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作文高考中,浙江卷采用了论辩型的作文题。所谓论辩型作文就是让考生就一个事件或一个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一篇文章。这种论辩型题型,因为列举了多人的看法,特别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相信在2013年在各地高考中还会受到各省市命题者的青睐,因此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请看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台湾作家刘继荣的一篇博文说,她读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却被全班同学评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跟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篇博文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跑步,都值得肯定。
请在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这个作文题借台湾作家刘继荣的博文以及网上的议论,把如何正确对待成绩作为一个问题放在了高考作文题中进行讨论,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那么拿到这一类题目,我们该怎样构思作文呢。
(一)把握好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在论辩型的材料作文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力图领会命题者要我们写什么。对于论辩型的题目要想写出好作文,考生思维一定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实入虚,充分挖掘出这两个词的象征意义。在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题中,“跑步者”在材料中指“学校里成绩优异的学生”,它应该是“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主持人”等社会精英,也就是所谓的“英雄”。而“路边鼓掌的人”在材料中是指像作者“女儿”那样的中等生,它应该象征社会中大多数的普通民众,是如微尘般、淡泊而无闻却又能在卑渺角落里能为善良、正义、大美等鼓掌喝彩的一员。考生如能从这一角度去立意,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闪现出同学们智慧的火花。
(二)学会从不同角度切入,思维多维发散 一则论辩型的材料,往往是多元、立体的,好像一座山的风景,可以从远近高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会得出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因此对于论辩型作文题来说,考生完全可以发散自己的思维,从各个角度远看、近看、横看、侧看,也就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就浙江省高考作文题来说,我们既可以从“路上跑的人”,也可以称之为“跑步者”的角度切入,也可以从“路边鼓掌的人”的角度切入立意构思作文,还可以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对两者都加以肯定。就这一则考题来讲,从甲的角度来看,可以立意为:做一个具有默默无闻的能为别人喝彩的平凡人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从乙的角度来看,可以立意为:我们不能一味地鼓掌加油,应敢于做这个时代的“弄潮儿”,做一位引领时代前行的英雄人物;从丙的角度来看,可以立意为:平凡普通的人物和时代的英雄人物都是需要的。
(三)发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 考生领会了命题者的意图,选择好一个合适的角度,确定一个明确的立意,然后就需要充分展开自己想象与联想的翅膀,从而打开思维的大门,点燃自己智慧的火花。陆机在《文赋》曾说“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就指出了想象和联想可以丰富文章内容,想象与联想可以使人“视通千里,思接千载”。从乙的角度来看,很多考生根据平时所学和自己的积累可以想到“丹轲、毛泽东、俄国的十二月党人”等人类进步的引路人。我们的同学还可以从历史、艺术、文学、哲学、影视打开思路,可以进一步联想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但丁等文艺大师,也可以联想到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等。正是因为这些时代的领航人的出现,那个时代的文化才真正走向了繁荣与进步。从甲的角度来看,我们学生可以想到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善良、真诚、忠实的普通人与平凡人。如工作在一线的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劳动生产者。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可能不是时代的领路人,但他们能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在卑微中闪耀着人性中最为美好的光芒。
