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美术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美术课比较难上,特别是初中阶段的美术课尤其难上。当然这里所说的难上,并非是指上课时的纪律问题,而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另类”问题。当出现问题时,教师是视而不见,还是想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当然,解决好这些问题,会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这需要教师更细致、更宽容,更要以赞赏的眼光来对待。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另类”学生 “另类”行为
所谓的“另类”问题,是指学生在课堂中向老师提出某一问题或质疑某一方面内容,这需要教师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赞赏”的眼光来看待,并且小心地保护学生的这种“另类”的学习热情。
一、欣赏课中出现的“另类”
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又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规律。美术欣赏作为中学美术课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相对来说美术欣赏是较为难上的一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在初中学生还不具有欣赏和评述某一幅作品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试想,对如何欣赏一无所知的初中生来说,想要熟练地运用专业术语来欣赏和评述一幅作品,简直是不可能的事。目前大多初中学生对一幅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还只停留在作品的表面,往往只会用“像”与“不像”等一些简单的词语来描述,很难进入更深层次,所以在欣赏课时出现一些“另类”的问题就很正常。
1.问题出现。例如,在八年级上册《肖像画赏析》时,就出现这样的问题:开始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从学生面部表情反映来看,都认为这幅作品画得很好,可当问及作品好在什么地方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只能用很像或漂亮来回答。可是当出示了凡·高的《自画像》和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时,很多学生出现茫然的表情,少数学生甚至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甚至认为这些作品不好,画得很难看。当问及不好在哪里时,他们只是说画得不像人。遇到这种“另类”的情况时,教师应该怎么办?是训斥他们,还是帮助他们解决这些疑惑呢?
2.解决策略。其实学生出现这样的看法很正常,因为他们目前的欣赏水平只能达到这一水平,这就需要教师教他们如何欣赏作品,让他们了解作者的表现意图及作品所要表现的更深层次的内涵,此时教师对这样的学生给予的应该是表扬,而不是训斥。首先,教师可以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作者生活的年代和生活经历,比如介绍凡·高绘画创作时的精神状态及他对绘画的表现能力的认识等,让学生对作者创作情况有初步的认识。其次,要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作一简单的介绍。比如毕加索在创作《格尔尼卡》时,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亲眼看到法西斯对西班牙的轰炸,造成大量的平民伤亡,从而产生心灵震撼,因此才创作出许多类似的作品。当教师介绍了相关的背景后,再让学生来欣赏这些作品时,他们或多或少地都能从中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想法及所要表现的内容,甚至可以与作者产生共鸣。
3.问题感悟。学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正体现了学生对如何欣赏作品的一种渴望,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并且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再碰到类似问题时不是简单地下结论。
二、造型练习中出现的“另类”
虽然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美术人才,但基本的美术技能还是需要的。特别是“造型·表现”领域,是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规定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因此,初中美术教学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造型知识和技能。
1.问题出现。因为初中阶段美术课时安排较少(一般学校每周一节),所以教师不可能对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进行系统的练习,很多只是浅尝辄止。因此,多数学生的造型能力欠缺,手眼不能协调,从而产生很多另类的“作品”。例如,在上八年级上册第一课《关注你、我、他》时,就曾经让学生练习画出你眼中的老师形象,当作业被展示到黑板上时,其中的一幅作品引起全班的哄堂大笑。原来这位学生把老师五官画得移位,而且脸还画成绿色的,远远看去简直就是一怪物。当问及为什么这样画老师时,这个同学开始很害怕,不敢说,经过一番鼓励后才说出原因,原来老师以前经常为学生调皮而生气,生气时五官都挤到一起,并且脸都变绿了,所以才画成这个模样。
2.应对策略。当上课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不但不应该批评,反而应该加以表扬,实际上这也是学生进行造型表现方式的一种有意识的尝试,而且尝试得非常成功(通过美术作品来表现人物情感的一种方式)。其实,造型练习的过程更多应该是让学生体验创作的快乐,有时这种快乐比作品结果本身来得更有意义。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要多加以鼓励,鼓励学生进行各种有益的造型尝试,即使是一次失败的尝试,那也无妨,关键是要激发起学生探索和创作的欲望,这远比一两次的作业更为重要。
3.问题感悟。教师就应该放手多让学生进行这样的创作练习尝试,而不是加以条条框框的限制,那样只会磨灭学生的创作热情。正如爱因斯坦小时候做的小板凳虽然丑,但却越做越好。
三、作业评价中出现的“另类”
对学生的美术作业如何评价,这是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学生的作业具有艺术特点,因此不可以简单地用“对”或“错”来加以评判。用量化的分数来评价,也存在许多的不足。现在多数教师都习惯用“优、良、中、差”来加以评价,笔者认为不妥。
1.问题出现。曾经在一次作业展示中,就遇到这样一位学生,该学生气鼓鼓地跑到我面前,指着她的作业说,我明明画的比另一个同学好,为什么她是“优”,而我的却是“良”。
2.解决策略。我没有正面回答她的问题,而是让她说出自己作业好在什么地方,别人的作业又不好在哪里。等她回答后,我再帮一一解释。比如看一幅作品不应该只盯着某一局部,而要有全局意识,色彩的运用还应该整体协调统一,等等。经过一番交流,最后该同学心服口服。
3.问题感悟。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小心处理,因为这也是学生对教师如何进行作业评价的一种探索,解决好了,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哪方面存在问题,从而更好地加以改正。当然,通过这件事,我尝试用其他的一些辅助方式来评价,比如加一句评语,指出作业成功之处及不足的地方,或者加一句鼓励的语言,这些都对学生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以上只是美术教学经常会出现的一些“另类”问题,其实这些”另类”问题一点也不另类,正是很多学生所缺少、老师所需要的。教师在上课时,如果能多多注意和关心这样的问题,并且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学生的审美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也能真正实现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美术,在学习美术中得到快乐。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另类”学生 “另类”行为
所谓的“另类”问题,是指学生在课堂中向老师提出某一问题或质疑某一方面内容,这需要教师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赞赏”的眼光来看待,并且小心地保护学生的这种“另类”的学习热情。
一、欣赏课中出现的“另类”
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又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规律。美术欣赏作为中学美术课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相对来说美术欣赏是较为难上的一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在初中学生还不具有欣赏和评述某一幅作品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试想,对如何欣赏一无所知的初中生来说,想要熟练地运用专业术语来欣赏和评述一幅作品,简直是不可能的事。目前大多初中学生对一幅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还只停留在作品的表面,往往只会用“像”与“不像”等一些简单的词语来描述,很难进入更深层次,所以在欣赏课时出现一些“另类”的问题就很正常。
1.问题出现。例如,在八年级上册《肖像画赏析》时,就出现这样的问题:开始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从学生面部表情反映来看,都认为这幅作品画得很好,可当问及作品好在什么地方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只能用很像或漂亮来回答。可是当出示了凡·高的《自画像》和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时,很多学生出现茫然的表情,少数学生甚至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甚至认为这些作品不好,画得很难看。当问及不好在哪里时,他们只是说画得不像人。遇到这种“另类”的情况时,教师应该怎么办?是训斥他们,还是帮助他们解决这些疑惑呢?
