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越加被重视,道德素质培养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为不断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美德,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开展需要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初中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最易奠定基础,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影响深远。本文即致力于初中德育教育方式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德育 教育方法
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落实,推动了当前各阶段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个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和认知等都会发生较大改变。青春期以及叛逆期的到来,严重影响着初中生的思想认知,一旦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有效教育,会对学生未来成长发展等造成不利影响。德育教育的充分融入,切实体现了当前教育思想中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在注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特征等基础上,对相应有效教学进行积极开展,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为学生成长发展指明正确道路。这里,教师采取何种德育教育措施保障德育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是现阶段初中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相关教育人员面临的一大问题。
一、初中德育工作现状
从现阶段中学德育教育工作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在以中学德育大纲为主要依据开展教育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较多。从教师角度来说,并未充分全面认知德育内容,往往是从道德层面进行单方面教学。德育内容不仅包含道德层面的,同时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爱国主义和人生价值观、思想等方面教育都是德育所涉及的重要内容;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校并未对一些大型教育活动进行积极组织开展,过于形式化以及纸上谈兵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难以保障学生切身体验德育教育,因而德育工作开展受到制约;此外,学生往往会受家庭成长环境影响,在家长并未重视到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情况下,也必然会阻碍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面对这种种问题都使得德育教育方法的更新优化尤为迫切。
二、初中德育教育方式优选对策
1.积极树立良好的德育观念
德育工作,良好德育观念的树立是其关键。社会的不断发展,也逐步改进了德育观念,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德育教育应做相应调整。在此背景下,一旦初中教师开展德育教育时仍然抱有落后的观念,不可避免的就会因过度把控,给学生个性化发展造成一定阻碍或约束,因而使得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过于依赖的习惯,在学生不具备独立能力的情况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必然会受到一些不良影响。为确保这一问题有效解决,教师就应该注重良好德育观念的树立,通过与相关领域专家以及学生的互动交流力度不断加强,促使教师能够对自身德育观念及时更新转变,保障教师在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以时代发展角度为参考依据。基于教师德育观念更新,教师还应注意对自身多种角色的良好扮演,进而对德育教育工作进行积极创新,促进德育教育效果的优化。
2.顺应时代改进德育教育形式
德育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就是应用科学合理的教育形式。在国家针对德育教育形式进行逐步调整的背景下,学校也应对这一号召进行积极响应,为德育教育工作得以更好的完成给予保障。第一,应将以往传授知识的教育向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进行转变,确保在面对一些事情时学生能够运用自身的能力进行解决;第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为学生做到关爱自我以及关爱他人提供帮助;第三,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进行积极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风险意识,并不断强化,确保学生在面临困难挫折时,做到自立自强,能积极勇敢地面对,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和决心。第四,跟随时代发展步伐,对学生竞争以及合作意识进行积极培养。
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对德育教育形式进行积极调整和不断创新,在规划教育形式过程中,对学生年龄以及身心特征和实际知识能力等进行充分考虑,进而对教育形式进行积极优化和调整,确保教育形式的运用能够与初中生实际情况相匹配,在此基础上以学校具体德育工作内容为主要依据,合理规划教育形式,确保学校德育教育需求得以充分满足。
3.建立与家长之间的良好沟通
由学校组织的德育教育工作,学校和教师应积极邀请家长参与,从学生未来发展方向和规划,对适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进行共同营造。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家长会的形式,建立与家长之间互动沟通的桥梁;此外,定期或不定期家访等形式的开展也是一种促进学校和家长沟通的行之有效措施。在这一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学校和教师应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家长自身榜样作用发挥的重要性进行充分明确,进而确保以学校为主、家长为辅的家校合力教育形式得以有效形成,对德育教育工作进行共同探讨。
4.基于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教育
德育教育工作应确保具有灵活性,灵活性不仅体现在形式多样方面,同时内容的丰富和不同氛围等也尤为关键,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应将相应的基础侧重于社会热点话题方面,进而确保针对性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应注意在传授知识过程中,也需要对学生的培养加以重点关注,从德育工作方面进行加强,确保更具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开展。这不仅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同时也充分体现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我们必须要对德育教育加以重视,借此促进全民综合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对此,也必须要加快、加强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确保为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在新学期开学阶段组织德育班会,要求学生在班会中从自我介绍为出发点,对自身兴趣爱好进行畅所欲言,同时教师还应定期组织学生间的娱乐活动,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和合作等方式实现学生综合素質能力的有效培养,拉近师生、生生间的距离,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初中阶段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其不仅在学生健全人格形成方面具有一定帮助,同时也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更多成长机会提供给学生。而为确保上述目标有效实现,针对德育教育方法的创新和优化十分关键,通过对行之有效教学方式的积极探索,才能保障教学效果的全面深化,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徐丽丽《初中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成才之路》2020年第3期。
