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处在重要的转型期,社会转型转得很快,人们所需要面对的东西多而且复杂。人很辛苦,身心疲惫,因此人心浮躁,正需要将道教的清静精神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销售与管理》:社会不断发展,对宗教感兴趣的企业老板们也在增多,在您看来,这是为什么?
袁住持:企业老板们对宗教感兴趣,是看出宗教中有智慧,宗教文化有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发展机遇很好,许多老板通过各自的努力发财了。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贫富差距也在慢慢拉大。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老板们需要考虑一些问题:赚了钱之后,怎么来处理这些财富以及如何摆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在这种需求面前,我们就能看到宗教,尤其传统宗教文化的价值,就要考虑积极发挥传统宗教文化的作用,从中寻找那些活着的东西。
另一方面,企业发展了,作为企业老板或高管,他们也需要加强自身的底蕴,需要提升自己的文化修为。比如企业里以前下达指标任务,让员工执行生产就行,但现在需要了解员工的心理,考虑员工怎么想。传统宗教文化中有他们可以吸取的许多智慧,比如道教基本理论来源的《道德经》、《南华真经》、《易经》、《阴符经》等经典,其中有适合企业管理的许多思想智慧。
就是从人的客观年寿去考虑,人的生命本来就是有限的,有的企业老板或高管还没到多大的年龄,身体就垮掉了,这不符合道教安享天年的观念,这也要去宗教中了解和学习一些生活的理念和方式。《道藏》中的《黄帝内经》,既是中医必修经籍,也是人们养生的宝典。
《销售与管理》:社会转型时期,变化频繁,人心浮躁。道教在这样的时期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袁:现在处在重要的转型期,社会转型转得很快,人们所需要面对的东西多而且复杂。人很辛苦,身心疲惫,因此人心浮躁,正需要将道教的清静精神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道文化思想非常重的《易经》,讲的是阴阳,就是讲正、负因素的平衡;人的内在因素有一个相对的平衡,自身也就和谐了。为什么有一个泰卦,一个否卦?泰卦和否卦就是表示阴阳要互动。虽然阴代表阴柔、卑微,阳代表阳刚、意气风发,如果阴气阳气没有互动,就会死气沉沉,事物就处于不正常的状态,过份了就物极必反。比如从华尔街诞生的金融风暴,就是少数集团驱使下从地产到金融不断产生泡沫,结果物极必反,泡沫破裂,混乱产生。对于企业老板来说,能在一些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心中的平静,当方方面面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或许他能开启智慧,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式。
人心是很深的,如何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讲到底,这是一个诚信的问题。两个文化层次都较高的人在一起,更容易感受到对方是否真诚。而宗教里就是要讲忠诚,诚意,真诚。整个社会的问题,就是要“和”——和气、合作,但是真正和气合作的基础是诚信。如果人们都能坚守诚信,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也就容易成功了,社会自然就能不断达至和谐。
现在的社会,人们都关注幸福。作为企业高层人士,企业员工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怎么给予员工回报?要换位思考,员工收入少的时候,还怎么给企业卖力?所以企业要发展就更要拿出诚意,以实际行动来增加员工的收入;对社会则要讲信义,以产品的质量取信于人,这样就稳住了市场;对内发之于诚,对外取之以信,企业当然发展。否则,再怎么讲德行、讲修为都是空的,也违背了道教以诚信待人的精神。
在社会转型期,能不能把社会的一些积极因素综合起来为我所用,使自己的能量真正发挥,甚或发挥更大,这是现代的经理人、企业老总都要去思考的问题。这些都可以问道,去读道教的经籍,或与道长交流,或到清静的道山宫观去走一走,也许会有感悟。
《销售与管理》:从刚才说的来看,道教的理念是否更容易与企业经营理念融合?
