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的基础教育就是要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要实现这个新的课程目标,重在探索课堂教学的新路子,设置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堂教学结构。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引领着人们去寻找、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下一代的目的。
下面就《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学习化课堂构建探索》的子课题《创新、合作学习》的试验方案,谈谈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只有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主动参与”是获取知识的内驱力。
1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小学教师,应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喜欢读书,成就孩子的一生。枯燥的课堂会使学生厌恶学习,教师应该从课堂教学入手,设计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能兴趣十足地参与教学。因此,课堂上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2 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
陶行知先生说:“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由于小学生好动口,童言交流也比较密切,数学科的新课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新课,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共同讨论新知识,交流互补,形成共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教学第四册中的“锐角和钝角”这节课,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锐角、什么是钝角,而是让他们以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分组画角,然后以三角板的直角为标准,小组长带领各组员将本组所画的角分成两类,最后由学生看课本得出什么样的角就是锐角、什么样的角就是钝角的结论。就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新课的内容。
《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接受能力稍差的同学有一定的思维空间消化知识,也能从同伴口中学会知识,或由教师个别辅导掌握知识,同时能感受到教师、同学对他的尊重。久而久之,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意去学、愿意去学,增强了主动参与的意识。
3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的学习,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学习了新知识以后,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必要时让学生分小组共同解决问题。如:教学第四册中的“锐角和钝角”这节课,新课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位同学提出要求,其他同学画角。就这样,学生有一定的活动余地,每个学生又有及时表现自己的机会,也能体验自己成功的滋味,从而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
二、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学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下面谈谈几点做法:
1 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
在新课的教学之前,教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提问题,以便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散教学的难点。
2 小组合作学习新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新授课中,不但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获取课本中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敢问、善问、敢于争辩、敢于提出自己主张的能力。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教师就是利用小组合作这个有利的条件,让学生的思维超越课本中的例题,超越教师“顾全大局”的思路。当然,教师也要适当地引导他们从正面去理解、去创造。如:教学《三角形的特征》时,我让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讨论:“大家观察手中的三角形,摸一摸,数一数,找出三角形的特征。”就这样。同学们在浓烈的学习气氛中掌握了知识,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就打破了以往“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大集体授课结构。
3 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之后,教师设计了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或学生互相提问题,让学生运用刚学的知识来解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
综上所述,要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培养他们养成善于思考、勇于质疑问难、敢于争辩的习惯。
下面就《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学习化课堂构建探索》的子课题《创新、合作学习》的试验方案,谈谈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只有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主动参与”是获取知识的内驱力。
1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小学教师,应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喜欢读书,成就孩子的一生。枯燥的课堂会使学生厌恶学习,教师应该从课堂教学入手,设计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能兴趣十足地参与教学。因此,课堂上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2 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
陶行知先生说:“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由于小学生好动口,童言交流也比较密切,数学科的新课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新课,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共同讨论新知识,交流互补,形成共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教学第四册中的“锐角和钝角”这节课,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锐角、什么是钝角,而是让他们以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分组画角,然后以三角板的直角为标准,小组长带领各组员将本组所画的角分成两类,最后由学生看课本得出什么样的角就是锐角、什么样的角就是钝角的结论。就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新课的内容。
《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接受能力稍差的同学有一定的思维空间消化知识,也能从同伴口中学会知识,或由教师个别辅导掌握知识,同时能感受到教师、同学对他的尊重。久而久之,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意去学、愿意去学,增强了主动参与的意识。
3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的学习,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学习了新知识以后,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必要时让学生分小组共同解决问题。如:教学第四册中的“锐角和钝角”这节课,新课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位同学提出要求,其他同学画角。就这样,学生有一定的活动余地,每个学生又有及时表现自己的机会,也能体验自己成功的滋味,从而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
二、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学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下面谈谈几点做法:
1 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
在新课的教学之前,教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提问题,以便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散教学的难点。
2 小组合作学习新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新授课中,不但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获取课本中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敢问、善问、敢于争辩、敢于提出自己主张的能力。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教师就是利用小组合作这个有利的条件,让学生的思维超越课本中的例题,超越教师“顾全大局”的思路。当然,教师也要适当地引导他们从正面去理解、去创造。如:教学《三角形的特征》时,我让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讨论:“大家观察手中的三角形,摸一摸,数一数,找出三角形的特征。”就这样。同学们在浓烈的学习气氛中掌握了知识,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就打破了以往“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大集体授课结构。
3 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之后,教师设计了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或学生互相提问题,让学生运用刚学的知识来解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
综上所述,要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培养他们养成善于思考、勇于质疑问难、敢于争辩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