电在服务方面的竞争力。
在晚清时期曾有一次对外国文学翻译的繁荣发展。为了迎合预期读者,像林纾这样的翻译家在翻译过程中都更倾向于使用文言文。根据多元系统理论,翻译活动受到文化,政治,历史等等
"网来网去"这是90后高职生的一大特征。90后的高职生生活在网络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悄然成为高职生"成长路上的图书馆"。网络现在看来它就是一个小社会,随着90后的学生逐
2010年以来,服装行业将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更注重科技含量,服装行业及相关产业日益重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教发展将向纵深延展。而服装专业的教学,课材应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