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试教育下家长为了追求升学率,学校为了追名逐利而选择盲目扩建校园以及地方政府为了增加政绩对“超级中学”大力支持,这是“超级中学”形成的主要原因。正如我们所了解的是:“超級中学”通过收取高昂的择校费以及垄断当地的一流优质生源,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不同阶层间的教育不公平。因此基于对这一系列现象的分析,国家需要通过对高考制度改革打破超级中学的垄断、拆分“超级中学”等措施来消除超级中学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以促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超级中学 垄断性 教育公平 教育资源分配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012-02
一、起点:“超级中学”背景下,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渴求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大力促进教育的公正公平,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要让全民受到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由此可见我国十分重视教育公平问题。但是,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在近几年来“超级中学”在基础教育领域迅速崛起,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超级中学一瞬间变得炙手可热,尤其受到家长和学生的追捧,学生都争相进入“超级中学”,导致一个学校的人数暴涨,上百人同班的状况。这类学校的基本特征就是学生数额大,垄断全省优秀的教师资源;拥有非常高的升学率。对于“超级中学”很多学者和专家都持反对和批评的意见,认为这严重破坏了教育生态平衡,因此,超级中学出现的原因?怎样解决超级中学带来的教育不公平问题?“超级中学未来何去何从?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超级中学”形成的归因分析
1.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家长对升学率的热切追求
目前我国以成绩来论学生水平的高低。那些每年取得高升学率的学校自然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青睐。每年大批学生选择“超级中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升学率高。最近几年,虽然高考制度在进一步改革,但是一考定江山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在这种背景下,这些垄断了优秀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从而创下高升学率的超级中学自然而然的受到家长的最好选择。
2.学校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盲目扩张
如今“超级中学”扩大办学规模一是为了满足家长和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二是学校可以通过收取高昂择校费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这类学校为了吸引本地区优秀师资力量,往往会给引进的教师提供高额薪水以及丰厚的福利待遇 。据了解,有些中学为了能够引进优质教师提出了为教师免费解决衣食住行、甚至解决配偶工作等诱人条件。同时,“超级中学”还为尖子生免除各种费用并提供物质奖励。于是“超级中学”在升学率这个金字招牌下,名气越来越大,择校费也越收越多,利益蛋糕越做越大。
3.地方政府为政绩大力支持“超级中学”
政府在“超级中学”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政府的助力下,学校才会有可能扩大办学规模,这类学校才有可能发展起来。教育部在1999年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通过调整学校布局、联合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 进行办学,扩大现有公办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正是在这一政策引导下,各地政府纷纷通过行政命令合并高中或者默许高中扩大规模。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认为,各地政府是“超级中学”不断出现的始作俑者。政府为了所谓的政绩工程,在教育经费、优秀师资和优质生源等各方面给了“超级中学”极大的支持。
4.校本管理
“超级中学”现象的加剧,有些归因于学校坚持特色办学理念、专业素养极高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队伍。结合河北衡水中学来看,李金池校长用一个函数式来解释他的学校管理理念,他认为可以用y=kx来说表达教师的人格修养与教学能力、教育观念以及二者与教师的“教育力“之间的关系。其中变量y表示教师的教育能力,系数k表示教师的人格修养,自变量x表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观念。
三、痛点:“超级中学”的存在侵蚀教育公平
1.高昂的择校费以及垄断优质生源,造成不同社会阶层的教育不公平
国家提出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比例最高不得超过本校当年招生总数的30%,大部分超级中学远远超过。一方面是因为家长追求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是学校为了收取更多的择校费。 “超级中学”高额的择校费造成了社会上不同阶层之间的不公平,阻碍了普通家庭孩子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向上阶层流动的通道。另外,“超级中学”基本垄断了一流生源。“超级中学”大多位于城市,导致一流生源中农村学生的比例逐年降低,这同样造成了不同阶层间的教育不公平。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例,清华大学2015级农村生源学生仅占17%,北京大学农村生源学生也仅占了一成。可见,农村地区学生基本无力竞争,更别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了。
2.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造成学校之间的不公平
多年以来,我国的教育资源一直存在着分配不均衡的现象,东西部、城市与农村的教育存在很大的差距。“超级中学”的存在加剧了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差距越来越大。一边是“超级中学”的升学率一路走高,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学生千方百计地想要进入这些学校;一边是普通中学和薄弱学校的优秀师资和生源不断减少,学校办学质量和发展令人担忧。“超级中学”在获得财政拨款,招聘教师以及优质生源等方面都享受着政府的特殊照顾。人们通常将这些超级中学成为当地教育的“航空母舰”,这种处于资源配置金字塔尖的学校已经造成当地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不利于其他普通中学和薄弱学校的发展,造成了校际之间的教育不公平。
3.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后进生,造成学生间的教育不公平
教育公平不仅体现在国家对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而且还体现在教师能够公平的对待学生。然而在“超级中学”,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以及应对激烈竞争,教师们放弃班里的一些后进生,重点培养班级里有助于学校升学的尖子生。前面已经提到过,“超级中学”的生源除了依靠高分考进来的尖子生,还包括一部分择校生。当这些择校生未取得优秀成绩,就被边缘化。有些教师为了完成学校划定给班级的升学率,将本班学生根据成绩划分不同等级,升学无望的后进生就不在老师关注的范围内。与此同时,教师们在课堂教学、课下辅导以及教学管理中对待升学有望的学生和后进生有很大的区别。这种造成了“超级中学”内部学生间的不公平。 四、难点:“超级中学”在未来教育公平的路上该何去何从?
