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学校、教师、学生都有极大的帮助。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教学模式类型越来越多,这使得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可以结合思维导图,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从而带动语文教学更好的发展。因此,本文以思维导图为主要研究目标,对提升学生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思维导图;作用;应用策略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而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则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密不可分,其应当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基于这样的原因,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我尝试将思维导图与语文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借此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所谓的思维导图是一种以促进思维激发与整理的极具可视化非线性的思维工具。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应用思维,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将抽象复杂的语言文字内容整合到一个直观形象的图像上,在大量的关键词和图像的引导下,从中探寻到有价值的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一个完整的文本认知,提升孩子们的阅读理解水平。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通过线条、方块等图案,在“看”、“读”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发散,促进其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为其语文核心素养的早日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语言能力的构建与运用及该维度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所以我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常常借助思维导图来开展教学活动。
二、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1.灵活用图,培养素养
导入新课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起始环节,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不仅为学生创设出一个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初,往往难以自主地将其注意力及时地集中到课堂中,总是留有余思在课外。不过,本阶段的学生往往对新奇、有趣的事物有着较強的好奇心,因而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比较快。基于小学生的这一发展矛盾,我在课堂教学中,会利用思维导图将与阅读文本有关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自主地发挥思维作用,对新知内容进行积极探究。
2.补充导图,培养素养
字词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打破基础知识教学的限制,引导学生在文本感知、理解的过程中,实现与作者的情感碰撞,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但是,需要注意一点,打破基础知识教学的限制,并不意味着不要基础知识教学,而是在教学基础知识时要有拓展延伸。所以,在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仍是要以字词教学为基础,字词的积累运用同语言建构与运用和理解素养的培养、思维发展的提升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都是密切相关的。对此,我在教学活动中,会有意识地发挥识字教学的作用,立足每一篇课文中的重点生字新词,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掌握运用汉字,了解文本知识,实现思维的发散。
记得在教学《ang eng ing ong 》这一课中的生字“车”时,我先向学生呈现了这样的思维导图:第一等级是“车”,第二等级是一张与“车”有关的图片。接着,我指着第二等级的图片,引导学生调动其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车的结构入手,说明每一部位的名称,如“车轮”、“车灯”、“车窗”等。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我会将有关的词汇标注到第二等级上。在这样的说名称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地发挥其思维能力,在联系生活的过程中,畅所欲言。之后我则引导学生立足已给出的名称,加上一个动词,为这个名称组词,以此完成第三等级的思维导图绘制任务。在我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会再次发散思维,联想出“坐车”、“打开车门”、“关闭车门”、“洗车门”等。之后,我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第三等级内容,自主造句。在这样一系列活动中,学生都能踊跃参与。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扎实地掌握词汇内容,还可以获得发散思维的发展,同时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为其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悄悄地打下了的基础。
3.绘制导图,培养素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对此,在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绘制思维导图的机会大胆地教给学生,使學生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下,结合文本内容,在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引导下,一一探寻问题的答案,以此在加深对文本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获得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
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习作例文时,我先紧扣这篇例文的中心主题,向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作者为什么爱杨梅呢?杨梅是什么样子的呢?颜色有事如何?在生长的过程中颜色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呢?杨梅的味道如何呢?在这些问题的驱使下,我会引导学生按照“外形——颜色——味道”这样的顺序边解决问题边绘制思维导图。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为了实现其语言的精炼中肯,在小组中与其他同学积极互动,热烈讨论,就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在这样的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对这篇文章的内容产生感性的认知,还在讨论的过程中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结语
总之,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我们可以立足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式,将思维导图灵活地运用其中,使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各项相关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思维导图犹如春风,默默地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做贡献。
参考文献
朱小英,马德俊.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3).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思维导图;作用;应用策略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而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则同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密不可分,其应当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基于这样的原因,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我尝试将思维导图与语文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借此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所谓的思维导图是一种以促进思维激发与整理的极具可视化非线性的思维工具。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应用思维,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将抽象复杂的语言文字内容整合到一个直观形象的图像上,在大量的关键词和图像的引导下,从中探寻到有价值的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一个完整的文本认知,提升孩子们的阅读理解水平。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通过线条、方块等图案,在“看”、“读”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发散,促进其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为其语文核心素养的早日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语言能力的构建与运用及该维度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所以我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常常借助思维导图来开展教学活动。
二、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1.灵活用图,培养素养
导入新课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起始环节,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不仅为学生创设出一个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初,往往难以自主地将其注意力及时地集中到课堂中,总是留有余思在课外。不过,本阶段的学生往往对新奇、有趣的事物有着较強的好奇心,因而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比较快。基于小学生的这一发展矛盾,我在课堂教学中,会利用思维导图将与阅读文本有关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自主地发挥思维作用,对新知内容进行积极探究。
2.补充导图,培养素养
字词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打破基础知识教学的限制,引导学生在文本感知、理解的过程中,实现与作者的情感碰撞,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但是,需要注意一点,打破基础知识教学的限制,并不意味着不要基础知识教学,而是在教学基础知识时要有拓展延伸。所以,在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仍是要以字词教学为基础,字词的积累运用同语言建构与运用和理解素养的培养、思维发展的提升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都是密切相关的。对此,我在教学活动中,会有意识地发挥识字教学的作用,立足每一篇课文中的重点生字新词,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掌握运用汉字,了解文本知识,实现思维的发散。
记得在教学《ang eng ing ong 》这一课中的生字“车”时,我先向学生呈现了这样的思维导图:第一等级是“车”,第二等级是一张与“车”有关的图片。接着,我指着第二等级的图片,引导学生调动其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车的结构入手,说明每一部位的名称,如“车轮”、“车灯”、“车窗”等。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我会将有关的词汇标注到第二等级上。在这样的说名称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地发挥其思维能力,在联系生活的过程中,畅所欲言。之后我则引导学生立足已给出的名称,加上一个动词,为这个名称组词,以此完成第三等级的思维导图绘制任务。在我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会再次发散思维,联想出“坐车”、“打开车门”、“关闭车门”、“洗车门”等。之后,我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第三等级内容,自主造句。在这样一系列活动中,学生都能踊跃参与。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扎实地掌握词汇内容,还可以获得发散思维的发展,同时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为其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悄悄地打下了的基础。
3.绘制导图,培养素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对此,在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绘制思维导图的机会大胆地教给学生,使學生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下,结合文本内容,在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引导下,一一探寻问题的答案,以此在加深对文本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获得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
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习作例文时,我先紧扣这篇例文的中心主题,向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作者为什么爱杨梅呢?杨梅是什么样子的呢?颜色有事如何?在生长的过程中颜色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呢?杨梅的味道如何呢?在这些问题的驱使下,我会引导学生按照“外形——颜色——味道”这样的顺序边解决问题边绘制思维导图。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为了实现其语言的精炼中肯,在小组中与其他同学积极互动,热烈讨论,就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在这样的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对这篇文章的内容产生感性的认知,还在讨论的过程中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结语
总之,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我们可以立足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式,将思维导图灵活地运用其中,使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各项相关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思维导图犹如春风,默默地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做贡献。
参考文献
朱小英,马德俊.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