(四)要善于联系实际 防套性是今年浙江省作文高考题考虑的重点。从各种高考参考读物和网上的相关资源来看,目前高考作文的应考资料,几乎囊括了所有可能出现的论题和题型。因此,浙江省的命题者在新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做出了创新,就这样一篇博文给出了多个网民的不同观点,防止出现套作。很明显这种论辩型的作文题是一种带着镣铐的舞蹈。考生要想写出既有深度又富有感染力的文章,光靠死记硬背与引用古人古事是绝对行不通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作文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考生一定要打开思维的大门,联想到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有意义与有价值的事与人。评论相关的社会现象时,眼光要开阔,解析要深刻。考生的文章境界要大气,力争走出“小我”,用人性、哲学、历史的眼光,去分析社会现象,解剖社会心理,写出具有思想深度的文章。
(五)要学会深刻议论,凸显理性思辨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他的思想。在现行的高考作文的趋势下,高考作文已经逐渐淡化了审题。作文的高低有时候不取决于怎么写,而取决于写什么。因此,“考生写什么”即作文的内容与思想直接影响作文质量的高低。而当下高考作文最缺的就是学生的思想和理性思辨。就这一点来讲,考生理性思辨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浙江省这道高考作文题当中,材料中网友的三种观点实际上折射出三种价值观与人生观。这三种价值观与人生观本身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做时代的引路人和领航人,像“丹轲”高擎火炬,为别人照亮前行的道路,亦或像“鲁迅”为时代的前行而奔走呐喊,引领众生冲破那黑暗守旧的“铁屋子”,这值得我们钦佩;愿意做一个“路边鼓掌的人”,恪守自己的道德准则和职业操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始终愿意用“绿叶”的身影来衬托“红花”的芬芳,这种价值观难道就不值得我们钦佩?做一个拥有崇高的理想,却又不愿被这种理想完全束缚住,能进能退,这又何尝有错?因此,面对这样一道作文题就需要考生理性思辨,从自己的品性、心性、志趣出发,做出一个适合自己的正确选择。 一位考生这样写道:“著名影星金·凯瑞的影片《一个头两个大》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影片结束时所有的群众演员的样貌与姓名皆依次得到展列,在惜时如金的好莱坞大片中整整占去了五分钟的舞台。在主角有着耀眼的光芒夺人心魄时,他们扮演的小人物在镜头吝啬的角落里作着锦上添花却是至关重要的添补,他们中有活泼的孩子,有美丽的少女,亦有白发如雪的老者,他们只是路人,而那份慷慨与无私的美丽却足以镶嵌于奥斯卡金杯之巅。”
还有一位考生在文章的末尾这样议论:“在卑渺角落中奉献掌声与慷慨是历史前行不可忽视的一种助推力。人生在世,有那些少数人可采撷的光芒,亦有多数人平凡而实在的付出,正如众所周知的英伦博物馆,它曾特意留出一方黄金地段予以英国市民展示其家族的历史与个人的生活,这何尝不是一份予以卑微慷慨的身份证明。那些为伦敦前行奉献的掌声,那些为世界奉献出慷慨品质的‘路边人’,何尝不值得世人的重视与敬仰。”
毫无疑问,考生只要有发现美的眼睛和细心体悟生活的习惯,善于理性思辨,那就肯定能发现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感人至深的场景与生活片段。像这样充满议论深度又发乎真情的文字,凸显着思维的张力,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尤能打动读者。
(六)突破定势思维,充分展示个性,彰显文中独特的“我”
在高考竞技的这个大舞台上,敢于展现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与见解,是高考命题者尤为看重的。而浙江省的这一道题目其实就是在呼唤考生要写出文中“我”对“跑步者”和“鼓掌者”的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一种个性思考。考生可以写历史或当下生活中的有特点的人或事,凸显其推助、启示、鼓动、呐喊等价值意义,也可以思考生命的存在意义,它不在于贵贱高下,而在于不断地行走,只有不断地行走,积极地探寻,勇毅地奔跑……,人生的价值才有可能最大程度上得到实现等等。
有一位考生这样写道:“著名作家冰心曾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让穿枝拂叶的行人,踏进荆棘,也不感觉痛苦,有泪可落,亦不觉悲凉。’也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并不是鼓掌的那个人,但我们踏过的每一步,洒下的每一滴汗,留下的每一份情,肯定都为我们身后的人群添了一点温暖,一点鼓励。谁能否认我们在这样奔跑的同时也在为他人留下了掌声?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每一个人在奔跑。”