1.打破“超级中学”的垄断发展
一是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不仅体现在教育机会和教育权利的公平,而且还体现在教育过程的公平,我国的教育投入一直都不足,仅占国家GDP的4%。国家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有限的教育资源对薄弱学校投入更低。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均衡造成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阶层间在享用教育资源的有很大的失衡。此外,政府对教育资源分配的重心应该向条件薄弱的学校转移。二是增强教师专业性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队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水平。学校可以对教师进行奖励制度,对积极参加培训的进行奖励,激发他们培训的积极性。三是家长要理性认识择校。鼓励家长理性择校,要正确认识自己孩子的兴趣所在,考虑什么样的学校更适合孩子,学校的发展特色是否与孩子的兴趣一致,上学距离是否方便安全等。
2.控制“超级中学”的办学规模
一是拆分“超级中学”,适度规模办学,促使其向特色学校发展。对于已经存在的“超级中学”,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对这些学校进行合理拆分,以促进这些学校向特色学校转变。 二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共享教育资源。一方面继续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另一方面要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和期望不断增加。但是优质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要采取共享方式来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
3.鼓励发展一批优质民办高中,与公办高中学校公平竞争
一直以来,由于民办学校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民办高中教育存在招生困难,社会对其关注和了解甚少曾一度办学困难,从而使初中毕业生集中涌入公办学校,这也是导致“超级中学”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扩大民办学校的招生规模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普通公办学校的就学压力,也有利于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待公办、民办学校之间的竞争,切不可以利用公办高中的优势来比较民办中学的劣势,限制民办中学的发展,损害教育的公共性和公平性,有竞争才有活力。因此公办高中要勇于探索,积极创新,敢于参与公平竞争。
参考文献:
[1] 秦亚洲,傅永涛,等“. 超级中学”成教育资源“掠食者”[N]. 新华每日电讯,2012-03-12(5).
[2] 王献留.安徽涡阳“高中城”的秘密[EB/OL]. (2010-10-18) [2014-09-25]. 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101018/2723790.shtml.
[3] 楊占港,唐文博,张永,董安民.解读一个教育神话—河北省衡水中学探秘[J].《基础教育》.2006-04-30
作者简介:周思岐(1989-),女,汉族,四川成都,湖北大学教育硕士在读,从事教育管理方向研究。
【关键词】超级中学 垄断性 教育公平 教育资源分配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012-02
一、起点:“超级中学”背景下,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渴求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大力促进教育的公正公平,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要让全民受到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由此可见我国十分重视教育公平问题。但是,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在近几年来“超级中学”在基础教育领域迅速崛起,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超级中学一瞬间变得炙手可热,尤其受到家长和学生的追捧,学生都争相进入“超级中学”,导致一个学校的人数暴涨,上百人同班的状况。这类学校的基本特征就是学生数额大,垄断全省优秀的教师资源;拥有非常高的升学率。对于“超级中学”很多学者和专家都持反对和批评的意见,认为这严重破坏了教育生态平衡,因此,超级中学出现的原因?怎样解决超级中学带来的教育不公平问题?“超级中学未来何去何从?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超级中学”形成的归因分析
1.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家长对升学率的热切追求
目前我国以成绩来论学生水平的高低。那些每年取得高升学率的学校自然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青睐。每年大批学生选择“超级中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升学率高。最近几年,虽然高考制度在进一步改革,但是一考定江山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在这种背景下,这些垄断了优秀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从而创下高升学率的超级中学自然而然的受到家长的最好选择。
2.学校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盲目扩张
如今“超级中学”扩大办学规模一是为了满足家长和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二是学校可以通过收取高昂择校费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这类学校为了吸引本地区优秀师资力量,往往会给引进的教师提供高额薪水以及丰厚的福利待遇 。据了解,有些中学为了能够引进优质教师提出了为教师免费解决衣食住行、甚至解决配偶工作等诱人条件。同时,“超级中学”还为尖子生免除各种费用并提供物质奖励。于是“超级中学”在升学率这个金字招牌下,名气越来越大,择校费也越收越多,利益蛋糕越做越大。
3.地方政府为政绩大力支持“超级中学”
政府在“超级中学”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政府的助力下,学校才会有可能扩大办学规模,这类学校才有可能发展起来。教育部在1999年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通过调整学校布局、联合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 进行办学,扩大现有公办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正是在这一政策引导下,各地政府纷纷通过行政命令合并高中或者默许高中扩大规模。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认为,各地政府是“超级中学”不断出现的始作俑者。政府为了所谓的政绩工程,在教育经费、优秀师资和优质生源等各方面给了“超级中学”极大的支持。
