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多媒体语文教学的功能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va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语文教学。是指把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整理、编辑、制作,采用图形交互界面、窗口交互操作并应用于语文课堂的一种教学手段。那么,多媒体语文教学在推进语文课堂教育素质化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呢?功能很多。本文试择其一二与同仁探讨。
  
  一、融入作品意境,增强情感体验
  
  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肩负着培养人的重任。语文教学必须以真、善、美来熏陶学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自己的精神情操,并提高艺术鉴赏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生活的冲击,传统的单调乏味的课堂显然已经很难满足学生这一情感需求。而多媒体语文教学可以将“死”的语言文字形象化。把它转变成形声俱备的画面图式,以创造特殊的情境,形成情感辐射力,叩击学生的心灵,并将学生的情感流向引入轨道,使学生自然地融入作品的意境,得到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死水》时,学生对其中一节诗的反应。我印象很深:“让油腻织成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学生在预习时,把“死水”理解为像“罗绮”“云霞”“绿酒”“珍珠”一样美丽的意象,这与作者的创作意图背道而驰。我应用多媒体教学便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我根据诗的内容制成图片,把油腻、霉菌、死水、白沫的腐败和罗绮、云霞、绿酒、珍珠的瑰丽一起展现在同一个画面上。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形成很鲜明的视觉冲击。学生在银幕上看到腐败不堪、浑浊发霉的一沟臭水,很容易融入作品的意境,憎恶愤懑的情感油然而生,对这“病态的美丽”,对畸形、怪异的现实和造成这一局面的军阀统治者便有深刻的认识,很容易体会了作者希望丑恶的事物早日灭亡的愿望。这就是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再如,上《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课,我利用多媒体可以同现多种信息的特点。在设计课件时,抓住作者忧国忧民的沉重的感情,先以平面连环图式再现残暴的侵略战争的场面,及其使中国蒙受深重苦难的史实。并配上沉重、哀伤的乐曲,让学生感受作者忧郁而感伤的情感。接着,我播放了一段录像:狂风呼啸,大地荒芜,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妇踉跄地走在路上……让学生投入到悲哀的情感中。最后再以幻灯片的形式陆续放映色彩暗淡、格调低沉、寓意深刻的“刻满皱纹的脸”的农夫赶车图、忧心忡忡的“蓬头垢面的少妇”守船图、失去土地的“饥馑的耕植者们”的乞援图……一幅幅活生生的画面,一段段沉痛的音乐,令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的痛苦与灾难/像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使学生融入到一种苍茫旷远、悲凉凄楚的意境中。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他们便自觉地随同作者对该时代的人、事、物进行体验、思索和感悟,然后化为融合着自己灵魂个性的精神血液,渗入心田。这是非多媒体课堂无法达到的效果。
  类似这样的课很多。如结合鲁迅的《药》《故乡》等,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看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农村和小城镇的残酷现实;讲授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时,我用多媒体展现了红军披星戴月、跋涉风霜的战斗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到红军不怕困难、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总之,教师只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主动,更卓有成效。
  
  二、扩大知识容量。开阔学生视野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就是说:让学生积累知识、增扩见闻、开阔视野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要在有限的语文教学时间里,尽量扩大知识容量,开阔学生视野。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因为多媒体语文教学有容量大、层次多的优点,可以跨越时空,快速切换,随时更新信息,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如上《阿Q正传》一课,我通过多媒体先向学生介绍鲁迅的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故乡——绍兴,让学生明白乡土传统与民间文化对鲁迅的深厚影响;然后列举鲁迅的主要作品,让学生理解鲁迅在中国文坛上的巨大贡献。除《阿Q正传》节选内容之外,我还把节选以外的内容归纳并制作成幻灯片放映:阿Q的“无后为大”的形象、阿Q对王妈求婚的丑态、阿Q被赵太爷怒打的形态、老妇和幼女害怕阿Q的“古怪”相、阿Q与小D的“龙虎斗”模样、阿O在“静修庵偷萝卜”的情态以及未庄人“革命”的实况。对阿Q其人,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了如指掌。这样,一节课的大容量,是传统的语文课堂所不能比拟的。在同样的时间内,知识容量增大了,学生的视野也更开阔了。
  再如,我在教《宝玉挨打》时,通过多媒体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片断,让学生观赏了贾府里面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并以此为“由头”。让学生阅读除课文外的《红楼梦》的其他章节,并鼓励有时间有精力的学生阅读原著全文。这样,学生由学一篇文章扩展到一系列章节。再从一系列章节扩展到读一本书,大大增加了阅读量,对节选的内容也由于知识面的扩展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的内涵。这就大大地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量,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活跃课堂气氛。开拓学生思维
  