在紧张激烈的高考竞技场上,能有这样见解独到的个性思考真是难能可贵的。通过这样的文质兼美的文字表达,尤能彰显出考生的思维智慧和生命个性,也能凸显出学生内心蓬勃的朝气和坚强的信念与自我非凡的气质,怎能不令阅卷老师眼睛一亮,拍案叫绝?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台湾作家刘继荣的一篇博文说,她读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却被全班同学评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跟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篇博文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跑步,都值得肯定。
请在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这个作文题借台湾作家刘继荣的博文以及网上的议论,把如何正确对待成绩作为一个问题放在了高考作文题中进行讨论,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那么拿到这一类题目,我们该怎样构思作文呢。
(一)把握好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在论辩型的材料作文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力图领会命题者要我们写什么。对于论辩型的题目要想写出好作文,考生思维一定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实入虚,充分挖掘出这两个词的象征意义。在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题中,“跑步者”在材料中指“学校里成绩优异的学生”,它应该是“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主持人”等社会精英,也就是所谓的“英雄”。而“路边鼓掌的人”在材料中是指像作者“女儿”那样的中等生,它应该象征社会中大多数的普通民众,是如微尘般、淡泊而无闻却又能在卑渺角落里能为善良、正义、大美等鼓掌喝彩的一员。考生如能从这一角度去立意,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闪现出同学们智慧的火花。
(二)学会从不同角度切入,思维多维发散 一则论辩型的材料,往往是多元、立体的,好像一座山的风景,可以从远近高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会得出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因此对于论辩型作文题来说,考生完全可以发散自己的思维,从各个角度远看、近看、横看、侧看,也就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就浙江省高考作文题来说,我们既可以从“路上跑的人”,也可以称之为“跑步者”的角度切入,也可以从“路边鼓掌的人”的角度切入立意构思作文,还可以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对两者都加以肯定。就这一则考题来讲,从甲的角度来看,可以立意为:做一个具有默默无闻的能为别人喝彩的平凡人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从乙的角度来看,可以立意为:我们不能一味地鼓掌加油,应敢于做这个时代的“弄潮儿”,做一位引领时代前行的英雄人物;从丙的角度来看,可以立意为:平凡普通的人物和时代的英雄人物都是需要的。
(三)发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 考生领会了命题者的意图,选择好一个合适的角度,确定一个明确的立意,然后就需要充分展开自己想象与联想的翅膀,从而打开思维的大门,点燃自己智慧的火花。陆机在《文赋》曾说“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就指出了想象和联想可以丰富文章内容,想象与联想可以使人“视通千里,思接千载”。从乙的角度来看,很多考生根据平时所学和自己的积累可以想到“丹轲、毛泽东、俄国的十二月党人”等人类进步的引路人。我们的同学还可以从历史、艺术、文学、哲学、影视打开思路,可以进一步联想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但丁等文艺大师,也可以联想到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等。正是因为这些时代的领航人的出现,那个时代的文化才真正走向了繁荣与进步。从甲的角度来看,我们学生可以想到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善良、真诚、忠实的普通人与平凡人。如工作在一线的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劳动生产者。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可能不是时代的领路人,但他们能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在卑微中闪耀着人性中最为美好的光芒。