4.校本管理
“超级中学”现象的加剧,有些归因于学校坚持特色办学理念、专业素养极高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队伍。结合河北衡水中学来看,李金池校长用一个函数式来解释他的学校管理理念,他认为可以用y=kx来说表达教师的人格修养与教学能力、教育观念以及二者与教师的“教育力“之间的关系。其中变量y表示教师的教育能力,系数k表示教师的人格修养,自变量x表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观念。
三、痛点:“超级中学”的存在侵蚀教育公平
1.高昂的择校费以及垄断优质生源,造成不同社会阶层的教育不公平
国家提出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比例最高不得超过本校当年招生总数的30%,大部分超级中学远远超过。一方面是因为家长追求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是学校为了收取更多的择校费。 “超级中学”高额的择校费造成了社会上不同阶层之间的不公平,阻碍了普通家庭孩子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向上阶层流动的通道。另外,“超级中学”基本垄断了一流生源。“超级中学”大多位于城市,导致一流生源中农村学生的比例逐年降低,这同样造成了不同阶层间的教育不公平。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例,清华大学2015级农村生源学生仅占17%,北京大学农村生源学生也仅占了一成。可见,农村地区学生基本无力竞争,更别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了。
2.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造成学校之间的不公平
多年以来,我国的教育资源一直存在着分配不均衡的现象,东西部、城市与农村的教育存在很大的差距。“超级中学”的存在加剧了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差距越来越大。一边是“超级中学”的升学率一路走高,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学生千方百计地想要进入这些学校;一边是普通中学和薄弱学校的优秀师资和生源不断减少,学校办学质量和发展令人担忧。“超级中学”在获得财政拨款,招聘教师以及优质生源等方面都享受着政府的特殊照顾。人们通常将这些超级中学成为当地教育的“航空母舰”,这种处于资源配置金字塔尖的学校已经造成当地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不利于其他普通中学和薄弱学校的发展,造成了校际之间的教育不公平。
3.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后进生,造成学生间的教育不公平
教育公平不仅体现在国家对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而且还体现在教师能够公平的对待学生。然而在“超级中学”,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以及应对激烈竞争,教师们放弃班里的一些后进生,重点培养班级里有助于学校升学的尖子生。前面已经提到过,“超级中学”的生源除了依靠高分考进来的尖子生,还包括一部分择校生。当这些择校生未取得优秀成绩,就被边缘化。有些教师为了完成学校划定给班级的升学率,将本班学生根据成绩划分不同等级,升学无望的后进生就不在老师关注的范围内。与此同时,教师们在课堂教学、课下辅导以及教学管理中对待升学有望的学生和后进生有很大的区别。这种造成了“超级中学”内部学生间的不公平。 四、难点:“超级中学”在未来教育公平的路上该何去何从?
1.打破“超级中学”的垄断发展
一是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不仅体现在教育机会和教育权利的公平,而且还体现在教育过程的公平,我国的教育投入一直都不足,仅占国家GDP的4%。国家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有限的教育资源对薄弱学校投入更低。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均衡造成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阶层间在享用教育资源的有很大的失衡。此外,政府对教育资源分配的重心应该向条件薄弱的学校转移。二是增强教师专业性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队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水平。学校可以对教师进行奖励制度,对积极参加培训的进行奖励,激发他们培训的积极性。三是家长要理性认识择校。鼓励家长理性择校,要正确认识自己孩子的兴趣所在,考虑什么样的学校更适合孩子,学校的发展特色是否与孩子的兴趣一致,上学距离是否方便安全等。
2.控制“超级中学”的办学规模
一是拆分“超级中学”,适度规模办学,促使其向特色学校发展。对于已经存在的“超级中学”,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对这些学校进行合理拆分,以促进这些学校向特色学校转变。 二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共享教育资源。一方面继续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另一方面要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和期望不断增加。但是优质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要采取共享方式来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
3.鼓励发展一批优质民办高中,与公办高中学校公平竞争
一直以来,由于民办学校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民办高中教育存在招生困难,社会对其关注和了解甚少曾一度办学困难,从而使初中毕业生集中涌入公办学校,这也是导致“超级中学”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扩大民办学校的招生规模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普通公办学校的就学压力,也有利于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待公办、民办学校之间的竞争,切不可以利用公办高中的优势来比较民办中学的劣势,限制民办中学的发展,损害教育的公共性和公平性,有竞争才有活力。因此公办高中要勇于探索,积极创新,敢于参与公平竞争。
参考文献:
[1] 秦亚洲,傅永涛,等“. 超级中学”成教育资源“掠食者”[N]. 新华每日电讯,2012-03-12(5).
[2] 王献留.安徽涡阳“高中城”的秘密[EB/OL]. (2010-10-18) [2014-09-25]. 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101018/2723790.shtml.
[3] 楊占港,唐文博,张永,董安民.解读一个教育神话—河北省衡水中学探秘[J].《基础教育》.2006-04-30
作者简介:周思岐(1989-),女,汉族,四川成都,湖北大学教育硕士在读,从事教育管理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