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是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课本又是课程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资源、是教师教的基本依据。而课本中课文又是地理知识表达形式的主体,是供学生学习是选择和处理的基本素材,所以怎样指导学生用好国家新课程新课标下的地理课本,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对提高教学教育很有利。笔者在教学中做以下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要指导学生通读课文。通读课文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经过思维活动,大致了解课文内容,找出课文的知识要点。这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将书读懂的过程。通读课文,看起来要求不高,要做也不难,但实际上一般学生做不到,原因是一方面有的学生学习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小学阶段长期以来 存在对教师的依赖,总认为自己读不读老师都要讲解;还有的就是学生不重视中考不考科目。因而,在通读地理课文时缺乏学习地里的主动性,更没有主动获取地理知识的欲望。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新课导入时无论如何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为指导阅读做细致工作。一般情况下,先要求学生逐段阅读,并要求学生像语文课上分析文章的段落大意那样,找出各个自然段的要点句子。然后从自然段的精读到整节课文的精读,找出各自然段要点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整节课文知识体系,教师再以问题的形式提问各个要点并指名回答。学生回答时教师要充分肯定每个学生努力的价值,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加以表扬,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具体建议 。
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通过课文、把握课文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指导。结合学生和课文两个实际,选择好分析问题和思维路线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简明的思维路线可以减少思维过程的混乱,例如湘教版七年級上册第二章关于“世界地震火山分布”的活动题教学中,学生在通读课文思考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让学生阅读关于“板块结构”第二段的内容,继而引导学生从板块运动的方向来分析活动题,这样学生较省力地掌握了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从而学会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其他国家和地区火山地震多发的原因。
最后,教学过程中处理课文还有一个图文整合能力的培养问题。地理课文中有大量插图。它是地理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地图”。如果适时用好课文中的地理插图,更能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思维的能力。学生学习时也不感到枯燥乏味,也更容易接受客观的地理事实和现象,从而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信心和兴趣。例如湘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和欧洲自然概况”的教学中,亚欧地理位置的学习就必须用图文整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说学习地理的过程就是图文整合的过程。学生在处理课本时,要求先熟悉课文中的文字表述,完成文字记忆图形空间分布的迁移,也就是采用“看图说话”的方法来领会知识转移的诀窍。适时引导学生改造课本中现有的插图,扩大知识容量,使图文整合能力得到了深化,也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教学中的图文整合即教师利用插图教学,学生利用插图辅助自己的地理学习。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掌握图文整合技巧,是决定其是否学好地理的关键。当然,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求教师要以饱满的、愉快的积极情绪投入到教学中去,随时捕捉学生的听课情绪、神态等间接的信息,推测和判断他们是否理解、满意、有兴趣或有疑问,进而迅速调整教学措施。在师生共同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情绪感染,乐于去学。
总之,教师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地理课文,适时用好课文中地理插图的学习过程,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真正把教师从滔滔讲说中解放出来,体现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更扎实地体现了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参与到了选择和处理教材的学习活动中,牢固地掌握了要学习的地理知识,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因此,指导学生用好地理课本真正确立了因材施教原则,学生主动学会地理学习的教育教学新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了帮助学生把握获得地理知识的方法,适应教学方法的革新,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要指导学生通读课文。通读课文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经过思维活动,大致了解课文内容,找出课文的知识要点。这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将书读懂的过程。通读课文,看起来要求不高,要做也不难,但实际上一般学生做不到,原因是一方面有的学生学习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小学阶段长期以来 存在对教师的依赖,总认为自己读不读老师都要讲解;还有的就是学生不重视中考不考科目。因而,在通读地理课文时缺乏学习地里的主动性,更没有主动获取地理知识的欲望。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新课导入时无论如何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为指导阅读做细致工作。一般情况下,先要求学生逐段阅读,并要求学生像语文课上分析文章的段落大意那样,找出各个自然段的要点句子。然后从自然段的精读到整节课文的精读,找出各自然段要点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整节课文知识体系,教师再以问题的形式提问各个要点并指名回答。学生回答时教师要充分肯定每个学生努力的价值,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加以表扬,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具体建议 。
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通过课文、把握课文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指导。结合学生和课文两个实际,选择好分析问题和思维路线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简明的思维路线可以减少思维过程的混乱,例如湘教版七年級上册第二章关于“世界地震火山分布”的活动题教学中,学生在通读课文思考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让学生阅读关于“板块结构”第二段的内容,继而引导学生从板块运动的方向来分析活动题,这样学生较省力地掌握了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从而学会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其他国家和地区火山地震多发的原因。
最后,教学过程中处理课文还有一个图文整合能力的培养问题。地理课文中有大量插图。它是地理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地图”。如果适时用好课文中的地理插图,更能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思维的能力。学生学习时也不感到枯燥乏味,也更容易接受客观的地理事实和现象,从而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信心和兴趣。例如湘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和欧洲自然概况”的教学中,亚欧地理位置的学习就必须用图文整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说学习地理的过程就是图文整合的过程。学生在处理课本时,要求先熟悉课文中的文字表述,完成文字记忆图形空间分布的迁移,也就是采用“看图说话”的方法来领会知识转移的诀窍。适时引导学生改造课本中现有的插图,扩大知识容量,使图文整合能力得到了深化,也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教学中的图文整合即教师利用插图教学,学生利用插图辅助自己的地理学习。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掌握图文整合技巧,是决定其是否学好地理的关键。当然,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求教师要以饱满的、愉快的积极情绪投入到教学中去,随时捕捉学生的听课情绪、神态等间接的信息,推测和判断他们是否理解、满意、有兴趣或有疑问,进而迅速调整教学措施。在师生共同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情绪感染,乐于去学。
总之,教师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地理课文,适时用好课文中地理插图的学习过程,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真正把教师从滔滔讲说中解放出来,体现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更扎实地体现了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参与到了选择和处理教材的学习活动中,牢固地掌握了要学习的地理知识,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因此,指导学生用好地理课本真正确立了因材施教原则,学生主动学会地理学习的教育教学新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了帮助学生把握获得地理知识的方法,适应教学方法的革新,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