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的同化问题浅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tangd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美国文学的不断发展,作为美国多元化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华裔美国文学,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同化和美国化的现象都是比较明显的,这也成为了热点话题。对这种刻意融入美国社会的同化现象,国内有很多的学者表示担忧。本文探讨分析了美国华裔文学中所出现的同化问题,整理综合了有关华裔文学评论家的相关观点,让读者进一步感受华裔文学的特点。
  【关键词】华裔美国文学 美国化 同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2-0014-01
  引言
  在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产生了华裔美国文学,是美国多元化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从80年代开始将华裔美国文学翻译成美国华裔文学,这种称法和当时的美国黑人文学、美国犹太文学、美国印第安文学等都是一样的。随着华裔美国文学在国内的不断普及和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内人士对华裔美国文学这个叫法表示接受。从近几年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华裔美国文学已经逐渐深入到美国的社会文化当中,同时也出现了中國文化被美国文化所同化的现象,但是华裔美国文学和国内的中国文学还是不同的,我们可以从一些美籍华人的文学作品中看出来,华裔美国文学既表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精髓,也含有一些具有美国文化特征的内容。在美国文化行业中,华裔美国文学在50多年的发展时间里逐渐占据理论重要的地位,华裔美国文学在长时间的发展的过程中历经了异质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冲突,男子主义和女性主义的不断融合,新兴的美国文化合传统的文化由抵触到融合的过程。
  二、同化的概念
  同化是相对来说比较专业的生理学观念,它原本的含义是一种物体将另一种物体吸引的过程,就社会学方面来说,一种文化被另一种文化所吸引、接受、交融的过程被称作同化现象,主要包括社会语言和文化传统的交融。所谓的美国化就是指有些外来移民进入到美国社会、然后被美国文化所同化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改变外来移民的传统思想,接受美国文化的主流思想,逐渐成为美国人的一个过程。从古至今,对于外来的移民美国社会是既包容又排斥,本土人总觉得这些外来移民终究不会完全成为美国人,他们只是想来美国赚钱。如果站在中国移民的角度来看,亚洲移民受种族和地域方面的影响并不会完全真正的融入到美国社会中,和欧洲移民相比,我们始终做不到既要接受民族习俗的差异,又要接受种族歧视的眼光,在子女上学和劳动就业等方面也会受到本土人的刁难,主流社会难以认同他们的存在。所以在美国生活的中国作家,他们所写的作品仍然以传统的生活作为核心,那么美国的主流文化就很难去认可接受这样的文化作品。
  三、同化现象
  在遇到一些热点问题时,亚裔文学评论家也会积极的参与进去,比如同化与反同化、民族主义与美国主流社会之间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同化现象已经成为美国文坛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所重视。在美国文坛中作为著名的美国批评家的丽莎刘提出了阶级同化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在这次的提议中,分析探讨了法农的《大地上的受苦者》这部文学代表作品。丽莎刘在讨论中提出:法农的阶级同化与民族服从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殖民者为获取利益而建立的。在当今的社会中,通常使用传统的方式对当今社会机制进行管理,缺乏创新、与时俱进的思想。也是因为这样才会使同化主义和民族主义出现对立的矛盾。由于民族主义所带来的影响没有办法和同化的影响相比,所以就出现了一些取悦同化主义、背离民族主义的现象。华裔美国人必须要面对现实:被美国社会所接受还是接受被美国同化这些难题,这些问题在华裔作者的笔下也有所反映,在这些文学作品中,里面的主人公大多是背井离乡来到美国的,在这之后他们就为了融入到美国社会去迎合美国的需要,或者是受到某些政治方面的压力以及利益方面的影响,逐渐开始对美国文化全面接受,让自己最快速度的被美国同化,尽力成为一个合格的美国公民。
  四、如何能引导华裔了解民族传统、感知民族性质很有必要
  黄秀玲和林玉玲是两位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华裔作家,对华裔美国文学中所表现的同化和对峙反抗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分析中可以看出来,作者要吸引西方人的注意力通过不断的抛出本民族的传统文明。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来,华裔逐渐由传统落后走向了现代文明,将美国的价值观在无形中提高了,也将我们传统民族的狭窄和落后从侧面映射了出来。这种思想观念,对建立民族自信心是极为不利的。
  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的世界文化不断结合交融,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视角和背景下去研究华裔美国文学,促进我国文学作品转型阶段的发展,实现中国文化的发展和进行。
  参考文献:
  [1]刘松.中国视野中的华裔美国文学研究思考探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构建自主、互动、创新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本文在描述自主互动教学模式的建构和原则上,分析了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的教学模式去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主题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相互协同合作,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自主、互动、创新”教学模式遵循所有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基本素养为原
期刊
【摘要】基于SPOC在线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是信息化条件下大学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本文以《海洋数值预报》课程教学实施为例,将布鲁姆目标分类模型和ARCS动机设计模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对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合理协调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内容,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相结合,开展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有效提升了《海洋数值预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目前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社会也在不断的进步,各行各业也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发生着或大或小的改革,通过改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行业在经济大环境中的发展,能够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意识有很大的进步。医院是我国重要的行业,关乎民众的生命健康,如果医院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脚步,那么民众的生命安全也受到一定的威胁。所以,医院的改革是必要的。人文、教育对于每个行业都是重要的一项考核指标,人文、教育就相当于一
期刊
【摘要】高校行业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特色专业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特色专业学生的特点,探析构建特色专业辅导员“三个五”育人机制,即建立人性化育人模式、全程化育人模式、科学化育人模式,培养行业特色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相关行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关键词】特色专业 辅导员 育人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要】针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进行分析,研究了工程认证。结合工程认证特点,分析如何进行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分别有明确具体教学环节,充分反应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结合认证毕业要求进行教学等。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电气工程专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242-02  1.工程认证  为了促使我国高
期刊
【摘要】实验课程是光信息专业重要部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是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立足光信息专业的课程特点,以探究性教学为例,阐述了探究性光信息专业实验教学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光信息专业 探究性教学 实验教学 构建策略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全开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JXJG-08-5-3。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土壤的影响日益加深,为了能够更好的处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必须要深入学习和了解环境土壤学知识。高校本科、研究生课程学习作为这门科学的前沿阵地,对环境土壤学课程的普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此,为了培养适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环境土壤学人才,本文对环境土壤学中的教学课程改革,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等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环境土壤学 课程改革 教学实践  【基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文化也成为国家对外宣传的一个亮点。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带来的是人民群众对健康品质生活的要求,也使得大家越来越注重保健、养生。中医药的“治未病”功能也在此过程中表现地更加突出,可以说,中医药事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云南是中医药大省,中医药产业是云南地区特色产业,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云南发展的大局
期刊
【摘要】我校电路与模拟电子电路课程组在“电路与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从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实践环节的探索、教学评价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通过对课程的建设、改革与实践,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学生初步具有作为一个电子工程师必需具备对现代电路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  【关键词】电路与电子线路 教学改革 自主学习 团队协作  【基金项
期刊
【摘要】在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和应用,尤其是教育领域的飞速发展,既给传统教育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传统教育的转型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本文着重讨论了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医学免疫学在成教网络空间的支持和辅助下所拥有的成绩与优势,并希望借此来对成人教育的教学改革提出拙见。  【关键词】转型发展 免疫学 成教网络空间教学  【基金项目】省“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3CGD014);湖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