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识教育是"人"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高校的必修课之一,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与通识教育相似的功能,二者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上有着相通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借鉴通识教育的方式,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通识教育,思政教育,相通,借鉴
通识教育的萌芽源于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他认为最高尚的教育应以发展理性为目标,使人的心灵得到解放与和谐发展,以享用德行善美的自由、闲暇生活进行理智活动。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主张教学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其中的"艺"就包括"礼、乐、书、数、射、御"等六个方面,它覆盖了德育、智育、美育和体育等众多领域。现代大学的通识教育则是起源于美国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由美国学者帕卡德(A.S.Packard)在19世纪初提出这个概念,20世纪40年代,哈佛大学正式提出"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强调要培养"全人",并逐步形成了包括语文、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若干艺术门类在内的比较完整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共同教育经验,以及各种知识的整合和联系,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态度与价值的教育,它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通识教育的核心在于启发学生努力探求人生的意义,进而完善人的素质、发挥人的潜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特有的教育内容,它遵照党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的教育。
通识教育是"人"的教育,它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提升学生认知世界和明晓历史的能力上,它要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把握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将一定的思想理念、政治观点、道德准则融入到有目的的实践中去。它着重培养学生"有效的思考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做出恰当判断的能力,辨别价值的能力。"[1]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高校的必修课之一,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是一种育人教育,有着与通识教育相似的功能,二者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上有着相同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有一种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既可以视为是广义的通识教育,也可以说是通识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党和政府领导很早就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内在联系。早在1996年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在分析素质教育的内涵时,就明确提出素质教育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两个方面,并指出以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同以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为主的通识教育是相互统一的。2005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关系,指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强通识教育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实施通识教育有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60多年来,通识教育思想已经为世界各国大多数高校所认同,我国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都是都是积极响应实行者。我国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前苏联时代的教学模式造成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分离的消极影响,通过教育培养完整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如杨叔子所言:"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高等教育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分科过细,更多地注重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很多大学过分强调专业性、技术性、应用性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一度满足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它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这种教育忽略了学生人格的养成,使学生缺少人文精神,缺乏对事物进行深度人文思考的能力,成为身心缺乏内涵、精神缺乏滋润、人格很不健全的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道德修養课程正是为了消减这种不良后果,致力于培养既有科学精神又有人文精神,同时还具有专业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专业素质则是基础",这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型人才观。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各界也越来越认识到"做人"的重要性,要会做事要先学会做人,或者说做事与做人同等重要已成为一种共识,"先做人,后做事"的含义就是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做事是做人的具体体现。以"先做人后做事"的态度对待工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现在有些企业甚至将使用人才的标准表述为:"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有才有德,破格重用。"这些,都说明了"做人"的重要性。2010年6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要求广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因此,单从育人的角度来看,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相通的。
当前形势下,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应当努力探索,促进通识教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有机融合,发掘一种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通识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使学生接收到更多通识教育课程最核心的理念。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帮助学生自主地了解当今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以更全面的视角判断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有效的将通识教育课程的时效性与自身成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当前形势下,我们还要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通识教育不是简单地将课程内容传授给学生,而是强调通过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的体验,总结反思与感悟,将它内化为属于自己的"通识精神",促进心灵的觉醒和境界的升华。它注重通过课堂教学、生活体验、环境熏陶等三个环节进行,使学生学会做人。形象地说,就是通过"课堂上学习,活动中体验,环境中熏陶"来提高学生做人的水平。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借鉴这种方式,我国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普遍存在学生厌学的现象,其中存在的原因无疑很多,而教学方式陈旧,多限于课堂说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改变这种现象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体验式教学",把学生带出课堂,到社会进行体验。讲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时候,就应该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新农村去实地考察;讲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时候,就应当带学生去城市、去工厂参观学习;讲思想道德修养的生活,就应当帮助学生组织建立志愿者队伍,去帮助社会上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讲爱国精神,就应该带领学生去参观学院附近的红色旅游胜地;讲法律基础知识的时候,就应当带领学生去旁观体验法院工作。前年下半年,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部曾联系当地法院,将一次真实的审判工作的法庭设在该校校园,让全院学生一起旁听,收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让学生身临其境现场体验一次,比在课堂上唠叨30次的效果要好得多。
参考文献:
[1]哈佛委员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50.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2010-06.