2.解决策略。其实学生出现这样的看法很正常,因为他们目前的欣赏水平只能达到这一水平,这就需要教师教他们如何欣赏作品,让他们了解作者的表现意图及作品所要表现的更深层次的内涵,此时教师对这样的学生给予的应该是表扬,而不是训斥。首先,教师可以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作者生活的年代和生活经历,比如介绍凡·高绘画创作时的精神状态及他对绘画的表现能力的认识等,让学生对作者创作情况有初步的认识。其次,要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作一简单的介绍。比如毕加索在创作《格尔尼卡》时,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亲眼看到法西斯对西班牙的轰炸,造成大量的平民伤亡,从而产生心灵震撼,因此才创作出许多类似的作品。当教师介绍了相关的背景后,再让学生来欣赏这些作品时,他们或多或少地都能从中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想法及所要表现的内容,甚至可以与作者产生共鸣。
3.问题感悟。学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正体现了学生对如何欣赏作品的一种渴望,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并且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再碰到类似问题时不是简单地下结论。
二、造型练习中出现的“另类”
虽然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美术人才,但基本的美术技能还是需要的。特别是“造型·表现”领域,是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规定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因此,初中美术教学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造型知识和技能。
1.问题出现。因为初中阶段美术课时安排较少(一般学校每周一节),所以教师不可能对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进行系统的练习,很多只是浅尝辄止。因此,多数学生的造型能力欠缺,手眼不能协调,从而产生很多另类的“作品”。例如,在上八年级上册第一课《关注你、我、他》时,就曾经让学生练习画出你眼中的老师形象,当作业被展示到黑板上时,其中的一幅作品引起全班的哄堂大笑。原来这位学生把老师五官画得移位,而且脸还画成绿色的,远远看去简直就是一怪物。当问及为什么这样画老师时,这个同学开始很害怕,不敢说,经过一番鼓励后才说出原因,原来老师以前经常为学生调皮而生气,生气时五官都挤到一起,并且脸都变绿了,所以才画成这个模样。
2.应对策略。当上课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不但不应该批评,反而应该加以表扬,实际上这也是学生进行造型表现方式的一种有意识的尝试,而且尝试得非常成功(通过美术作品来表现人物情感的一种方式)。其实,造型练习的过程更多应该是让学生体验创作的快乐,有时这种快乐比作品结果本身来得更有意义。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要多加以鼓励,鼓励学生进行各种有益的造型尝试,即使是一次失败的尝试,那也无妨,关键是要激发起学生探索和创作的欲望,这远比一两次的作业更为重要。
3.问题感悟。教师就应该放手多让学生进行这样的创作练习尝试,而不是加以条条框框的限制,那样只会磨灭学生的创作热情。正如爱因斯坦小时候做的小板凳虽然丑,但却越做越好。
三、作业评价中出现的“另类”
对学生的美术作业如何评价,这是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学生的作业具有艺术特点,因此不可以简单地用“对”或“错”来加以评判。用量化的分数来评价,也存在许多的不足。现在多数教师都习惯用“优、良、中、差”来加以评价,笔者认为不妥。
1.问题出现。曾经在一次作业展示中,就遇到这样一位学生,该学生气鼓鼓地跑到我面前,指着她的作业说,我明明画的比另一个同学好,为什么她是“优”,而我的却是“良”。
2.解决策略。我没有正面回答她的问题,而是让她说出自己作业好在什么地方,别人的作业又不好在哪里。等她回答后,我再帮一一解释。比如看一幅作品不应该只盯着某一局部,而要有全局意识,色彩的运用还应该整体协调统一,等等。经过一番交流,最后该同学心服口服。
3.问题感悟。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小心处理,因为这也是学生对教师如何进行作业评价的一种探索,解决好了,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哪方面存在问题,从而更好地加以改正。当然,通过这件事,我尝试用其他的一些辅助方式来评价,比如加一句评语,指出作业成功之处及不足的地方,或者加一句鼓励的语言,这些都对学生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以上只是美术教学经常会出现的一些“另类”问题,其实这些”另类”问题一点也不另类,正是很多学生所缺少、老师所需要的。教师在上课时,如果能多多注意和关心这样的问题,并且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学生的审美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也能真正实现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美术,在学习美术中得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