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的冬天,招商证券的VIP客户顾玥(化名)如梦初醒。
5年前的冬天,顾玥将百万港元打入自己在招商证券(香港)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香港)”)的港股账户,如今只有427港元。
账户交易记录显示,顾玥的账户进行了频繁的权证交易,交易次数高达1200多次。事实上,顾玥自己并没有如此频繁地交易,谁在操作自己的账户?2008年底,招商证券的投资顾问丁霞代客理财巨亏案曾轰动一时——其因私自代客理财巨亏1700万元而选择跳楼来结束这一切。
丁霞案发生在2006年至2008年,在此期间,顾玥在上海遭遇招商证券(香港)上海办事处的一名客户经理张某,随后开始了自己“被代客理财”的噩梦。如今,招商证券(香港)开出了一个令顾玥难以接受的和解方案,这背后究竟有什么隐情呢?
谁在理财
顾玥账户的交易记录清单显示:2007年11月12日、23日和26日,她分别存入379810港元、349810港元和349810港元,共计1079430港元;之后从未有取现的记录;而一份2012年9月28日发至其私人邮箱的招商银行(香港)月结单则显示,当月其证券账户活动交易的结余仅为427.23港元。
顾玥曾是招商银行的私人VIP用户。2007年年底,顾小姐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是招商证券(香港)上海办事处国际业务部的,可以帮助顾小姐开通港股账户。
刚开通账户时,或许还有几分热情,顾小姐自己做了四次买入的操作,分别在当年11月26日、11月30日、12月6日合计买入约71万左右港元的香港中旅(00308.HK)和东南国际(00726.HK)两只股票,之后一直持有未作处理。
早在账户开立时,给顾小姐开通账户的这位张某就曾告诉过她,说港股和A股不同,可以由经纪人来代为操作。
港股的经纪人是接受客户的指令去操作,不经过客户同意不会“代理”。
在一次出差途中,顾小姐想起了手里的港股可能会跌,便致电张某,让其帮忙看着点股价,如果其中的东南国际跌到0.50元时,适时处理一些,并告知对方账户密码。
原本以为张某如果真的处理这些股票会再跟她来电确认,但是之后却一直杳无音讯。而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顾小姐都忙着生孩子、出国等,未想起要联系张某以“确保”账户安全。
但“悲剧”发生了——中间顾小姐曾打开过一次账户,当她发现账户中有大量的交易数字和代码时,她致电张某,张某却告知:这只是数字,你不需要懂。此后顾小姐一直要求张去其办公室谈一次,张却一直推拖。
交易记录显示,顾小姐早在2008年托付张某关注的两只股票,张某直到 2009年2月和6月,香港中旅分两次被抛售,顾小姐购买价为每股5.40港元,抛售时均价只有每股1.57港元。2011年5月,东南国际股票抛售价仅每股0.48港元,较购买均价每股1.71港元亏损12.3万余元。
此外,早在2008年6月开始,股票账户就开始出现频繁操作。而操作的主要对象都是一些风险较大的权证。
更令人费解的是,一些权证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竟然没有及时行权,最后变成废纸一张,而这样的作废投资,往往一下子就是好几万。
顾小姐的交易记录共计达57页之多,交易次数更达1281次之多。
等到2011年再看时,顾小姐发现账户只剩下8000元,此时她才感到事情的严重性。
最后的疯狂
招商证券(香港)方面告知顾玥,张某不是招商证券(香港)的经纪人,不具备经纪港股的资格。而上海方面承认了张某是招商证券的员工。
通过照片辨认,张某的中国证券经纪人证书代理日期还是从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的,就是说,在此之前,他连从事内地证券经纪人的资格都没有。