袁:我认为道教的理念是最容易被企业界的有识之士重视、吸收、结合所用的。
道教的经典,传播都很广。比如说《道德经》,不仅在东方、在中国适合大众,并且在西方也极受欢迎。据相关的一些统计,《道德经》在欧洲的销量仅次于《圣经》。在西方,因宗教信仰需求《圣经》人手一本,但《道德经》在海外社会受欢迎,却是人家认为它是好东西才会去买的。还有《易经》也是这样,它在海外的需求量很大,在人家主动去看的书籍中,也是发行量占到第一第二这样的位置。
道教的理念与现在的商业、企业管理理念很契合。《易经》讲的是阴阳两仪,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转换,当阴发展达至一定程度的时候,阳就开始上升,阳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阴又开始产生,达到极点就转换——这就是所谓的“物极必反”。这个思想其实也是在中国人生活处世的实践中被不断证实的。当前的金融危机,其实有危就有机,但如果过分去推动某个机遇,说不定又有危险存在,所以不能过分固执。
还值得企业家看的,就是《庄子》。过去讲《庄子》有许多的消极思想,其实这不完全准确。比如讲做人不能固执:如果把一个人或一个东西绝对化了,就过分了入魔了,就会进入了一个反面。西方讲“真理再往前走一步,真理就变成了谬误”,这其实是庄子的思想。《庄子》里还讲到,如果一个人过分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别人身上,也是不对的,你又不是他,怎么知道他的想法跟你一样呢?在道教的经典里面,有智慧的典故、警句、名言很多,只要去用心地阅读,或与道教人士交流,就会不断地有新发现。
中国人的思想,都是在讲道德。德和道是一个体系,道是体,德是用,德是道的体现。中国道协任法融会长说,道家的德,儒家的仁,释家的善,都是对道家德化思想的阐述。
《销售与管理》:参与道教修行,能给人的身体和心灵带来什么改变?
袁:道教有“坐忘”的说法。坐忘是一种修炼方式,简单地说就是坐下来忘掉自己。为什么要坐忘?因为人都是有贪欲的,本着贪念去思考,会把自己引入岐途。如果按坐忘的理念和方式修持,坐忘的过程中忘掉自己的贪欲、自大、虚妄,静静地思考,就会产生许多高层次、高境界的智慧,当然,这只是道教修行的一种方式。
当然,修心修行,在许多人来说也难,企业高管和老板更是奢望,因为大家都很忙。如果能静下心来进行修持,能够静下心来静悟的时候,能够把自己的贪欲、自大、虚妄之心抛开的时候,精神是很愉悦的,也对自己身心非常有益。经常进行道教的修持,比如静坐、坐忘,对身体有益之外,也必然会利于开智慧。
《销售与管理》:企业高管或企业老板这一群体,如果他们想进行道教修炼,有什么样的入门要求?是否有特别的修炼方式?
袁:进行道教修炼,其实主要是领会道教的精神,将道教的观念应用到平常的生活中去。
这个群体,不需要像道教徒一样进行修炼,不一定要到庙里来吃斋、念经。他们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可以参加培训班,也可以先了解清楚,用业余时间单独修持。 凭他们的实力,可以请道教有修为的人士给他们讲讲道教经典;也可以到庙里来体验一下,跟宗教人士相互请益交流,谈谈道,喝杯清茶,感受一下。身体比较差的,可以参加道教的锻炼,比如太极拳,五禽戏。有时还可以在家里设一间静室,在里面打打坐,这是企业家都容易办到的,并不一定要到庙里去。
我并不赞成许多企业家集中在一起参加闭关,一闭闭多少天,更不要去相信什么特异功能大师。许多企业家身体的毛病都是累出来,或者是吃出来的、玩出来的,是生活方式不当所造成。有时间的话,其实他们可以集中在一起交流交流,比如谈谈养生,聊聊对道教经典的理解和应用,更多的是要注意生活的方式,首先是休息好、劳逸结合,注意养生方式,有好的心情和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真要去研究或实践养生的方式和境界又当别论,否则不一定非要到什么地方去闭关多少天。
入门是非常简单的,可以到庙里来跟道长见见,可以拜师。这是因为拜师之后,师徒之间的沟通就没有隔膜了。没有过分的门槛,接触交流就更方便些。参访问道是自古及今学修的好方式。
《销售与管理》:道教怎么看待财富和慈善?