(四)要善于联系实际 防套性是今年浙江省作文高考题考虑的重点。从各种高考参考读物和网上的相关资源来看,目前高考作文的应考资料,几乎囊括了所有可能出现的论题和题型。因此,浙江省的命题者在新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做出了创新,就这样一篇博文给出了多个网民的不同观点,防止出现套作。很明显这种论辩型的作文题是一种带着镣铐的舞蹈。考生要想写出既有深度又富有感染力的文章,光靠死记硬背与引用古人古事是绝对行不通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作文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考生一定要打开思维的大门,联想到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有意义与有价值的事与人。评论相关的社会现象时,眼光要开阔,解析要深刻。考生的文章境界要大气,力争走出“小我”,用人性、哲学、历史的眼光,去分析社会现象,解剖社会心理,写出具有思想深度的文章。
(五)要学会深刻议论,凸显理性思辨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他的思想。在现行的高考作文的趋势下,高考作文已经逐渐淡化了审题。作文的高低有时候不取决于怎么写,而取决于写什么。因此,“考生写什么”即作文的内容与思想直接影响作文质量的高低。而当下高考作文最缺的就是学生的思想和理性思辨。就这一点来讲,考生理性思辨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浙江省这道高考作文题当中,材料中网友的三种观点实际上折射出三种价值观与人生观。这三种价值观与人生观本身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做时代的引路人和领航人,像“丹轲”高擎火炬,为别人照亮前行的道路,亦或像“鲁迅”为时代的前行而奔走呐喊,引领众生冲破那黑暗守旧的“铁屋子”,这值得我们钦佩;愿意做一个“路边鼓掌的人”,恪守自己的道德准则和职业操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始终愿意用“绿叶”的身影来衬托“红花”的芬芳,这种价值观难道就不值得我们钦佩?做一个拥有崇高的理想,却又不愿被这种理想完全束缚住,能进能退,这又何尝有错?因此,面对这样一道作文题就需要考生理性思辨,从自己的品性、心性、志趣出发,做出一个适合自己的正确选择。 一位考生这样写道:“著名影星金·凯瑞的影片《一个头两个大》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影片结束时所有的群众演员的样貌与姓名皆依次得到展列,在惜时如金的好莱坞大片中整整占去了五分钟的舞台。在主角有着耀眼的光芒夺人心魄时,他们扮演的小人物在镜头吝啬的角落里作着锦上添花却是至关重要的添补,他们中有活泼的孩子,有美丽的少女,亦有白发如雪的老者,他们只是路人,而那份慷慨与无私的美丽却足以镶嵌于奥斯卡金杯之巅。”
还有一位考生在文章的末尾这样议论:“在卑渺角落中奉献掌声与慷慨是历史前行不可忽视的一种助推力。人生在世,有那些少数人可采撷的光芒,亦有多数人平凡而实在的付出,正如众所周知的英伦博物馆,它曾特意留出一方黄金地段予以英国市民展示其家族的历史与个人的生活,这何尝不是一份予以卑微慷慨的身份证明。那些为伦敦前行奉献的掌声,那些为世界奉献出慷慨品质的‘路边人’,何尝不值得世人的重视与敬仰。”
毫无疑问,考生只要有发现美的眼睛和细心体悟生活的习惯,善于理性思辨,那就肯定能发现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感人至深的场景与生活片段。像这样充满议论深度又发乎真情的文字,凸显着思维的张力,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尤能打动读者。
(六)突破定势思维,充分展示个性,彰显文中独特的“我”
在高考竞技的这个大舞台上,敢于展现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与见解,是高考命题者尤为看重的。而浙江省的这一道题目其实就是在呼唤考生要写出文中“我”对“跑步者”和“鼓掌者”的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一种个性思考。考生可以写历史或当下生活中的有特点的人或事,凸显其推助、启示、鼓动、呐喊等价值意义,也可以思考生命的存在意义,它不在于贵贱高下,而在于不断地行走,只有不断地行走,积极地探寻,勇毅地奔跑……,人生的价值才有可能最大程度上得到实现等等。
有一位考生这样写道:“著名作家冰心曾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让穿枝拂叶的行人,踏进荆棘,也不感觉痛苦,有泪可落,亦不觉悲凉。’也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并不是鼓掌的那个人,但我们踏过的每一步,洒下的每一滴汗,留下的每一份情,肯定都为我们身后的人群添了一点温暖,一点鼓励。谁能否认我们在这样奔跑的同时也在为他人留下了掌声?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每一个人在奔跑。”
在紧张激烈的高考竞技场上,能有这样见解独到的个性思考真是难能可贵的。通过这样的文质兼美的文字表达,尤能彰显出考生的思维智慧和生命个性,也能凸显出学生内心蓬勃的朝气和坚强的信念与自我非凡的气质,怎能不令阅卷老师眼睛一亮,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