顾小姐初步统计,总共100多万港元的账户,张某在4年间刷出了大约2000多万港元的交易量。作为顾小姐的客户经理,其交易佣金约有千分之2.5,即2000万交易量可以拿5万港元佣金。
2012年5月,招商证券(香港)在接到顾小姐投诉后,感觉到事态严重,于是派出高层缪某和法务周某前来上海处理。
这次缪某等人带来了一份协议,承认了张某的违规行为,如在顾小姐不找招商证券(香港)麻烦的前提下,并愿意配合对张某的调查、取证及举报,招商证券(香港)愿意补偿顾小姐约30万港元的损失。
顾小姐认为,这样的条款有失偏颇,拒绝签字。
同时,缪某等人在与顾小姐会面洽谈快结束时,告知顾小姐,其账户已不再安全,需要顾小姐打客服电话下指令冻结账户。顾小姐没有多想,就照其所说,拨通了招商证券(香港)的客服电话,冻结了自己的账户。
随后,顾小姐发现缪某等人回去后杳无音讯,自己想解冻账户去重新计算亏损,自己再无打开账户之可能。香港方面确实拒绝了顾小姐解冻账户的要求。缪某在电话中告知,要解冻账户就先签署和解协议。
最后双方在电话中妥协:由招商证券(香港)打印出一份账户的交易清单交给顾,即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份,但账户仍无法被解冻。缪某在电话中称,该公司的客户证券账户信息一般仅保留3个月内容,过了时间则被自动清除一次,所以即使顾小姐解冻了账户也看不到全部。
怪事还在不断发生。
从今年6月28日打印出的那份清单看出,至2012年2月1日、2月2日,连续有3笔卖出的交易,金额分别是31205.49港元、32655.38港元和30647.54港元,共计约94508港元。这三笔交易中间没有再买进的。加上账户上可能有的现金余额,至少有9.45万元。
而之后发生的大约十五六次权证交易都十分有规律:买入多少股则卖出多少股,且每一单之间的间隙比较明显。通过计算发现,除最后一单权证拖延三个月(可能当时张某已辞职无人交易)因没有行权而被注销损失31344港元外,其余十多单略有盈余1050港元。
至此,账户共计至少应有6.4万余港元的余额。但顾小姐收到的2012年9月28日的电子账单却显示,该账户只剩下427.23元。
违法的生意
“尽管顾小姐在本案中存在一定过错,但招商证券(中国)、招商证券(香港)作为从事证券经纪业务、受到严格监管的证券公司,公然违背法律法规与监管部门的规定,违规进行港股投资业务推介,且内部监控与员工管理存在严重不足。”顾小姐的代理律师、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冯加庆表示,“招商证券(中国)与招商证券(香港)的过错不容掩盖与回避,应当为此承担相应责任。”
事实上,“港股直通车”至今都未真正开闸。
2007年初,香港官员曾游说中央政府,要求允许中国内地投资者投资一系列范围广泛的海外资产,从而使香港既成为一个投资流出渠道,也成为投资目的地。2007年11月,中央政府无限期推迟“港股直通车”。
目前许多券商都在打擦边球,违规开设港股账户。
招商证券(香港)在内地招揽客户的宣传册上即介绍称:客户通过招商证券香港公司开户,成为香港联合交易所的参与者,其开户途径除电话预约外,还可以亲临我司或国内招商证券国际业务部联系站。
顾小姐回忆说,2007年11月初的一天,张某来到自己公司的办公室见面,签了一堆文件开通港股。但令人奇怪的是,开通账户后张某未留下任何联次的书面文件给客户。
此外,张某一直声称,自己就是香港的合格经纪人,而且招商证券(香港)只在账户开通之后派人电话告知开户已成功,之后并没有其他正式的持牌经纪人接触过顾小姐。
冯加庆指出,张某并非取得港股持牌人资格的经纪人,也没有在其他持牌经纪人在场见证的情况下,替顾小姐开立了港股账户,这使得这一行为从一开始就是违反香港法律的,也足以显示招商证券(香港)在内部监控程序上存在严重瑕疵。
张某代客交易达4年多,很难说招商证券内部不知道张某的违规行为。内部管控漏洞在前,没有尽职披露在后,如果说丁霞事件让招商证券逃过了一劫,那么张某的例子是否应该给相关公司及行业敲个警钟呢?
