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来源于生活,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点滴的记载和升华,是内心情感的语言表述,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它那富于变化的音响动态结构,承载着人类历史不断更新的感受与体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更,蕴含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心中最微妙、最细致、最绚丽多彩的情感与变化。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怎样让他们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对欣赏的作品有更清晰的认识呢?
一、注重情感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是最擅长抒发感情,最能拨动人的心弦的艺术形式。这就要求老师要因势利导、充满激情地进行授课,进一步地燃起学生的情感之火,使教师、学生及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形成共鸣,达到互动。
音乐欣赏离不开分析讲解,分析讲解活动能够使教师拥有教充分的主动性。我们应很好的利用这个主动性,巧妙地施展抒情技巧,用震撼心灵的语言,对学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增强感染力,激活学生的情绪。如在引导学生欣赏《祖国颂》时,我便直抒胸臆,给予引导:“这首歌曲歌颂了伟大祖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的繁荣壮丽景色,旋律优美大气,它既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它记载了辉煌历史的足迹,表达了亿万人民的心聲,同学们觉得呢?”浓郁的情感,感人的共鸣在我强烈、鲜明的抒情和风格明快的问话中得以升华。学生也有了一定的情感积蕴,为音乐欣赏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情境
情境是音乐课中“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使师生在情感共振中完成情感渗透,从而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陶冶情操。比如在欣赏《梁祝》时,把学生带到优雅整洁明亮的多媒体教室,先放上一段彩蝶欢飞、春光四溢的画面,衬之以愉悦惬意的背景音乐,在这种情境创设的特定中,师生被主人公真挚、执着、美好的爱情感动着、浸润着,真正认识和感受到了真、善、美。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想像和联想
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将听音乐与自己的想像相结合。丰富的想像和联想能够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为此,教师可用讲故事或描述情境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像。如欣赏《蓝色多瑙河》时,教师用描述情景的语言来引发学生的联想,让学生将教师对“蓝色多瑙河”所做的情景描述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产生联想和想像,并随着音乐的展开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四、注重学生参与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欣赏中,教师应主动启发,邀请学生参与、听辨和鉴赏所听的音乐。欣赏乐段时,让学生随着音乐边聆听边打节奏,体会音乐展现的情境。通过拍不同节奏的方式来分辨不同的音乐乐段,可以帮助学生分辨和把握音乐节奏、速度的不同情感表达的变化;再请学生用身体的简单律动来对所听到的音乐做出相应的反应,以使学生更深人地沉浸于音乐的体验之中。另外在听音乐的时候还可以请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这音乐有什么特点?”“听这音乐有什么感受?”等。通过类似的方法,极其巧妙地把学生引进了音乐世界,激发起了他们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了他们的情感投人,发展了他们的创造力,教学效果也在情感的共鸣和互动中得以加强。
五、注重体态语言
美国心理学家爱帕尔说:“人的感情表达有三个方面组成:55%的体态,38%的声调及7%的语气词。”体态语言如此重要,因此讲授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体态语言,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技巧。何况而音乐是表演艺术,上“音乐恰赏”课,就更离不开体态语言。何况,学生也都喜欢在观摩示范中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除了要运用好目光、脸部表情、手势、姿态等基本体态语言外,还应把握住“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好“现场表演”,使之同讲授相得益彰,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要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师必须多费心思,多动脑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音乐课堂成为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广阔天地。让美妙的音乐净化学生的心灵。
一、注重情感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是最擅长抒发感情,最能拨动人的心弦的艺术形式。这就要求老师要因势利导、充满激情地进行授课,进一步地燃起学生的情感之火,使教师、学生及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形成共鸣,达到互动。
音乐欣赏离不开分析讲解,分析讲解活动能够使教师拥有教充分的主动性。我们应很好的利用这个主动性,巧妙地施展抒情技巧,用震撼心灵的语言,对学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增强感染力,激活学生的情绪。如在引导学生欣赏《祖国颂》时,我便直抒胸臆,给予引导:“这首歌曲歌颂了伟大祖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的繁荣壮丽景色,旋律优美大气,它既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它记载了辉煌历史的足迹,表达了亿万人民的心聲,同学们觉得呢?”浓郁的情感,感人的共鸣在我强烈、鲜明的抒情和风格明快的问话中得以升华。学生也有了一定的情感积蕴,为音乐欣赏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情境
情境是音乐课中“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使师生在情感共振中完成情感渗透,从而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陶冶情操。比如在欣赏《梁祝》时,把学生带到优雅整洁明亮的多媒体教室,先放上一段彩蝶欢飞、春光四溢的画面,衬之以愉悦惬意的背景音乐,在这种情境创设的特定中,师生被主人公真挚、执着、美好的爱情感动着、浸润着,真正认识和感受到了真、善、美。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想像和联想
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将听音乐与自己的想像相结合。丰富的想像和联想能够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为此,教师可用讲故事或描述情境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像。如欣赏《蓝色多瑙河》时,教师用描述情景的语言来引发学生的联想,让学生将教师对“蓝色多瑙河”所做的情景描述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产生联想和想像,并随着音乐的展开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四、注重学生参与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欣赏中,教师应主动启发,邀请学生参与、听辨和鉴赏所听的音乐。欣赏乐段时,让学生随着音乐边聆听边打节奏,体会音乐展现的情境。通过拍不同节奏的方式来分辨不同的音乐乐段,可以帮助学生分辨和把握音乐节奏、速度的不同情感表达的变化;再请学生用身体的简单律动来对所听到的音乐做出相应的反应,以使学生更深人地沉浸于音乐的体验之中。另外在听音乐的时候还可以请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这音乐有什么特点?”“听这音乐有什么感受?”等。通过类似的方法,极其巧妙地把学生引进了音乐世界,激发起了他们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了他们的情感投人,发展了他们的创造力,教学效果也在情感的共鸣和互动中得以加强。
五、注重体态语言
美国心理学家爱帕尔说:“人的感情表达有三个方面组成:55%的体态,38%的声调及7%的语气词。”体态语言如此重要,因此讲授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体态语言,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技巧。何况而音乐是表演艺术,上“音乐恰赏”课,就更离不开体态语言。何况,学生也都喜欢在观摩示范中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除了要运用好目光、脸部表情、手势、姿态等基本体态语言外,还应把握住“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好“现场表演”,使之同讲授相得益彰,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要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师必须多费心思,多动脑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音乐课堂成为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广阔天地。让美妙的音乐净化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