  多媒体技术步入课堂教学以来,许多问题情境、训练材料通过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像、文字、声音、三维动画等展示在学生面前,这对于天性好奇、情绪活跃的高中生来说无疑是富有吸引力的。我们可以利用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体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这种状态下学习,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学生的思维会得到更好的开拓。
  例如,在《琵琶行》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描写音乐的句子是教学的难点。我利用多媒体却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我放映了跟音乐内容相关的幻灯片,配上饱含感情的朗读,伴随着和谐悦耳的音乐。学生静静地听,细细地看,默默地想,完全被优美的音乐,动人的画面所吸引,“兴奋度”倍增,思维活跃,理解深刻,便争先发言。有的学生说:“我不但听到音乐,还‘看到’音乐:‘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和‘大珠小珠落玉盘’写出了琵琶声如急风骤雨,时而重浊繁密,时而轻清清脆。”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说:“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写出了琵琶曲婉转流利,继而变得冷涩,好像泉水被冰块塞住了不能畅通一样。”接着,又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银瓶破’‘水浆进’‘铁骑出’‘刀枪鸣’写出了琵琶曲激越奔放,雄健壮阔的气势”……大家兴致很浓,许多学生写出了颇有味道的赏析文字。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乐意思考。主动发言,能更好地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其他文献
【摘要】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基于路易斯·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古代社会》而作。一方面,《起源》是恩格斯为了完成马克思未完成的遗愿;另一方面,是恩格斯将马克思与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来进一步地论证摩尔根的研究成果,也是对摩尔根研究价值的肯定。本文以《起源》为文本,研究恩格斯在其中所表达的民族思想,探寻在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时期恩格斯对民族、民族起
【摘要】妈祖,南方民间亦称娘妈,北方多称娘娘,是宋元以来我国东南沿海民众共同信奉的海上保护神。妈袓在人间仅有28个年头,却被中国历代皇帝敕封30多次,是民间信仰人数最多、影响区域最大的女性神祇,其宫庙遍及大陆、台湾、东南亚、欧洲和美洲等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其祭典仪式被列为世界信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闽地妈祖;妈祖介绍;神像赏析  【本文著录格式】G127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中国的廊桥历史悠久,尤其是福建廊桥的木拱廊桥造型优美、结构科学合理,有非常鲜明的地方特色,也是我国的重要文物价值。本文对福建闽东地区的明清时期的桥约格式进行研究,以此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明清时期;桥约格式研究;闽东地区  【中图分类号】K87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木拱廊桥又称“风雨桥”“风水桥”,古时村民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赋予廊桥沟通两岸、躲避风雨、祭拜祈福的社会
【摘要】目前而言,非遗展示在国内还处于探索期,高校内课题研究成果也并不算多,学术界和媒体主要发出的是担忧的声音。本文以中国传统“家空间”的视角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通过最为普遍真切的“家文化”带入展示空间,来说明非遗文化并不是玻璃展柜里的摆件,而是与我们生活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关键词】非遗展示;家空间展厅;新中式家具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内容
【摘要】红色歌谣保存着我党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积淀着我党建立和巩固红色政权以及自身建设的先进经验,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推广传播红色歌谣,可以缅怀前人、教育今人、激励后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红色歌谣;红色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  中央苏区红色歌谣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也具有永恒
【摘要】本期公益夏令营研学重点:走进南粤主要博物馆、美术馆和岭南四大园林(清晖园、梁园、余荫山房、可园),还有中山的主要宗祠建筑、白石红色研学基地等。坚持“以美育人,传承南粤优秀文化。”贯彻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发挥南粤文化资源优势,利用富有的岭南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华侨文化、乡情民俗等,特开展本次的“南粤美,我传承
【摘要】新疆罗布人文化遗产有必要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要么用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表达其传统的文化内涵,要么将传统的艺术形式注入新的文化内容,这都能引起人们对罗布人文化艺术及其价值的注意和进一步认识。  【关键词】新疆罗布人;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宣传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今日的塔里木河、孔雀河中下游的尉犁、若羌、且末县以及轮臺县的草湖乡、库尔勒市的普惠乡等地,居住着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讲话精神,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在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参与下,与黄河沿线九省区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共同发起“文化黄河发展基金”,助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奔流不息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东方文明。生生不息的黄河流域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黄河文化,成为中华文明最核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这里生发的文化艺
【摘要】当下全国各高校如火如荼进行“双一流”建设,一流学科建设呼唤课程改革,边疆地方民族高师抓住政策、形势、地域上的优势构建以本土民族美术进行差别化建设的美术课程体系,并结合国家教育部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高校开发适合本土的地方课程,通过设立民族高师壮族美术课程主要建设目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本土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教育教学价值与多元文化特色完成学科差别化发展,最终形成课程体系内具
【摘要】公共图书馆在促进全民阅读、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实践中,基于全民阅读工作的开展,从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角度促进民族团结,能进一步彰显公共图书馆的价值和作用,增强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建设效果。本文从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特色服务的构建入手,对公共图书馆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有效促进民族团结的措施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希望能进一步发挥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作用,加快民族传统文化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