5年前的冬天,顾玥将百万港元打入自己在招商证券(香港)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香港)”)的港股账户,如今只有427港元。
账户交易记录显示,顾玥的账户进行了频繁的权证交易,交易次数高达1200多次。事实上,顾玥自己并没有如此频繁地交易,谁在操作自己的账户?2008年底,招商证券的投资顾问丁霞代客理财巨亏案曾轰动一时——其因私自代客理财巨亏1700万元而选择跳楼来结束这一切。
丁霞案发生在2006年至2008年,在此期间,顾玥在上海遭遇招商证券(香港)上海办事处的一名客户经理张某,随后开始了自己“被代客理财”的噩梦。如今,招商证券(香港)开出了一个令顾玥难以接受的和解方案,这背后究竟有什么隐情呢?
谁在理财
顾玥账户的交易记录清单显示:2007年11月12日、23日和26日,她分别存入379810港元、349810港元和349810港元,共计1079430港元;之后从未有取现的记录;而一份2012年9月28日发至其私人邮箱的招商银行(香港)月结单则显示,当月其证券账户活动交易的结余仅为427.23港元。
顾玥曾是招商银行的私人VIP用户。2007年年底,顾小姐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是招商证券(香港)上海办事处国际业务部的,可以帮助顾小姐开通港股账户。
刚开通账户时,或许还有几分热情,顾小姐自己做了四次买入的操作,分别在当年11月26日、11月30日、12月6日合计买入约71万左右港元的香港中旅(00308.HK)和东南国际(00726.HK)两只股票,之后一直持有未作处理。
早在账户开立时,给顾小姐开通账户的这位张某就曾告诉过她,说港股和A股不同,可以由经纪人来代为操作。
港股的经纪人是接受客户的指令去操作,不经过客户同意不会“代理”。
在一次出差途中,顾小姐想起了手里的港股可能会跌,便致电张某,让其帮忙看着点股价,如果其中的东南国际跌到0.50元时,适时处理一些,并告知对方账户密码。
原本以为张某如果真的处理这些股票会再跟她来电确认,但是之后却一直杳无音讯。而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顾小姐都忙着生孩子、出国等,未想起要联系张某以“确保”账户安全。
但“悲剧”发生了——中间顾小姐曾打开过一次账户,当她发现账户中有大量的交易数字和代码时,她致电张某,张某却告知:这只是数字,你不需要懂。此后顾小姐一直要求张去其办公室谈一次,张却一直推拖。
交易记录显示,顾小姐早在2008年托付张某关注的两只股票,张某直到 2009年2月和6月,香港中旅分两次被抛售,顾小姐购买价为每股5.40港元,抛售时均价只有每股1.57港元。2011年5月,东南国际股票抛售价仅每股0.48港元,较购买均价每股1.71港元亏损12.3万余元。
此外,早在2008年6月开始,股票账户就开始出现频繁操作。而操作的主要对象都是一些风险较大的权证。
更令人费解的是,一些权证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竟然没有及时行权,最后变成废纸一张,而这样的作废投资,往往一下子就是好几万。
顾小姐的交易记录共计达57页之多,交易次数更达1281次之多。
等到2011年再看时,顾小姐发现账户只剩下8000元,此时她才感到事情的严重性。
最后的疯狂
招商证券(香港)方面告知顾玥,张某不是招商证券(香港)的经纪人,不具备经纪港股的资格。而上海方面承认了张某是招商证券的员工。
通过照片辨认,张某的中国证券经纪人证书代理日期还是从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的,就是说,在此之前,他连从事内地证券经纪人的资格都没有。
顾小姐初步统计,总共100多万港元的账户,张某在4年间刷出了大约2000多万港元的交易量。作为顾小姐的客户经理,其交易佣金约有千分之2.5,即2000万交易量可以拿5万港元佣金。