袁:《阴符经》中有一种说法,财富跟飘在空中的风一样,只是某个人某个时候得到了;获得这个财富之后,自然可以利己,但不要忘记利人,因为财富是自然界群体共有,所以理应去帮没有机遇得到这个财富而又需要财富的人。挣了许多钱之后,不一定都要给自己花掉,要去帮助那些还处在贫困之中的人;当然世俗的人总是由近及远,这自然不会亏待了自己的亲人,这无可厚非,人性使然;拥有财富,拿出部分钱来做善事,是完全应该!大智慧的人要有“天下为公”胸怀!
宗教做慈善,不只是提供钱财上的帮助,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使人获得智慧,自觉觉他,从而使人从贫困之中解脱出来。这也就是说,道教要依据教义和文化精神导人觉悟、觉醒,而启发自身的因素以自救,不要完全靠别人。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帮助别人,去创造社会财富,而不是成心要别人救助自己。自信、自尊、自强、自立对什么人都很重要。
从道教来讲,一是要做慈善,一是要帮助别人开启智慧,正确地生活。
《销售与管理》:“国兴则道兴”,您怎么看待这句话?
袁:这话是很正确的。只有在社会发展和兴旺的过程中,一些文化理念和思想才会被重视。如果经济萧条,人都吃不饱饭,人们就会去关注如何填饱肚子了。只有人们在实现温饱之后,才会去关注如何生活才有价值;这个时候,才会出现许多有智慧的人,有思想的人,来宣扬道德文化。国家兴旺,才会有百花齐放,百业兴旺,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在这个过程中,也才会有道教事业不断地正常发展。
虽然阴代表阴柔、卑微,阳代表阳刚、意气风发,如果阴气阳气没有互动,就会死气沉沉,事物就处于不rF常的状态,过份了就物极必反。
《销售与管理》:社会不断发展,对宗教感兴趣的企业老板们也在增多,在您看来,这是为什么?
袁住持:企业老板们对宗教感兴趣,是看出宗教中有智慧,宗教文化有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发展机遇很好,许多老板通过各自的努力发财了。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贫富差距也在慢慢拉大。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老板们需要考虑一些问题:赚了钱之后,怎么来处理这些财富以及如何摆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在这种需求面前,我们就能看到宗教,尤其传统宗教文化的价值,就要考虑积极发挥传统宗教文化的作用,从中寻找那些活着的东西。
另一方面,企业发展了,作为企业老板或高管,他们也需要加强自身的底蕴,需要提升自己的文化修为。比如企业里以前下达指标任务,让员工执行生产就行,但现在需要了解员工的心理,考虑员工怎么想。传统宗教文化中有他们可以吸取的许多智慧,比如道教基本理论来源的《道德经》、《南华真经》、《易经》、《阴符经》等经典,其中有适合企业管理的许多思想智慧。
就是从人的客观年寿去考虑,人的生命本来就是有限的,有的企业老板或高管还没到多大的年龄,身体就垮掉了,这不符合道教安享天年的观念,这也要去宗教中了解和学习一些生活的理念和方式。《道藏》中的《黄帝内经》,既是中医必修经籍,也是人们养生的宝典。
《销售与管理》:社会转型时期,变化频繁,人心浮躁。道教在这样的时期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袁:现在处在重要的转型期,社会转型转得很快,人们所需要面对的东西多而且复杂。人很辛苦,身心疲惫,因此人心浮躁,正需要将道教的清静精神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道文化思想非常重的《易经》,讲的是阴阳,就是讲正、负因素的平衡;人的内在因素有一个相对的平衡,自身也就和谐了。为什么有一个泰卦,一个否卦?泰卦和否卦就是表示阴阳要互动。