关键词:通识教育,思政教育,相通,借鉴
通识教育的萌芽源于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他认为最高尚的教育应以发展理性为目标,使人的心灵得到解放与和谐发展,以享用德行善美的自由、闲暇生活进行理智活动。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主张教学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其中的"艺"就包括"礼、乐、书、数、射、御"等六个方面,它覆盖了德育、智育、美育和体育等众多领域。现代大学的通识教育则是起源于美国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由美国学者帕卡德(A.S.Packard)在19世纪初提出这个概念,20世纪40年代,哈佛大学正式提出"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强调要培养"全人",并逐步形成了包括语文、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若干艺术门类在内的比较完整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共同教育经验,以及各种知识的整合和联系,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态度与价值的教育,它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通识教育的核心在于启发学生努力探求人生的意义,进而完善人的素质、发挥人的潜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特有的教育内容,它遵照党的"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的教育。
通识教育是"人"的教育,它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提升学生认知世界和明晓历史的能力上,它要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把握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将一定的思想理念、政治观点、道德准则融入到有目的的实践中去。它着重培养学生"有效的思考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做出恰当判断的能力,辨别价值的能力。"[1]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高校的必修课之一,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是一种育人教育,有着与通识教育相似的功能,二者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上有着相同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有一种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既可以视为是广义的通识教育,也可以说是通识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党和政府领导很早就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内在联系。早在1996年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在分析素质教育的内涵时,就明确提出素质教育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两个方面,并指出以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同以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为主的通识教育是相互统一的。2005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关系,指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强通识教育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实施通识教育有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60多年来,通识教育思想已经为世界各国大多数高校所认同,我国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都是都是积极响应实行者。我国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前苏联时代的教学模式造成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分离的消极影响,通过教育培养完整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如杨叔子所言:"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高等教育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分科过细,更多地注重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很多大学过分强调专业性、技术性、应用性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一度满足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它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这种教育忽略了学生人格的养成,使学生缺少人文精神,缺乏对事物进行深度人文思考的能力,成为身心缺乏内涵、精神缺乏滋润、人格很不健全的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道德修養课程正是为了消减这种不良后果,致力于培养既有科学精神又有人文精神,同时还具有专业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专业素质则是基础",这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型人才观。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各界也越来越认识到"做人"的重要性,要会做事要先学会做人,或者说做事与做人同等重要已成为一种共识,"先做人,后做事"的含义就是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做事是做人的具体体现。以"先做人后做事"的态度对待工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现在有些企业甚至将使用人才的标准表述为:"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有才有德,破格重用。"这些,都说明了"做人"的重要性。2010年6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要求广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因此,单从育人的角度来看,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相通的。
当前形势下,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应当努力探索,促进通识教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有机融合,发掘一种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通识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使学生接收到更多通识教育课程最核心的理念。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帮助学生自主地了解当今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以更全面的视角判断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有效的将通识教育课程的时效性与自身成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当前形势下,我们还要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通识教育不是简单地将课程内容传授给学生,而是强调通过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的体验,总结反思与感悟,将它内化为属于自己的"通识精神",促进心灵的觉醒和境界的升华。它注重通过课堂教学、生活体验、环境熏陶等三个环节进行,使学生学会做人。形象地说,就是通过"课堂上学习,活动中体验,环境中熏陶"来提高学生做人的水平。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借鉴这种方式,我国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普遍存在学生厌学的现象,其中存在的原因无疑很多,而教学方式陈旧,多限于课堂说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改变这种现象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体验式教学",把学生带出课堂,到社会进行体验。讲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时候,就应该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新农村去实地考察;讲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时候,就应当带学生去城市、去工厂参观学习;讲思想道德修养的生活,就应当帮助学生组织建立志愿者队伍,去帮助社会上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讲爱国精神,就应该带领学生去参观学院附近的红色旅游胜地;讲法律基础知识的时候,就应当带领学生去旁观体验法院工作。前年下半年,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部曾联系当地法院,将一次真实的审判工作的法庭设在该校校园,让全院学生一起旁听,收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让学生身临其境现场体验一次,比在课堂上唠叨30次的效果要好得多。
参考文献:
[1]哈佛委员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50.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