2012年5月,招商证券(香港)在接到顾小姐投诉后,感觉到事态严重,于是派出高层缪某和法务周某前来上海处理。
这次缪某等人带来了一份协议,承认了张某的违规行为,如在顾小姐不找招商证券(香港)麻烦的前提下,并愿意配合对张某的调查、取证及举报,招商证券(香港)愿意补偿顾小姐约30万港元的损失。
顾小姐认为,这样的条款有失偏颇,拒绝签字。
同时,缪某等人在与顾小姐会面洽谈快结束时,告知顾小姐,其账户已不再安全,需要顾小姐打客服电话下指令冻结账户。顾小姐没有多想,就照其所说,拨通了招商证券(香港)的客服电话,冻结了自己的账户。
随后,顾小姐发现缪某等人回去后杳无音讯,自己想解冻账户去重新计算亏损,自己再无打开账户之可能。香港方面确实拒绝了顾小姐解冻账户的要求。缪某在电话中告知,要解冻账户就先签署和解协议。
最后双方在电话中妥协:由招商证券(香港)打印出一份账户的交易清单交给顾,即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份,但账户仍无法被解冻。缪某在电话中称,该公司的客户证券账户信息一般仅保留3个月内容,过了时间则被自动清除一次,所以即使顾小姐解冻了账户也看不到全部。
怪事还在不断发生。
从今年6月28日打印出的那份清单看出,至2012年2月1日、2月2日,连续有3笔卖出的交易,金额分别是31205.49港元、32655.38港元和30647.54港元,共计约94508港元。这三笔交易中间没有再买进的。加上账户上可能有的现金余额,至少有9.45万元。
而之后发生的大约十五六次权证交易都十分有规律:买入多少股则卖出多少股,且每一单之间的间隙比较明显。通过计算发现,除最后一单权证拖延三个月(可能当时张某已辞职无人交易)因没有行权而被注销损失31344港元外,其余十多单略有盈余1050港元。
至此,账户共计至少应有6.4万余港元的余额。但顾小姐收到的2012年9月28日的电子账单却显示,该账户只剩下427.23元。
违法的生意
“尽管顾小姐在本案中存在一定过错,但招商证券(中国)、招商证券(香港)作为从事证券经纪业务、受到严格监管的证券公司,公然违背法律法规与监管部门的规定,违规进行港股投资业务推介,且内部监控与员工管理存在严重不足。”顾小姐的代理律师、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冯加庆表示,“招商证券(中国)与招商证券(香港)的过错不容掩盖与回避,应当为此承担相应责任。”
事实上,“港股直通车”至今都未真正开闸。
2007年初,香港官员曾游说中央政府,要求允许中国内地投资者投资一系列范围广泛的海外资产,从而使香港既成为一个投资流出渠道,也成为投资目的地。2007年11月,中央政府无限期推迟“港股直通车”。
目前许多券商都在打擦边球,违规开设港股账户。
招商证券(香港)在内地招揽客户的宣传册上即介绍称:客户通过招商证券香港公司开户,成为香港联合交易所的参与者,其开户途径除电话预约外,还可以亲临我司或国内招商证券国际业务部联系站。
顾小姐回忆说,2007年11月初的一天,张某来到自己公司的办公室见面,签了一堆文件开通港股。但令人奇怪的是,开通账户后张某未留下任何联次的书面文件给客户。
此外,张某一直声称,自己就是香港的合格经纪人,而且招商证券(香港)只在账户开通之后派人电话告知开户已成功,之后并没有其他正式的持牌经纪人接触过顾小姐。
冯加庆指出,张某并非取得港股持牌人资格的经纪人,也没有在其他持牌经纪人在场见证的情况下,替顾小姐开立了港股账户,这使得这一行为从一开始就是违反香港法律的,也足以显示招商证券(香港)在内部监控程序上存在严重瑕疵。
张某代客交易达4年多,很难说招商证券内部不知道张某的违规行为。内部管控漏洞在前,没有尽职披露在后,如果说丁霞事件让招商证券逃过了一劫,那么张某的例子是否应该给相关公司及行业敲个警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