虽然阴代表阴柔、卑微,阳代表阳刚、意气风发,如果阴气阳气没有互动,就会死气沉沉,事物就处于不正常的状态,过份了就物极必反。比如从华尔街诞生的金融风暴,就是少数集团驱使下从地产到金融不断产生泡沫,结果物极必反,泡沫破裂,混乱产生。对于企业老板来说,能在一些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心中的平静,当方方面面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或许他能开启智慧,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式。
人心是很深的,如何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讲到底,这是一个诚信的问题。两个文化层次都较高的人在一起,更容易感受到对方是否真诚。而宗教里就是要讲忠诚,诚意,真诚。整个社会的问题,就是要“和”——和气、合作,但是真正和气合作的基础是诚信。如果人们都能坚守诚信,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也就容易成功了,社会自然就能不断达至和谐。
现在的社会,人们都关注幸福。作为企业高层人士,企业员工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怎么给予员工回报?要换位思考,员工收入少的时候,还怎么给企业卖力?所以企业要发展就更要拿出诚意,以实际行动来增加员工的收入;对社会则要讲信义,以产品的质量取信于人,这样就稳住了市场;对内发之于诚,对外取之以信,企业当然发展。否则,再怎么讲德行、讲修为都是空的,也违背了道教以诚信待人的精神。
在社会转型期,能不能把社会的一些积极因素综合起来为我所用,使自己的能量真正发挥,甚或发挥更大,这是现代的经理人、企业老总都要去思考的问题。这些都可以问道,去读道教的经籍,或与道长交流,或到清静的道山宫观去走一走,也许会有感悟。
《销售与管理》:从刚才说的来看,道教的理念是否更容易与企业经营理念融合?
袁:我认为道教的理念是最容易被企业界的有识之士重视、吸收、结合所用的。
道教的经典,传播都很广。比如说《道德经》,不仅在东方、在中国适合大众,并且在西方也极受欢迎。据相关的一些统计,《道德经》在欧洲的销量仅次于《圣经》。在西方,因宗教信仰需求《圣经》人手一本,但《道德经》在海外社会受欢迎,却是人家认为它是好东西才会去买的。还有《易经》也是这样,它在海外的需求量很大,在人家主动去看的书籍中,也是发行量占到第一第二这样的位置。
道教的理念与现在的商业、企业管理理念很契合。《易经》讲的是阴阳两仪,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转换,当阴发展达至一定程度的时候,阳就开始上升,阳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阴又开始产生,达到极点就转换——这就是所谓的“物极必反”。这个思想其实也是在中国人生活处世的实践中被不断证实的。当前的金融危机,其实有危就有机,但如果过分去推动某个机遇,说不定又有危险存在,所以不能过分固执。
还值得企业家看的,就是《庄子》。过去讲《庄子》有许多的消极思想,其实这不完全准确。比如讲做人不能固执:如果把一个人或一个东西绝对化了,就过分了入魔了,就会进入了一个反面。西方讲“真理再往前走一步,真理就变成了谬误”,这其实是庄子的思想。《庄子》里还讲到,如果一个人过分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别人身上,也是不对的,你又不是他,怎么知道他的想法跟你一样呢?在道教的经典里面,有智慧的典故、警句、名言很多,只要去用心地阅读,或与道教人士交流,就会不断地有新发现。
中国人的思想,都是在讲道德。德和道是一个体系,道是体,德是用,德是道的体现。中国道协任法融会长说,道家的德,儒家的仁,释家的善,都是对道家德化思想的阐述。
《销售与管理》:参与道教修行,能给人的身体和心灵带来什么改变?
