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思想引领教学新路子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kon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的基础教育就是要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要实现这个新的课程目标,重在探索课堂教学的新路子,设置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堂教学结构。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引领着人们去寻找、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下一代的目的。
  下面就《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学习化课堂构建探索》的子课题《创新、合作学习》的试验方案,谈谈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只有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主动参与”是获取知识的内驱力。
  
  1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小学教师,应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喜欢读书,成就孩子的一生。枯燥的课堂会使学生厌恶学习,教师应该从课堂教学入手,设计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能兴趣十足地参与教学。因此,课堂上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2 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
  陶行知先生说:“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由于小学生好动口,童言交流也比较密切,数学科的新课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新课,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共同讨论新知识,交流互补,形成共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教学第四册中的“锐角和钝角”这节课,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锐角、什么是钝角,而是让他们以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分组画角,然后以三角板的直角为标准,小组长带领各组员将本组所画的角分成两类,最后由学生看课本得出什么样的角就是锐角、什么样的角就是钝角的结论。就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新课的内容。
  《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接受能力稍差的同学有一定的思维空间消化知识,也能从同伴口中学会知识,或由教师个别辅导掌握知识,同时能感受到教师、同学对他的尊重。久而久之,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意去学、愿意去学,增强了主动参与的意识。
  
  3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的学习,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学习了新知识以后,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必要时让学生分小组共同解决问题。如:教学第四册中的“锐角和钝角”这节课,新课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位同学提出要求,其他同学画角。就这样,学生有一定的活动余地,每个学生又有及时表现自己的机会,也能体验自己成功的滋味,从而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
  
  二、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学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下面谈谈几点做法:
  
  1 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
  在新课的教学之前,教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提问题,以便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散教学的难点。
  
  2 小组合作学习新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新授课中,不但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获取课本中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敢问、善问、敢于争辩、敢于提出自己主张的能力。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教师就是利用小组合作这个有利的条件,让学生的思维超越课本中的例题,超越教师“顾全大局”的思路。当然,教师也要适当地引导他们从正面去理解、去创造。如:教学《三角形的特征》时,我让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讨论:“大家观察手中的三角形,摸一摸,数一数,找出三角形的特征。”就这样。同学们在浓烈的学习气氛中掌握了知识,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就打破了以往“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大集体授课结构。
  
  3 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之后,教师设计了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或学生互相提问题,让学生运用刚学的知识来解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
  综上所述,要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培养他们养成善于思考、勇于质疑问难、敢于争辩的习惯。
其他文献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向情感交流、共享、共进的充满活力的过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能达到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呢?应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唤醒、激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究,与学生共同感受生命的美丽与神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乐于学习。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生物学是一门美感非常强烈的学科,争奇斗艳的鲜花、郁郁葱葱的森林、搏击长空的雄鹰、翩翩起舞
期刊
小国不丹与我国西南边界接壤,许多人只知这是一个小国而已,对不丹其他皆无所知。现在这个小国却引起了世界的瞩目,不丹的经济虽不甚发达,但不丹人民的精神状态却让人羡慕——不丹被称为世界上最快乐的穷国。不丹人的快乐从何而来、因何而生,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只能从教育的角度去窥知不丹人的快乐,在教育对比中发现我们与不丹之间实际存在着“教育差距”。    一、这里没有人辍学     一群教育考察者深入不丹,想去看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美术欣赏中“模糊层面”的特点、研究意义,以及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相应地进行一些教学尝试的研究和建议。  【关键词】美术欣赏 模糊层面 创新思维 情感联想 审美能力 课堂教学    美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产品,它有别于听觉艺术的音乐、语言艺术的文学,是具有造型性、可视性、静态性、物质性的一种空间艺术。正因为有以上基本特征,美术作品首先应该是可以被人感知的,它能引起人们视知觉观照的空
期刊
一、何谓恐惧    能否及时消除学生体育课上的恐惧心理,是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项本领。恐惧是在主观感受的危险情境下,个体产生的一种强烈反应,它是由刺激物作用于大脑皮层,使原有动型遭到破坏引起皮质神经兴奋,通过兴奋的诱导来改变皮下中枢神经的活动,导致内脏器官和腺体活动发生变化,同时将由此而获得的相应刺激传回大脑。与新的动型结合而产生的恐惧心理往往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四肢无力、内分泌增加、大量出
期刊
“教后感”是教师在上完课后的感想和体会,它可以再现一堂课中的成功和失败。对于“教后感”,在教学生涯中我一路与它同行,已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教学上的喜怒哀乐来源于它,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归功于它,十年来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财富也取自于它。  “教后感”记录了我在教学生涯中的每一个起起落落,说起对它的灵感,就来源于现实生活、师生沟通、同事切磋、换位思考、自我反思。一路行来,“教后感”已成为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
期刊
实验楼前人头攒动,学生忙碌的身影晃得忙碌的我也有点喘不过气来了。不过很快地,作为班主任的我就发觉学生中的气氛有一点点不太对劲:学生们虽然在忙着体检,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却明显地分成几个小圈子在窃窃私语,不知道在说什么。这可与他们的性格有一点不符:在这种场合下,一般情况都会出现大声喧哗的现象,甚至有几个学生会借机和初一的学生一样追逐打闹一会儿。初三了,初三的学习压力毕竟太大了点,如果有点打闹现象反倒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在每个学校或班级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后进生问题,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对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影响却很大。面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作为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善待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
期刊
从古到今,中国人对“代”字的研究是颇有心得的。据说,最早使用“代”字绝招的是三国时期的曹操,有诗为证云:  曹操马上传将令,大小儿郎听分明;  知法犯法本应斩,割发代首不容情。  说的是曹操为了体现自己的爱民之情、悯民之心,在行军途中传令三军将士,任何人不得践踏百姓的青苗,违令者斩首。不料,此令刚出,恰恰是自己的坐骑受惊践踏了百姓的青苗。这下却让这位奸雄为难了:割下自己的脑袋,那绝对不行!既往不咎
期刊
【摘要】本文在分析朗读和英语词汇习得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对外语学习者进行朗读测试会对英语词汇的习得产生相应的反拨作用。针对这一假设,设计实施了一项实验,在对实验和控制两组共26名学生分别进行朗读测试和无朗读测试正常习得词汇的情况下,又对两组同学的两次词汇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对朗读测试成绩与词汇测试成绩的相关分析,得出朗读可以作为一种测试手段对英语词汇的习得发挥一定的正面反拨作用。  【
期刊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澳认为:“问题解决”是指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运用原理和法则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目的。“解决问题”是学习的最高类型。“解决问题”的问题来自于数学与其他情景中,但多数来自于学生有关学校和日常生活的经验之中,尤其是低年级,教学要找好的数学问题。一个好的数学问题一般应具备三个特征:首先它是有点难的问题,有地方有待解决而且解决方法不太明显:第二,从数学角度看,它是有挑战性的和有趣的;第三,它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