[2] 何鸣《爱心、责任心、细心—谈初中德育教育中的“三心”教育》,《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4期。
(付延军,1969年生,男,山东省济南市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德育教育)
关键词:初中德育 教育方法
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落实,推动了当前各阶段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个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和认知等都会发生较大改变。青春期以及叛逆期的到来,严重影响着初中生的思想认知,一旦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有效教育,会对学生未来成长发展等造成不利影响。德育教育的充分融入,切实体现了当前教育思想中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在注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特征等基础上,对相应有效教学进行积极开展,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为学生成长发展指明正确道路。这里,教师采取何种德育教育措施保障德育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是现阶段初中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相关教育人员面临的一大问题。
一、初中德育工作现状
从现阶段中学德育教育工作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在以中学德育大纲为主要依据开展教育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较多。从教师角度来说,并未充分全面认知德育内容,往往是从道德层面进行单方面教学。德育内容不仅包含道德层面的,同时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爱国主义和人生价值观、思想等方面教育都是德育所涉及的重要内容;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校并未对一些大型教育活动进行积极组织开展,过于形式化以及纸上谈兵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难以保障学生切身体验德育教育,因而德育工作开展受到制约;此外,学生往往会受家庭成长环境影响,在家长并未重视到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情况下,也必然会阻碍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面对这种种问题都使得德育教育方法的更新优化尤为迫切。
二、初中德育教育方式优选对策
1.积极树立良好的德育观念
德育工作,良好德育观念的树立是其关键。社会的不断发展,也逐步改进了德育观念,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德育教育应做相应调整。在此背景下,一旦初中教师开展德育教育时仍然抱有落后的观念,不可避免的就会因过度把控,给学生个性化发展造成一定阻碍或约束,因而使得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过于依赖的习惯,在学生不具备独立能力的情况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必然会受到一些不良影响。为确保这一问题有效解决,教师就应该注重良好德育观念的树立,通过与相关领域专家以及学生的互动交流力度不断加强,促使教师能够对自身德育观念及时更新转变,保障教师在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以时代发展角度为参考依据。基于教师德育观念更新,教师还应注意对自身多种角色的良好扮演,进而对德育教育工作进行积极创新,促进德育教育效果的优化。
2.顺应时代改进德育教育形式
德育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就是应用科学合理的教育形式。在国家针对德育教育形式进行逐步调整的背景下,学校也应对这一号召进行积极响应,为德育教育工作得以更好的完成给予保障。第一,应将以往传授知识的教育向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进行转变,确保在面对一些事情时学生能够运用自身的能力进行解决;第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为学生做到关爱自我以及关爱他人提供帮助;第三,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进行积极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风险意识,并不断强化,确保学生在面临困难挫折时,做到自立自强,能积极勇敢地面对,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和决心。第四,跟随时代发展步伐,对学生竞争以及合作意识进行积极培养。
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对德育教育形式进行积极调整和不断创新,在规划教育形式过程中,对学生年龄以及身心特征和实际知识能力等进行充分考虑,进而对教育形式进行积极优化和调整,确保教育形式的运用能够与初中生实际情况相匹配,在此基础上以学校具体德育工作内容为主要依据,合理规划教育形式,确保学校德育教育需求得以充分满足。
3.建立与家长之间的良好沟通
由学校组织的德育教育工作,学校和教师应积极邀请家长参与,从学生未来发展方向和规划,对适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进行共同营造。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家长会的形式,建立与家长之间互动沟通的桥梁;此外,定期或不定期家访等形式的开展也是一种促进学校和家长沟通的行之有效措施。在这一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学校和教师应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家长自身榜样作用发挥的重要性进行充分明确,进而确保以学校为主、家长为辅的家校合力教育形式得以有效形成,对德育教育工作进行共同探讨。
4.基于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教育
德育教育工作应确保具有灵活性,灵活性不仅体现在形式多样方面,同时内容的丰富和不同氛围等也尤为关键,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应将相应的基础侧重于社会热点话题方面,进而确保针对性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应注意在传授知识过程中,也需要对学生的培养加以重点关注,从德育工作方面进行加强,确保更具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开展。这不仅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同时也充分体现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我们必须要对德育教育加以重视,借此促进全民综合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对此,也必须要加快、加强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确保为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在新学期开学阶段组织德育班会,要求学生在班会中从自我介绍为出发点,对自身兴趣爱好进行畅所欲言,同时教师还应定期组织学生间的娱乐活动,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和合作等方式实现学生综合素質能力的有效培养,拉近师生、生生间的距离,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初中阶段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其不仅在学生健全人格形成方面具有一定帮助,同时也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更多成长机会提供给学生。而为确保上述目标有效实现,针对德育教育方法的创新和优化十分关键,通过对行之有效教学方式的积极探索,才能保障教学效果的全面深化,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徐丽丽《初中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成才之路》2020年第3期。
[2] 何鸣《爱心、责任心、细心—谈初中德育教育中的“三心”教育》,《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4期。
(付延军,1969年生,男,山东省济南市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