袁:道教有“坐忘”的说法。坐忘是一种修炼方式,简单地说就是坐下来忘掉自己。为什么要坐忘?因为人都是有贪欲的,本着贪念去思考,会把自己引入岐途。如果按坐忘的理念和方式修持,坐忘的过程中忘掉自己的贪欲、自大、虚妄,静静地思考,就会产生许多高层次、高境界的智慧,当然,这只是道教修行的一种方式。
当然,修心修行,在许多人来说也难,企业高管和老板更是奢望,因为大家都很忙。如果能静下心来进行修持,能够静下心来静悟的时候,能够把自己的贪欲、自大、虚妄之心抛开的时候,精神是很愉悦的,也对自己身心非常有益。经常进行道教的修持,比如静坐、坐忘,对身体有益之外,也必然会利于开智慧。
《销售与管理》:企业高管或企业老板这一群体,如果他们想进行道教修炼,有什么样的入门要求?是否有特别的修炼方式?
袁:进行道教修炼,其实主要是领会道教的精神,将道教的观念应用到平常的生活中去。
这个群体,不需要像道教徒一样进行修炼,不一定要到庙里来吃斋、念经。他们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可以参加培训班,也可以先了解清楚,用业余时间单独修持。 凭他们的实力,可以请道教有修为的人士给他们讲讲道教经典;也可以到庙里来体验一下,跟宗教人士相互请益交流,谈谈道,喝杯清茶,感受一下。身体比较差的,可以参加道教的锻炼,比如太极拳,五禽戏。有时还可以在家里设一间静室,在里面打打坐,这是企业家都容易办到的,并不一定要到庙里去。
我并不赞成许多企业家集中在一起参加闭关,一闭闭多少天,更不要去相信什么特异功能大师。许多企业家身体的毛病都是累出来,或者是吃出来的、玩出来的,是生活方式不当所造成。有时间的话,其实他们可以集中在一起交流交流,比如谈谈养生,聊聊对道教经典的理解和应用,更多的是要注意生活的方式,首先是休息好、劳逸结合,注意养生方式,有好的心情和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真要去研究或实践养生的方式和境界又当别论,否则不一定非要到什么地方去闭关多少天。
入门是非常简单的,可以到庙里来跟道长见见,可以拜师。这是因为拜师之后,师徒之间的沟通就没有隔膜了。没有过分的门槛,接触交流就更方便些。参访问道是自古及今学修的好方式。
《销售与管理》:道教怎么看待财富和慈善?
袁:《阴符经》中有一种说法,财富跟飘在空中的风一样,只是某个人某个时候得到了;获得这个财富之后,自然可以利己,但不要忘记利人,因为财富是自然界群体共有,所以理应去帮没有机遇得到这个财富而又需要财富的人。挣了许多钱之后,不一定都要给自己花掉,要去帮助那些还处在贫困之中的人;当然世俗的人总是由近及远,这自然不会亏待了自己的亲人,这无可厚非,人性使然;拥有财富,拿出部分钱来做善事,是完全应该!大智慧的人要有“天下为公”胸怀!
宗教做慈善,不只是提供钱财上的帮助,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使人获得智慧,自觉觉他,从而使人从贫困之中解脱出来。这也就是说,道教要依据教义和文化精神导人觉悟、觉醒,而启发自身的因素以自救,不要完全靠别人。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帮助别人,去创造社会财富,而不是成心要别人救助自己。自信、自尊、自强、自立对什么人都很重要。
从道教来讲,一是要做慈善,一是要帮助别人开启智慧,正确地生活。
《销售与管理》:“国兴则道兴”,您怎么看待这句话?
袁:这话是很正确的。只有在社会发展和兴旺的过程中,一些文化理念和思想才会被重视。如果经济萧条,人都吃不饱饭,人们就会去关注如何填饱肚子了。只有人们在实现温饱之后,才会去关注如何生活才有价值;这个时候,才会出现许多有智慧的人,有思想的人,来宣扬道德文化。国家兴旺,才会有百花齐放,百业兴旺,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在这个过程中,也才会有道教事业不断地正常发展。
虽然阴代表阴柔、卑微,阳代表阳刚、意气风发,如果阴气阳气没有互动,就会死气沉沉,事物就处于不rF常的状态,过份了就物极必反。